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14920300000036

第36章 怎样与朋友办事(2)

四、与朋友办事要求大同存小异

与朋友办事,无论大事小事,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考虑到友情的存在,把办事的过程看成既是在办事,又是在进行情感交流。

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自己永远生活在社会之中,同事之中,朋友之中,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同生存,也只有尊重和帮助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帮助。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与朋友交往过程中,在办事过程中,就必须坚持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所处的环境不同,在经历、教育程度、道德修养、性格等方面虽然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也不尽相同,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不应该成为友谊的障碍。友谊的长久维持应该是正确对待这类差距。应该承认自己和朋友在对待事物方面的差距,适应这种差距,双方可以有争论,有辩解,但不可偏激,应在争论中寻找契合点,求大同,存小异。

而事实上,有许多友情之所以中断,就缘起于对一些小异的偏激争执上。比方说:由于最近发生的某个社会问题而引起你和朋友间的争论,最后,虽然你用某某事件或理论证明了你的正确,他也已哑口无言,但你却万万不可忽略了这一点:他不一定就放弃了他的思想来信奉你的主张。因为,他在心里所感觉到的,已经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他的失利使他颜面扫地。

这样看来,你虽然得到了口舌之利,但却和那位朋友从此疏远了。比较之下,你会不会觉得,当初真是欠考虑,仅仅为了口舌之利,就得罪了一个朋友——太不值得了。

有些人在和朋友翻脸之后,明知大错已铸成,却也故作不后悔状,还经常这样认为:“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其实这样对你又有什么好处?而坏处却很快可以看到,因为和别人结怨,你少了一位可以倾吐心事的人。

所以,当双方都各执己见、观点无法统一的时候,自己应该会把握自己,把不同的看法先搁下来,等到双方较冷静时再辨明真伪。也许,等到你们平静的时候,说不定会相顾大笑双方各自的失态呢。

而在当你胜利的时候,你也应该表现出大将风度,不应该计较刚才对方对你的态度。应该顾及到对方的面子,可以给对方一支烟或是一杯茶,抑或是向他求索一点小帮忙,这样往往可以令他重返愉快的心理。这样也才可以使朋友之间长期相知相交。

五、怎样让已发达的朋友为自己办事

朋友相交之初,总会有“苟富贵,勿相忘”的豪言誓语,可事实上,远非如此。有些朋友在自己富贵发达之后,就忘了这话,逐渐与原先那些状况并未多大改善的老朋友疏远了,甚至忘掉了老朋友,躲着老朋友。

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彼此之间的现状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距离,产生了像《故乡》中的“闰土”与“我”那样的距离:生活环境的距离,生活方式的距离,地位的距离,生活追求的距离,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距离,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肩膀头不一边齐了,话说不到一起了。有可能是发达显贵的一方人格上产生了偏差,耻于与无权无势的旧交为伍了;有可能是他心情没变,但因整天沉湎于繁杂的事务之中难以自拔,而无暇顾及他人;也有可能是没有长进的一方,妄自菲薄,因自卑而羞于交往。无论怎样,两者的交情已不是窖藏的陈年老酒,越陈越香,而是将老酒搬到阳光底下,敞开盖,味越来越淡了,最后有可能只剩下无滋无味的水了。

在这里,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是,在这样的关系下,处在低层次的朋友如何向高层次的朋友开口请求帮忙办事。当然,这肯定是被逼无奈非求不可的事。因为求他,必然要比求陌生人好得多,毕竟曾经有过很深的交情。

再者,跟老朋友说话总比跟陌生人好开口得多,就是送礼还能找着门口呢。

在这种情况下不妨采用以下四种方法。

1.带上见面礼

因多年不见,是老交情,带点礼物上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也是情感的体现。礼物不在多少,能填补多年没有交往的空缺就足够了。这礼物最好是对方旧有的嗜好,也可以是土特产,也可以是烟、酒及钱。当然,礼物不同,见面时的说法也不同。若是旧友的嗜好之物,就说是“特意带给老兄(老弟)的,我知道你最喜欢这东西”;若是土特产,就说是“带给嫂子(弟妹)和孩子尝尝的”;若是钱,那就得说是“给大侄子大侄女的,买一件合适的衣服或买书”之类。走进了门,便有了开口求老朋友办事的机会了。

2.唤起回忆

这是此次拜访最重要的办事基础,因为回忆过去,就会唤起对方沉睡多年的交情,这交情才是对方肯为你办事的中心和焦点。

明朝初年,朱元璋当了皇帝。一天,从前家乡的一个朋友从乡下来找朱元璋要官做。这位朋友在皇宫大门外面,哀求门官去启奏,说:“有家乡的朋友求见。”朱元璋传他进来,他就进去了,见面的时候,他说:

“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回想起当年大家饥寒交迫,有乐共享,有难同当的情景,又见他口齿伶利,心里很高兴,立刻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

当然,回忆过去,闲聊往事,也有个当与不当的问题。当年朱元璋坐了皇帝位后,先后有两个少时旧友来找他求官做,一个直话直说,引起了他出身的尴尬,被杀了头,而上述这位朋友的话说得委婉动听,则被朱元璋委以高官。

与朋友及家人闲聊过去,如果是当着他的孩子和老婆,要尽量少提及对方容易成为笑料的“乐事”及尴尬事,这样可能会伤害他的权威,或者引起人家的反感,反而达不到办事目的。

3.以言相激

“无事不登三宝殿”。长时间没有来往,此次突兀而至,对方便心知肚明你有事要求于他。他若不愿帮忙,一进门就显得非常冷淡。当你把事提出的时候,他会现出含含糊糊的拒绝态度。这可能在你的意料之中。这时,你就得把“死马当成活马医了”。“以言相激”不失为一种扭转对方态度、继续深入的好方法。

比如,你可以说:

“你是不是觉得,我这事给你找的麻烦太多?”

“我知道你能帮我,我才来找你的,否则,我也不能大老远的跑到你这里来。”

“我想你有能力帮我,再说这事也不是什么违背原则的事。”

“这事我临来之前,跟亲友都打过保票了,说到你这里一办就成,难道你真让我回家无脸见人?”

但以言相激也必须掌握分寸,若是对方真的无能力办此事,我们也不能太苛求人家,让人家为难,更不能说出绝情绝义的话,伤害对方。只有你了解了对方确实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时,才可以以言相激,逼他去办。

如果他真的帮你去办事,不管办成没办成,事后,你都应该道谢,这样才显得你有情有义。

4.以利益驱动

如果你了解到要旧友帮你办的事办成的难度大,或者对方已是一个只有利益往来的人,他帮你办成,你却欠下一个天大的人情,这时,你不妨干脆以合作的态度去找他,以双方共谋利益驱动他。

如果你把实情道出,说这是我自己的事,事成之后,我给你多少多少好处,对方可能会碍于旧交之面不好接受。那么,这时,你可以撒一个小谎,说这事是别人托你办的,事后可以怎么怎么,这样,对方就会很坦然地接受,你也可以显得不卑不亢,事后也可避免留下还不完的人情债。其实,这种方法也是当今社会很普遍的办事手段,运用这种手段办事,成功率往往很高。

六、朋友托你的事办不了怎么办

一些比较不错的朋友托我们办事时,我们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者为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往往对对方提出的要求不加分析地答应下来。但不少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办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就得老老实实地说不行。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都是于事无补的。

当然,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说话技巧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的确,在承诺与拒绝两者之间,承诺容易而拒绝困难,这是谁都有过的经验。

有人来托你办一件事,这人必有计划而来,最低限度,他已准备好一套说词,而你却一点儿准备都没有,所以,他可是稳占上风的。

他请托的事,可为或不可为,或者是介乎两者之间,你的答复是怎样呢?

许多人都会采取拖的手法。“让我想想看,好吗?”这话常常会被运用。

但有些时候,许多人会作一种不自觉的承诺,所谓“不自觉的承诺”,就是“自己本来并未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有了承诺”。

但要记住,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我们常常听见某甲埋怨某乙,说:“某乙分明答应了我……但……”事实上,某乙可能答应过某甲,但那不过是某乙怕难为情不好意思拒绝而已,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这事实在是强人所难。

但是某甲真的会自责而不责人吗?恐怕不会的,而在旁人看来,也总是觉得某乙不对,因为到了那个田地,已经没有人注意当初的一切了。

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可自拔的错误。”

有人会发此疑问:当我们在朋友面前,被逼得“非答应不可”,而实际上明知这事不该答应时又怎么办?

人际关系学家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求完毕之后,轻轻摇摇头,而态度并不强烈。”

轻轻摇摇头,代表了否定,别人一看见你摇头,知道你已拒绝,跟着你可以从容说出拒绝的理由,使别人易于接受你不能“遵办”的苦衷,他们就不会对你记恨在心。

有许多事情常是这样的,看来应该做,但一做起来很麻烦。比如你有一位好友做了人寿保险经纪,他来向你说了一大堆买人寿保险的好处,然后,他请你向他买100万元保险。你也明知此举真有益处,但是,后来当你细心一想,如果照他的要求,你每月要付出的保险费,等于你收入的1/3,而目前你的收入,也不过是仅可敷衍日常生活所需。而你一定明白这事很难办到,不妨“轻轻的摇头”,然后说出上述的理由。

有些人喜欢拖,或要人家跑几次来听他的最后答复,这都不是好的应酬之道,我们不是常常听见这样的怨言:“他不答应,早该对我说呀!”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有时,出于难为情,对于别人提出的请求没法一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许愿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许愿方式和方法。这里有三种方法可资借鉴:

一是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愿。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得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愿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取得对方的信任的效果要差一些。

二是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愿。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愿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愿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愿创造条件的余地。比如,有人要求老板加薪,老板就可以这样说:“要是年终结算,公司经济效益好,我可以给你晋升一级工资。”用“年终结算”一语表示实现许愿时间的延缓,显得既留有余地,又入情入理。

三是对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愿。这即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那么你在许愿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比如,你许诺帮助朋友办理家属落户的问题,这涉及到公安部门和国家有关政策,你不妨这样说更恰当一点:“如果以后公安部门办理农转非户口,而且你的条件又符合有关政策,我一定帮忙。”这里就用“公安部门办理”和“符合有关政策”对你许愿的内容作了必要的限制,既见自己的诚意,又话语灵活,具有分寸,还向对方暗示了自己的难处(也要求人)。真是一石三鸟!

为人处事,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许愿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做那些没有把握的许愿。

须知,许了的愿,就应努力做到。千万不可因一时事急,乱开“空头支票”,愚弄对方。一旦自食其言,对方一定会特别恼火。

万一因情况有变而没实现自己的许愿,也应向对方如实说明原因,并诚恳地道歉,以求得对方的原谅和理解。

对于自己根本没有能力办到或不想办的事情,最好及时回绝。拒绝并不是简单地说一句“那不行”,而是要讲究艺术:既拒绝了对方的不适当要求,又不致伤害对方的自尊,也不损害彼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