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剩女我最大
1483400000005

第5章 “三剑客”金盆洗手

“老妖。”

因为苏苏姓柳,腰如细柳,名字从“老柳”“老腰”最后定格为“老妖”。蓝颜仗着脸皮厚人漂亮夺得“颜颜”的昵称,宿舍另一女生宋远景被称为“太黄太后”,源自酷爱讲黄段子,而三人则自封中文系“三剑客”。“老妖”这个称谓基本只有大学宿舍的几个人知道,毕业之后再没人这么叫过。

“太黄太后?”

“我靠,才听出来,是我,宋远景。”

“你再不出现,我就默认你死了,怎么这些年消失了也不和我们联系,好多次梦到你,骂你不够意思。”

“你大爷,做梦都骂我,嘿嘿,这么说我也挺重要。”

“你在哪?在干吗?过的好不好,单身还是结婚了?工作没有?啥时候过来咱几个叙叙旧,想死我了。”

“我要结婚了,通知你一声,带上颜颜,还有,带上礼金,少于500就别来了。”然后听到那边哈哈的经典笑声。

“去死,几年不见还这么见钱眼开,够狠。你男人哪儿的?”苏苏一直很斟酌这个问题,不知道当年的两个人还联系不联系,现在结婚的对象又是哪路人马。

“家里的,凑合过。”宋远景并不想多提,轻描淡写带过。

这些年在外装淑女惯了,突然语言解放真有点不适应,也只有和宋远景她才会这么说。苏苏也不知道怎么会和这个被称“太黄太后”的宋远景为伍。

宋远景要结婚的消息着实让柳苏苏狠狠吃了一惊,这位曾经是中文系“三剑客”之一的侠女在断情闭关四年之后居然结婚了,没有任何前兆。

宋远景,北京女,父母均是捧着皇粮的国家公务人员,一兄长宋远山已婚,由于远山兄长的婚姻在遭到父母强烈反对断绝关系仍不能砍断这段情缘坚持结婚,宋父母很看不上那位来自小镇的儿媳妇,柴弱,不善言谈,嗜好买衣服,霸占着儿子,所以宋远景一直不敢把自己的男朋友夏晓伟带到父母身边,毕业之后被催着相亲结婚,男友在金屋藏了三年之后终于鼓起勇气见了宋远景的父母。

惨败而归,父母强烈反对,那时的远景24岁,还是一个乖乖女,在反对无效后不忍再以大哥为榜样伤害父母,听了父母的话忍痛割爱与夏晓伟分开,此后四年再无谈过恋爱。

谁都觉得宋远景不爱起码不够爱夏晓伟,天天腻在一起比和男朋友待的时间都多的苏苏和蓝颜也没感觉宋远景有多爱夏晓伟,但是就是此后的几年内,宋远景把自己隔绝了,不再和任何人联系,

苏苏和蓝颜奔赴宋远景婚礼的那些天,她们才知道什么样的爱叫爱。

大学的宋远景165厘米,从120斤吃到130,此时的她还是165厘米,却从130骤降到104斤。用她的话说“爱情是个折磨人的东西,不仅能让人迅速胖上去,还能让人迅速瘦下来”,苏苏想起电视里的一句话“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不如死”。

远景说:“他的难过可以找人发泄,我的难过不允许对任何人发泄。”

宋远景和夏晓伟分手的第一年与苏苏联系过,源于在苏苏空间看了一篇怀念宋远景的文章。晚上十一点多,她打来电话说好久没这么哭过了,然后诉说着自己的悲伤与难过,一场无奈的感情牵扯出两个纠结的人。

宋远景问起苏苏和蓝颜的感情生活。

苏苏刚分手,痛苦的余味还未散去,蓝颜和杨磊分手也差不多四年了,看似无事却始终放不下。

“我妈非给我介绍有房的,说他家条件不好,别说到时候买房家里能贡献点,他那个上学的妹妹和生病的母亲到时候还得拖累我们,说为我好,以死威胁我,我能不同意吗?好歹我妈也养我这么大了,一言难尽。”为这事蓝颜一直耿耿于怀,和杨磊分手半年之后蓝妈妈就张罗为女儿相亲,今天是处长的儿子,明天是哪个经理的侄子,资产多少,前途多好,蓝颜根本没心思相亲,搞砸了不说,现在竟然开始主动出击了,今天把公司未婚的财务科长带来,明天把客户某个离婚的老总带来,后天再有个经理啥的,“妈,您觉得怎么样,符合您的要求,多金,有成熟稳重的,有年少有为的,随您挑,看中了明儿就可以领证。”

宋远景听后竖起大拇指:“强,你妈被你气得够戗吧?”

蓝颜一副胜利的得意表情:“现在再也不说给我相亲的事了。一个字,烦。”

苏苏忧愁地说:“我是不是该把他找回来,死死抓住他不放。”

“叶峰就算了,比不上夏晓伟稳重,没有杨磊上进,就你当个宝。”

“同意。”

苏苏和叶峰不被看好的感情在经历七年的风风雨雨霹雳琉璃沙尘暴之后终于画上了句号,这段分了合、合了分的感情在苏苏不断坚持的日子里默默地寿终正寝了。

毕业了,各自有了新的生活,大家的轨迹也不一样了,没有了少不更事的纯情,多了经历沧桑的表情。

老妖已没有当日的弱柳扶风,太黄太后也不再肆意讲黄段子异常活跃了,颜颜也闭上了情关,“三剑客”也金盆洗手了。

苏苏本以为这次的重聚会是“三剑客”重组的一个楔子,谁想和小虎队一样给人的只是幻想。时间是世间最锋利的剑,消磨了年轻时的棱棱角角,女人都端庄了,此后苏苏再也没听太黄太后提起过夏晓伟,也不再讲起旧日的笑话,也再没人亲切地叫她“老妖”了。

惦经年,月缺一环环,不完美的情节拨乱繁杂扰乱的思绪,此去经年后,故人初相逢,唤起旧时情节,重燃烟火已灭,泪痕几处啼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