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14912800000027

第27章 化尴尬为神奇:学习名嘴随机应变的说话技巧(4)

在巴黎的联合国大会上,菲律宾著名外交家罗慕洛,同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发生了激辩。由于罗慕洛在发言中讽刺维辛斯基的建议是“开玩笑”,于是惹恼了维辛斯基,他非常轻蔑地对罗慕洛说:“你不过是个小国家的小矮人罢了。”

虽然罗慕洛是个矮个子,穿上鞋也就1.63米。但正是这个矮个子,做出了许多高个子都无法企及的更让人轰动效应的事情。所以他从不因矮而自卑,而“愿生生世世为矮人”。一旦他的国格、人格受到污辱,就会同对方针尖对麦芒了。

当维辛斯基把话讲完,罗慕洛就跳起来告诉联大代表说:“维辛斯基对我的形容是正确的。”接着话锋一转:“此时此地,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的行为检点些,是矮子的责任!”

一般来讲,在庄重的国际会议上,利用别人的生理条件上的缺陷进行人身攻击,这是十分不明智的,既无理,又失礼。

故事中,前苏联代表团团长维辛斯基竟在联合国大会上称罗慕洛为“小国家的小人”,这是对罗慕洛人格乃至国格的极不尊重,因此,罗慕洛需要进行及时的反击,于是他采用逆向的思维方式,从相反的生理条件、性格特征和自身责任等角度立论反唇相讥,要“把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掷去——使他的行为检点些”,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维辛斯基的嚣张气焰,义正辞言,有理有节。事实上,罗慕洛采用反语相击的讽刺方式,给了对方维辛斯基进有力的还击。

这种反唇相讥的论辩策略,要求说话者思维敏捷,判断准确,反应迅速。具体来讲,在对对方用心善恶的判断上,在对对方言外之意的领悟上,在对对方表达技巧的辨识上,在反讥方式的选择以及话语的组织、词语的选用上,都必须在极其短暂的时间内完成,膛目结舌甚至迟疑笨拙,都意味着良机顿失、说服失败。

所谓反唇相讥,就是趁势反过来,抓住对方相同、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弱点以及问题用恰当的话语来嘲讽或戏谑对方,从而达到说服的目的。

一般反唇相讥的话语的恰当表现为:格调高雅,语言文明,不能演变成相互谩骂和人身攻击。精练有力,一语中的,让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理性的熏陶,从而得到思想境界的净化与升华。

反唇相讥需要把握说话者的目的和方式。社交谈话中,如果对人家善意而诚恳的批评反唇相讥,显然是不虚心接受意见的骄横表现,不仅不能够使自己进步,而且会严重伤害提批评意见者的感情,因此这时候就不易采用该方式。然而在某些具有对抗性质或争辩色彩的特殊场合,反唇相讥就经常显得尤为必要,因为它是一种维护自身尊严,并置对手于尴尬之窘境的、行之有效的言语手段。

有一次,著名化学家巴斯德到巴黎开会。当他在进了一家宾馆之后,招待员以衣帽、行李取人,随之就把他安排到了一个肮脏潮湿的小房间。当了解到他的显赫身份后,招待员马上前来给他换房间,还解释说;“我以为旅客的阔绰和他携带的行李是成正比的,所以把您老认错了……”巴斯德紧接着他的话说道:“我认为一个人摆阔绰通常是和他的无知成正比的。”一句话,顿时,把那个势利眼的侍者说得脸红耳赤。

这就是说,在当别人对你说出无理言语的时候,那么你能不能够做到针锋相对,反唇相讥,都会被用来衡量一个人反应迅捷与否、思维机敏与否、言词锋利与否的标志。事实上,能及时有效地作反唇相讥的人,就常常会被视为口才不错或“嘴皮子”厉害的人。有的人可能平时讲话不大容易“出彩”,然而每当在受到挑衅、攻击或听到批评意见的时候,马上就会像是通了电一样,瞬间就会冒出思维的火花来,干净利落地迎头给对方以反唇相讥。

必要的时候,要学会: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一原则可称得上是针锋相对,反唇相讥的前提。在当我们无端受到他人不怀好意地冒犯时,以针锋相对地去反唇相讥不失为一种有力的回击武器。

在香港有俩人在报上打起了笔仗,其中一位姓王的在自己所作的文章当中骂对方是“王八蛋”。挨骂者在回击文章中说:“骂得好可惜不是我姓王。”如此的针锋相对,反唇相讥显示出了请君入瓮的意味。

马季&将错就错脱困境

尴尬时刻,还可以将错就错,借题发挥一下,从而为自己的口误来解脱,这是弥补口误带来的有效手段。

马季(1934~2006):原名马树槐,天津宝坻县黄庄村人。他是中国新相声的代表人物,著名相声大师,表演艺术家。近现代相声艺术承前继后的关键人物。

少年时在上海为学徒工。新中国建立后在北京新华书店工作,业于表演相声。1956年调中央广播说唱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三、四、五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政协委员,中国曲协常务理事,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团长等职。是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相声演员。

马季的相声继承发展了候派风格,走出了自己的创作道路,为大多数相声后来者所遵循,为中国相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供献。曾出版相声选《登山英雄赞》,相声作品《打电话》、《画像》及《新桃花源记》等作品先后被拍成电影。

曾经有一次,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赵炎在山东演出。他们正在兴致勃勃地表演相声《吹牛》。

台上的灯泡突然闪了一下灭了。台下顿时一片哗然,甚至还有几个人乘机吹起了口哨起哄。只听马季随机应变地向观众说了一句:“我们吹牛的功夫真到家,灯泡都被我们吹灭了。”说罢,台下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气氛又活跃起来。

马季的成功在于他巧妙地将相声的名称“吹牛”与演出现场灯泡熄灭的场景结合起来,用幽默的话语引得听众大笑,从而化解了尴尬局面。可见,马季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相声艺术家,同时更是一句机智应变的高手。

俗话说:“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因为突发的事件而使人陷入被动尴尬的困境。此时若能根据当时的情境,适时的幽默一下,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了,激活气氛,巧妙解围。

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偶尔会发生言语失误,有时是因为心不在焉,有时纯属口误,有时因为紧张过度,虽然各种原因不同,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让人尴尬,或纠纷四起,这时候就需要跟随名人马季,采用将错就错的圆场说话术,从而轻松化解尴尬。

类似的事情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我们不可能避免失误,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弥补因言行失误而导致的难堪后果呢?

在诸多应对出错局面的方法中,将错就错就是比较高明的了。所谓将错就错,就是在错话说出口之后,不动声色,巧妙地将错话继续接下去,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不自觉地顺着说者的思维而思考,随着说者的话语而调动情感,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

一个身材苗条的女士买了一件上衣,兴冲冲地跑到女友家请她品评。女友见她穿了新衣显得更加清瘦,不禁脱口说道:“这件衣服并不适合你。”这位女士一听,立刻没了情绪,女友见状才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赶紧话锋一转:一穿这样的衣服只能显出你苗条的魔鬼身材,胖人穿这样的衣服还差不多。

这位女士听到这话才转怒为喜。

女友的话既诚恳地道出了“这件衣服不合其身材”的事实,又指出了其择衣标准,还照顾了对方的自尊心。一句看似恭维的话,实则蕴含了无限的玄机,因而便显得委婉含蓄。这位女士巧妙地“将错就错”,为自己班了围。

有时候,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纪晓岚巧妙拆字保小命

中国的汉字通常都有多个意思,有时候,将组成某个词语进行分析、分别与其他的字组成新的意思,也不失为一种补过的好方法。

有一年盛夏,纪晓岚脱衣光背,把辫子盘在头顶,伏案阅读《四库全书》书稿。忽然乾隆皇帝驾到,向院内走来。纪晓岚一见大吃一惊,因为在皇帝面前不穿衣服是有罪的,可现在穿衣已来不及了。他灵机一动,便一猫腰钻到了桌子底下,然后将桌布拉好,想等皇帝走了再出来。谁知这些举动乾隆都一一看在眼里。

乾隆想和纪晓岚开个玩笑,于是他不作声,直入大堂,还示意其他人安静下来,谁也不准出声。就这样安安静静地过了几分钟,纪晓岚在桌下闷得难受,见半天没有动静,便以为乾隆已经走了,于是轻声问:“老头子走了吗?”

话音未落,乾隆吼道:“纪晓岚,你说谁是老头子?如果讲不出道理来,立即赐死!”大家都吓坏了,只有纪晓岚不慌不忙,从桌子底下钻出来,从容答道:“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大家公认的,非臣臆造,容臣详说,皇帝称万岁,岂不为老?皇帝乃国家元首,岂不为头?皇帝乃真龙天子,岂不为子?我刚才讲的‘老头子’这三个字正是这三重意思的简称。”乾隆听了,哈哈大笑道:“好个能言善辩的纪晓岚,虽苏秦、张仪再生也不及也!肤赦你无罪,起来吧!”

纪晓岚巧妙地对“老头子”一词进行拆合,既保住了皇帝的面子,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