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喝茶聊天经济学
14915100000005

第5章 垄断、竞争和贸易(1)

垄断就一定暴利吗

说起垄断,很多人都会把暴利联系在一起。垄断能够带来暴利,但并不是天下所有的垄断都可以带来暴利。所谓的垄断,既有行政垄断,也有天然垄断。所谓的与众不同,就是一种垄断,但是并非所有的垄断都会得到市场认可。

张五常在《经济解释》上说道:“天生特别的供应,外人无从绝对地仿效,是垄断。然而,以歌声而言,算得上是特别的何止邓丽君?其他招徕有道、大名鼎鼎的歌星不在话下,张五常的歌声又怎样算了?上帝可以作证,我的歌声也很特别;可惜的是,当我一曲高歌,听者愿意给我钱要求我不唱!我也是一个垄断者,我的歌声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倾斜的,但整条曲线是在左下的负值范围内。”

因此,垄断不一定可以赚钱,甚至很多时候都是一文不值。丑女和美女一样,可能都是很特别的,但是市场上没有人愿意在丑女身上出价。从这个角度来看,垄断也可能带来负值。

发明一件东西出来,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那么这种垄断就可以暴利。不过,如果大家这件发明没有市场价值,那么垄断可能带来是负值。张五常说道:“电影明星的相貌特别;你和我的相貌也特别,只是没有观众出价。明星的演技特别;你和我的演技也特别,可惜也没有观众出价。”

对于所有垄断者来说,要获取高额的回报,最关键就是要让自己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否则垄断也是一文不值。张五常说道:“个人的性格或风格不同,其产品都有垄断性。可以说,所有艺术家的作品都是这一类的。有价可觅的产品既可因人之异而成,也可以因环境之异而存在。好些餐馆因为环境特殊,或有佳景可观,就成了有垄断性的供应者,要觅价。我还记得在美国洛杉矶邻近一海港小镇,有一家餐馆傍海而立。出发远渡重洋的大船近窗而过,船长透过扩音器与餐馆内的顾客道别,说行程,讲笑话,造成奇异而欢乐的气氛。只有一家餐馆有这样的晚餐供应,垄断也。”

其实,我们应该从租值角度来看垄断。所谓的垄断,可以是一种垄断租而已。垄断并不能带来暴利,只有正确的垄断才带来暴利。

真正反垄断是放开市场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国家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若事实成立,上述两家企业或遭数亿到数十亿元的巨额罚单。”国家发改委披露这事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中国宽带上网的网速之慢、网费之贵,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发改委重点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理由就是,这两家利用自身市场支配地位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市场等行为。国家发改委对这两家反垄断进行调查是做对了,调查方向却错了。“垄断”的词义是“排他性控制”和“独占”。其实“独占”在经济学上,完全是中性词语,“独占”可能是坏的,也可能好的,这取决如何获取“独占”。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在文章《从产权看“垄断”》指出:“发生市场垄断的第一种成因,是由于资源的天赋特性,带来产品(服务)的独特性。第二种,发明的专利权,还有像可口可乐配方那样的商业秘密。第三种,赢家的垄断。第四种,成本特性产生的垄断。第五种,强制形成垄断。这就是运用非经济的强制力量,清除竞争对手,保持对市场的排他性独占。”

其实,垄断并不可怕,可怕就是强制形成垄断。因此,真正反对并不是天然而形成的垄断,而是强制形成垄断。周其仁教授认为:“强制形成垄断。这就是运用非经济的强制力量,清除竞争对手,保持对市场的排他性独占。这种强制的势力,可以是高度非制度化的,如欺行霸市、强买强卖;也可以是高度制度化的,如政府管制牌照数量,或由立法来阻止竞争而产生的行政性垄断。”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家垄断地位,并不是在市场竞争之中天然而形成的,而是运用了非经济的强制力量。也就是通过行政手段设置门槛,从而阻止竞争对手进入,从而保持了对市场的排他性独占。真正反垄断就要做到放开市场,所以要反的还有中石油、中石化等。只要市场是放开的,完全是一家独霸了市场,都不是可怕的事情,可怕就是以行政手段,甚至以法律手段,让几家独霸了市场,从而排斥其他竞争参与的资格。

不管怎么说,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这是一种进步。实际上,中国垄断的企业并非仅仅这两家,比如还有我们熟悉的两大石油巨头。因此,真正的反垄断就是打破市准入机制,让更多民营参与竞争,这才是反垄断的正确之道。

从成本角度看垄断

科教书对垄断市场是这样定义的,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如果一家厂商控制了市场,很多人就会理所当然认为这肯定是暴利的,从而得出对消费者不利的结论。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片面的,毕竟“垄断”并非是“有害”同义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垄断者就是胜利者,但是前提就看它是如何取胜,是通过自由市场竞争以成本优势获胜,还是依靠行政手段?我想这是问题关键所在,因此真正要反对的是行政垄断。

一家厂商要在市场取胜,就必须在成本上比对手更低,否则就成为失败者。自由市场竞争之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进入该行业,并没有行政障碍,因此要形成所谓垄断地位,非要在成本方面狠下功夫不可。即使成为赢家,控制了整个市场,同样对成本问题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毕竟成本一旦高于潜在对手,那么潜在对手就马上成为真实对手。在没有行政垄断情况下,那么越垄断就是越进步。

事实上,行政垄断是无处不在,完全依靠行政手段维持垄断地位,而不是自身成本优势。在这种情况,往往以民族主义或者国家安全作为理由,从而达到禁止其他竞争者进入。换话来说,不是通过降低自身成本而获胜,而是用行政手段给其他竞争者强加成本。这就好比跑步比赛,自己跑不过别人,就通过法律或者行政命令禁止别人跑步,从而达到自己获胜。因此,我们必须反对行政垄断,但是同时应该保护自然垄断。

事实上,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没有任何厂商能够长期控制整个市场。竞争是无处不在,对手永远都是在想尽一切方法降低成本,从而进攻市场。一家厂商能够形成垄断,那么是成本具备了优势。有的行业,并非那么容易进去,毕竟前期投入非常大,但是一旦进入之后,这些上头成本就可以看成租值(rent)。因此,我们必须从租角度来看垄断。同时,天生漂亮是一种租,邓丽君歌声是一种租,都是垄断的。一个家厂商通过前期投入成本,形成上头成本的租,从而实现成本优势。难道为了防止它的垄断,把它上头成本的租值消灭掉吗?比如,把固定设备、厂房等破坏了,让不同竞争者实现起点公平吗?

从成本角度看垄断,就是要看这种垄断是否降低成本。如果通过降低成本获胜而形成垄断,我们有什么理由反对它?对于一些对垄断产生偏见的人来说,要他们相信垄断的好处,我觉得并不容易。

在这里,我举例说,如果甲和我都是从事印刷行业,但是由于我规模比不上甲的大,因此印刷一本书成本,我需要5元,甲是4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每本书卖低于5元,就可以把我搞垮。但是果甲因处于垄断地位而把价格提高到6元,那么我就可以重新进入这个行业,直到甲再次把价格低于5元。因此,不要一家经营就可以随意控制价格,实际上没有这么回事。当然,甲是否能够暴利,这就要看他对成本的控制。如果他能够把成本降低2元或者1元,那么肯定是暴利。但是如果以甲暴利作为理由,把他的厂商禁止了,那么对消费者是百害无利的。因为其他厂商生产成本都在5元以上,么消费者支付成本就要比以前高,否则就没有人愿意供给。

对于垄断,我们没有必要凭着主观偏见而下结论。不能以对待行政垄断的思维对待所有垄断现象,这是非常错误的。因此,我们需要从成本(cost)、从租(rent)等角度看垄断。

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

阿尔钦说过,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在真实世界里,歧视无处不在。如果学校坚持高分到低分的录取原则,那么就是高分歧视低分;如果谁有钱就可以读书,那么就是有钱者歧视没钱者。因此,所谓的歧视,无非就是竞争的准则。

只要竞争存在,那么就无法消灭歧视。就业时,有学历的歧视没学历的,学历高的歧视学历低的。所谓的靓女先嫁,就是漂亮的歧视不漂亮的。先到先得的原则,就是有时间的歧视没时间的。自助餐的准则就是食量大的歧视食量小的。其实,不同的歧视方式,就是不同的竞争准则。因此,竞争的激烈程度就决定了歧视程度。

如果我们承认竞争,那么盲目禁止歧视,实际上就是自相矛盾。既然竞争是歧视的同义词,那么问题不是在于讨论歧视好不好,而是如何安排歧视制度。春运火车票的问题,无非就是争论如何选择歧视方式。如果按照谁出价高谁得票的原则,那么就是出价高者歧视出价低者;如果实现低票价原则,通过排队方式获取车票,那么就是有时间的歧视没时间的;如果按照权力级别进行分配车票,那么就是有政治地位的歧视没政治地位的。这么多的竞争准则,能够避免对社会资源浪费的就是市价准则。按照排队方式,浪费了整个社会的时间,本来这些时间是可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但是都白白浪费了,因此就是让整个社会财富遭受损失。

不同的歧视准则,产生了不同的社会效果。如果高校录取以貌取人,那么大学校园里就会到处都是美女和帅哥,但是未必录取学业优秀的学生;如果以考试分配社会财富,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多出很多考试高手,但是也就没有人愿意创造财富了。因此,歧视的准则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遇到“歧视”这两个字,就高呼“公平”两个字。实际上,歧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合理的歧视准则。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保证人民富有起来,关键在于能否找到激励财富创造的歧视制度。

从“孔融让梨”到“约翰争苹果”

孔融让梨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该故事说道,有一天,孔融的父亲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一直流传下来,也成为很多父母教育子女的例子。很多人都对孔融让梨行为给予高度评价,从而排斥不让梨行为。其实,一个人可以选择让梨,也可以拒绝让梨,这都是个人自由。经济学讲究一个产权逻辑,也就说这个“大梨”是否从产权意义上属于你的。

如果孔融在所有的梨之中挑选最大那个,那也是个人权利。当然,孔融放弃挑选最大的梨,从而选择小的梨,这也是个人权利。因此,不管挑选什么样的梨,只要这个权利来源是正当,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肯定。

只要以自由为前提,有人愿意学习孔融让梨,我觉得是好现象。问题就在于,一旦这种让梨行为被认可之后,不让梨行为往往会受到排斥。很多时候,有一些人打着让梨旗帜去侵犯个人财产权利。

打着高尚名义,却把公民应有的权利抹杀了。事实上,有的人完全是被迫让梨,而不是个人的自由选择。市场经济是以自由为基础,讲究契约精神。简单来说,我把最大的梨让给你,那么你给我什么样的补偿。这个让梨文化过于强调无私奉献,却忽略让梨者的利益。放弃大的梨,选择小的梨,这里等于放弃一部分的利益。本来,这一部分利益属于自己,但是现在放弃了,那么对方用什么样的条件来换取。

有人专门种梨树,大量的梨都提供别人享用。他把自己的梨让别人享用,并不是无偿,而是人家用钞票和他交易。他之所以能够给别人提供大量的梨,那是别人用货币来补偿他放弃吃梨的机会。

现在,我住的房子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别人的房子。别人之所以放弃自己的房子不住而让我住,那是我给他支付房租来补偿放弃住房的机会。市场经济表面看起来是物品交换,但是实质上就是权利的交换。我以货币方式给房东交房租,真正给予房东的并不是单纯的货币,而是货币附带的权利。

本来,让梨行为并非公民义务,但是很多时候却被默认成为一种义务。对于那些拒绝让梨的人,往往就会遭遇无情的攻击。要知道,不让梨也是公民的权利。既然属于公民的利益,那么人家有权利不让出去。

地方政府征用土地的时候,往往也是说服大家学习孔融让梨精神。也就说,不要把个人利益看得太重,必要时候应该学会谦让,从而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