书城励志心态决定状态
14920500000013

第13章 随缘的心态:坦然·尊重·理解(2)

4.换位思考,知彼知己

生活中,常有一些让我们不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事物,从而引起我们的不快,但我们当看到事物的另一个方面的时候,我们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就会产生一个质的变化。

成功处世者和事业有成者都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他们宁愿在某些方面少得益处,也要让对方满意,他们把这看作是成功的人生信条。而有些处处碰壁者多是因为他们从来都不会换位思考,不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松下电器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先生,无论做人,还是做生意,都是典型的成功者,他的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人们交往之间,总有许多分歧。松下幸之助希望缩短与对方沟通的时间,提高会谈的效率,却一直因为双方存在不同意见、说不到一块儿而浪费大量时间。他知道,对方也是善良的生意人,彼此并不想坑害对方。使他明白这个道理的是一个“犯人的权利”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个犯人被单独监禁。狱警拿走了他的鞋带和腰带,这个不幸的人用左手提着裤子,在单人牢房里无精打采地走来走去,当他用手摸着自己肋骨的时候,他嗅到了一种万宝路香烟的香味,这引起了他的烟瘾。

通过门上一个很小的窗口,他看到门廊里那个孤独的卫兵深深地吸一口烟,然后美滋滋地吐出来。这个囚犯很想要一支香烟,于是,他客气地敲了敲门。

卫兵慢慢地走过来,傲慢地哼道:“想要干什么?”

犯人说:“对不起,请给我一支烟。”

卫兵错误地认为囚犯是没有权利的,所以,他嘲弄地哼了一声,就转身走开了。

这个囚犯却不这么看待自己的处境。他认为自己有选择权,他愿意冒险检验一下他的判断,所以他又敲了敲门。这一次他的态度是威严的。

那个卫兵吐出一口烟雾,恼怒地扭过头,问道:“你又想干什么?”

囚犯回答道:“对不起,请你在30秒之内把你的烟给我一支。否则,我就用头撞这混凝土墙,直到弄得自己血肉模糊,失去知觉为止。如果监狱当局把我从地板上弄起来,让我醒过来,我就发誓说这是你干的。当然,他们决不会相信我。但是,想一想你必须出席每一次听证会,你必须向每一个听证委员证明你自己是无辜的;想一想你必须填写一式三份的报告;想一想你将卷入的事件吧——所有这些都只是因为你拒绝给我一支烟。”

听了这番话,卫兵很麻利地就递了一支烟给这位囚犯。

这个囚犯看穿了士兵的立场和禁忌,或者叫弱点,因此达成了自己的要求——获得一支香烟。松下幸之助先生立刻联想到自己:如果我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不就可以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了吗?

他终于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学。凭借这条哲学,他与合作伙伴的谈判结果大为改观,人人都愿意与他合作,也愿意做他的朋友。

松下电器公司,能在一个小学没读完的农村少年手上,迅速成长为世界著名的大公司,就与这条人生哲学有很大关系。

成功者的成功法则很简单: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仅仅是一个心态问题。

仅仅是转变了一下观念,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松下先生立刻获得了一种快乐——发现一项真理的快乐。后来,他把这条经验教给松下的每一个员工。

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你会发现,你变成了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他所思所想、所喜所忌,都在你视线中。在各种交往中,你就可以从容应对,要么伸出理解的双手,要么防范对方的恶招。对于围棋高手来讲:对方好点就是我方好点,一旦知道对方出什么招,大概就胜券在握了。相反,如果只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尊重别人的意愿和需求,其结果可能要碰壁而遭受失败。

娇恩女士聪明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平价百货公司”的成衣部担任助理采购员。她的师长在介绍信里给她的评价很高,说她有野心、天分与热忱,一定会成功。

但是娇恩并没有取得辉煌的成就,她只做了八个月就改行了。

有人问她的上司:“到底是怎么回事?”

“娇恩确实是个好女孩,而且个性又好。”上司说“但是她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是什么啊?”

“她老是卖些她自己喜欢,顾客却不喜欢的东西。她总是根据自己的好恶来决定样式、颜色、质料和价钱,而不是针对专程前来的顾客所喜欢的标准选购。当我提醒她有些货品可能不合顾客口味时,她就说:‘他们一定会喜欢的,那还用说吗?连我自己都喜欢呢,它一定很畅销。’”

娇恩女士的家庭环境很好,她的教养使她很讲究生活质量。她无法以中低收入民众的眼光来评论服装的好坏,所以她卖的东西都不适合平价公司的顾客。

这个例子的要点是:让别人替你做那些“你要他们为你做”的事情时,必须站在他们的立场,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当你征求别人的意见时,“如何影响别人”的奥秘就可以看出来了。

对此,另一个年轻的单位主管就颇有心机,也因此颇有业绩。她曾举例说:

“我在一家服装商店担任经理助理时,负责处理向逾期不付款的客户催收信件。他们原有的催收函内容措辞强硬,甚至带点恐吓的意味,使人不敢恭维。我一面看一面想:‘老天爷,假使有人寄这种信给我,不发疯才怪!我绝对不付这笔钱。’所以我就写了会使人高高兴兴付账的信。结果真的很管用。我站在顾客的立场,居然就使我们的催收业绩达到破纪录的水准。”

随时记着这个问题:如果你和他异地而处,你会对这件事怎么想呢?这样就能引导你找出更容易成功的行动。

用那些你想去影响别人的眼光来看问题,是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思考原则。

因此会使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当事者双方又都会感到很满意。

5.坚持己见,不失自我

在做事之前,总喜欢听听别人的意见,或者是自己已经做好了一个决定,但一听到别人的意见,就自己没有了主见,将已做的决定左改右改,最后也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决定。这两种情况现实中都有,这样的心理素质是很难成事的,别人所提的意见总是挑好的说。如果以此为据,你可能高估自己,自我感觉良好。也有人可能专挑坏的讲,故意贬低你,这样你可能低估自己,自卑消极。所以,听取别人意见,虽然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但大多数情况下旁观者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

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会使自己做事放不开手脚,养成犹豫不决的习惯。如果一个领导太在乎工人的“眼光”,他就不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者。在发奖金的时候,他会首先考虑到副经理会怎么想,科长会怎么议论自己,然后那些老工人会不会认为我不照顾他们,还有门卫会不会认为自己不体贴他。这样,不调整十几遍,奖金是发不下去的。如果是个歌手,上台之前就东想西想,一身衣服会换上十来次,最后还是带着疑惑上场,上场后发现掌声没料想的热烈,心里又嘀咕上了……这样的歌手肯定是唱不好的。而如果是个外交官,那可能就会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把自己国家都给卖了。太在乎别人的“眼光”肯定会以失去自我、失去个性作为代价,没有自我、没有个性的人肯定成不了大事,也不可能知道自己的价值。

为人处世的最佳境界是不卑不亢,这样才能不失自我。一个小职员见到总经理的时候很可能会拘谨得语无伦次,而当他跳出总经理的圈子,就可能是大方自如。当你太在乎别人的时候,你也会不知不觉地失去自我。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我行我素、对别人反应迟钝的人却往往很让人佩服,只要我行我素而不侵犯别人,他们总是很受人欢迎的。

活着,总难免被别人的看法左右,有时候想想,我们是为谁而活?只为了别人的看法吗?如果你所经受的一切周围的人不认可,朋友、亲人不理解,我们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不做了吗?因为别人的看法随便改变自己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相反,坚持自己所坚持的,相信自己所相信的,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人的做法,别人怎么看自己是别人的事,只要我们一直在追求人格完美。如果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就说明自己正在做出的或将要做出的决定不能保证是正确的,那么,这样的决定不做也罢。如果你保证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你只管做自己的事就是了。

6.理解尊重,和谐美丽

俗话说:如要人像我,除非两个我。意思是说,世界上是不可能有两个人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两个人的人生经验会完全一样,所以也没有两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完全会是一样,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绝对一致,亦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反应完全一样,更没有两个人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会完全一样。故而,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也会有同样的结果。即使是同一个人,由于信念、价值观的不断变化,也是不一样的。

因而,人与人之间有许多差异甚至对立,有许多不解甚至误会,这很正常,因为每个人生存的环境、成长的经历各不相同,形成人们认知、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差别很大。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反过来精神、意识又指导人们做一切事情。

正是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性格差异,才使这个世界奇妙可贵,才使人类多姿多彩!但是,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念、价值观和性格的差异,使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变得复杂,变得难以适从,很难发展出良好关系。怎么办?既然人与人之不同,就不能强求一致,不要将自己的信念、价值观等强加于人,要学会区别对待,更重要的是学会理解和尊重别人。

对他人有些自己不理解的思想和行为,首先应该自觉地站在别人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站在对方生存的经历和环境的角度去考虑事情,也许会让你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真的不能理解,那就应该学会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样,人与人之间乃至民族、国家之间也许才能多一些和谐共存的基础,少一些误解、不解、分歧、敌对或者仇恨,少一些由些引起的争论和“战争”!

理解是一剂良药,它能医治好人们心灵的创伤。让人类多一些理解,以博爱的名义和真诚去理解,世界将因此而美丽!

尊重他人,既要尊重自己的长辈、亲人,又要尊重上司、同事和朋友,还要尊重弱小和对手,甚至要尊重自己的敌人,这才是难乎其难的。诚如此,更应该刻意追求,不懈做好。

尊重别人的不同之处,别人才会尊重你的独特之点,给别人以空间,自己才有余地,才能有良好的沟通,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国如此,团体如此,人亦如此。

当然,不是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能让人理解,也不是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值得人们尊重,但是能够自觉地去理解和尊重别人的确是一种高尚的修养和美德,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人生境界和目标,处于这种追求的过程中的人们会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