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肥胖病知识读本
14644800000009

第9章 肥胖病的影响和危害(2)

(四)中年期(30~50岁)

“发福”是中年期肥胖的最恰当、温馨的描述。发福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吃得不科学;二是运动量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工作环境的改善,男性可能在参加工作后(30岁左右)进入发胖期,其发胖很大程度与饮食有关,伴随着学生时代的结束开始了职业时代,工作收入保证了自己的营养,加之岗位应酬多、摄入高脂饮食多、业余运动少,就很容易发胖。如果继续保持高营养的生活和紧张无运动的工作状态,发胖程度会继续加重一直延续到后半生,尤其是在成家立业、生活稳定的状态下,更加容易发胖。而对于女性来讲,主要是妊娠、产后发福,不过随着现代女性对体型的关注,这一传统规律逐渐被打破,做了妈妈的也同样可以保持苗条身材。日常生活中,一般我们就会发现,那些爱好运动的、饮食规律或者偏素食的会延缓“发福”的进程。

(五)老年期(50岁以上)

由于性激素功能减退,新陈代谢率低,热量消耗少,脂肪分解减少,也容易让老人显得富态一些。不过此时的老人一般伴发骨质疏松的症状,从而导致看着肥胖但是体重不怎么增加的“表里不一”情况。

四、肥胖与妇女

(一)脂肪沉积与女性美

女性与脂肪关系密切,脂肪对于女性来讲是把双刃剑,既可以因此而魅力无限,也可以因此而带来烦恼。我们知道,皮下组织内脂肪沉积是形成女性特有体形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皮下脂肪的沉积就塑造不出女性特有的美。在女性进入青春发育期之后,脂肪细胞活动更为活跃,脂肪在女性的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部位沉积加快。“女大十八变”,其中就有脂肪的功劳。一般情况下,女性的皮下脂肪层要比男性丰厚,特别是在乳房、腹部、臀部和大腿等地方分布更加明显。脂肪的恰当分布会给女性带来成熟之美,如果在局部堆积过度,就可以造成肥胖或者臃肿的感觉。

(二)女性容易发胖的几个阶段

1青春期

女性在童年期基本上和男孩子没有很大的区别,肥胖发病率基本上和男孩持平。但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女孩会变得文静、贤淑,不爱活动,生长发育也渐渐缓慢。

青春期是女性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女孩子伴随着月经的来潮,身体的发育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与之伴随的就是这一时期的女孩子食欲旺盛。当食物摄入大于消耗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肥胖现象。

研究发现,女性青春期肥胖往往与女性月经初潮期出现的迟早有密切的关系,初潮早的女性一般都比初潮晚的女性更加肥胖一些,这可能与月经初潮时体内内分泌激素的变化导致体内脂肪的蓄积有一定的关系。脂肪的堆积给青春期女孩子带来了一个挑战,开始对脂肪敬而远之。随着社会审美观念的变化,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子变得对自己的身体格外敏感,十分在意有人谈及身体肥胖,因此很多青春期女孩子选择采用节食的方式控制体重,保持苗条身段。如果方式不当,或者过度减肥,很容易发生月经失调、子宫发育不良、神经性畏食症等疾病。

2妊娠期

生儿育女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很深刻,对于孕妇的关心十分注意,尤其是孕期的营养。一方面是因为怀孕后激素影响,孕妇食欲变好,吃得多,脂肪堆积多;另一方面是家庭对孕妇的照顾更加细致入微,营养供给充足甚至过剩。而同时因为孕妇体重增加,活动量明显减少,消耗小,脂肪堆积更加明显。研究表明,伴随胎儿的不断增长,脂肪堆积也在孕妇臀部、背部、皮下悄然增加。有人认为,妊娠本身就具有促进体内脂肪蓄积和肥胖的倾向,多次人工流产或生产的女性,其发生肥胖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女性的现实似乎间接证明了这一点。

3产褥期

分娩之后的妇女,在中国人眼里,可谓是家族正常传延后代的功臣。以前听说西方孕妇产后就要下床,这在中国人眼里不可思议,绝对是对孕妇的虐待。有些作品上讲,一些婆婆在媳妇产后不管不问,这往往被称为是邪恶的刻薄的化身,受到谴责。所以,产后大补也是中国女人的主要特征。大量滋补品、美味佳肴等刺激食欲,而又多卧床、少活动,不胖显然是不可能的。在日常生活中,就经常见到产妇一天吃十几顿饭、一天吃20多个鸡蛋的情况,这势必超越了产妇的吸纳能力,并会造成营养过剩,堆积在身,造成肥胖。

4哺乳期

为了增加营养,保证乳汁供应,吃得多很正常。妊娠和哺乳期肥胖的女性由于体内内分泌激素分泌的变化和怀孕、哺乳期体内需求增加,常常会自主或不自主的食欲大开。再加上我国传统的怀孕和坐月子期间多食、少动的习惯,使发生肥胖的可能性就更进一步增加了。需要提醒的是,这一阶段发生的肥胖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控制,许多人常常因此转变成为持续性肥胖。

5多次妊娠

一般都会看到,多次妊娠的,往往会造成腹部脂肪的增加,体态越来越丰满。现在因为计划生育的控制,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加上人们都对肥胖的厌恶,从而为产妇保持身材提供了机遇。现实中,很多妇女产后身材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

6更年期及老年

女性多余脂肪积累一般伴随着绝经期出现。女性停经后容易发生肥胖的原因,可能与绝经后机体内分泌激素分泌改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多种因素有关。

(1)内分泌激素分泌的改变:女性出现停经的症状,意味着女性卵巢功能已经到了衰退的地步。卵巢分泌雌激素减少,可以继发性出现下丘脑和垂体功能紊乱的情况,从而引起肥胖。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全部由雄激素衍生而来,而雄激素主要来自体内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在绝经之前,女人体内雌激素水平高,这时即使有多余的脂肪,一般也只积累在臀部和大腿上。绝经之后,女人的新陈代谢率以每10年下降4%~5%的速度递减,这时女人多余脂肪积累的部位上升到腰部和腹部,患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由肥胖病导致的疾病的概率逐渐与男人持平。雌激素分泌减少,活动量减少,肥胖发生率很高。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代谢失常:绝经后女性很容易出现精神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从而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失常而引起肥胖。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原因,目前认为还是与体内内分泌激素分泌的改变有关。

(3)各种疾病症状引起的运动量减少:绝经后女性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全身疼痛、关节疼痛、心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导致患者无法保持绝经前日常活动的运动量而引起肥胖。

(三)肥胖与妇女疾病

1女人更容易肥胖,危害身体

基于上面的分析,女人与脂肪、肥胖之间有很清楚的对应关系,女性更容易受到肥胖的困扰。一项大规模的健康检查报告分析指出,19岁以上接受体检的女性,每3个就有1个是隐藏性肥胖,她们体重也许正常,但体脂肪比例偏高,主要是缺乏运动,过了45岁后,体重超重的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加之更年期的因素,隐藏性肥胖终于变成超重。

2中心性肥胖的妇女在应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据《心身医学》杂志报道,中心性肥胖的妇女在应激时,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

3腹部过胖的60岁以上妇女发生动脉栓塞的危险高研究发现,腹部过胖的60岁以上妇女发生动脉栓塞的危险高于全身性肥胖或其他部位肥胖者,发生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的危险也增加。

丹麦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心的Laszlo BTanko博士及其同事对1 365名60~85岁的妇女进行身体脂肪测量,扫描主动脉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表现——细小钙化斑,比较向心性肥胖和外周性肥胖(如手臂、髋部和臀部肥胖)妇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动脉粥样硬化是脂质沉积在动脉壁,会使患者心肌梗死和中风危险增加。

研究结果显示,腹部肥胖越明显的妇女其主动脉钙化程度越重,主动脉钙化较低的妇女通常仅是一般性肥胖。Tanko博士等由此认为向心性肥胖妇女更易患动脉粥样硬化,且向心性肥胖妇女已经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较高。

4肥胖易造成不孕。

做母亲是女人的梦想,但因为肥胖可能会让一些女性的母亲梦破灭。《澳大利亚高级护理》称,过胖或偏瘦的妇女激素分泌紊乱,排卵易受到影响导致不孕不育。阿德莱德大学妇科专家吉莉安·阿曼称:“体重过胖的妇女容易流产,极易患上妊娠糖尿病。如果夫妻双方都是胖人,他们成功怀孕的时间明显长于体重正常的夫妇,宝宝也容易出现问题。”现实生活中,肥胖妇女往往容易发生不孕。

五、肥胖与儿童

1儿童肥胖发病率居高不下,让人担忧

肥胖已越来越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我们常发现,儿童存在着几种“恶习”——好吃肉食但不喜欢吃粗粮蔬菜、爱看电视不爱运动、爱喝饮料不喜欢喝白开水、爱吃垃圾食品不爱吃家庭三餐,这种不良的习惯既有儿童自身的喜好,很多时候也与家庭的娇生惯养密不可分。如此生活,造就了一大批体态肥胖的儿童。据中华医学会的统计,我国超重儿童的比例已超过10%,尤其是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近年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市小学生肥胖儿高达20%。

肥胖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怎样帮助孩子远离肥胖困扰,成了父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儿童过胖比成人肥胖病还难治疗,因孩子肥胖,不但脂肪细胞增大,且其数目也不断增多。儿童期肥胖者可能为成年后得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留下隐患。

2肥胖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

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是父母的理想。但是,当自己孩子因为肥胖备受歧视的时候,已经成为父母的心病和困扰。澳大利亚墨尔本默达克儿童研究所针对2 000名年龄在5~10岁的少年进行的儿童肥胖与生活质量关系之间的持续性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少年儿童的肥胖程度与其生活质量呈现出绝对的反比趋势——体形越胖,生活质量越低。由于肥胖,他们经常不能参加一些正常体态孩子的游戏,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受到排斥、取笑,这都会伤及孩子的心灵,从而使其逃避与学生的交流,变得自卑心重、缺乏自信,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等,对今后融入社会造成障碍。

一些研究还证实,肥胖婴儿学会走路比正常婴儿晚,而且因为关节部位负重过多,容易磨损而导致关节疼痛,发育成扁平足,膝内翻或外翻,以及髋关节内翻等畸形。肥胖可能导致少年儿童呼吸困难、气道炎症及气道反应性增高,更加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严重者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即睡后每次呼吸之间的间隔时间延长,造成缺氧,白天就会总是嗜睡,精神萎靡不振。

3糖尿病青睐肥胖儿童

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亚太区大会上,专家称,日本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平均每十年就翻一番,儿童2型糖尿病占儿童糖尿病总数的80%,远远高于1型糖尿病。我国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但临床上儿童2型糖尿病日益增多却是不争的事实。通过研究人们发现,这都是肥胖惹的祸。

导致糖尿病年轻化趋势的根源就在于儿童肥胖病。研究认为,在肥胖儿童体内很容易发生胰岛素抵抗,从而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相对性不足,导致出现糖尿病。但是因为儿童期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加上营养好,儿童糖尿病很容易因为发病隐匿而被家长忽视导致误诊误治。因此,有专家指出,对于体态丰满的儿童检测血糖水平十分必要。

据美国辛辛那提儿童医院统计,该医院1982~1995年,儿童2型糖尿病的数量增长了10倍,且目前10~19岁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已经占到33%。而且,儿童糖尿病的类型与肥胖明显有关,2型糖尿病孩子的平均体质指数是5千克/米2±11千克/米2,而同龄的1型糖尿病孩子的平均体质指数仅仅是20千克/米2±08千克/米2。肥胖显然容易导致儿童2型糖尿病。

4肥胖诱导儿童性早熟

专家认为美国儿童肥胖病发生率的增长促进了儿童的早熟。《美国公共卫生杂志》报道,美国的黑人女孩和西班牙裔女孩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明显早于白人和亚裔女孩,同时超重的发生率也高。这一发现说明:美国儿童肥胖发生率的增加与青春期年龄的提前密切相关。对6 500名少女健康资料的研究发现,黑人女孩与白人女孩相比,月经初潮在11岁之前的可能性高55%,而西班牙裔女孩要比白人女孩高76%。亚裔女孩发生早熟的可能性最小,她们与白人女孩相比,在14岁或14岁以上进入青春期的可能性高65%。分析认为,这些现象和女孩的体重有关。月经初潮在11岁之前的女孩中有40%超重,而在11岁之后月经初潮的女孩中超重的比例是25%。

另外,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肥胖也是儿童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等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