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奢侈态度
14916800000050

第50章 英国玫瑰

虽然我酷爱摇滚,而且各种风格的摇滚都喜欢,无论是慢摇滚还是重金属。但对于鼎鼎大名的麦当娜,我却总是喜欢不起来。我始终不认为她算是真正的摇滚乐人,觉得她充其量也就是个流行歌星,所以很不理解为什么那些摇滚青年要尊称她为“娜姐”。这位“娜姐”的歌我倒是听过,演唱会的录像也看过,可是没有一首能让我记得住旋律。迄今为止,我所能记住的,就只有“坏小子”高蒂埃为她设计的那个尖锐的胸罩,以及她在男女性事上的尖锐言行。

然而,几年前,当我看到她写的童书《英国玫瑰》时,对她的看法开始有了改变。据说,她写这本童书是因为女儿刚开始上学时很不快乐,同学们都不跟她玩儿,他们对她说:“你妈妈是大明星,你什么都不缺,不需要我们做朋友。”为了帮助女儿解除困扰,麦当娜在这本童书中,讲述了一个外表靓丽却内心孤寂的小女孩比娜,与四个快乐女生“英国玫瑰”之间,由偏见隔阂终至理解交好的感人故事。它让我看到了麦当娜的另一面,一个充满爱心、包容、责任与智慧的“正常”母亲,这终于让我对她有点儿喜欢起来。

其实,与其说是喜欢麦当娜,倒不如说是更喜欢给这本书画插图的杰佛瑞(Jeffery Fulvimari),因为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充满了丰富的时尚信息,让人感觉这位男性插画家的时尚品位,丝毫不亚于堪称时尚先锋的明星娜姐。

那四个自称为“英国玫瑰”的小女孩,形影不离,画面中四个人总是同时出现。于是,杰佛瑞为她们设计了既不相同又风格统一的服装,长筒袜加短裙,搭配合身裁剪的大衣,这就是“英国玫瑰”的标志性穿着。但画家让每个人的大衣都在颜色、领型、口袋、门襟、袖口等细节上充满了变化,绝不会让人感觉单调重复。同时,裙子的款式也变化丰富、搭配灵活,无论是小A字裙、菠萝裙,还是百褶裙,都与上衣和外套形成了不同的呼应,大衣一脱,便赫然是另一种风格。即便是格子裙的花纹这个小细节,画家都不放过,无论是正格、斜格,还是棋盘格、条纹格,虽只简单勾画,却也精准传神。

更加不简单的是,这小小“四人帮”的每次出场,杰佛瑞都让她们的着装有所变化。从套装到牛仔,从小披肩到吊带裙,甚至滑雪服和睡衣,几乎所有的服装品类都相继登场。以这样的排列组合,在三十几幅插图中,四个女孩就出现过53种不同的着装搭配。但读者丝毫不会因此而感觉画面杂乱,因为杰佛瑞让每个女孩的着装风格都各有一种内在的调子,每次变化都不脱离这个感觉。

杰佛瑞的这种手法,从设计的角度讲,当然是刻意而为,但他却处理得很不刻意,绝不会让读者因注意了服装的款式而忽略了人物本身。在我看来,这才是更高级别的品位。而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极富设计感”的设计,未必就是最好的设计,因为那似乎过于彰显设计者,而忽略了使用人,这其实违背了设计的本意。杰佛瑞的插图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这一点在书中小主人公比娜的服装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可怜的小比娜只有一套衣服,恰似她只有一个娃娃的灰暗处境。但是,她这套服装却绝对不能灰暗,要在靓丽多彩的“英国玫瑰”中凸显出来,它必须更加品位不俗。比娜的固定穿着是粉色竖条纹小圆领泡泡袖的短袖白衬衣,外加淡色V领紧身毛背心,再搭配红色百褶裙,当然也少不了长筒袜。这套衣服非常精致耐看,却也不乏时尚靓丽之感,既有少女的青春气息,又稍带女性的成熟韵味,极其符合小比娜的人物形象。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这位杰佛瑞究竟是怎样一位画家啊?为何身为一个大男人,却对少女服装有如此超越的品位?本人一向自认为对服装还有点儿鉴赏力,但却从来对少女装没有信心,总感觉自己无法体会这个年龄层的审美取向和品味偏好。看了《英国玫瑰》之后,直如醍醐灌顶,令我豁然开朗,我终于明白,好的少女装设计核心之所在,其实就只两个字——“青春”。

这本书我原是打算买给女儿的,希望能让她接受一种别样的着装品位。但女儿似乎对酷酷的摇滚风更感兴趣(尽管她也不喜欢麦当娜),只翻了一下便兴味索然。它反倒成了我的案头书,时常拿起来翻翻,每次都有新鲜感悟。这本只有三十几页的童书画册,却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国内的大部分成人,都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从中学习一些服装搭配的基本理念。在我看来,时下国内成年人的着装品位,还赶不上那几个英国小女孩。在此,请允许我讲一件亲身经历的小事。

有一次,我送了一件军绿色的圆摆短裙给一个朋友,衣服是日本刚窜起的一个设计师的产品,颇受日本年轻白领的追捧。这款裙子采用了当时正流行的所谓“针织面料梭织做法”,既有针织的柔软又有梭织的挺括,为达到这种效果,自然是用了非常高级的面料。可是,那位友人接过裙子时的表情却有些怪怪的,“谢谢”二字也说得勉强,后来也从未见她穿过,这让我有些纳闷。

一段时间之后,我才知道原因。原来她觉得自己肤色偏黑,所以从不穿绿色,我送的是军绿色裙子,自然令她尴尬。得知这个原因时,我的感觉是两个字——无语。我们对人肤色的印象主要来自于上半身的外露部位,面部、脖子、手臂等,对于肤色偏黑者,如果上衣绿色或大面积绿色(比如连衣裙、套装、大衣),或许不太合适,但如果只是绿色半裙,则完全可以通过上衣的搭配来加以改善,应该没人会盯着你的小腿,说你最近是不是又晒黑了云云。况且那是一条秋冬款的裙子,一般都需搭配丝袜,更加不会造成与肤色的冲突。

其实,军绿是一种很特殊的绿色,由于它属于收敛色,所以并不像其他绿色那样刺眼,可以说是绿色系中最好搭配的一种。因而在日本的职业装设计中,军绿几乎与黑、白、米一样,成了最常用的“百搭色”,近一二十年都没有退出流行舞台。作为全球职业装最发达、设计水准也最高的日本,其肤色与中国人完全相同,却能如此高频地使用军绿,总有一定的道理吧。可我这位朋友尽管也是职业女性,却因为肤色而放弃了这个公认的优雅色调,貌似谨慎的着装,其实是不懂如何搭配的表现,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感叹:“老外真敢穿!”

的确,国人穿衣“胆儿小”,这是不争的事实。就拿《英国玫瑰》里的衣服来说,虽然看似普通,但国内就是很少人这样穿。您何时见过有人穿大红的百褶裙?又何时见过有人在短袖衬衣外面再穿件毛背心?不过,这也并非简单的胆量问题,大胆与得体其实是源于品味的支撑。如果这个社会的所谓“精英阶层”都品味不高,又怎能指望国人的着装风格展现出自由、松弛与开放呢?

国内的成人着装尚且如此拘谨,我们的孩子们又能靓丽到到哪去呢?在中国,小学女生不可能穿着长筒袜、超短裙和收腰大衣去上学,我们的中小学校服永远都是肥肥大大、松松垮垮的运动服,可看上去却没有一点儿运动感。为什么我们不愿意用合体的服装来展现发育中的孩子们那日日变化的青春曲线,以此来让她们学会欣赏自己的身体,也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大人身上。正如《英国玫瑰》中姑娘们的美丽衣裳是由杰佛瑞决定的,中国的孩子们穿什么,当然是由家长和学校决定的。但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不单决定了孩子们的外表,也决定了他们的内心,决定了他们长大后的个性、品味与鉴赏力,再往大了说,决定了整个民族未来的高度。

也许有人说这是小题大做,可我不这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