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位老人,忆及北大,忆及青春,文字依然是热烈的,像他的弟子在序言中所说,是“动的,热的,感觉的,新生的,感染人的”,充盈的是未曾改变的“青春气质”。在这样的文字里,他不是一个学者,而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带着全部追忆和感怀的活生生的普通人,北大于他,有着过于深刻的情结,联结着他的生命、事业、友情和爱情,因此厚厚的一本书似乎也难倾尽他对北大出自内心的热爱与眷恋。
也许与青春联结,也许与作者从事诗歌研究有关,也许因为北大原本就是新诗的发源地,长此以往或多或少都会沾染些许的诗人气质和浪漫情怀,总之这些文字是诗意的,是浪漫的,是多情而奔放的,带着不息的活力,难以相信是出自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之手。
然而正如老人所说,他们也年轻过,也绚烂过,“也有过短暂的欢乐时光”,虽然回忆因带着时代的烙印而夹杂着苦涩,但那瞬时的年轻与欢乐依然是耀眼而美丽的。
也许是北大这片园子与青春有着过多的维系,本书的文字摒弃了生命中固有的沉重,处处勃发着年轻的活力,这种摒弃不是刻意的,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是由一个人的内在气质决定的。没有过实际的接触,不知道谢冕老先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但藉着本书的表达,我相信无论经历了什么,老人的一生必定是享受的、审美的一生。(《红楼钟声燕园柳》,谢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二〇〇八年十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