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喝茶聊天经济学
14915100000002

第2章 经济学并不鼓噪(1)

经济学入门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经济学当作高深的学问。其实,经济学原理并不深奥,但是必须学才能会。经济学解释的现象是真实世界,所以很难避免人的主观色彩。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学问,所有的问题都围绕着选择而展开的。

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这就是一种选择。对于任何人来说,选择意味着有所放弃。所谓的成本就是无可避免的最高代价,也就是放弃了些什么。相对人类无限欲望来说,资源永远都是稀缺的。如果手上有100元,那么我们如何花这100元?可以用来吃饭,也可以用来买礼物送给女朋友,但是究竟用在什么地方,这就要看个人对用途最高一项的评价。换一种方式来说,也就是如何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没有接触过经济学,但是他们行为却无法离开经济学。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本质上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并不是单纯指物质上的东西,而是包含了精神的感受。

行善也是一种经济学,这能够给行善者的精神上得到一种满足。道理很简单,有的人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所以他乐意助人。如果做好事没有给当事人带来精神上的享受,那么他就不会做好事。我经常在公交车给老人让座,这也是我的理性选择。毕竟,我不忍心看着老人站着在那里,所以我内心感到痛苦。给他们让座就是避免我这种痛苦,这就是以我的自利行为去实现利他。

博能集团副总裁徐昌生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道德的产生来自于对未来利益的预期,倘使一个人对未来的利益没有信心,短期行为必定相伴相生。”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一个人越看重长期利益,他的行为就有道德。要是面对未来都是一个不确定性,那么他的行为就会趋势短期化,一切都从目前利益考虑,道德水平自然会下降。

对于经济学的研究,这需要我们客观看问题。事实上,经济学总是被更多的谬误所困扰。不管怎么说,每个普通人都难以避免天生短视的倾向。他们看问题时,通常看到即时影响,却很难以看到长远的影响。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说过:“好经济学家与坏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坏经济学家只能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而好经济学家却能同时权衡可以看得见的后果和通过推测得到的后果。”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犯错误,原因在于只能看到可以看得见的后果。春节时,有一些人喜欢暴饮暴食,他们只是看得见一时痛快,却忘记了带来严重的后果。暴饮暴食的快感是立刻见效,但是产生问题却是滞后的。

我们没有必要把经济学和金钱等同起来,毕竟经济学研究不仅包括物质财富,也包括精神财富。很多时候,经济学就是一种人生哲学,是研究幸福的学问。

经济学可以告诉你,作什么样的选择可以让我们更加幸福。可以说,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的问题。这就是需要我们从多角度去思考,而不是仅仅思维停留在看得见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免费午餐的。凡是不需要付出费用就可以得到的商品,一是从租值角度来看,二是必然有其他竞争的代价。

如果有一个富豪,他想送一些钱出去。这些钱到底送给谁?如果他送自己的朋友,那么竞争规则就是以感情作为代价;如果他想送给美女,那么竞争规则就是以外貌作为代价;如果他想送给高考状元,那么竞争规则就是以分数作为代价。

现在,很多女大学生希望嫁给有钱人。她们强调嫁给有钱人的好处,并且作了各种论证。不要说女人想嫁个有钱的老公,即使是男人也想娶有钱的老婆。金言一句,娶一个有钱的老婆,可以少奋斗10年。但是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嫁给有钱的老公或者娶一个有钱的老婆,而是有没有这个能力。就拿女大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嫁给有钱人。天下的有钱人,也是属于少数,能够嫁给有钱人的女大学生,毕竟也是少数的。既然这么多女人追逐少数有钱人,竞争必然激烈。或许,嫁给有钱的老公,以后生活就无忧无虑了,可以享受丰富物质资源。因此,很多女人都看到这个好处,就付出代价竞争。这个代价最终会等于嫁给有钱老公的价值。

凡事都有代价的,要是不能理解的,就还没有真正懂得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所说的“凡事都有代价”,这和物理学上说“能量守恒”是一样道理。能量不能消灭,只能发生转化或者转移。因此,取消了获取物品的货币代价,这些代价并没有消失,而是转移到非货币那里。

学习研究经济学,就必须避免主观价值判断的干扰。我们不能主观判定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而是进行客观判定,从而采取对策。至于什么是成本、什么是价格,真正明白的人,应该是很少的。

很多时候,一些人都是理所当然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但是从没有思考过真实世界的局限。经济学只是把人类行为进行科学化分析,把形容的词语去掉。有的人把金钱看得重,有的人把感情看得重,这只是不同人的偏好而已。因此,经济学就不作价值判断。只是作出分析,把感情看得重的人,愿意为了感情而付出很高的代价。原理也是一样的,把金钱看得重的人,愿意为了金钱而付出很高的代价,所以他可以为了金钱而不要朋友。

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作选择。就拿我来说,是选择写完文章再去吃饭,还是吃完饭再写文章,这都是一种选择。原打算去逛街,但是外面下雨了,逛街的成本增加了,所以不去了。只要用心去体会,经济学应该是很有兴趣的。

价值观与经济学

价值观完全是个人主观上的效用,正如有人喜欢红色,有人喜欢绿色,但是却无法从科学上说出什么颜色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因此,科学是不讨论价值观好坏的,毕竟争论一万年也没有结果。

不同的人有不同价值观,或许这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是经济学却清楚告诉每个人,不同价值理念的选择发生费用是不同的。现实生活往往是这样的,某些价值观可能造成个人生活成本的增加。一个社会价值观往往影响制度的选择,不同制度的选择,背后的运作费用也是不同的。

个人的生活方式深受价值观影响,问题不在于执着坚持自己价值观是否重要,而是思考坚持所谓特殊的偏好带来的成本是多少。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是很多的,如面对面、上网聊天、手机信息、电话等。在这么多方式之中,不同价值观的选择是不同,有的人喜欢面对面,有的人喜欢电话,而这些价值观都是无可厚非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可是经济学却指出,应该在约束条件下,进行选择成本最低的交流方式。比如,有些简单问题能够在电话上讲清楚,并且见面成本很高时,就没有必要采取面对面交流。发信息能够清楚表达出来,那么可以不通电话,除非通电话是免费的。因此,如果固执坚持自己的价值观,那么就会造成个人的成本增加,甚至也会增加别人的成本,从而让自己丧失去一些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于婚姻制度,我主张婚姻财产清楚界定、AA制婚姻方式,而这种价值取向到底是好还是坏,不同人就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可以分析这种婚姻制度可以避免财产问题而引起矛盾,从而降低生活成本,增加彼此的福利。当然,这种做法也会打破爱情完美主义者的幻想,从而降低他们的主观效用。因此,是否选择AA制婚姻,就取决双方价值观。但是不管如何,不同价值观从而产生的费用,这是可以观察到的。无法观察的就是个人收益,这是纯粹主观的东西,因此经济学就从可以观察到的事实出发。

教育是否要私有化,很多人从感情上是无法接受私有化,包括我也是如此,而这些都是个人价值观问题。事实上,教育私有化改革,整个成本会大幅降低,办学质量会迅速提升。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也是一种价值观,然而这种价值观却导致人民饥饿。饥饿是不是一件坏事,从价值观角度来看,也未必一定是坏事。经济学对这些价值观是不作出判断的,但是却可以分析,什么样制度安排可以避免饥饿,可以让人民富有。

因此,经济学只是从真实世界的现象出发,分析可以观察到的事实,而不作出主观上的武断推测。经济学的任务不是改变人们行为,而是清楚告诉人们,不同的行为选择产生费用是不同的。如果这个社会价值取向是实现福利最大化,让每个人生活都可以改善,那么就应该坚守经济学的常识,坚持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

经济学帝国主义

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提法源于1992年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利用经济学方法研究人类行为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贝克尔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了许多传统的社会学问题,如犯罪、家庭、婚姻,人口、种族歧视等,将一大块“社会学领地”纳入了经济学门下研究。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诺斯又从宏观层面将历史研究,甚至社会历史中的意识形态都囊括进入经济学的制度研究。

薛兆丰曾经说过:“经济学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也就能更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不可以否认,经济学不断扩大自己的学科领域,侵蚀其他学科的地盘。关于制度设计问题,现在都变成经济学讨论范畴了。可以这样说,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经济学都有解释力。举例说,你放一张百元人民币在街头上,没有风的情况下,物理家告诉你,它会在原地不动;但是经济学家却告诉你,它很快就不见了。实际上,经济学家的解释比物理学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