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糖尿病调治养护手册
14907700000004

第4章 储备知识——深度揭秘“甜蜜”的问题(3)

糖尿病的治疗目标就是能够患者身心健康:身高、体重与同龄儿相同,有乐观的心态。蜜月期血糖虽然不高或正常,但是还应注意糖尿病饮食、体育锻炼、定期检查及间断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有人认为,处于蜜月期的患者少量用点儿胰岛素,对增强他们的免疫力,保护他们残存的胰岛十分有益。

三“严”良语

蜜月期和进入蜜月期前,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时间的长短与糖尿病病程有关。这就是说糖尿病病程越短,进入蜜月期前胰岛素的疗程越短,其蜜月期也就越长。这可能与病程短者胰岛B细胞受损程度较轻有关。而起病年龄较大者的蜜月期似乎比年龄较小者要长许多。

所以警告患者,请千万不要相信一些可以根治糖魔的药物,糖友只有积极配合医生的控制治疗以及自我约束,才能真正对待糖尿病!

糖尿病≠吃糖多

曾一度,西方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把白糖消耗量的多少作为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20世纪80年代,有报道称欧洲某些发达国家每年人均用糖量高达50多千克;1985年的美国人均用糖量更是约60千克;古巴人均用糖量为52千克,到了1986年竟达66千克。那一时期,似乎吃糖越多的国家文明程度越高。

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科学的进步,“糖”已经不再受人青睐,更有不少人认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多引发的,如果不吃糖自然就不会患糖尿病了”,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患糖尿病的原因绝非如此,其主要因素如下:

1.遗传因素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这一点不容置疑。国内外的研究资料一再表明,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Ⅱ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更加明显,若父母患糖尿病的,其子女约有一半患有糖尿病。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的基因遗传占主导地位,其遗传方式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并且是多基因遗传(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致病基因),把异常基因传给下一代,使后代具有糖尿病易感性,在遇有外因如肥胖等情况下,就会发生糖尿病。

2.肥胖

研究表明,超过标准体重10%患病几率增加1.5倍;超过20%患病几率增加3.2倍;超过25%患病几率增加8倍。可以说肥胖是糖尿病最大的诱发因素。

3.饮食

饮食不节制,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等过多的摄取,蔬菜摄入相对吃得少,微量元素缺乏如锌、镁、镉等的缺乏,就会诱发糖尿病。

4.感染

细菌、病毒,伤风感冒会伤及胰脏而使胰岛素分泌不足,诱发糖尿病。

5.激素

人体激素的功能改变,或高或低都可以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如更年期、孕期等。

6.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会使激素分泌失衡。

7.酸性体质

大家都知道PH值在7.35~7.45之间,人体细胞在此范围才能正常生活,现代人的体液偏酸,细胞的功能降低,尤其是胰岛素,PH值为7.30胰岛素的活性下降30%;PH值在7.20胰岛素的活性下降60%:PH值在7.10胰岛素的活性下降90%。

8.动脉硬化

会使胰岛细胞营养不良,从而不能很好地合成、制造胰岛素。

综合以上几个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不难发现他们都与吃糖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人们的“吃糖多就会引起糖尿病”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因此人们谈“糖”色变,当然这是对没有糖尿病的人和非肥胖而言,若有肥胖就应该注意少吃糖了,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可能的远离糖尿病。

“健康旗帜”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木糖醇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紊乱,不能食用过多的糖,用木糖醇来做调味品是个不错的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木糖醇和葡萄糖一样,由碳、氢、氧三种物质组成,在人体内氧化后可释放出热能。木糖醇在代谢初期,可能不需要胰岛素参与,但在代谢后期,则需要胰岛素的促进。进食木糖醇后,对正常人血糖升高的幅度和速度都低于葡萄糖和蔗糖,但糖尿病患者一旦摄入多了,会产生副作用,造成血中甘油三酯升高,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故糖尿病患者也不宜多食木糖醇,尤其对那些患有由胰岛素诱发的低血糖的人。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在人类的疾病中,由一种慢性病而引发出多种疾病的,糖尿病当属首位。据我国有关资料统计,因糖尿病引发的心、脑、肝、肺、肾、眼、肢体、皮肤、神经等急性或慢性并发症高达80多种。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并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痛苦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糖尿病性心脑血管病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极易患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性心脏病通常是指糖尿病患者并发或伴发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性心肌病以及微血管病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的心律及心功能失常。

2.糖尿病性肾病

糖尿病性肾病是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极为严重的一种病症。病变可累及肾血管、肾小球、肾小管和间质。常见的肾脏损害是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小动脉性肾硬化、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尿蛋白等。其中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肾脏并发症,临床上通常称其为糖尿病性肾病。糖尿病性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3.糖尿病性眼病

糖尿病所并发的眼部疾病常见的有七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色素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视神经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脂血症、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性屈光改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它是糖尿病致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破坏视力最常见的并发症。

4.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在神经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它涵盖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等。其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又分为多发神经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病变可单侧,可双侧,可对称,可不对称。突出表现为双下肢麻木,胀痛,伴有针刺样、烧灼样异常感,很难忍受。有的患者可出现自发性疼痛、闪电样痛或刀割样痛。

5.糖尿病性性功能障碍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有阳痿、早泄、性欲低下,月经紊乱等性功能障碍,可与糖尿病症状同时出现,但大多数在糖尿病症状之后出现。医学认为糖尿病对性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血管病变、骨盆自主神经病变有关。

6.糖尿病下肢坏疽病变

糖尿病下肢坏疽是由于糖尿病长期得不到很好控制,发生动脉硬化,出现了下肢大血管和微血管的病理改变。其发生机制是:当糖尿病患者的下肢发生动脉硬化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使血液呈高凝状态,促使血栓形成,引起管腔狭窄以致血管阻塞,造成下肢或中部缺血、缺氧以致坏疽发生。

专家答疑:

Q:外阴疹痒和糖尿病有关吗?

A:外阴疹痒和糖尿病有关。但有部分医生及绝大多数患者都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以致某些妇科及内科医生遇到外阴痰痒的症状,未能及时做出全面诊断,仅仅是针对外阴炎给予治疗,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糊涂医生,给患者延误了诊治,延长了痛苦。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外阴瘙痒或是患外阴炎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女性患者的外阴部位皮肤皱褶较多,容易藏污纳垢,并且摩擦较多,易于损伤。

2.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含糖高,外阴部位皮肤易被糖尿污染,再加上患者多饮多尿,局部长期受高糖尿液刺激。

3.与健康人相比,女性糖尿病患者的阴道内糖原较多,PH值下降,这种微环境的改变极有利于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及大量繁殖。

因此,女性糖尿病患者外阴部位易发生炎症。

肥胖——糖尿病的头号危险伙伴

糖尿病协会明确强调,肥胖或超重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头号危险伙伴。尽管肥胖并不等于糖尿病,但是肥胖者患糖尿病的可能性较大。据统计,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这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原因是因为:肥胖的人,体内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发生障碍,使血糖升高,从而导致出现糖尿病。

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这就是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养成了不良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体力活动逐渐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蛋白、低纤维的不合理膳食大量摄入,带来超重和肥胖,使得超重和肥胖的发病率与日俱增。

而肥胖与Ⅱ型糖尿病是一对“孪生兄弟”,这已被流行病学所证明,90%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都是胖子,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体重者。那么,哪些不良生活方式能引起肥胖,从而诱发糖尿病呢?

1.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

如进食速度过快、零食不断、不吃早餐、偏食。

2.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如高脂饮食、晚餐太丰盛、吃糖过多、高盐饮食、水果当主食。

3.长期吃得太多导致肥胖

某些特殊的人群,如孕妇和儿童,容易在某一阶段,长期吃太多食物,从而诱发糖尿病。

4.缺乏运动导致肥胖

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了,出门可以坐车,上下楼梯可以做电梯,从而逐渐养成了不爱活动或运动的坏习惯,再加上营养的丰富,糖尿病等疾病已经悄悄地“缠身”了。

“健康旗帜”

肥胖的害处:

肥胖会增加身体器官的负担,而导致各种疾病,诸如:

1.增加心脏负担,易造成高血压,心脏病及血管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风等等。

2.增加胰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而引起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3.增加骨骼的负担,尤以关节为甚。

糖尿病患者的口腔疾病

想必大家已经知道,糖尿病是由于胰脏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以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及伴有糖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很多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可导致多种器官的营养不良性病变,如在口腔中会发生糖尿病性牙龈炎、牙周炎。牙龈呈深红色,肿胀,易出血或剥脱,牙周容易生牙周脓肿,而且经常复发;牙石可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其龈下结石十分坚硬。糖尿病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牙槽骨骨质疏松

糖尿病特别是Ⅱ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为全身性骨质疏松,部分人仅局限于牙槽骨。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牙齿周围的上下领骨骨密度下降,牙槽骨嵴骨质吸收十分明显,部分牙齿松动,咬合困难,吃饭时咬合无力,吃东西嚼不碎,有些牙根暴露,牙龈萎缩。这一疾病需要进行内科和口腔科治疗,主要是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服用钙磷类药物,清除牙石和牙菌斑,避免吃过硬的食物,定期进行牙齿保健。

为预防这一疾病发生,可坚持做口腔牙齿保健操:早上起床后,进行牙齿空咬运动30次,前20次进行快速冲击咬合,后10次进行强力持续咬合,以改善咀嚼肌的咬合力,刺激牙根及牙槽骨,增加其骨密度。还可以进行牙龈按摩,具体方法是:洗漱后,用拇指、食指轻度按摩牙龋内外两侧,内侧用拇指,外侧用食指,每次每面30次,以促进牙周微循环,增强黏膜抵抗力。

2.牙周感染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牙周感染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出2~3倍,主要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口腔防护功能下降。表现为牙龈充血、肿胀、口腔有异味,个别牙或全部牙疼痛或压痛,严重者导致牙周脓肿,甚至发生牙齿松动或移位,这样会抵消降糖药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病情加重。

3.牙齿松动

牙齿松动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牙龈炎、牙周炎等慢性破坏性病变,尤其是牙槽嵴骨质吸收,常常影响牙齿的稳固性,造成牙齿松动、移位或错颌,进而诱发牙周感染,严重者引起牙齿脱落。糖尿病患者牙齿松动呈多发性相继松动,并且进展较慢,但松动程度却逐渐加重。该病情一旦到了晚期,松动幅度相当大,牙槽嵴骨质吸收严重,不仅影响人体健康,丧失咀嚼功能,而且会影响到容貌。

治疗牙齿松动,越早越好,并且要进行综合治疗,松动的牙齿可以用夹板固定,将漂移的牙齿矫治复位,千万不可轻易拔除牙齿。对于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在高血糖得到控制以后,无明显酸中毒症状时进行拔牙,由于糖尿病患者抗感染能力较差,拔牙前后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4.牙根面龋

主要表现为牙龈萎缩,多颗牙同时龋坏,对冷热刺激敏感、疼痛。出现这一症状,应在血糖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及时到口腔科就诊。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可能引起牙髓炎及牙根尖周炎,使治疗的难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