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透视地球
14644300000022

第22章 生态地球(5)

4.4.1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问题

近年来,有一些地质学家面对长达2亿年之久的恐龙时代沉积岩层由黑灰向赤红的色彩更替,提出了温室效应导致恐龙物种灭绝的假说。这种假说依据河南义马侏罗系煤系地层与河南伏牛山区富含恐龙化石的白垩系红色岩层相对比而得出。巨厚煤层的产生需要有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的大规模林木繁衍,而侏罗系义马组黑灰色的岩层恰恰证实了当时优良的生态环境,银杏类、松柏类、苏铁类、真蕨类、楔叶类、木贼类、双壳类、苔癣类等古生物极为繁盛,被地学界誉为“义马植物群”。而进入白垩纪,强氧化环境下形成的大片赤红岩层昭示着气候由温暖潮湿向炎热干燥的突变,岩层中难以发现植物化石的碎片,随之而来的是山洪裹挟泥沙所覆盖的恐龙与恐龙蛋化石群。有人戏称,河南西峡白垩纪红层盆地“铺天盖地”的恐龙蛋化石说明,就是恐龙族群的大量繁殖超出环境承载力,恐龙排放的肢体废气(放屁)污染大气层导致温室效应,食物短缺、山洪频发环境灾难使恐龙走向灭绝。这种观点虽然称为“戏说”,但仔细分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的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层,所产生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与恐龙濒临灭绝的时代惊人的相似。

地球“发烧”了。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反射,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如果我们继续现在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有50%的地区可能会上升4℃多。同时,英国《卫报》表示,气温如果这样升高就会打乱全球的生态平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频繁,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反常,大面积渔场受灾,太平洋东岸洪水成灾、西岸容易出现森林火灾而一发不可收拾。

雨水变酸了。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臭氧层出现了空洞。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是氯氟烃,它被广泛用作电冰箱、空调器的制冷剂,家用喷雾剂,制造泡沫塑料材料的发泡剂,电脑工业的净化剂,机械工业的推进剂等。1984年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1992年发现臭氧层的破坏已从极“帽”向人口稠密中纬度地区蔓延。科学家证实,大气中臭氧每减少1%,照到地面的紫外线即增加2%,皮肤癌发生率增加4%。紫外线的增加,还会抑制农作物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损害海洋生物,破坏海洋食物链,同时加剧“温室效应”,导致世界平均气温继续上升,海平面增高,沿海城市被淹,土地沙漠化。

冰盖、冰川在消融。2012年3月16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声明,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非洲肯尼亚山冰川失去了92%,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在过去一个世纪已失去了一半的冰川。占世界冰储量91%的南极冰盖,自1998年以来占总面积1/7的冰体已经消失。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全球大约1/4以上冰川将消失,到2100年可能达到50%。如果南极冰盖发生崩解会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近60m,如果南北极两大冰盖全部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近70m。那么,所有的沿海地区都将变成汪洋大海,美国纽约只能剩下联合国大厦和几座摩天大楼的楼顶,法国巴黎也许只能看到埃菲尔铁塔的塔顶,而荷兰、英国等几十个低洼国家将不复存在。

4.4.2森林砍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地球2/3的陆地曾被森林所覆盖,面积达76亿公顷,目前估计只剩下40亿公顷,每年仍以2000万公顷左右的速度减少。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平原曾誉为“地球之肺”,但却并没有因为它所肩负的巨大生态功能而得到人类的厚爱。1970年,巴西总统为了解决东北部的贫困问题做出了一个最可悲的决策,开发亚马孙地区。这一决策使该地区的森林被毁掉了11万km2,巴西的森林面积同400年前相比,整整减少了一半。

森林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林地树冠是把天然的大雨伞,可以截留10%~20%雨水,能够阻挡地表径流50%~80%的雨水。喜马拉雅山南山坡的树木被砍完后,限制了这个分水岭的蓄水能力,现在孟加拉国遭受大水灾的概率提高了2倍,30年前印度受洪水侵袭的区域面积整整扩大了1倍。另外,森林的减少将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生态环境基础,加速全球气温升高。森林资源的破坏还使物种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有的物种已灭绝。据估计,目前世界上已有2.5万个植物种灭绝,并以每天减少大约100种的速度走向灭绝。

土壤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的水、肥、气、热的主要源泉,又是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场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土地严重被侵蚀,全世界10%以上的耕地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12亿公顷的陆地面积受到影响,相当于印度和中国国土面积的总和。从百分比看,中美洲耕地退化的情况最为严重,24%以上的耕地受影响;欧洲为16%以上;非洲为15%左右。从面积看,亚洲退化的耕地最多,包括俄罗斯乌拉尔以东地区在内,总计为4.5亿公顷。全世界大约有900万公顷的耕地已完全被毁,不可能恢复利用;另有大约3亿公顷的耕地,只有通过国际上提供的财政和技术援助才能重新利用。土地遭到侵蚀的情况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峻。据估计,发展中国家由于土壤侵蚀,每年大约损失农业用田400万~500万公顷,每年流失土壤230亿t。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态势下,若耕地继续退化,必将发生粮食危机。

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约有12亿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km2,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万~7万km2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20世纪末,全球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4.4.3环境污染带来的水资源问题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亦日趋严重,成了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亿m3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m3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同时,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所导致的人均用水量的增加,在过去的三个世纪里,人类提取的淡水资源量增加了35倍,1970年达到了3500km2,20世纪的后半叶,淡水提取量每年增加4%~8%。联合国数据显示,有7.8亿人没有足够的方法得到安全饮用水。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030年“环境前景报告”,到2030年,世界上47%的人将生活在用水紧缺的地区。

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储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2年10月,在印度城市海德拉巴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上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100年中全球大约半数湿地遭破坏,沿海湿地以每年1.6%的速度消失,红树林以每年1%的速度消失。一些分析人士担心,未来的战争会是争夺蓝色黄金的战争,干渴的民众、投机的政客以及强大的企业会为争夺日益减少的水资源而战。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拉莫斯曾经断言,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是因为争夺淡水资源,而不是因为恐怖袭击。而根据情报机构和研究组织的一系列水资源调查报告也表明,在西亚和北非等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贵如油,各国在跨国河流和地下蓄水层开发利用上的矛盾往往十分尖锐,有时甚至引发军事上的对峙,成为国际冲突的导火索。

爱护地球宣传图几百万年以来,人类的祖先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与环境和谐共处,地球用她丰富的资源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可是现在,短短百十年间,人类为了经济发展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水、空气、土地被污染,森林被大片砍伐,动物的栖息地遭受破坏,陪伴了人类几百万年的物种一个个灭绝,连人类自身的食物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所以爱护地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世界各地有许多从事环境保护的组织,爱护地球组织就是其中之一,它是一个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的公益性民间组织。它的使命是联合所有热心和支持环保的有志之士,为遏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而努力。

我们引用灵武市台子小学四年级王佳小朋友的一段话与读者共勉: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一颗璀璨的明星,那就是人类美丽的家园、动植物的栖息地——地球。

地球是美丽的,我们应当爱护它。

我想,如果不积极地保护动植物、水、土壤、空气,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那时候我们再也看不到蓝天,再也喝不到纯净的水,再也吃不到新鲜、绿色、有营养的蔬菜了。

在我们还能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的时候,让我们自觉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身边的净土,让自然灾害再也不要发生,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让噪声变成甜美的音乐。

总而言之,我们要爱护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每一寸土地,让它变成动植物的乐园。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从身边的一些细微渺小的事情做起,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