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禅悟
14641400000092

第92章 生活中的大智慧(6)

第五节 精神上的贫穷,胜过一切贫穷

什么样的贫穷是最可怕的,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讨论这两者之间谁更重要。佛告诉世人:精神大于物质,因此精神上的贫穷要远远大于物质上的贫穷。物质是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而精神却跟随了自己一生,一直到自己烟消云散。所以,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更应该让自己精神变得更加富裕。

重视精神上的富裕

一天,无德大师正在院子里面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到他跟前之后,先向他施了一礼,然后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可是我们已经信佛多年,却从不感到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大师放下锄头,慈祥地看着他们说:“想要快乐并不是一件难事,但首先要明白的是自己为什么要活着。”

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预料到无德大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过了片刻,第一个人说:“人总不能不死吧,死亡实在是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第二个人说:“我现在拼命地劳作,就是为了到年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第三个人说:“我没有他们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我的一家老小谁来养活呢?”

无德大师听完之后,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要的只有死亡、年老、被迫劳动,而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会感到很疲惫、很累了。”

三位信徒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总不能当饭吃啊。”

无德大师问:“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有快乐呢?”

第一个人说:“有了名誉就有了一切,就能感到快乐了。”

第二个人说:“有了爱情,才能有快乐。”

第三个人说:“有了金钱,才能有快乐。”

无德大师说:“那我问你们,为什么有些人有了名誉之后却很烦恼,有了爱情之后却很痛苦,有了金钱之后却很忧虑?”

信徒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无德大师说:“理想、信念与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时时刻刻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与态度,生活本身才会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快乐而有意义的生活。”

有时候物质上的贫穷是不能避免的,因为迫于生存的压力和生活的无奈,但是这些并不妨碍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富裕。人们每天为了生活奔波,为的就是获得物质上的富裕,如果没有精神上的支持,就只能认为其是行尸走肉,没有任何感觉与体会,被物质上的贫穷牵着鼻子走。这样的人生同死去还有什么区别呢?物质上虽然贫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变得富裕,只要精神得到满足,就不会觉得贫穷。

古代崇尚精神大于物质的人不在少数,庄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他家住陋室,脚穿破鞋,有时甚至无米下锅,但是他所追求的却是世人无法得到的。他敢于放弃高官俸禄,鄙视位高权重之人,他想要的只有一份精神上的逍遥自在。同样是贫穷,有的人潦倒不堪,懒惰至极;有的人却心存梦想,努力向上。那么,生活会更偏爱哪一种人呢?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精神都是贫瘠的。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很多父母都养成了宠溺孩子的习惯,这种宠溺主要就是表现在物质上。美国卡耐基基金会曾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在继承10万美元以上财产的子女中,有20%~30%的人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整天沉溺于吃喝玩乐之中,直到倾家荡产;有的孤独一生,甚至出现了精神问题,或者是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物质上获得满足了,精神上却贫穷不堪。所以,不要一味重视物质所带来的享受,更应该重视精神上的富足,毕竟物质是可去可来的东西,而精神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拥有。

不管物质如何丰富,都不如获得精神上的一点慰藉,所以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不要忘了精神上的贫穷胜过一切贫穷。唯有精神获得了满足,才能享受到物质带给自己的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