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二十而励
14641600000002

第2章 20岁,不要抱怨

第一节 做事最忌讳抱怨

显而易见,我们在得不到时就会抱怨,没人理解时就会发牢骚,遇到麻烦就推卸责任。许多人都这样,他们想做事,想在实战中得到成长,但他们每当行动稍遇挫折,就会认定自己怀才不遇。这一点,我们在年轻时表现得尤为明显,它甚至是一种“世界情绪”。即便我见过的最单纯的美国人,他们跟中国人一样,偶尔也会发出类似“君不识我”的感叹,因为得不到重用、找不到机会,伤感得就像演讲台上满腹委屈的政客。

我见过一位在中国公司上班的美国籍员工由于方案被上司否决,失态地在办公室狂叫,他极度愤怒,但怒气针对的全是“愚蠢的上司”。无比优秀的“我”不被赏识并受到了“羞辱”,这完全出乎他内心的预料。

美国人并不都是实干主义者,尤其是最末一次金融危机后出生的新一代美国人。20年来,他们一直生活在稳定的高福利社会体系中,受着最好的教育,生活节奏波澜不惊,不像同龄的中国年轻人一样正经历着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社会剧变—这一代中国人,随时会得到机会,随时也会失去机会。所以我们对“机会”存在着更大的不确定感。

大部分的美国人都觉得,有一份符合自己实际价值的工作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自己付出多少额外的努力,比如必须去辛苦地结识陌生人,到刻意刁难的面试官那里做自我推销等等。嗯,工作是上帝赋予的权利,一旦得不到,就会迅速将责任推给政府,举着牌子到劳工部门对面的大道上示威,高喊:“我要工作!”

2007年,加利福尼亚州的克里斯蒂安娜小姐背着简单的行囊到北京发展,给我打电话。我曾在加州大学的演讲结束后跟她交谈了五分钟,彼此留下了联系方式。

“你好,其实我已经在北京转悠29天了,就像中国人的串门一样几乎访遍了所有的写字楼。让我纳闷的是,为何他们都拒绝我这个毕于加州大学并在哈佛大学进修过的美国人?”

漂亮的克里斯蒂安娜和许多我见过的固执的同胞一样,此时的眼神充满了无辜和不解。她觉得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因为她认为中国公司只愿意聘请本土员工,对美国人不感兴趣,哪怕她多么热情地想在这里一展身手,导致她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找不到一张属于自己的椅子。

可真实情况是什么呢?这位自信的美国女孩,她的目标是投身于中国的建筑设计行业,却连相关的招聘信息—职位和薪金水平都未确定的情况下,就匆匆地去敲门拜访,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她太猴急了,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她天真地断定中国社会对她不公,就差扯横幅去美国驻华大使馆擂鼓喊冤。

“你为什么不去人才市场看一看呢?每个周末都有招聘专场。”我告诉她,“你马上去,别无选择。同时,你也必须停止抱怨。因为抱怨,即使你是最优秀的美国人,也不会在这里得到机会的。”

不管在美国还是中国,去正确的地方才能找到机会,否则即便她是建筑设计大师库哈斯的弟子,也肯定无人问津。与其说她怀才不遇,不如说她不会为自己寻找机遇。

你愿意跟喜欢抱怨的人做朋友并给他足够的帮助吗?我不会,相信你也不会。抱怨很令人心烦,它就像一枚炸弹扔进人群,所有的人都会捂着耳朵跑开的。

有一点可以确信,年轻的中国人大多不会由于失去一个机会而激进到变成“上街党”。在与美国、日本和欧洲同龄人的对比中,中国的新一代更容易发现自身问题,从对方身上学习优点,我们的文化具备深厚的教人内省的基因。失去一份工作,美国人与欧洲人首先认为是工会的失败,“嘿,那帮胖子向老板低头了,接受了裁员计划!”他们马上用手中的选票向政府施压,直到新的工作岗位被提供出来;日本人产生深深的自卑感,不敢把消息告诉家人—这会被认为没有存在的价值,他默默地努力,直到新的工作找到为止;中国人则会坦然面对,马上寻找下一个饭碗,不会在过去的事情上多做计较。

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人的“怀才不遇”没有杀伤力。事实上,我们的“抱怨”和“嫉妒”不是针对某一个机遇本身,而是集中在背后的职位、地位、收入、面子这些具体的名利上面。这不仅会让我们错过机遇,还会让良性竞争失去意义。

朱强和陈勇是上海某公司两名业绩优秀的年轻人,他们既是同事,又是好朋友。但是随着陈勇成为朱强的上司,后者就再也把他当作是朋友了,两个人的关系急剧变冷。朱强一直觉得,这个部门负责人的位置,只有他最适合的人选,是陈勇不择手段才调过来成了他顶头上司的,他当然不可能服气。

在这个部门,朱强原本是第二负责人,他的原上司借调到了其他部门很长时间了。这段时间,他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任劳任怨,从不放松,没功劳也有苦劳。现在公司决定重新选择一个部门主管,代替他的原上司。朱强认为这个位置理所当然是属于自己的,不会有人跟他抢!不管才能、资历还是口碑,他都是当仁不让的唯一人选。因此,他没有毛遂自荐,向领导主动请缨,而是满怀自信地等着公司的最终决定。

出乎他意料的是,上司没有选择他,而是将他的好朋友陈勇调过来当了他的上司。朱强十分生气:陈勇对这个部门的工作完全是外行,既没经验,又无贡献,人气也不够,如果没有猫腻,怎么有能力挤掉我呢?于是他大发牢骚:“再有能力又怎么样,老板不照样看不到你!世界太不公平了,有才华的做牛做马,没本事的青云直上!”他对陈勇完全不配合,工作搞得一团糟,关系差到无法共处,只好卷铺盖走人!

你看,抱怨是多么危险的一种情绪!开始不过因为一个晋升的机会,最后演变成了对“面子”的保护和对友情的破坏,孤芳自赏,怨天尤人,这时你的生活立马就变得麻烦起来!你不但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还因此有了一个坏人缘!

你将机遇视为自己应得的私人物品,就会习惯于呆在家里等待,意识不到行动的重要性!

你开始为失败和不如意无休止地寻找借口,把责任都推给客观因素,甚至推给无辜的朋友或同事!

你还会因为牢骚不断,失去同事的支持,老板的信任,家人的理解。最终你的人生平台越来越窄,人脉越来越差,同事冷落你,上司讨厌你,没人愿意帮你。而你会越发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从而陷进一个恶性循环!

许多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可是却找不到那扇打开的上面写着“欢迎加入”的房门。“我勤奋能干,忠诚不二,可就是没人给机会!太不公平了!”他们忿忿不平地说,每天都委屈,时刻都埋怨,颇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受害者心态。但是他们却忘记了:机遇从来都不是别人施舍的,你即使是全世界最会做人的人,在机遇面前你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

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如果总是抱怨怀才不遇,只能说明两个问题:

你没有采用恰当的方式推销自己的才华;你的那点才华还有点小,不足以打动在你身边匆匆而过的“伯乐”。

20岁时,你要知道公正不可强求,公平并不存在,每个人都如此,这是你永远不可挑战的成功规则!

强求公正是一种注重外部环境的表现,也是逃避现实责任的好借口。好像在寻求公平的人眼中,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就是这么永远保持对公平的执着和追求。因为没有绝对公平的起跑线和绝对公平的机会,他就宣布退出人生的角逐和比赛。可这不会对他的命运有任何改善,只会因为自怨自艾,变得越来越糟。

20岁时,用行动为“才华”找到“买家”,找到赏识你的人,这比抱怨更重要!

机会需要你为之付出努力,你要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怀才”,这其中,还要虚心接受别人对你的看法;其次,如果现在你的能力无法施展,应该进行检讨和反省,找出原因。是一时没有合适的机会,是环境的限制,还是自己不够努力?

第二节 把抱怨上帝的时间留给顾客

我开始站在时代广场向冷漠的行人推销第一瓶香水时,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美国人近乎统一的微笑式拒绝,而是中国藉同事杜菲的叹气声。她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时尚靓丽但却多愁善感,那时在克威尔公司做兼职—注定不会长久的工作,给了她更多无法认真投入的理由。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话一点不假—杜菲每次见到我,眼眶都有泪珠在打转,随时都会泪如泉涌—只要你询问她的业绩怎么样。

“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她拿着香水说明书对我晃,“这是一款不错的香水,可就是没人买……至少她们不乐意把钱付给我。你看这些美国女人,她们可恶极了,看都不看我一眼,甚至在我面前走过时都刻意地屏住呼吸,我该怎样打动她们?”

杜菲既年轻又漂亮,本身就是可以做好工作的一份天然优势。即使美国女人对她不感兴趣,她还能把推销目标瞄准美国男人。只要她想:香水不正是男人经常送给女人的一件礼物吗?然后努力去做,她为什么不会成功而且总觉得自己很凄惨呢?

可是我看到的杜菲,她完全不像一个在异国他乡需要赚取生活费的推销员:

很喜欢穿着高跟鞋上班(好像不知道要在外面奔来走去);背着时尚的跨包,眼神高傲,拒人于千里之外,看上去不是在推销,而是在优雅地逛街(也许这点就和你一样);轻易错过从面前走过的陌生人,不好意思主动开口(这些都是潜在客户);对工作抱着无所谓态度,投入不够,却将责任归咎于运气,而不是自己糟糕的方式(我们经常在做的事情)。

失败了就一定是运气有问题吗?许多人都将运气视为令自己失败的罪魁祸首。他们觉得实在是倒霉透了:已经很有诚意了,可是站在街上还是没人愿意搭理,碰上了一个无能的上司,加入了一家脆弱的公司,连累了自己;跟一帮愚蠢的同事搭档,害苦了自己;嫁给了一个怯懦的丈夫,婚姻也很惨。他们在职场或者生活中摔了跤,撞了墙,就这样理直气壮地给自己总结:我很优秀,可是天不开眼,老是让我倒霉!

很少有人想一想:我是否做得足够努力,是否已为此做了最大的付出?

在做人方面极其失败的人,也往往就是这个原因。自己做得非常差,准备不足,形象偏差,方法有误,任何一项,都可能让你流失80%以上的潜在客户,错过很多对你非常重要的“贵人”。

我把杜菲的经历视作是一堂标准的“倒霉蛋的产生课程”,做为经典案例告诉那些热血沸腾、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做番事业的自诩为高智商的年轻人:

远大的目标并不重要,踏实奋斗的精神和努力付出的诚意才重要。目标远大,却努力不够,你就永远会是倒霉蛋。不奋斗,你就总后悔;不积极,你就没运气;不付出,你就没朋友!人脉和命脉,机遇和运气,做事和做人,它们在实质上都是一体的。

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的竞争更是残酷异常。一个人要实现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拼尽全力尚且没有胜算,又怎么能够自命清高、寄希望于对手主动投降,盼着别人主动找上门来送给你免费的晚餐?遇到挫折就感叹运气不好,其实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只有以最大的付出去换取最好的结果,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有拿出最大的诚意,才能打动别人,让他们愿意充当你向上跃升的一块铺路石。

我常在演讲中引用杜菲卖香水的例子:“把抱怨上帝的时间留给顾客,才能卖出你手中的香水。”这是打动客户的唯一方法。她几乎把所有的工作时间都留给上帝了,她一边欣赏自己的“优秀”,一边看着可怜的成绩单愁容满面。

如果你也曾经像她一样,那么很快你就会感觉到后悔:当年我的付出再多一点,态度再端正一些,现在我一定幸福得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然而,有一句话你一定比我还清楚:生活没有如果!

某一天,当你相信“如果”并把它挂在嘴边时,你会发现,那只是对错误的一种补偿心理,是的,你只能用“如果”的假设来原谅自己,使自己心安理得,却对事实起不到丝毫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