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风水杨力讲易经预测智慧
14905100000032

第32章 运气预测——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运气预测理论是《黄帝内经》对《易经》天人合一观的杰出发挥。运气预测理论的要旨就是通过气化预测理论把握天道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候对天道的应答规律,从而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及预防。小畜卦中说:“密云不雨”,《殷墟契前编》中说:“乙卯卜,昱丙雨。”这都是对运气预测的记载。

什么是运气预测

运气,为五运六气之简称。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行的运行规律。六气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对应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化。运气预测学说的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预测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随甲子周期轮转,以天干、地支两两相配,60次不重复为一个周期,天干往复6周,地支循环5次,受《易经》阳爻“一”、阴爻“一一”64卦(奇偶)的影响,以阳干为太过、阴干为不及,从而布下了推测60年万千气候。

人与天地相参,天气的变化是影响人体发病的重要外在因素。运气预测理论是《黄帝内经》对《易经》天人合一观的杰出发挥。运气预测学说的核心是通过运气气化揭示宇宙气化与人体气化的宏观整体关系。这个关系就是“天道——气化——物候(包括病候)”的关系。运气气化是连接天道(宇宙运动)与物候(包括生物体,尤其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的枢纽。运气预测理论的要旨就是通过气化理论把握天道对物候的影响,以及物候对天道的应答规律,从而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及预防。

人在天地之间,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会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即《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金代大医学家刘元素认为,五运六气学说是“奥藏金丹宝典,深陷生化玄文”,也强调了人体生理功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气运动产生各种变化,五运六气是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的关系,既包括正常的生理方面,也探讨病理致病等因素。

运气预测在《易经》中已有记载,如《易经》中记载的“密云不雨”。《殷墟契前编》所载:“乙卯卜,昱丙雨。”而著名的《黄帝内经》运气预测方法就是把干支和《易经》的阴阳格局相结合,是对八卦直接预测气象的杰出发展。和干支甲子紧密结合的中医运气预测规律,可以预测气候的偏胜偏衰,也即气候的太过不及,并据此对疾病预测有重大启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

《黄帝内经》的运气理论通过五运六气、干支甲子相结合,并运用了《易经》的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在气候及疾病预测方面做出了独特的发展,至今对中医学中的防治温病、伤寒、内科疾病都有重大指导意义。中医界内有一句话可说明其重要性:不通五运六气,遍读方书何济?如果懂得了“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就可以海阔天空,治病如神。

杨力提示

由于人体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愈后与五运六气的历法有关。于是中医便创立医用五运六气历法,用之分析60甲子经年中日月星辰的运道,气候、物种的繁衍,预测人的体质变化和疾病的流行特点,并制定出不同年月的治疗原则。

顺应天时养生

革卦中强调“顺乎天而应乎人”。怎样才能顺乎天?顺乎天,就是顺乎自然,也就是顺应四时阴阳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种“顺时摄养”的原则,就是顺应四时阴阳消长节律进行养生。这也是人体脏腑、气血阴阳顺应四时变化的规律所在。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养老奉亲书》中也记载:“人能执天道生杀之理,法四时运用而行,自然疾病不生,长年可保。”总之,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我们要根据季节的变幻来合理,以利身体健康。

顺应天时养生是保健防病之本。气候变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人的养生要顺从自然,顺从春暖、夏暑、秋凉、冬寒的变化。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人的生命活动也必然与气候紧密相联,自然界的兴衰枯荣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就其气候而论,春季温和,夏季炎热,秋季干燥,冬季寒冷。春、夏、秋、冬四季形成了气象万千的自然现象,四季的变化也必定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不断地发生更替。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顺从四季的要求,根据季节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进行人生的养生与保健。

为什么夏至前后中风的病死率较高,尤其在夏至前后,每天的午时是心脑血管病易发作的魔鬼时期。因为按照《易经》太极阴阳消长转化规律,夏至前后是阳极、热极和气升极,就是所谓的“夏三极”,所以脑血管易破(易中风),又因心为火脏,夏季炎热,火上添油,所以心气易受损耗,易出现心脏疾病,发生猝死。所以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可以提前服药预防。

冬天为什么脑梗死、心肌梗死发病率较高,因为冬天是阴极、寒极和气降极,就是所谓的“冬三极”,所以易出现阳气脱、厥证(包括现代医学的脑梗死、心力衰竭等),冬天天气严寒,血管收缩变细,加之心力不济,气血不通,所以易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

可见气候与人的生命的关系是多么密切。《素问·四时调神大论》中记载“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木,坏其真矣”。这是告诉我们,如不能顺应自然气候的变化,就容易受到病邪的困扰而滋生疾病。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人体有很大影响,人体皮肤腠理的开合,脉象的变化,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都随着季节、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有规律的变化。人应当顺应自然变化,合理养生。

大家都知道,2003年北京暴发“非典”,我注意到那一年北京的气候非常奇怪,就是无风,而且热不重,湿重,因为是火运不及之年,又遇太阴湿土司天,天气阴霾加之风小不能胜湿,所以中原一带的气候特点是湿热阴霾,整个华北大平原空气流通不畅,非常适合“非典”病毒的繁殖。因此北京、石家庄及河北一带“非典”暴发。春节期间到香港、广州旅游的人全国都有,为何北京“非典”最严重,原因就是气候的差异。

1955年是乙未年,中医《黄帝内经》认为是三火相遇的太乙天符年,易流行温病,后来石家庄果然流行“乙脑”,老中医蒲辅周等结合《黄帝内经》运气理论开了白虎汤重用石膏,降下了西医不能降的高热。而后来北京也发生“流脑”流行,于是年轻的医生按照石家庄的经验给病人开白虎汤,重用石膏,但没想到发热却退不下来。最后只好去把老中医请来会诊,老中医们分析那年北京的运气特点是湿重,不宜过用寒凉,以免加重湿阻,改用芳化,用苍术和白虎汤,结果病人的发热退下来了。同样是高热和脑炎,为何用同样的药不起作用?原因就在于石家庄的气候是热重,所以要重用石膏,以清热为主;北京的气候是湿重,所以要用苍术、藿香等芳香化湿。

可见,天气对我们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这就叫天人合一,所以,我们必须要顺应天时的规律养生保健。

张景岳在《类经》中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气,以致秋冬多患泻泄,此阴脱之为病也。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其阴气,以致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意思是说,若能在春夏之时养阳,可预防秋冬之寒病;而在秋冬之时养阴,可预防春夏之火症。张氏的注解体现了阴阳互根的观点,因为养阳不能脱离阴,养阴不能脱离阳,即大医学家王冰所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全阳则阴气不穷”。

《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郄,烟垢著。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脆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意思是说,当月满时人的气血也实,所以不生病,反之,月廓空时气血虚,易生病。为什么有些精神病如躁狂症在月满时加重,而抑郁症在日晦时加重,就是这个原因,中医为什么要说女人的月经为“信水”,说的也是人与天地息息相关。

杨力提示

由于五运六气的关系,而导致某一气气化太过、不及,则会引起五脏生克制化的改变。如土年太过,引起湿气太重,至脾旺肾衰,或燥化太过,致金旺肝弱等等。如风年风气大行,肝气太盛,导致肝旺脾弱,肺金被反侮,从而形成太过不及,胜复郁发。轻度、中度失衡,经过生克制化的调整可以恢复平衡。如“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有胜必复,胜盛则复盛,胜微则复微。轻度失制,可通过五味补泻(食补):酸入肝,苦人心,甘入脾,辛入肺,咸人。肾进行调治。同理:辛胜酸(金克木),咸胜苦(水克火),酸胜甘(木克土),苦胜辛(火克金),甘胜咸(土克水)。中度失制:导致疾病,要通过辨证论治,利用寒热温凉调整脏腑就要用药补。重度失制:属于五运六气失调引起的,就要用运气制化规律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