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林果飘香
14644400000030

第30章 城市之林(6)

先秦时期最具有代表性作品是《诗经》和《楚辞》,这两部书都是那个时代诗歌的合集,收录先秦时期的众多作品,两者可谓开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先河。而我们可以在这两部书中找到众多关于森林的描写。

例如《诗经》里的《蒹葭》《园有桃》《甘棠》《摽有梅》《山有枢》《椒聊》《有杕之杜》《东门之枌》《东门之杨》《常棣》等。据统计,在《诗经》500多首诗歌中,其中提到松树、桐树、梓树、杨树、漆树、栗树、桑树等乔木25种,荆条、榛树等灌木9种,桃树、李树、梅树等果树9种,可见森林在其中的地位,而这些寄托于森林树木的情感又增加了森林的文化内涵。同一时期的另一部不朽作品《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歌,以花草树木比拟人事、以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包含了很多关于森林树木的华彩篇章。例如屈原《离骚》中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作者多处借香草、芝兰、菊花等比喻自己德操的高洁和对朝堂奸臣当道的忧虑。

两汉时期的汉赋和乐府诗歌也包含了很多关于森林的描写。例如西汉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在其名篇《子虚赋》中曾写道:“其树楩柟豫章,桂椒木兰,檗离朱杨,樝梨梬栗,橘柚芬芬。”描写云梦泽中各类花草树木,充分展示其美景。乐府诗歌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表现形式,而我们也可以从其中看到很多森林树木的影响。例如《陌上桑》中“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表现了女主人公的身份,并以此衬托女主人公的美貌。而另一传世名篇《孔雀东南飞》中有“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用连理枝表达了男女主人公们的爱情。

东晋陶渊明是著名的田园诗人,在很多诗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其深受森林的影响,比如其在《桃花源记》中的“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文章给人们描述了一个世外的美好世界,这后面也表述了作者在森林的陶冶之下,对森林内平静而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们还可以从他的其他诗篇中看到类似的情怀,《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也展示作者与山水树木为乐的豁达心态和如同森林一般平静的生活态度。

唐诗是中国文化一大高峰,其绚丽多彩的诗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大宝库,而我们可以在其中信手拈来众多关于森林的诗篇。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表现作者折柳送别之意,对友人的恋恋不舍。王维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及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展示了不同时节的森林美景。再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景抒情,展现战乱中作者与家人离别的落寞心情。还可以在唐诗浩瀚的海洋中找到很多以花草树木为题材的诗歌,可见森林对唐诗的影响有多大。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在其中也能很容易看到众多诗篇具有的浓厚的森林印记。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便是写海棠的名篇。柳永的《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成为其婉约的代表。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描写了林中的美景。此外,因为人们热衷于森林旅游,从而以此为题材也有很多名篇传世,并对森林美景做了众多描述。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展现了森林的各种美景。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沈括的《梦溪笔谈》等也都涉及到了森林素材。

此外,元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也为人所传颂。明清小说中《三国演义》的桃园,《西游记》中对花果山的描写,《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园林描写和其中大量关于花草的诗歌,《聊斋》中众多关于花草树木、鸟兽鱼虫的故事,这些都展现了森林和中国文学不可割裂的联系。

不仅如此,中国近现代文学也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森林的作品。比如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写道:“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再比如舒婷的《致橡树》,曲波的著名小说《林海雪原》,我们都能看到森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2)森林与外国文学

在国外很多国家和民族都与森林有着浓厚的感情,因此这些国家和民族都有着众多相关的著作。例如日本有着浓厚的森林情结,号称森之民。正如日本学者安田喜宪在《森林——日本文化之母》中说,森林孕育了日本的文化,是日本的精神家园。日本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江健三郎更是深受森林的影响,其作品中有着浓郁的森林情结。在《万延元年的足球队》里森林是摆脱生存困境灵魂再生的精神家园;在《同时代的游戏》中,森林是“理想之国”“乌托邦”;在《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和《洪水淹没我的灵魂》里,森林又是核时代的“隐蔽所”。

大江健三郎在写完小说《愁容童子》后说,祖母小时候给他讲述的关于森林精灵的故事对他后期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祖母曾经对他说每棵树都寄托着灵魂,每一个小孩都是从树中来,所以他的作品中会有关于灵魂和再生的讨论。日本白桦学派代表人物在志贺其代表作、具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暗夜行路》中对森林的描述也可以看出日本文学深受森林的影响。小说中,主人公由于感情及家庭原因,心情极度压抑苦闷,在人生旅途上如同暗夜中行走,茫然不知出路。而当他来到伯耆大山之后,森林的博大,草木的清新,大自然磅礴的生命力,使他感受到大自然的超然豁达,让主人公对俗世的一切不满消失于无形。他开始重新认识自己和生活。换种角度来看,其实正是森林之美,使他深刻地理解了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思想以及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从而达到物我两忘,忘记俗世的种种经历和不满,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净化。

德国也是一个有着浓厚森林情结的国家,他们称自己为森林部落的民族,森林对他们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可以很容易在德国的文学作品中找到森林影响的烙印。比如举世闻名的《格林童话》,其中很多故事都发生在森林中,如《森林中的老妇人》《森林中小屋》《森林中的三个小矮人》《丛林中的守财奴》等。从名字我们就很容看出其深受森林影响,而这些故事中都潜移默化地给读者灌输着森林的神奇和魅力,描述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增加了人们对森林的热爱。

还有布伦塔诺、诺瓦利斯、艾辛多夫等浪漫主义代表,他们都深受法国思想家卢梭的回归自然的影响,虽然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但是其内心却深受森林的影响,森林成为他们灵魂的寄托,使他们找到了思想的源泉。所以在德国的文学作品里,人们会经常地发现那深刻的森林的烙印。正如诺瓦利斯在其一部小说中所写道的,一个小男孩在深夜中无法安眠而想象出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位于幽暗的森林深处,在那里有清澈的泉水,而泉水旁边的草地上遍布着亮闪闪的蓝色花朵像地毯一样铺在那里。从此,男孩梦中遍地闪烁的小蓝花,就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象征。所以德国浪漫主义色彩中森林便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元素。

此外我们还很容易在别的国家找到类似关于森林印记的文学作品,丹麦的《安徒生童话》,美国的厄普顿·辛克莱的《丛林王子》都是有关森林的著作。

6.3.2森林与历史地理

森林在地球存在的历史比人类更为久远,它几乎见证了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亿万年来的生物进化又使得森林和一定的地理环境相适应,所以森林天然地具有了历史地理功能。人类活动时期又人为地和森林产生各种关系,使森林的历史地理功能内涵大大扩大。

(1)古树名木

一棵古树便是一部历史,首先它在悠久的岁月里,记录了树木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气候、水文、土壤及环境变化等信息;其次因为其与特定的年代的人类活动息息相关,而形成了特定的文化价值,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具体而言,可根据一定的历史意义划分为古树、名木、纪念林等。

人们一般把存在超过100年的树木称之为古树。一般分为三级,树龄在500年以上的为一级古树,300~499年的为二级古树,299年以下的为三级古树。古树的存在展现着生命的强大,也展示了历史的沧桑,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名木是指中外历代名人、领袖和人物所栽植的或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历史上有很多名人都亲自栽种过树木或者与树木有着某种关联,无论是出于某种纪念还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由于这些历史人物的存在,而赋予了那些普通树木以历史色彩,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从而成为后人追忆这些先人具有纪念价值的实体。中国是一个悠久的历史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里存在着众多让人敬仰的历史人物,而和这些历史人物息息相关的树木也流传下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