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提高办事能力全集
14920300000003

第3章 提高办事能力必须提高自身素质(2)

一个人的真正魅力主要在于特有的气质,这种气质对异性有着异常的吸引力。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女性大多都喜欢日本影星高仓健,他之所以受女性青睐,就是因为他塑造的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男子汉刚毅、坚强、勇敢的特有气质。而那时中国的影星唐国强所塑造的人物多是油头粉面,缺少阳刚之气,人们称之为“奶油小生”,青年女性多数不喜欢这样的人。

气质美主要表现在言行举止上,一举手,一投足,说话的表情,待人接物的分寸,皆属此列。朋友初交,互相打量,立刻产生好的印象,这个好感除了言谈之外,就是气质的潜移默化。

高雅的兴趣也是气质美的一种表现,如爱好文学并有一定表达能力,欣赏音乐且有较好的乐感,喜欢美术并有基本的色彩感等等。这样的人很受别人欣赏,与之交往的人也多。

有很多人并不是相貌长得好看,但他们身上却洋溢着夺目的气质美:如工作的认真、执着;言行的聪慧、洒脱;办事的精明、干练;这是真正的美,和谐统一的美,含金量较高的美。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人很容易取得合作伙伴的竭诚支持。

1.高雅的气质可以增强信任感

气质高雅的表现特征是:仪表修饰得体,言辞幽默不俗,态度谦逊,接人待物沉着稳定,落落大方,彬彬有礼,让人一见即肃然起敬。站在这样的人面前,如同走进一间典雅的殿堂,令人自然脱去几分俗气,平添几分庄重。

气质高雅的人很受人尊重、喜欢,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人办事稳重,有分寸,有高度的责任感。所以,许多大公司经常委派这样的人员负责公关部的接待工作,用以树立公司的形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合作。拥有这种气质类型的推销员,其工作业绩往往比较突出。因为这种气质给人的感觉是诚恳,实在,不虚妄,容易让人产生信任感。信任人同信任产品一样重要,人们接受你的产品,首先要接受你这个人。

2.让人看上去觉得你很能干

通常,体貌能够表露出你的精神状态。当你看到一个人低着头,垂着双肩,驼着背走路,那你必然会怀疑此人一定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承受着太多的思想重负。这种状态的人,人们往往认为他办事能力不强。因此,要想避免这种状况,就要在走路时,昂起头,挺起胸,脚步稳健,这样就能给人以精明、干练、充满活力的感觉。

工作中,有条不紊,忙而不慌,接到邀请后回答“你稍等一会儿,让我查查日程安排”的人,也常能给人精明、能干的印象。

在商界,训练有素的推销员和客户约定见面时间,常采用此法,显示自己的工作气质。即使明知那天有空,也一定取来记事本看看日程安排,装出一副很忙的样子,给人以生意做不完的感觉,同时,当着对方的面取出记事本,也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时间观念很强,办事有秩序、有计划的人。

3.先声夺人容易把握主动权

原世界重量级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每次比赛前都要为自己写一首赞美诗,宣誓一定要击倒对方,然后再上场。此举为他赢得了“吹牛大王”的称号。其实这正是阿里特有的心理战略。通过宣布自己的比赛目标,在比赛前就在心理上先给对方重重的一击,使自己占据优势。

在人际交往中,虽说不是刀枪相见,但这种先声夺人的做法可使你占据心理优势,有化被动为主动的奇效。先发制人,在对垒中取得先机,办起事来容易成功。下面介绍几种先声夺人的具体做法:

(1)一开始便宣布最低目标以压制对方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给予先发制人的一击,就可以在心理上压倒对方。例如,一开始便宣布此次见面的最低目标,如果你说:“今天你只要记住我的名字就行了”,或者说:“无论如何,请给我五分钟的时间”,那么,对方往往会接受你的暗示,感到自己至少有记住你的名字或给你五分钟讲话机会的义务,使以后的话题朝着对你有利的方向发展。

(2)争论中自己先提问题可占先机

在唇枪舌战中,你不要老等着对手发问后,你去机械地被动应答。而首先反问对方,逼着对方按照你的思路去行进,这样起码从心理上赢得了胜利。

(3)让对方先表现礼貌而你可故意忽视礼仪

礼仪是为了那些社会地位方面存在着高低之分的人们能顺利进行交流而制定的。例如,从礼节上来说,地位较低的人应该先向地位高的一方打招呼,至于进餐,则由地位较高的人先动筷子等。由此可见,礼仪其实是清楚地反映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序列关系。因此,如果你采取序列较高者的行动,例如,鞠躬时让对方先鞠躬,进餐时则要先动筷子,这样便能占据优势。有时候,故意忽视礼仪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战术。

(4)比对方提前到达约定地点

当自己比约定的时间晚到时,难免会觉得很不好意思;倘若发现对方还没到,心情就舒畅,同时也觉得很从容,看见对手的时候,心理上总有一种优越感。

(5)不要主动道歉,以免处于劣势

常常听人说,在国外遇到车祸时,绝不要先说“对不起”。因为即使责任明明在对方,欧美人也会认为先道歉的一方有责任。而且,此时先开口致歉的一方肯定会处于劣势。因为“对不起”这句话会决定心理上的次序。

总之,一旦先声夺人取得成功,占据了心理优势,对方便有可能产生恐慌或失意,“恐吓”便可大功告成。接下来主动权就可把握在自己手里了。

三、好话一句三冬暖:提高语言素质

说话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难的事。最容易,因为3岁的孩子也会说话;最难,因为擅长辞令的外交家也会说错话,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是一句话,有人说出口来,如莺声悦耳,让人容易接受;有人说出口来,则如蛙声噪耳,让人难以接受。这说明,说话是应该讲究技巧和艺术性的。

成功学研究表明,有许多人之所以办事容易失败,大多数原因就是他们在交际过程中,交流的语言不得体,缺乏艺术性,使本来应该容易解决的问题被不得当、不中听的三言两语给弄砸了。“好人出在嘴上”、“快人快语”、“能言善辩”、“舌战群儒”,这些俗语成语都充分地表明了语言技巧在为人处世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会办事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学会说话。

1.说话要讲究礼貌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谁要遭到他人言辞上的污蔑和攻击,都会程度不同地运用语言来还击和自卫。人们在日常生活之中所以造成一些不和,也大多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要学会说话,应首先在言辞上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做到以礼待人。语言上的以礼待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讲究“卫生”,不说脏话。脏话最容易把人激怒,而人只要一发怒,谈话就难以进行。所以,我们与他人谈话时,一定要在嘴巴旁多设几个“哨兵”,切忌让“他妈的”、“你小子”、“王八蛋”、“笨蛋”等等有损于对方人格的脏话溜出口。

控制情绪,不说气话。无论是对熟人还是陌生人,无论是对老还是少,你所说出的带有严重情绪的话,尤其是气话,无论在何种场合,都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的。对方不是当即与你吵起来,就是拔脚就走或闭口不言。所以,我们在交谈时,千万不要带有丝毫的不满情绪,更不能说气话。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在语言上给以劝慰和忍让。

主动检讨,不说空话。主动地、实事求是地检讨自己的过错,求得对方的谅解,是尊重对方人格一种最实际的表现。同时也能唤起对方的同情之心和羞耻之感,继而作出友好的表示。

平等相待,不说“官”话。这就是说,不要以为自己的职务比对方高,工龄比对方长,或者认为“真理”在自己这方,因此在与对方交往时,拖腔带调,哼哼哈哈,甚至颐指气使,以势压人。而应把自己摆在与对方同等的位置上,以商讨的口气,温和的语调,用容易被对方接受的言辞与对方交谈。

赤诚相见,不说假话。坦诚相见说实话,道真情,是求得对方帮助的一个有效的方法。因此,一定要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情,切忌用假言假语或花言巧语来欺骗对方,这样才能两心相印。

友好热情,不揭隐私。隐私是指人们不愿告诉别人或不愿公开的事。

这种事人皆有之,对方不愿告人的事,你给公开了,这是对对方人格最大的不尊重,也最容易伤对方的心。至于那些把对方的隐私当作法宝,随意抛掷的做法,就更不可取了。

2.说话要讲究时机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能否把握说话的时机,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说话效果和交流效果。所谓时机,就是指双方能谈得开、说得拢的时候,对方愿意接受的时候。一个人在车祸丧子的悲痛中还没解脱出来,你却上门托他给你的儿子保媒说媳妇,无疑你会碰壁的;领导正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你却找他去谈待遇的不公,那你肯定要吃“闭门羹”甚至遭到训斥。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才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那么,什么时候与对方交谈和沟通才算抓住了时机呢?

在对方情绪高涨时。人的情绪有高潮期,也有低潮期。当人的情绪处于低潮时,人的思维就显现出封闭状态,心理具有逆反性。这时,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赞颂他,他也可能不予理睬,更何况是求他办事。而当人的情绪高涨时,其思维和心理状态与处于低潮期正好相反,此时,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心情愉快,说话和颜悦色,内心宽宏大量,能接受别人对他的求助,能原谅一般人的过错,也不过于计较对方的言辞;同时,待人也比较温和、谦虚,能程度不同地听进一些对方的意见。因此,在对方情绪高涨时,正是我们与其谈话的好机会,切莫坐失良机。

在对方喜事临门时。所谓喜事临门时,是指令人高兴、愉快、振奋的事情降临于对方时。如:对方在职位上晋升时;在科研上攻克难关,取得重大成果时;工作中成绩突出,受到奖励时;经济上得到收益时;找到称心伴侣、婚嫁或远方亲人来探望时,等等。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精神愉快好办事”。在喜事降临对方时,我们上门找其交谈,对方会不记前嫌,而且会认为是对他成绩的肯定,喜事的祝贺,人格的敬重,从而也就乐意接受或欢迎你的到来,所求之事,多半会给你一个完满的答复。

在为对方帮忙之后。中国人历来讲究“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你为他帮了一个忙后,他就欠下了对你的一份人情,这样,在你有事求他帮忙的时候,他必然要知恩图报。在不损伤对方利益的前提下,他能做到的事情,一般情况下会竭尽全力去帮助你。“将欲取之,必先欲之”,托人办事的时机,我们是可以进行预先创造的。

若解决冲突应在对方有和解愿望时。伦理学原理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羞恶之心”,这种“羞恶之心”体现在与他人发生无原则的纠纷之后,会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反省。通过反省察觉到自己的过错之时,一种求和的愿望就会油然而生,并会主动向对方发出一系列试探性的和解信号。

这时只要我们能不失时机地友好地找对方谈谈,僵局就会被打破,双方的关系也会重新“热”起来。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对方发出的求和信息。例如,对方主动和我们接近、打招呼,与我们见面时由过去满脸阴云到“转晴”,或者暗中帮助我们排忧解难等等。这时,我们就应该及时投桃报李,以更高的姿态、更炽热的感情找其交谈。我们切不可视而不见,见而不说,说而不诚。否则,对方一旦认为求和试探失败,和解的愿望顿消,误解将会转化成敌意,便会出现严重对抗的局面。

3.说话要讲究对象

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个人造访朋友,孩子来开门。他问:“令尊令堂大人在家吗?”孩子瞪着眼发呆,半天才说:“我吃过许多糖,可没有吃过令糖(堂)”。

对孩子说话,要考虑孩子接受的能力,否则就会闹出笑话来。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讲究对象。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孙子有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话都可以作为我们说话办事的指导原则。说话不看对象,不仅达不到托人办事的目的,往往还会伤害对方。反之,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即使发表一些大胆的言论,也不会对对方造成伤害。

《世说新语》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个叫许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乡人。魏明帝察觉之后,便派虎贲卫士去抓他。

他的妻子赶出来告诫他说:“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让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于哀情求饶。

于是,当魏明帝审讯许允的时候,许允直率地回答说:“陛下规定的用人原则是‘举尔所知’,我的同乡我最了解,请陛下考察他们是否合格,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处罚。”

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提拔的同乡,他们倒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了,还赏了一套新衣服。

许允提拔同乡,是根据封建王朝制定的个人荐举制的任官制度。不管此举妥不妥当,它都合乎皇帝认可的“理”。许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难于求情,却可以“理”相争,于是叮嘱许允以“举尔所知”和用人称职之“理”,来抵消提拔同乡、结党营私之嫌。这可以说是善于根据说话对象的身份来选择说话的绝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