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14911300000013

第13章 国企大佬(4)

杨帆:您在40年前就走进了这个偏僻的地方,来到了茅台。当时作为一名大学生,您应该有很多选择,可您为什么只身投入到这里来?而且一待就是这么多年?

季克良:那个时候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服从国家分配,服从祖国的需要。我们是被分配到茅台来的。

杨帆:那会儿的大学生寥寥无几,是天之骄子,应该说,施展的空间和余地还是很大的。那么您留在这里的原因是什么?

季克良:因为我家庭很困难,上学全靠助学金。如果那个时候说我要走了,那就没有工作了,就要回去当农民了。

杨帆:您是无可奈何地留下来了。

季克良:那时候的党委书记也很想把我留下。在春节前,大家都忙着过年的时候,他还跑到江苏农村去动员我父亲到贵州来,很关心我。我们轻工厅的领导,也悄悄派人到我家里,动员我父亲来。我们的老省长王朝文,在我还是生产科副科长的时候,就拍着我的肩膀说:“老季呀,委屈你了。”想到这些事情,心里很暖和的。再有就是,茅台确实很神秘。茅台和所有的白酒都不一样,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

杨帆:反其道而行之,怎么讲?

季克良:你比如说,其他白酒要低温入室,我们要高温入室。其他白酒要低温接酒,我们要高温接酒。人家两三斤粮食烤一斤酒,我们要五斤粮食烤一斤酒……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我感到有必要研究它。就是这么一个动力。

杨帆:这我能理解,在您的生命中,如果说您的亲眷、父母是排第一位,那么茅台就是第二位的。

季克良:那个时候,好像茅台是第一位的,父母是第二位的。我养父去世的时候是1988年。在1988年以前,我没有回去和父母过过一次年。我家四个老人,有两个老人是去世之后我才赶回去的。亲生母亲在我赶回去之后一个礼拜就走了,亲生父亲去世的时候,因为厂里的工作忙,我都没有回去奔丧。所以我感到茅台对我来说是第一位的,父母是第二位的,忠孝不能两全啊。

飘香美酒惹人醉

外景:酒厂现场

杨帆:李经理,现在据说有的茅台酒价格很高,在市场能见到最高的卖多少钱?

李经理:我们厂里边出的顶级茅台酒,应该就是汉帝茅台酒。这种茅台酒产量很少,一年只出两瓶。一般我们厂里面收藏一瓶,另一瓶用来拍卖。在一般的专卖店能见到的最贵的茅台酒是存了80年的,价格是5万多块钱一瓶,现在全国统一指导价格是58888元。

杨帆:我们能够把它打开看一下吗?

李经理:行,当然可以。

杨帆:这是存了80年的茅台酒。

李经理:对对对。

杨帆:真的很香。这个会不会有渗漏呀?

李经理:不会的。这个酒是因为时间长了才芳香,哪怕只滴上一滴,很长时间还是有这味儿。

杨帆:我看一看,80年了。

李经理:这个是综合酒龄。

杨帆:什么叫综合酒龄?

李经理:这里面的酒有一个勾兑标准,从80年前就开始储存了。

杨帆:储存?哦。是放在这小罐子里面储存还是在大罐子里储存?

李经理:大罐子。

杨帆:刚刚罐装之后,这一小瓶酒就价值5万多,是吗?

李经理:对。

杨帆:看一看不收费吧。

李经理:没事儿,不收费的。

杨帆:好了,谢谢您。

杨帆:说到存酒,现在有一些市民,也存一些他认为有价值的酒,这能算是收藏吗。(季克良:算是藏品)。您觉得未来茅台公司会不会有这样的业务,就是反购老百姓存的酒。

季克良:暂时还没有。

杨帆:那我听说很久以前的茅台酒是每瓶3块钱左右。而现在一般的茅台酒要达到五六百了。如果现在买来收藏,您觉得在一定的时间内它能否实现价值最大化,或者能有一定的收益在里面?

季克良:我个人认为,茅台酒存放的时间越长品质越好,收藏还是有一定价值的。它每年价值自然增长至少在20%以上。

在收藏热开始兴起的今天,茅台酒的价值早已超越单一饮用的范畴,成为收藏界的新宠。据估计,茅台酒酒龄超过15年以上者,至少有三分之二,最后的归宿不是摆到饭桌上而是进到收藏柜里。酒龄30年、50年的茅台酒现在已经价格不菲。

探索的历程

在“走出酒的天地”这方面,有失败的,很深刻的教训。

——季克良

杨帆:在品牌的定位方面,茅台也有过一些摇摆,比如说一牌多品等。

季克良:20世纪90年代初,茅台提出“一品为主,多品开发”的策略。后来又有一个说法就是: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实际上现在我们走的是一条什么道路呢?就是“做好酒的文章”的道路,其中主要做好主业,茅台酒。在“走出酒的天地”这方面,有失败的,很深刻的教训。

杨帆:比如说呢?

季克良:比如说我们投资了微硬盘,但是我们一窍不通。这是通信上用的东西。

杨帆:哦,跨行业经营。

季克良:“走出酒的天地”不就是要求我们跨行嘛。当时国家提出来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新材料的概念,我们说也去试试,结果由于我们不够专业,不懂营销,失败了。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说我们投资交通银行,现在上市了。

杨帆:提到茅台,它产生的品牌联想是白酒,可现在茅台也做其他品种的酒,比如说红酒,甚至是啤酒。对于这样的行为,大家众说不一。有的人认同,有的人很反感。您怎么看待这样的反应?

季克良:我们当时想的,就是要利用茅台这个品牌制作啤酒和葡萄酒。当时红酒的需求上升趋势很强烈,啤酒也供不应求。但我们进入之后,由于建设速度慢,啤酒到现在还是亏损的,葡萄酒也是。

杨帆:我们在酒类的拓展方面,有了这么多的尝试,您觉得这条路行得通吗?

季克良:当时的决策肯定是正确的。现在回过头来看,我认为由于我们工作没抓紧,造成了一些失误。而所谓的抓住机遇,就是说如果没有抓住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比如说啤酒,当时我们感到很有信心,但是由于我们建设周期太长,错过了机遇期,那个时候各个啤酒的大企业都在全国各地兼并,形成了规模效应。而我们才是这么很小的一块,这样就失误了。所以我认为,当时决策是正确的。在实施过程当中,我们没有抓住机遇。但现在我们准备采取一些措施,来扭转这个局面。

杨帆:您将采取怎么样的措施?

季克良:90%的精力、财力、物力要搞贵州茅台酒。至于说茅台啤酒,我们按市场规则办事。包括葡萄酒,该重组的重组,该发展的发展。但是只要把主业做好了,那两个有点儿风险也不要紧。

经历了岁月长河的陈酿与洗礼,国酒茅台的品牌依然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经久不衰。它也越来越成为外国人感知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今生与你结缘

未来的日子里,您和茅台的关系又会如何呢?

——杨帆

我这一辈子可能和茅台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了,哪怕退休以后,我还会关心着茅台。

——季克良

杨帆:您刚才讲从1915年开始茅台酒已经香飘四溢,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得了好评和关注。但是直到今天,茅台却依然没有彻底地走出去。这是否也需要我们思考一下?

季克良:我们正在思考这个问题。茅台酒的世界知名度是很高的,特别是在高层,但是国外的销售量现在还不大,只占我们总销售量的10%左右,我们认为还是很不理想的。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一个是由于我们国内的价格和出口的价格相差很大,这样就有走私的情况,所以为了严格控制倒流,不造成国内价格的波动,我们有意识地控制了出口量。

杨帆:那国内、国外市场应该同步提升价格呀?

季克良:这不一样的,国外不接受这一套。我们国家的GDP发展速度是10%,他们有零点几都算可以了,二点几更好了,三点几算高速发展了。我们在国内提价的幅度是百分之十几、二十几,国外接受不了的。

杨帆:国外是根据GDP的增长速度看产品价格的提升速度的?(季克良:对。)不是说我们想提多高就多高,这也是阻止我们走出去的一个原因。

季克良:这是一个原因。另外一个,因为出口的价格便宜,它很可能在海外转一圈,就回来了。回来了它就低价倾销,冲击我们国内的市场。

杨帆:那您打算怎么办呢?降低国内的价格以求开拓国际市场?还是说有什么办法,把这个冰给破掉?

季克良:第一,尽量和有关部门配合,防止倒流。第二,我们还要按照国际规则,遵循国际规则。差价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我们也要保证供应。现在我们估计关键的问题,还在经销商的选择上。我们现在选择的经销商,都是华人社区的经销商,我们下一步可能要考虑,要选择真正处于外国本国居民居住的社区的经销商,它有个自身的社交网络问题。

杨帆:未来的日子里,您和茅台的关系又会如何呢?

季克良:我早就到了退休年龄了,我正等待着这一天。但是退休只是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我这一辈子可能和茅台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了,哪怕退休以后,我还会关心着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