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兵法藏书
14646200000048

第48章 战争概论(6)

现在还有一点需要着重说明一下。在部分战斗中为了取得某个较大的成果,于是大致要分清楚哪些兵力是应该投入战争中的,哪些兵力是多余的,了解这些并不困难。但是要想在战略上做到这些就很困难了,因为想要在战略上获取的成果并不是死板固定的,它是没有明显的限度的。因此,那些在战术上被看作是多余的兵力,而在战略上却应该被看作是能用来乘机扩大战果的手段。其受益大小是随着战果的大小而增减的。因此,运用优势兵力就能很容易地得到谨小慎微地使用兵力所永远无法得到的东西。

1812年,拿破仑利用自己比较大的优势,成功地将军队推进到莫斯科,并很快占领了这个首都。如果他当时马上利用这一优势也就能够完全粉碎俄国的军队,那么,他也许可以在莫斯科缔结到一份即使利用其他途径都很难签订的合约。举出这个例子,只是用来说明上述观点,而不是用来证明它的。假如要证明它,那就需要更加详细的阐述,但是目前这样做是不合时宜的。

上面是针对逐次使用兵力的观点讲的,而不是针对预备军队本身说的。虽然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谈到预备队这个概念,但是,它同其他一些概念也互有联系。

这里必须指出,在战术范围,军队实际使用的时间延长,就会导致军队力量受到削弱,因而时间的长短是削弱军队的一个因素;但在战略范围内,时间一般不是通过自身的延长而对军队产生影响的。虽然在战略范围内,时间的长短对军队也起损耗作用,但是这种损耗作用,一部分是因为兵力众多而被抵消了,而另一部分是通过别的途径获得补偿。因此在战略上不能单纯地利用时间,企图通过逐次使用兵力的方法而达到使时间对自己有利的局面。

这里说的单纯为了时间,是因为通过时间与它相结合的其他条件,而可能对作战一方产生或必然产生的影响,与时间本身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彻底不同的;前者并不是无足轻重或者无所谓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会另作研究。

我们所要阐述的准则是:必须同时使用用于某一战略目的的全部兵力,而且能够把所有兵力集中用于一次行动或一个时刻就更好了。

但是在战略范围内,也存在着长久地或逐次地发挥兵力的作用的问题,特别是当生力军是夺取最后胜利的主要手段时,更不能将这个问题忽视。这一点将在另一章讨论,在这里提到它,只是为了让读者不至于误解。

现在我们来考察一下,与上面的论述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即战略预备队的问题,只有确定了这一点,才能将整个问题充分说明白。

战略预备队

预备队有两个不相同的使命:一个是延长和恢复战斗;二个是应付意外情况。第一个使命是以陆续使用兵力以此来获取利益为前提,因而在战略范围内是不会出现的。把一个部队派到马上就要失守的地点去,这很明显是属于第二个使命的范畴,因为在此不得不进行的抵抗,只是没有充分料到。假如当一个部队只为了延长战斗而被留下来,被安排在火力范围之外,但仍然是受这次战斗的指挥官指挥,很显然它就是战术预备队,而不是战略预备队。

但是,在战略范围内,也许需要准备一些兵力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也许要准备一定的战略预备队,不过这只是在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的条件下才这样做。在战术范围内,人们大都只能通过观察来对敌人的措施进行了解,任何一个小树林或洼地都可能会把敌人的措施隐藏起来,因此人们应该随时做好准备,以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以便在以后随时可以加强整个部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总之,我方的兵力部署应该随时根据敌人的情况来进行调整。

在战略范围内也一定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战略行动与战术行动有着直接的联系。在战略上,有些战略部署也必须根据每日每时的观察,以及所获得的不准确的情报和战斗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来确定。因此,由于有些情报不够准确,必须保存一部分兵力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这样做也是符合战略需要的。我们深知,在防御中,尤其是对江河或者山地这一类地形的防御中,一定会不断地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当战略活动与战术活动离的距离越远,这种不准确性就会越小;当战略活动与政治领域接近时,这种不准确性就几乎不复存在了。

敌人把军队派到什么地方去进行战斗,这只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去了解;而敌人将在什么地方过河,这可以根据敌人事前做准备措施时所暴露出来的蛛丝马迹来了解。至于敌人会从什么地方入侵我国,这常常还在一枪未发以前,就会在所有的报纸上透露出来。准备措施的规模越大,人们就越不容易做到出敌不意。时间如此之长,空间如此之大,而产生行动的各种情况又如此明显,但变化又非常少,以致让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来了解它,或者可准确地判断它。

另外,当措施越是涉及到整个局面,战略预备队--如果有的话--其作用也就相应变得越小。我们深知,局部战斗的结局其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在整个战斗的最后结局中才能看到所有局部战斗的价值。

然而,即使是整体战斗的最后结局,也只有相对而言的意义,它们意义的大小,完全取决于被击败的敌军在全部兵力中所占的数量是多少,所占比重是多少或者产生的效果有哪些。当一个军团失利后,可以用另一个军团所取得的胜利来弥补,甚至还可以用一个更大的军团所取得的胜利来抵消,也许还能转败为胜(如l813年在库耳姆的两天会战就是典型的例子),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去怀疑的。但是,失败的那部分敌军如果是很重要的话,那么,胜利(整体战斗的胜利)的重要性也就越发具有独立的意义,敌人想要通过今后的战斗来挽回失败,这种可能性也就变得越小,这一点我们应该是很清楚的。关于怎么进一步明确这一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进行研究,目前,读者只要懂得这种关系也就够了。

如果说在战术上,对于兵力的逐次使用总会使决定性行动推迟到整个战局的尾声;在战略上将兵力按其准则投入使用,那么就会使全部主力在一开始行动时就进行了。因此我们根据上述理由可以这么认为:战略预备队的使命越宽泛,其必要性也就变得越小,而相应的危险也就越来越大。

战略预备队的存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合理的?想要找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并不困难。主力决战就是划分这个问题的界线。在主力决战中,必须将全部兵力都投入到战斗中。把部分军队组成的预备队,保留在主力战以后再使用那真是太荒唐了。

假如把战术上的预备队看作是对付意外的一种手段,是战术上的一种策略,而且能够在战术失利时起到挽回的作用,那么,在战略上,在进行大规模的决战时就不能使用这种手段。在战略上,某个地方的失利通常可以通过其他地方取得的胜利来弥补;在个别情况下,还可以把其他地方的兵力调来挽救败局。但是,决不应该、也决不允许,为了挽回失败的局面而预先保留兵力的做法。

我们认为,建立战略预备队让它不参加主力决战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一点本来已经非常清楚,假如不是被某些思想或某些东西掩盖的话,这里我们就不必要再用两章来分析它了。有人称赞这是战略上智谋与谨慎的精髓,有人则贬低它,甚至把它连同所有的预备队全盘否定。这种混乱思想往往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人们想知道关于这方面的典型例子,那么我们可以回顾一下,1806年发生的战败事件。当时符腾堡欧根亲王指挥的二万人被普鲁士当作预备队留在了马克,结果这支预备队没能及时赶到扎勒河去实施援救;另外,他还在东普鲁士和南普鲁士留下了二万五千人作为预备队,准备以后使用。

指出这些例子,人们就不会责备我们胡编乱造、不切实际了。

兵力的合理使用

前已说过,人的思路很少严格按照某些原则和条理直线发展的,它总有空间能够自由活动。在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一种规律。想要用横坐标与纵坐标描出美丽的线条是不可能的,要想用代数公式画出圆和椭圆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有的时候指挥官必须具备高度准确而迅速的判断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查明真相;有时应该把规律概括成明确的要点,指导人们的行动;有时还应该把习惯用法加以总结,作为行动的依据。

必须注意,让所有兵力都发挥作用,换句话是说,要随时注意不要浪费一兵一卒,这就是通过总结而得出的真理。谁在不需要的地方安排过多的兵力,谁在敌人攻击时不能将所有军队力量投入战斗,也就是让一部分军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那么谁就是不善于合理地运用兵力。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有而不用,比用而不当更为糟糕。如果马上需要战斗,首先就应该让所有的军队都行动起来,因为即使不是最好的迎战,也往往可以牵制或击败一部分敌人,而完全搁置不必需的兵力,在那时却往往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很显然,这个观点同前三章所阐述的原则是有直接关系的,讲的是同一个道理,我们只不过是从另外一些角度进行论证,将它归纳成一个单独的概念罢了。

兵力的配置形式--几何要素

几何要素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战争中的重要因素呢?在筑城术中,我们看到几何学几乎支配着建筑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在战术上,几何学所起的作用也很大。在狭义的战术中,也就是在关于军队战斗的理论中,几何学成为战斗理论的基础。在野战筑城中,包括在关于确定阵地,以及对阵地进攻的学说中,几何学上的角和线犹如具有决策权的立法者一样占据统治地位。在这里,许多几何要素被人们滥用了,而其他一些也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在目前战争中要求我们对敌人采用包围战术,这时几何要素又重新表现出了它的特殊作用。尽管如此,现代战术与要塞战比较起来,它的一切都表现得不那么死板,精神力量与个人特性,包括偶然性都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几何要素不像在要塞战中占据统治地位。在战略范围内,几何要素的影响明显更小了。在这里,兵力上的安排和国土的形状虽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几何要素与建筑术不一样,它不起决定性作用,也不如战术中那样重要。至于这些影响是以哪种方式表现出来的,当以后几何要素再次出现,并值得我们加以思考时,才能进一步进行阐明。在这里我们只想让大家知道:在战术范围与战略范围内它是不同的。

在战术范围内,时间与空间总是很容易变得很小。如果一个部队的侧翼和背后都遭到敌方的袭击,就会很快处于无路可退的局面。这是一种相当于再也无法继续进行战斗的困境,应该尽快想办法来改变这种局面,或者之前就应该考虑到避免陷入这种境地。因此一开始采取的行动就具有重大的作用--重点是让敌人对后果产生顾虑。因此,几何形式在兵力安排上是很重要的,是避免产生上述作用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但在战略范围内,空间非常大,时间也非常长,因而这些只能产生很小的影响。人们从这个战场不能射击到另一个战场,实现一个预定的战略计划通常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而且空间是如此广阔,即使是制定出了最好的措施,要想准确无误地达到目的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

因此,在战略范围内,这类行动所起的作用很小,正因为如此,在某一地点实际所取得的胜利,其作用就很大。取得的这一胜利如果没有被某些地方的失败所抵消,那么,它便可以有充分的时候发挥其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战略上战斗胜利的次数和规模是最重要的,而联系这些战斗的几何形式则并不重要,这是一条已经被确定的真理。

但是,在现代理论中,与此相反的观点却成为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他们认为,具备了这种观点就可以让战略体现出更大更重要的作用。他们又把战略看成是高层次的智力体现,认为这样就能够使战争显得更加高贵,用时髦的话讲,就是使战争更具备科学性。我们认为,一个完善的理论所能体现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可以揭穿谬论的迷惑性。现代理论研究由于常常以几何要素这个概念来入手,因此我们就应该着重强调这个问题。

军事行动中的间歇

如果把战争看作是相互对抗、相互消灭的行为,那么,就应该承认,双方都是在前进的。但是也同样应该承认,针对某一时刻而言,只有一方在前进,而另一方则是在等待。因为双方的情况决不会是一样的,而且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着。因此在这里同一时间对这一方有利,就会对另一方不利。假定双方的指挥官都完全明白这一点,那么,一方前进的根据同时也是另一方等待的根据。所以,在同一时间双方不会都认为前进是最有利的,也不会认为等待更有利。在此,双方不可能同时抱有同样目的,其原因不是一般的两极性,而是双方的指挥官依据的是同一种情况做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