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每人的智力差异,其达到目标的方法也各不相同达到目标的方法之所以各不相同,其原因是盖然性和运气起着巨大的作用,同时每个人智力的不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影响主要集中表现在职位较高的人身上,因为这种影响会随着职位的提高而增大。
第二个特点:活的反应
军事行为的第二个特点是活的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作用。在此我们不讨论活的反应在计算上的困难,因为前面已经谈过,把精神力量作为一个因素来研究必定会有困难,而这种困难已经包括了计算上的困难。我们要讲的是,作战双方在交战时的相互作用就其性质而言是与所有计划性不相容的。在军事行动的过程中,不同的措施对敌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大不相同的。然而,任何理论所依据的都是类似的现象,绝对不能将纯粹特殊的情况也包含在内。这种特殊的情况,在任何地方都必须依靠判断和才能去解决。在实际军事行动中,按照一般情况所制定的行动计划,往往会被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打乱,同人类的其他活动相比较,军事活动中更多地依靠个人才能,较少会运用理论上的某种原则。
第三个特点:所有情况的不确定性
战争中所有情况都是无法预料的,都是不确定的,这是一种很特殊的情形,因为所有行动都好像是在若明若暗的光线下进行的;而且,所有事物都像是在云雾和月光下一样,轮廓变得很大,样子变得离奇古怪。这些由于光线微弱而无法完全看清的东西,只有依靠才能去推测,靠运气去解决。所以,在对客观事物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要取得好的成果,就只能依靠才能,甚至依靠运气了。
不可能建立死板的理论
鉴于军事活动具有以上所述特点,我们必须指出:企图为军事艺术建立一套固定的军事理论,犹如搭起一套脚手架那样去保证指挥官遇事便有依据可查,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即使出现可能,当指挥官只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才能取得战斗胜利时,他也会抛弃它,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并且,即使这些死板的理论面面俱到,也会出现我们之前讲过的那种结果:理论和现实对立,才能和天才不受法则的约束。
建立理论的出路--困难的大小处处不同
想要摆脱这些困难,其出路有两条:
第一,我们在对军事活动的特点作一般性的探讨时所讲的一切,并不适合于任何职位上的人。职位越低,自我牺牲的勇气就越重要,而智力和判断方面所遇到的困难相对就少,接触的事物也会有所限制,追求的目标,以及所使用的手段就相对简单,但是所掌握的情况却相对确切,因为其中很多情况都是亲眼所见的。而随着职位的升高,困难也就越来越大,到达最高统帅的地位,困难也就达到了最高点,以至于所有问题都必须依靠天才的智慧来解决。
从军事活动本身的区分来看,困难不是各个地方都一样的。军事活动的效果,越是体现在物质的方面,困难就越小;越是体现在抽象的精神领域,成为意志的动力,困难就会越大。因此,战斗的部署、组织和实施制定理论,比为战斗的实际运用制定理论容易得多。在前一种情况下,是用物质手段去进行战斗,尽管其中也包含精神因素,但是终究是以物质为主。而在运用战斗的效果时,即物质的结果变成动力时,人们所接触的只有精神了。总的来说,为战术建立理论,始终要比为战略建立理论简单得多。
理论是一种考察,而不是死板的教条
建立理论的第二条出路所依据的观点是:理论不能是死板的,也就是说理论不能是对行动的规定。假如某种活动总是涉及同一类事物,即达到同一类目标,采用同一类手段,那么,即使它们本身变化很小,采取的方式多种多样,它们依然能够作为某种理论的研究对象。然而,这种实际考察是所有理论研究最重要的部分,而且只有这样的考察才能够称得上是理论。这种考察对研究的事物进行仔细的分析与探讨,使人们对事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能够深入地了解它们。理论越是能够使人们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就越能够把客观的知识变成主观的能动性,也越能在一切依靠智慧才能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作用,即它对人的才能本身发生作用;倘若理论能够探讨构成战争的各个因素,能够比较清晰地划分初看起来好像混淆不清的东西,能够全面阐述其手段的特性,说明手段可能会产生的效果,明确目的的性质,不断批判地阐明战争中的所有问题,那么这样的理论也就完成了自己的主要任务。人们通过书本学习,使理论成为战争问题的指南针,为人们指明前进的道路,胜利的方向,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判断能力,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如果一个专家用尽一生的精力,去全面地诠释一个原本隐晦不明的问题,那么他对这一问题的了解,必然要比仅用几个月的时间去研究这一问题的人深刻得多。建立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人不必从头整理材料、从零开始研究,而是利用已经整理、研究好的现有成果。理论应该培养未来指挥官的智力,更准确地说,应该启发他们自修的能力,而不是陪着他们一起上战场,这就像一位高明的教师,最好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并促进学生发展智力,而不是一辈子手把手地仅仅教会他们某些具体知识。
假如能够从理论研究中自然而然地得出原则与规则,假如真理能够自然而然地凝结成原则与规则这样的晶体,那么,理论不但不会违背智力活动这种自然规律,反而会像在建筑拱门时最后砌上拱心石那样,将这些原则和规则突显起来。当然,理论这样做的原因,是为了与人们思考的逻辑关系相一致,明确线索的汇合点,而不是为了制定一套代数公式供战场上使用。这些原则与规则,目的就是确定思维的基本线索,而不是像路标一样指出行动的具体道路。
建立理论,才能消除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根据上述观点,就能够建立一种让人满意的作战理论,即建立一种有用的、与现实没有矛盾的作战理论。这种理论只要运用得当,就会趋近实际,甚至达到完全消除理论脱离实际的这一反常现象。这种反常现象通常是不合理的理论导致的,正是因为它,理论才与健全的理智相对立,可惜却常常成为那些智力贫乏、愚昧无知而又天生愚蠢的人的挡箭牌。
理论应该考察目的与手段的性质--战术上的目的与手段在战术中,手段是进行斗争的训练有素的军队,而目的是取得战斗的胜利。至于怎样确定胜利的概念,以后在研究战斗时还会更详细地阐述,在此,只要逼迫敌人退出战场,放弃抵抗就足以成为胜利的标志。这样一来,就达到了战略为战斗规定的目标。这种目标使战斗具有了真正的含义,而这种含义对胜利的性质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个以削弱敌军力量为目标的胜利,和一个以占领某一阵地为目标的胜利是不相同的,战斗的目的对整个作战计划的制定、组织和实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战争的目标也应该成为战术的一个研究对象。
在战术上使用手段时所离不开的相应条件
有些条件是战斗必不可少的,它或多或少会对战斗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军队时必须考虑它们。
这些条件正是地形、时间与气候。
地形
地形可以分为地区和地貌这两个概念。严格地讲,倘若战斗是在一马平川的荒原上展开,那么地形对战斗的影响微不足道。
这种情况在草原地带确实可能发生,但在欧洲地区几乎只是空想。因此,民族间的战斗要想不受地形的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时间
时间有昼夜之分,然而时间对整个战斗的影响范围,决不仅仅局限于昼夜之分的界线,因为每一次战斗都有自己的持续时间,大规模的战斗甚至会持续很多个小时。对组织一次大规模的会战来讲,战役是从早晨开始还是从下午开始有着重大的区别。当然,也有许多战斗不被时间所影响,一般而言,时间对战斗的影响程度还是比较有限的。
气候
气候对战斗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情况极为少见,一般而言,只有大雾天气才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战略上的目的与手段
在战略上,只有胜负之分。战术成果是手段,导致媾和的因素才是最终的目的。在战略上,运用各种手段来达到目的同时,同样离不开对此发生影响的那些条件。
在战略上使用各种手段时离不开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又构成了新的手段。这些条件包括:地区和地貌,其含义应该扩展到整个战区的土地与居民;时间,不仅包括昼夜的区分,还要包括不同的季节和气候,即严寒的特殊现象。
战略将上述条件与战斗的胜负结合在一起,使战斗具有了特殊的目的。然而,这一目的只要还没有直接导致媾和,而只是从属性的,那么它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且,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同意义的战斗成果或是胜利当作是战略上的某种手段。占领敌人阵地就是战斗同地形相结合共同作用而取得的战斗成果。具有特殊目的的某一战斗应该看成是战略的手段,而在共同的目的下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由其所组成的更高的战斗单位,同样也应该被看成是一种手段。冬季战局就是战斗与季节相结合的一种行动。
所以,只有被看作是直接导致媾和的因素才能成为目的。理论所研究的,应该是这些目的与手段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根据经验确定战略所应探讨的手段与目的
第一个问题是,战略如何才能将这些手段和目的准确、详尽地举出来。假如采用哲学的方法得到一个必然的结果,就会陷入种种困难之中,使我们无法得到作战与作战理论之间逻辑的必然性。因此,只有依靠经验,根据战争史所提供的战例进行分析研究。诚然,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势必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它只适用于与战史情况完全相同的战斗。这种局限性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理论所讲述的问题必然是从战史中抽象来的,至少是和战史比较接近的。与其说这种局限性存在于现实中,不如说存在于概念中。
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使理论切合实际,不致误导人们陷入毫无意义的思考,或者钻进牛角尖而流于泛泛的空谈、空想。
对手段应分析到什么程度
第二个问题是,理论应对手段分析到何种程度。很明显,只要考虑到它们使用时的各种特性就足够了。对战术来讲,各种武器的射程和杀伤力是最为重要的,至于它们的构造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因为作战不是用炭粉、硫磺和硝石制造火药,也不是用铜和锡制造火炮,作战运用的是具有效能的现成武器。对战略来讲,所需要的是军用地图,而不是研究三角的测量仪;要想取得辉煌的战果,无需探讨怎样建设国家,怎样教育和管理百姓,只需概括地了解各国社会在这些方面的现状,并注意在不同的情况下,这些因素可能对战争产生的影响就行了。
知识的范围大为缩小
作战所需的知识范围大大缩小,理论所需研究的对象也就显著地减少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一支装备充分的军队,在进入战场时所必须具备的,以及一般军事活动所必需了解的大量知识与技能,在最后投入战争使用之前,必须精炼为极少的几条主要结论,这就犹如千条小河在流入大海之前必须先汇成几条大河一样。那些直接进入战争这一大海的主要结论,才是必须被指挥战争的人所熟悉和掌握的。
伟大的军事天才可以迅速成长为统帅而不是学者事实上,我们的研究必须能够得出这样肯定的结论,否则我们的研究就是不正确的。唯有这样的结论才能说明,为什么那些从未接触过军事活动的人能够担任较高的职务,甚至能够胜任统帅的职务,并且在战争中建立丰功伟绩;为什么杰出的统帅很少来源于知识渊博的学者中,而大部分来自那些环境不允许他们获得大量书本知识的人。因此,那些认为培养未来统帅必须从了解所有细节开始,或者认为这样做才是有益的人,一向被视为可笑的书呆子。实践证明,了解所有细节对统帅来说不仅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为人的智力来源于他所接受的知识与思想。有些大问题的知识与思想可以成就人才,但是有些细微与枝节问题的知识与思想,假如不视为与己无关的东西而接受的话,就只能使人局限自己的才能。
以往的矛盾
从前,人们没有意识到战争中所需要的知识是非常简单的,常常把这些知识与那些为作战服务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与技能混为一谈,所以,当它们明显与现实世界的现象发生矛盾时,只好把无法解释的一切都推给天才,认为天才不需要理论的指导,而理论也不是为天才所建立的。
有人不承认知识的用处,把一切都归之于天赋有些依靠天赋成就事业的人觉得,非凡的天才与学识渊博似乎有着天壤之别,他们从来不相信理论,认为作战全凭个人的智慧,能力的大小决定于个人天赋的高低,这样一来,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为了怀疑论者。当然,这种人较之相信错误知识的人要好些,但是,他们这些人的看法确实不符合事实。因为不积累一定的观念,就无法进行智力活动。而这些观念大部分不是先天带来的,而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这些观念就是知识。现在我们要问,战争需要的是哪一类知识呢?确切地说,战争所需要的知识,应该是能够帮助人们在战争中直面问题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