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是个什么玩意儿
1467900000030

第30章 你有成功体质吗? (2)

有个自己开公司的总经理朋友坚守一套能量守衡的哲学。他的观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平衡点,肌体里自身制造的能量必须及时而且适当地释放出去。释放地太少,会感到不适;释放地太多,同样也会不适。有例为证:在体力持续透支达半年之久后,他决定连续休14天假,除了吃和睡,其它什么都不干。结果在第四天开始生病,头疼、腿有点麻,连视力也下降了。去医院求得的解药是“压力太大,建议多休息”。可是一直休息到假期结束,压力显然还是没有减小。奇怪的事发生了,假期结束,坐在办公桌前的第一天,随着电话铃的频频搔扰,公司里大会小会的不断挤压,身体里的一切不适竟然烟消云散。上班的第一天晚上,他睡得比前14天哪一天睡得都香。因此他得出以下结论:以他的肌体能量制造能力,在历经半年的能量透支后,休息三天是必要的,此后每多休一天效果就递减一分。因此在多休息了11天之后,他必须加倍透支体能,把郁积多日的能量释放出去,才能取得能量平衡。

按照他的理论,我的朋友西西的能量制造能力就过小。她在一家国营企业当办公室主任,无论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都是个闲得要命的肥差,可是她整天的口头禅就是“累死了”,恨不得每天5点一下班就可以坐在家里。有趣的是,整个春节,国定7天假期外加她另外请的7天假期,她全部呆在家里也不嫌无聊。每天看看碟、听听歌、翻翻书、烧烧菜,晚上无比充实地睡去。一眨眼迎来假期后上班的第一天时,还没到下班时间又已经“累死了。”

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座发电站,只是每座发电站的吞吐量都不一样。有的产量极高,一天睡四五个小时,只要一开始办公,就精神抖擞。产量低的人则会被工作折磨得面如菜色,精神萎靡。不幸的是,为了过得体面一点,这些人无怨无悔地透支着自己的能量。

倘若能量产出高的人过着能量消耗低的日子,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结论是那他们那些多产的能量就要寻找出口:或者患上狂躁症,用蛮力挥霍能量;或者成了八婆,靠口舌消解能量;要么就是搞婚外情,给自己多找一点麻烦来释放能量。

可惜现在的医院无法提供测试这种能量的服务。不过这倒为心理问题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沮丧了,苦闷了,烦躁了,不妨畅想一下能量问题。若是忙出来的,赶快睡觉去。若是闲出来的,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你是主动型职业人吗?

在很多人的幸福收益表上,职业状态被认作为支出,是不情愿、不开心、不幸福的。如果不是看在钱的份上,他们绝对不会出来工作。但这种支出又是必须的。因为他们需要赚入足够的生活费,来支付他们的收益――8小时外自由自在的生活。

持这种观点的是典型的被动型职业人。他们把自己的24小时活生生割裂为两个部分:工作状态时不谈私事,私人时间索性连工作用的手机一并关掉,让自己彻底消失在工作之外。就连通讯录也把公事朋友与私人朋友分得泾渭分明。最好井水不犯河水,两个类别的人老死不相往来。

刻薄地说,这些人只有在睡眠时和工作以外的时间里是活着的,工作的8个小时里只是在呼吸。因为这8个小时已经被主人牺牲掉,拿去养家糊口了,谈不上是在生活。

主动型的职业人做法则完全不同。在他们的24小时里,职业、休闲与睡觉、吃饭一样,是一种需要。职业不仅能带来金钱,也能提供更多的机会结识更有趣的人、拓宽更多的视野,缺点是常常给人带来太多压力,把生活搞得十分紧张;休闲时间则轻松随意自由,缺点是脱离了社会关系,长时间的休闲会导致视野变窄、思维迟钝、精神懒散。于是他们自如地在职业与休闲两种状态中穿梭,并有效把两个领域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大的效益。

刚进入职场的新人容易成为被动型职业人,因为他们还不太清楚生活的完全面目应该是什么:以为自由就是睡到自然醒,而不是被闹钟打醒;以为快乐就是拥有花不完的金钱;以为富有就意味着开着直升机去珊瑚岛看日落,并且还在幻想这种富有有朝一日会像天上掉陷饼一样掉在自己身上。因此他们对占据一天最黄金时段的职业时间恨之入骨并不屑一顾。

时间长了才知道,原来富有的人不一定快乐;原来绝对的自由反而成为一种作茧自缚;原来快乐取决于思考问题的角度;原来如果不工作,自己其实也没什么更有意思的事情干。

我认识的一位被动型职业人,在欢天喜地迎来国庆7天长假后,决定给自己7天自由自在、没有任何计划的快乐生活。结果是他的7天7夜中的3/4在床上度过。吃饭叫外卖,醒着时看DVD,看累了就睡,睡醒了接着看。“很无聊。越睡越困。不仅没有精神,而且还营养不良。”到10月8日上班那天,他竟有一丝兴奋的感觉。

而一位主动的职业人,在约我逛商场的时候,竟从一家专卖店的装潢中得到启发,想出一个绝妙的产品创意。逛一次街,公事私事双丰收。张曼玉起初有两个衣橱,一个用于职业,一个用于生活。现在她只有一个衣橱,职业生活二合一。看来她早就变为主动的职业人了。

你有多势利?

人皆势利。势利,字面意思是审势逐利,只要不是一根劲的人,大多都会根据情势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为。只是难免有出错的时候。

某平易近人的高管因为穿着太过平易近人在上海一个高档小区遭遇保安的冷眼。保安居高临下地问了他要找谁,来干什么之后,一直押他到房间门口看到有人接管后才离去。据说这种保安风格的住宅小区在北京很受富裕人群的欢迎。一次我问一位在北京、上海都有豪宅的企业家,“北京、上海的住宅小区有何不同?”他回答说,同样价位的小区,在北京好像住得更拽,比如,有人来访时,保安会陪送至家门口;比如,保安不仅知道你的名字,还知道你家住在哪幢,让你随时随地觉得自己是个人物。而在上海,同样是两万一平方的小区,当然,是两年前的价格,住在里面什么感觉都没有。原来,这种势利保安是按业主的需求打造的。

对于人势利的本性,有位服装公司企业主还总结出这样的规律:在生死关头走过一遭的人,要么是大彻大悟,从此淡薄名利,对人温文有礼,要么就是甩掉一切伪装,从此肆无忌惮地势利。他最近就遇到个后一种类型的,是个话剧导演,因为车祸,在医院重症监护室里被两次通知“病危”,竟奇迹般挺过来了。这位导演的势利事迹有:对于投资人能够奴颜婢膝至令周围所有人难堪至极,而一旦对他有用的任何人离场,马上用下巴对着别人的眼睛说话,绝不浪费任何时间精力在“请”、“谢谢”或微笑之类的辞汇或表情上。

商业文化中,势利导演的这种行为也许会被诠释成“有个性”,只要他有能力完成资本的意志,就算所有的群众都不喜欢他,他照样有戏拍。但他雇人的成本可能会提高,除了为他工作的正常保酬之外,雇员还希望得到点精神损失费。官本位文化中,势利导演则面临坐冷板凳的危险:万一他不小心怠慢了一位茶水师傅,而这位茶水师傅恰好是电影厂老总的亲戚的话,他会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我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有人说,现在的中国,比西方更势利。这应该是西方的法制在规避人势利的本性上更有效的原因吧。如果选民的投票并不重要,奥巴马在浦东下飞机时,完全不必上演亲自打伞的表演。而迎合这种制度的行为,天长日久后,可能就会变成一种新的礼仪,人们把它叫做道德。

不成功的三个要素

托尔斯泰说得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样的逻辑可以得出: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传奇,不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这种相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以舒适、安逸和享乐为生活的主要目的。这种主要目的可以物化为: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一套三房两厅的公寓房,一辆经济型家庭轿车,节假日的出游,外加孩子可以读得起重点学校等等。家庭的幸福徘徊在实现了这些目的和超额实现了这些目的之间。家庭的困惑主要徘徊在没实现这些目的和连更低一点的目的都实现不了之间。而对于出人头地、成为亿万富翁或者让世界充满爱等大大小小的梦想,呈现出愿意想,更愿意做,但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做成的恣态。

二、拒绝承认自己生活的主要目的仅仅是舒适、安逸和享乐的生活。由于对自己有先入为主的错误判断,并且不擅长听从别人的忠告,往往会招致许多烦恼。比如:结婚生子后又抛妻弃子出国去的;好不容易爬到位高权重的位置却感到心力憔悴、难以为继甚至不得不进医院调养的;明明生活得安逸舒适,却总是长吁短叹生活不尽如人意的……一言以蔽之,他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得不那么幸福。

三、当有机会追寻自己想像中的生活目的时,又总是放不下舒适、安逸和享乐的生活。最近一位朋友被我骂了一顿。他做着一份薪水不错、工作相对清闲而时间又比较自由的工作。然而他的最新愿望是:他希望薪水再高一些,但他不希望当领导,因为责任太重;他希望更自由一些,却又不想在家里闲着;他希望有个工作,不要有太多责任,却又不希望被人管着……就像那个经典寓言,捡了西瓜,还要芝麻,看见便宜的荔枝也想顺便捎带着,当然也不能忘了可口的澄汁。于是觉得手太少,生活没意思。这个特质可以用贪婪来形容。

生活的元素很多,很少有人能在各个方面为人称道。哪怕只抓住一件事情,已经算是很成功了。我有一对长期为非营利组织工作的朋友,夫妇两人长年靠每月两千元的收入生活。丈夫的文章写得很棒,但近年来拒绝为一切商业媒体写稿,宁愿把文字奉献给稿酬很低的非营利刊物。尽管我再三诱惑他为我们撰稿未遂,但我仍然觉得,他应该是个活得很成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