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孕妇产妇枕边书
14918900000043

第43章 产妇与婴儿常见病的(3)

19.痱子

痱子是天热时婴幼儿容易发生的小病。人体皮肤上有很多汗腺,当汗液排出不畅,导致汗腺周围发炎就叫痱子。痱子多发生在面部、颈部、躯干、大腿内侧、肘窝等处。白痱子常见于新生儿或儿童突然因暴晒而出大汗后;红痱子常伴有小丘疹、疱疹;脓痱子呈粟粒状脓疮,破后发和成为脓肿(痱毒)。由于痱子痒而痛,所以孩子常常因此而哭叫不安并且搔抓,一旦继发感染并形成脓肿,则疼痛加重,还可有发热、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出现,应该积极处理。

痱子虽然很常见,但常使小儿因不适、痒、痛而烦躁不安。痱子再进一步发展可成为脓肿,化脓性细菌的毒素进入血液,可造成脓毒血症或败血症。有了痱子,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注意室内凉爽通风。

②多给孩子喂水,勤翻身。

③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不要用碱性肥皂。

④穿布料衣服,衣服应宽大。

⑤扑痱子粉。

⑥轻的痱子可用35%~70%酒精轻轻涂擦,油膏可以妨碍汗液蒸发,不能使用;重的痱毒(脓肿)应该用抗生素控制,以防发展成败血症。

20.结核病

小儿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结核病与成人不同的是:小儿发病急者多,病情发展快,容易出现合并症,可以短期内恶化;但如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病情恢复快,可望痊愈。结核杆菌初次侵犯小儿肺部,发生“原发感染”,如不及时治疗可以播散成为粟粒性肺结核。有些小儿是因为得了麻疹、百日咳、营养不良等而诱发了肺结核病。

小儿还可发生结核性脑膜炎。此病死亡率高,后遗症多,是一种严重的结核病。

小儿结核病在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有的小儿可以出现所谓“慢性结核中毒症状”,表现为长期不规则的低热、食欲不好、消瘦、盗汗、易疲乏,婴幼儿看上去不活泼、爱哭闹等。有的小儿经常“感冒”。实际上家长认为是经常“感冒”的这种表现就是上述结核中毒症状,也可由于抵抗力差而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也有的小儿有经久不愈的咳嗽,变得瘦弱,面色也不好看。这时候就要到医生那里去检查是否患了结核病了。

21.麻疹

近年来我国还有不少地方有散发或暴发的麻疹流行。婴儿麻疹也有增多的趋势,主要发生在年龄不到8个月和初次麻疹疫苗接种尚未产生抗体以前。成年人麻疹患者明显增多与麻疹疫苗接种后保护力逐年下降有关。产妇也有患麻疹的,而且还有使新生儿得先天性麻疹的可能。现在我国已经注意到对学龄前、学龄儿童,集体机构中的小儿与成年人,城市流动人口中的小儿进行麻疹疫苗接种。全社会都应该警惕麻疹的流行。

22.水痘

水痘是一种较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较多见。由于水痘病毒的传染性较强,近年来我国发病者仍较多。传染源来自病人,通过接触、飞沫传播。起病快,可发热。皮疹的分布与出现都有特色,身上和头部多,腋窝下及头皮上更为多见,四肢较少。皮疹可多可少,有时分批出现,一个病儿身上往往可看到“各期皮疹”,就是说同时可以有斑丘疹、亮晶晶的水疤和血闸,几天或是二三周后皮疹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水痘的合并症不多见。若在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他疾病的同时出水痘,则病情很重。水痘疫苗或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对这类重症病儿防止感染或减轻症状有一定好处。

23.幼儿急疹

顾名思义,幼儿急疹这种病见于婴幼儿,以2岁以下发病多。因为患儿发热3天后热退,此时全身出现皮疹,临床表现很有特征,故也称“三日热疹”。本病可能是由病毒引起的,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儿的典型表现是高热3~5日,全身症状不明显,可有感冒的症状或腹泻,甚而有短暂的抽风,待体温骤然退下时,全身出现玫瑰色皮疹。皮疹1~2天后完全消失,不留痕迹,也不脱皮。病后耳后及枕部淋巴结常肿大。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对症的,如卧床休息,多饮水,吃易消化的食物等。

24.蛔虫症

蛔虫症是小儿最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蛔虫的长度大约为15~25厘米。蛔虫卵随病人的大便排出,可以散布在泥土、水、食物中,如果被小儿食入,就在小肠中发育成幼虫。幼虫穿过肠壁入肝脏,然后到右心及肺部,再穿肺泡沿气管至喉部,再次咽下回到小肠,发育成为蛔早成虫。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0天左右。蛔虫在人体内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可以引起许多病症。蛔虫寄生在小儿的肠道里,吸取营养物质,孩子常常消瘦、不爱吃饭或能吃而不见胖、异食痛(如吃泥土、指甲)或腹痛。蛔虫幼虫经过肺部可引起发热、咳嗽、荨麻疹、血中嗜酸性白细胞增高,称为“过敏性肺炎”。突然腹痛、呕吐而患“盲肠炎”(阑尾炎),是由于蛔虫钻入阑尾引起的。蛔虫钻入胆管可以引起胆道蛔虫症而发生剧烈的阵发性腹痛,但婴幼儿较少见。一大团蛔虫堵住肠道可引起肠梗阻,小儿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不能排便,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预防蛔虫感染并不难,主要是讲究卫生,如食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保持环境及饮食卫生等。治疗上有效果较好的驱蛔虫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请记住:没有肝、肾疾病,急性发热、腹泻、腹痛以及在近半月至1月内未用过驱虫药者方可进行驱蛔治疗。

25.泌尿道感染

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去除诱因,并纠正先天或后天尿路异常,防止肾功能损害,针对病原菌选用有效抗菌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在急性感染时除用药外,还应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内的贮留时间。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应勤洗外阴,擦抹时应从外阴前面擦向肛门方向,以避免污染。根治蛲虫、滴虫感染,去除尿道异物,减少局部刺激。

26.小儿夜惊

夜惊和梦游属于儿童睡眠障碍,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有关。当白天过分兴奋或疲劳,晚上看恐怖的电视或电影或受到家长责备而心情不愉快时易引起发作。表现为夜间突然大喊大叫,躁动不安,面部表现恐惧和紧张,意识朦胧,持续1~2分钟后继续入睡,醒后遗忘或只有片断记忆,这种发作叫夜惊。梦游是指在睡眠中突然下地走动,做一些动作,如穿衣或穿鞋,或突然坐起,患儿睁眼、意识恍惚、动作笨拙、行走摇晃,发作时间5~30分钟,醒后对发作完全遗忘。学龄期儿童多见,5~12岁小儿中约15%至少曾有1次梦游发作。夜惊和梦游大多随年龄增长而自然消失,一般无需治疗。发作频繁者可服镇静剂。需要注意的是少数夜惊可能是癫痫的早期症状。另外,频繁发生梦游可能是儿童偏头痛的表现之一,如同时存在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

27.红眼病

红眼病临床上称为流行性结膜角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系腺病毒第8型所致)。常见双眼发红,眼部发痒、异物感,重者有灼热感及畏光现象,有的因眼睑浮肿而睁眼困难,分泌物少且为水样。在检查时可见到睑结膜和结膜充血明显。

防治:做好卫生宣传,切断传染途径,严格隔离传染源,消毒好患儿用过的物品,如毛巾、手帕等用物,以防止交叉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重者需就医治疗,轻者可局部滴氯霉素眼药水或利福平眼药水,晚上用金霉素眼膏,一般不主张理疗及包扎治疗。

28.沙眼

沙眼是由一种称为“衣原体”的微生物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它是由病眼分泌物通过接触方式如脸盆、水、手帕、衣服、玩具等物传播给健康人的。沙眼的主要表现是轻者无任何症状,只在体格检查时才发现,较重者眼睛发痒、干燥、异物感、畏光、流泪及少量分泌物,严重者上述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视力障碍,睁眼受限。

预防:首先要进行卫生宣传教育,使大人小孩认识预防沙眼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讲卫生和不用手揉眼的习惯。提倡用流水洗脸,尽可能做到一人一条毛巾洗脸,用自己的手帕擦面,手帕要勤洗勤换,保持洗脸用具清洁,勤洗手,剪指甲。加强对服务行业工作人员的卫生宣传,如理发店、旅馆、幼儿园等单位,注意加强毛巾、浴巾、沙发套、玩具等物的管理和消毒工作。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发现沙眼早期治疗防止传染。沙眼轻者可滴眼药治疗,如用磺胺醋酸钠、氯霉素眼药水等。

29.口腔病

在正常情况下,口腔内存在少量细菌,在一般情况下口腔内分泌一定量唾液,对口腔和牙齿起洗涤作用,当唾液量减少,食物碎片在牙缝中沉积多时,便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而乳酸长期作用于牙面上,使牙齿易脱钙形成小洞。预防虫牙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1)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做到饭后漱口,以利清除口内的污秽物,减少口腔内细菌的生长繁殖。

(2)注意牙齿洁净,挑选适当牙膏牙刷。

(3)刷牙方式要上下顺牙缝刷,不要横刷。

(4)有佝偻病小儿应适当补钙补锌,在睡前不要吃糖,婴儿不要口吮奶瓶睡觉。

(5)发现虫牙应及早治疗,因洞浅小不及时治疗易使龋洞更深更大。

30.婴幼儿用药禁忌

药物一般是通过肝脏解毒和肾脏排泄,而婴儿肝脏解毒功能和肾脏排泄功能有限,而且身体各器官未发育完善,用药宜慎重,需遵从医嘱。

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会影响听神经及肾功能,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应用。

②四环素类药物(包括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易沉积在骨组织中,妨碍骨骼发育,引起牙釉质发育不良、牙齿发黄,不宜用。

③氯霉素可引发婴儿灰色综合症,并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不可用。

④磺胺类药物(包括复方新诺明)会引起新生儿黄疸,还会影响肾脏功能,6个月以内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慎用或不用。

⑤阿斯匹林会引起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加重,抑制血小板的凝集,婴儿发热不宜用阿斯匹林退热,新生儿及有出血状态的婴儿忌用。退热药一般在38.5℃以上才用,两次间隔至少要4小时,体温降至38℃以下应停用。

⑥鼻眼净不可用于新生儿来减轻鼻塞,因吸收后易导致中毒。

⑦肤轻松软膏对湿疹、神经性皮炎有效,但不可用于疖肿、毛囊炎、水痘等,不可擅自乱用。

家庭中给婴幼儿常备一些药,只是为了紧急时应用。应该注意,小孩病情变化急速,不要一味地自己给婴幼儿服药而延误了病情。此外,任何药物都不能盲目地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