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14920300000030

第30章 怎样与下属办事(2)

2.“我唯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

美国历史上,有一位鞋匠的儿子后来成了最伟大的总统,他就是林肯。

在他当选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尴尬。因为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都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但是,林肯却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赖,除了他卓越的才能,这与他从平民中来,走平民路线,把自己融于广大百姓之中的平民意识是分不开的。

当林肯站在演讲台上时,有人问他有多少财产。人们期待的答案当然是多少万美元、多少亩田地,然而林肯却扳着手指这样回答:

“我有一位妻子和一个儿子,都是无价之宝。此外,租了3个办公室,室内有一张桌子、三把椅子,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每人一读。我本人又高又瘦,脸蛋很长,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依靠的,唯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

“唯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这正是林肯取得民心的最有效的法宝。这话也应该成为所有领导者调动群众力量建树自己事业的有力武器。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重视,都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都希望承认他们工作以及存在的价值。“我惟一可依靠的只有你们”,这句话能带给员工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和精神上的莫大激励,使他们感受到领导对自己的关注与重视,他们也会由此更加珍爱自己,他们的工作热情会像火一样燃烧起来,他们的工作潜力也可以发挥到最大限度。

有家工厂要倒闭了,几百个工人即将面临失业,不但拿不到遣散费,连工厂欠的工资也分不到几文。

工人们聚集在厂长办公室的门口抗议,要工厂拿出解决的办法。

“工厂就在大家的眼前,”厂长说,“你们都看到了,也看到了过去两年生产量的低落。现在工厂拍卖,只怕没人买。就算卖掉,先还银行贷款,大家也分不到几文。”

怎么办?是丢鸡蛋?把厂长绑起来?把厂里的电脑、空调搬回家?把工厂烧了泄愤,然后被警方抓去坐牢?还是冷静善后?

厂长用了聪明的方法。他说:

“工厂是大家的。工厂欠大家的钱,人人都是老板。现在我们组成专案委员会,把工厂按比例分给大家,大家都是股东,都是老板。少拿点薪水,努力工作,撑几月看看。赚了,是大家的,赔了,再关门也不迟。”

工人们想想,现在把工厂砸了,什么也拿不到,不如自己当老板,继续做做看。

半年下来,因为人人觉得是在为自己做事,特别卖命,居然让工厂起死回生,愈来愈兴旺,不但还了债,还拿到了久违的奖金。

这就是“主人翁”激励法所产生的效应。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的作用可以扭转乾坤。而产生人和作用的最好方法就是这种“主人翁”激励法。但愿每一位有志有识的领导者都能记住林肯的这句名言:“我唯一可依靠的财产就是——你们。”

3.“大人不计小人过”

为官者不仅要对部下示以宠信,同时还要向他们显示自己的大度,尽可能原谅下属的过失,这也是一种重要的笼络手段。俗话说:“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对于那些无关大局之事,不可同部下锱铢必较,当忍则忍,当让则让。要知道,对部下宽容大度,也是制造向心效应的一种手段。

汉文帝时,袁盎曾经做过吴王刘濞的丞相,他有一个部下与他的侍妾私通。袁盎知道后,并没有将此事泄露出去。有人却以此吓唬那人。那个人就畏罪逃跑了。袁盎知道消息后亲自带人将他追回来,将侍妾赐给了他,对他仍像过去那样倚重。

汉景帝时,袁盎入朝担任太常,奉命出使吴国。吴王当时正在谋划反叛朝廷,想将袁盎杀掉。他派五百人包围了袁盎的住所,袁盎对此事却毫无察觉。恰好从前那个部下在围守袁盎的军队中担任校尉司马,他买来二百石好酒,请五百个兵卒开怀畅饮。围兵们一个个喝得酩酊大醉,瘫倒在地。当晚,这个部下悄悄溜进了袁盎的卧室,将他唤醒,对他说:“你赶快逃走吧,天一亮吴王就会将你斩首。”袁盎问起:“你为什么要救我呢?”校尉司马对他说:“我就是以前那个偷了你的侍妾的人呀!”袁盎大惊,赶快逃离吴国,脱了险。

无独有偶,公元199年,曹操与实力最为强大的北方军阀袁绍屯兵官渡,准备决战。当时袁绍拥众十万,兵精粮足,而曹操兵力只及袁绍的十分之一,又缺粮,明显处于劣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曹操这一次必败无疑。曹操的部将以及留守在后方根据地许都的好多大臣,都纷纷暗中给袁绍写信,准备一旦曹操失败便归顺袁绍。

半年以后,曹操采纳了谋士许攸的奇计,袭击袁绍的粮仓,一举扭转了战局,打败了袁绍。曹操在清理从袁绍军营中收缴来的文书材料时,发现了自己部下的那些信件。他连看也不看,命令立即全部烧掉,并说:“战事初起之时,袁绍兵精粮足,我自己都担心能不能自保,何况其他的人!”这么一来,那些动过二心的人便全都放了心,这对稳定大局起了很好的作用。

这一手的确十分高明,它将已经开始离心的势力收拢回来。做领导的具有这样的胸怀,下属当然愿意尽心竭力为他做任何事情。

4.巧用暗示,切忌命令

有些领导,时时刻刻都把自己放在“领导”这个位置上,任何事情都用命令的方式指使下属去办。殊不知,到头来,很好的事情办得都不尽人意。

其实有一些事情是不适宜用命令去解决的,而用暗示的方法则更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一位上司的妻子打来电话,说女儿很想晚上去看一场音乐会,而他此时却无法抽身去买票。恰好秘书小黄送文件过来。“小黄,听说你对音乐很内行是吗?”“哪里,不过是我的业余爱好罢了。”“大明音乐厅今天晚上有一场贝多芬音乐晚会,知道吗?”“是吗?那太好了,经理,咱俩一起去吧!”“好啊,顺便多买两张票,我让我爱人和女儿也去凑凑热闹。”“好,经理,我请客!”

从上例可以看到,有些事并不适宜用命令去处理。当然,这里所说的巧用暗示,关键是个巧字,你要看对象、看时机、看场合,巧妙运用,而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适用。上面的例子中,秘书小黄要是个根本不喜欢音乐的人,任你怎么暗示也不起作用。

三、如何调节下属之间的矛盾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必然会有矛盾与冲突发生,矛盾与冲突使人与人之间关系紧张,甚至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事情发生。在一个单位里,员工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必然会对工作带来严重影响,而处理属下的矛盾冲突是一个单位领导常常要碰到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他们日常事务的一部分。所以,处理属下之间的矛盾冲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领导者所必备的能力。

那么,怎样做才能调节这些矛盾冲突呢?

1.不偏不倚

在具体处理矛盾时,作为领导必须要做到冷静公允,不偏不倚。

领导者有时是矛盾的最后仲裁者,这个仲裁者要想保持权威,就必须以公平的面目出现,如果偏袒一方,被偏袒者也许会拥护你,可是在另外一方眼里你将不再有任何权威,你的裁决也只会遇到他们的抵制。所以,冷静公允,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这是处理下级矛盾时最起码的原则,尤其是在调节利益冲突时,更需如此。

当然,一碗水端平并不意味着矛盾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衡量是非的标准还是存在的,这个标准就是单位的最高利益。一般来说,对于下级由于维护本部门的局部利益而发生的冲突只要做到公平,晓以大义,双方矛盾便不难调节。

有些下级会自恃与单位领导的私人交往或特殊关系,如老同学、老同事、老战友、老邻居等,企图用这种感情来影响领导,使其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裁决。在这种情况下,领导者尤其要冷静,绝不能带有感情色彩去看问题。

当矛盾一方到处炫耀他与领导者的特殊关系时,要在公开场合予以批评或以适当方式向另一方澄清,以消除不良影响。

对于下属的观点分歧,领导最好保持超然态度,尤其不能介入派别体系,拉一派打一派。如果单位领导介入一派,另一派则会以“在野党”自居,他们将不会再服从你的仲裁,相反会对你所有的决定加以攻击,在他们眼里,领导者将降到对立派领袖的地位,而不再是正义的代表。因此说,只有游离于各派之外,保持超然,才能团结所有的人。

当然,在某些问题上人们产生不同看法是很正常的现象,单位领导也必定会有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与某一部分下属的看法相同也是很自然的,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表示自己态度后对持不同观点的人绝不能贬低,要肯定他们勇于思索的精神,允许其保留意见。要造成一种人人畅所欲言的气氛,尽量避免下级将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上升为派别对立。

2.折衷调和

领导者在处理下属间的矛盾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矛盾的双方均各有道理,但又失之偏颇,很难明确地判明谁是谁非。这时,折衷调和,息事宁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孔子提倡的“中庸”,确有它的精辟之处。例如,在某些制度改革问题上,单位内部会分为“激进派”和“稳健派”,激进派指责稳健派保守,稳健派指责激进派冒进,双方发生观点上的冲突。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但又都各有偏颇。作为单位最高领导,既不能拉一派打一派,也不宜各打五十大板,聪明的办法是指出两种观点均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和地位,但社会或单位前进的方向不是朝着任何一种观点的方向运动,而是按照它们的合力的方向运动,运动的方向是妥协的产物。

这种调和折衷方式解决矛盾可谓一石三鸟:

首先,既揭示出了双方观点的偏颇之处,又没有打击双方的积极性。

其次,使双方都看到了对方观点存在的合理性,造成一种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局面。

再者,单位领导者保持了自己的超然态度,同时也就保持了自己最高仲裁者的地位。这种地位有利于从双方观点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冷处理”与“调离”

处理下属矛盾,是很能显示领导水平的事情。处理得好,化干戈为玉帛,共同进步;处理不当,导致矛盾“白热化”,反而比以前更棘手。处理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妨来个“冷处理”,让双方先冷静下来,你也可冷静下来,不至于受到发生矛盾的情绪的影响。

不妨先倒上两杯茶,请他们坐下喝完茶让他们先回去,然后再分别接见。

单独接见时,要让当事人平心静气地把事情的始末讲述一遍,此时你最好不要插话,更不能妄加批评,要着重在淡化事情上下功夫。

事情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两人所讲的当然会有出入,且都有道理,你在一些细节问题上也不必去证明谁说的对。

但是非还是要由你断定的,当你心中有数了,此时尽管黑白已明,也不要公开说谁是谁非,以免进一步影响两人的感情和形象。假如你公开站在这边一方,显然这方觉得有了支持气焰大涨,而另一方则会觉得你偏袒一方。

你不妨这么说:“事情吗,我已经清楚了,双方完全没有必要吵得这么凶,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提了,关键是你们要从大局出发,以后不记前嫌,精诚合作。”相信经过几天的冷静,双方都有所收敛,你这么一说,双方有了台阶下,互相道个错,也就一了百了了。

如果事情纯属私事,你也应该慎重处理,切不可袖手旁观,因为两人私事上的矛盾会直接影响到工作上的问题,也要分别召见两人,但和公事应该不同。

对于他们之间的私事,你没有必要“明察秋毫”,评定谁是谁非,有许多私事是十分微妙的,看似简单,实则越处理,事情越复杂,可能会扯进来很多旁人,事情越闹越大,定会影响单位的整体工作。

你不妨说:“我不想知道你们之间的那些事,但基于工作我要求你们通力合作,不容许工作受私事的影响,希望你们清楚这一点。”

有时也可把有矛盾的双方调离开,不见面的时间长了,矛盾也就自然消失了。

处理这种矛盾时,切忌偏袒和你私人关系较好的一方,要公私分开,这样更能显示你的公平,赢得下属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