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奢侈态度
14916800000022

第22章 这不奇怪(1)

有一天,女儿学校的电梯口突然挂起了一面土耳其国旗。原来是学校里来了一群土耳其学生,这是她们学校搞的一次国际交流活动。女儿事后跟我说,在与土耳其客人座谈时,她班上的老师曾经问客人:“你们国家的人平时最爱吃什么呀?”来访的带队老师答曰:“我们土耳其人最爱吃巧克力啦。现在我们尤其爱吃GODIVA巧克力。”“干吗要特别提到GODIVA?巧克力牌子那么多。GODIVA跟他们有什么关系?”跟我一样也是GODIVA迷的女儿,对此感到奇怪。

其实这不奇怪,GODIVA和土耳其的确大有关系,因为它刚在2007年底被卖给了一家土耳其食品集团。对于土耳其人来说,现在GODIVA可以算是他们的产品了。自己的国家总算是有了一个国际知名的奢侈品牌,这当然是件特别长脸的事儿,肯定很想到处宣扬,逮着个机会就要提一下。可对于G牌巧克力迷们来说,他们的心头好竟然要属于一个非传统巧克力国家,这多少有点儿令人难以接受。

这也不奇怪,别说是土耳其了,就是让G牌迷们接受它是个美国牌子都不那么容易,尽管40多年前它就在法律上属于美国了。我清楚地记得,一次我跟一位巧克力深度爱好者说起这事儿时,她当时那副难以置信的表情,因为在她心目中,GODIVA想当然的应该是个比利时牌子。这是因为全球的巧克力爱好者们,多少都有点儿“比瑞情结”,在他们心目中,高级巧克力似乎只能来自比利时和瑞士,根本无法想象GODIVA这个巧克力中的奢侈品,竟然来自美国这个毫无品味的国家。

这么想当然不奇怪,美国充其量只能算是个巧克力生产大国。虽说美国的巧克力牌子并不少,单单好时、玛氏、卡夫这三大公司旗下,就有很多巧克力品牌,加总起来可说是不胜枚举。可屈指一算,硬是没一个上得了台面的。那些产品基本都属糖果级,只有果腹与解馋之功效,并无品尝与鉴赏之价值。这也就怪不得那些巧克力饕客们,将美国视为非巧克力国了。

可美国人却似乎无意于改变这一形象,在他们买下GODIVA的这40年间,不但没有像土耳其人那样四处宣扬,甚至都不在包装上注明它属于美国康宝集团。要说这家公司,其品牌历史比GODIVA还要长60年,而且是个年营业额60多亿美元的大食品集团,其产品著名的康宝鸡汤块和康宝浓汤,不仅在美国家喻户晓,还远销到世界各地,它们甚至还成了现代人生活的象征。众所周知,波普艺术的领袖安迪·沃霍尔最有名的三幅画,就是分别画了毛泽东、玛丽莲·梦露和康宝浓汤罐头,可见这个牌子在当时的社会是多么深入人心。按说,给GODIVA冠上这样一个名头也不跌份,可老美干吗不这么干呢?

老美不仅不这么干,也不那么干,他们不把GODIVA放到美国生产,而是继续在比利时制造。如上所述,美国本身也是巧克力生产大国,无论工艺还是产能,应付GODIVA这样的产品,应该是小菜一碟,无非就是用点儿好原料。谁都知道,比利时并不出产可可,也是要靠进口原料,既然都是买原料来做,谁做不都一样?况且世界上顶级可可的产地就在美国的隔壁——中美洲,康宝买下GODIVA之后还把它留在比利时生产,岂不是舍近求远、来回折腾?

这同样不奇怪。因为美国人很清楚,一个在某领域形象糟糕的国家或企业,买下了一个形象很好的品牌,其结果往往不是前者被提升,而是后者要沉沦。生意反而受挫,面子里子尽失。这样的例子可是不胜枚举,咱这儿不也有一个吗?当吉利宣布要并购沃尔沃时,现有的沃尔沃车主们无不奔走相告、一片恐慌,潜在的买主们更是退避三舍、另选品牌。这说明了什么,我想每个人心里都一清二楚。

买下GODIVA的康宝自然更清楚,要避免“被沉沦”,最好就是不声张。因为它清楚自家品牌的形象“很大众”,也清楚美国在巧克力界的形象不咋地。改变这些不是它的义务,赚取利润才是它的目的。你可以说美国人没品位,但你必须承认美国人很精明。在他们看来,这东西能不能赚钱才是关键,名义属谁不重要,利润归谁才最重要。只要能让你掏钱,你希望它是哪的,它就是哪的。为此,康宝宁愿多花运费,让原料和产品在美洲与欧洲两个大陆之间来回折腾。这么做,无非就是为了能在包装上堂而皇之地打上Made in Belgium,所以才致使大部分G牌迷们长时间蒙在鼓里。或许有人会质疑这么做是否值得,但只要理解了这其实是康宝为GODIVA塑造形象的一个环节,那么一切就都合乎逻辑了。因为,GODIVA现在的所谓“奢侈品”形象,正是由“形象低端”的美国人一手打造出来的。

这仍然不奇怪。当初康宝买GODIVA的时候,它只不过是个中等偏上的品牌,这个档次的巧克力,在比利时可是大把的,比它更高档的也不在少数。比如发明了夹心巧克力的Neuhaus,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品牌生命整整比GODIVA多了一倍,也比它更早取得皇家御用资格。然而,时至今日,却只有GODIVA成为了拥有全球知名度的品牌,甚至还晋身奢侈行列,而这一切都是在美国人手中实现的。至于所用的方法,就跟上面说的刻意营造产地一样,做足了表面功夫。

要说清楚这一点,还得先说一下另外两个“传统巧克力国”——法国和意大利。在全球巧克力版图上,这哥俩颇有点儿位于高峰的味道,因为非量产手工巧克力,这个属于金字塔尖儿的品种,主要分布在法意两国。法国的Valrhona自不待言,尽管它不是手工巧克力,但也是非量产品牌,况且又是所有手工品牌的原料供应商,掌控了最多的庄园级可可资源,所以也被归入手工品牌一类。除它之外,还包括Amedei、JeanPaul Hevin、Michel Cluizel、Pierre Herme、Stohrer、Maxims,这些巧克力饕客们最心向往之的品牌,都在法意两国。但它们大都是家族传承,不仅产量很低,而且都以专卖店形式贩售(因为它们都起源于前店后厂的家庭式作坊),无法在全世界大范围行销,所以太过小众,影响力实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