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桃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4637500000011

第11章 桃树病害的识别与防治(3)

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树势、管理水平及品种有关。雨水频繁或多雾季节有利于病菌的繁殖和侵染,发病重。树势强,发病晚且轻;树势弱,发病早且重。果园偏施氮肥、地势低洼、排水不良、通风透光差,发病重。桃树各品种中,一般早熟品种发病轻,晚熟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注意排水,合理修剪,使桃园通风透光,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清除越冬菌源。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

(3)棚室栽植桃树应在扣棚前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剪除树上病枝,扫除病落叶,并集中烧毁。扣棚后要注意控制湿度,使其通风透光良好。

(4)药剂保护。于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发芽后,因为春季溃疡斑是该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所以这一时期要合理选择农药,可喷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1 0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等,每半个月喷1次,一般连喷2~3次。

桃霉斑穿孔病为害叶片症状

桃霉斑穿孔病

症状 本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叶片染病,初为紫色或紫红色圆形病斑,以后扩大为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湿度大时在叶背长出黑色霉状物,以后病部脱落形成穿孔。果实染病,果斑小而圆,紫色,凸起后变粗糙。花梗染病,导致花未开即干枯脱落。

病原 本病病原嗜果刀孢霉菌(Clasterosporrium carpophilum),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本病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被害叶、枝梢或芽内越冬。桃树枝条或芽外覆有胶质层时,有利于病菌抵抗低温。翌年,越冬病源产生分生孢子并借风雨传播,先从幼叶上侵入,产生新的孢子后再侵入枝梢或果实。该菌潜育期因温度不同差异较大,日均温19 ℃为5天,日均温度1 ℃则为34天,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耐病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改良土壤条件,及时排水;合理整形修剪,及时剪除病枝,彻底清除病叶,并集中深埋或烧毁以减少菌源。

(3)药剂防治。于早春喷药,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3~4次,药剂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和30%绿得保胶悬剂400~500倍液等。提倡保护剂与杀菌剂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

桃花叶病

症状 本病在许多桃树品种上通常没有明显的叶部症状,但带毒桃树生长缓慢,树势衰退,抗性降低。感病品种染病后,在叶片上形成白色或鲜黄色的花叶或印花状病斑,退绿斑驳或者是在小叶边缘出现坏死的花叶症状,黄化叶片不变形。

病原 本病病原Peach latent mosaic viroid称桃潜隐花叶类病毒,属鳄梨日斑类病毒科。

发病规律 桃花叶病可通过嫁接传播,在温室通过桃蚜传播,通过苗木可远距离传播,但不能通过种子和花粉传播。

防治方法

(1)种植无类病毒的繁殖材料。

(2)热处理方法。树苗种植在37 ℃温室中35~45天可脱去感病无性繁殖材料中的类病毒。

(3)茎尖嫁接法。切取顶端分生组织,嫁接到健康的苗木上。

(4)农具消毒。对剪枝剪、嫁接刀、镰刀等用1%甲醛、1%氢氧化钠、5%氯化钠、5%次氯酸钙或5%磷酸钠等消毒液浸渍10分钟,可以有效地灭活刀具上的病菌。

桃黄叶病

症状 本病发病初期新梢上部嫩叶逐渐退绿黄化,下部老叶表现较为正常。随后全树新梢顶端嫩叶失绿,叶脉呈浅绿色,叶肉失绿成为黄白色,发病严重时叶尖、叶缘出现茶褐色坏死斑,最后脱落穿孔。

桃树花叶病叶缘出现花叶症状

病因

(1)铁缺乏引起。

(2)土壤中氧气不足。桃树根系呼吸比较活跃,如桃树栽植在较黏重或板结的土壤中,土壤不疏松、透气性差,就会造成氧气不足,桃树根系由于呼吸受阻,从而导致叶片变黄。桃树在生长前期水分过多时,也会造成根系呼吸困难。

(3)土壤含盐量过高。重盐碱地种植的桃树经常出现叶片发黄。

(4)施氮肥或磷肥过多,也会影响桃树对铁的吸收,从而导致叶片发黄。

(5)过重修剪,根冠比不平衡,也可造成桃树叶片发黄。

(6)根系有病虫为害。

(7)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有的桃园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或施肥不均匀,把肥直接施在根系上而把根系烧烂,致使桃树叶发黄。

防治技术

(1)选择适宜土壤栽植桃树。石灰性强、有机质贫乏、土层较浅、理化性状不良的土壤, 不宜栽植桃树。

(2)对于碱性土壤,一般在9~10月增施腐熟农家肥,每亩用量5 000千克;果树专用复合肥,每亩用量150~200千克。

(3)叶面喷施铁肥。桃叶萌发后,可用0.3%~0.4%硫酸亚铁溶液或0.1%~0.2%螯合铁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7天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4)穴施铁肥。在发病桃树周围挖8~10个小穴,穴深20~30厘米,再用2%的硫酸亚铁溶液集中穴施,每棵树施6~7千克即可,若与农家肥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5)埋瓶根浸。在4月下旬将0.2%~0.3%的硫酸亚铁溶液装入玻璃瓶中(容量250~500毫升),挖土露根,将根浸入瓶后重新埋入土中,于秋冬季将瓶取出,每棵桃树埋4 个瓶,补铁效果甚佳。

桃黄叶病发病初期桃黄叶病病叶叶肉失绿黄化,叶脉呈绿色桃黄叶病病树桃黄叶病严重发生时顶部叶色发白桃黄叶病造成叶片上产生褐色枯斑。

三、枝干病害

桃腐烂病

症状 本病主要为害主干和主枝。发病初期难以发觉,病部树皮稍肿胀,淡褐色,后期病部产生许多明显的突起小粒点,为病菌分生孢子器。湿度大时,从分生孢子器上涌出大量红褐色丝状分生孢子角。当病斑环绕树干、枝条一周时,导致病部以上整枝枯死。

桃腐烂病为害枝条桃腐烂病为害枝干,桃腐烂病发病部位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团桃腐烂病造成普遍死枝,日本报道其病原物有2种:核果黑腐皮壳菌(Valsa leucostoma)和日本黑腐皮壳菌(V. japonica),美、加、欧洲报道为V. leucostoma和V.cincta,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本病病菌在树干病部越冬,翌年3~4月越冬菌源释放分生孢子角,借雨水分散和传播,主要从伤口侵入引起初侵染,发病后再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越冬菌源在条件适宜时也可在树皮表皮及木质部内扩展。病菌生长适温为28~32 ℃。从早春到晚秋均可发生,一般4~6月发病最重。冻伤、负载量过大、长期积水根病等是诱发桃树腐烂病的重要原因。此外,树龄偏大、树势衰弱的果园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增施有机肥,及时疏果,调节负载量,增强树势。

(2)冬前树干涂白,防止发生冻害。

(3)药剂防治。落叶后或发芽前,全园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铲除树体菌源,及时刮除病树皮,刮后可用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消毒,再用石硫合剂渣覆盖保护,也可用1∶0.5∶100倍式波尔多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3%甲基硫菌灵糊剂,或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噻霉酮水剂,或1.5%噻霉酮水乳剂200~300倍液消毒,随后涂愈合药剂,以免伤口流胶。

(4)注意防治蛀干害虫,避免造成各种伤口。

桃侵染性流胶病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为害枝干有2种症状。

(1)溃疡型流胶,以主干和3年生以上大枝受害较重。发病初期,在枝干皮孔附近出现疣状突起,后期隆起开裂,溢出树脂,剖开疱斑,可见皮层变色坏死。最后病部干缩凹陷、皮层开裂,其上散生针头状小黑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潮湿时流出白色块状物分生孢子角,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穿孔。

(2)枝枯型流胶,多为害2~3年生枝,病斑环绕枝干1周,造成枝枯,并伴有流胶;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空气湿度大时,自分生孢子器中涌出黄褐色丝状孢子角。田间两种症状可混合发生。

果实染病时,初为褐色腐烂状,其上渐生粒点状物,湿度大时从粒点孔口溢出白色块状物,发生流胶现象,严重影响果实品质和产量。

病原 关于病原各地报道不一,主要有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柑橘葡萄座腔菌(B.rhodina)等,属于子囊菌亚门。

发病规律 本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被害枝条上越冬。翌年产生和释放分生孢子或弹射出子囊孢子,通过风雨分散和传播。主要从桃树皮孔、伤口及侧芽侵入,在幼嫩时期也可直接侵入,进行初侵染。流胶病害发生的轻重和发病时期与降雨量密切相关,阴雨天多,特别是长期干旱后偶降暴雨,会导致流胶病的暴发。温度决定桃流胶病发生时间的早晚,同时和降雨量一起影响发病程度。在15 ℃以上,树体开始流胶或严重流胶,因此高温多雨是流胶病盛发的重要诱因。树势与发病也有关系。

衰弱树一般发病严重,而健壮或过旺树体发病较轻。土壤沙含量多,透气性好,果园不积水,病害较轻。

防治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追肥、多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状况,养根壮树,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合理修剪,夏季疏枝,保持果园通风透光,减轻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发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用20%噻菌铜悬浮剂20倍液涂抹、用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2份+食盐1份+花生油0.3份+适量水,搅成糊状涂抹也有效果。对较大的修剪伤口可涂蜡或用煤焦油保护。

(4)生长季节,定期对树体喷药防治,药剂可选用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6 000~8 000倍液,间隔10~15天,交替使用。

桃拟茎点霉溃疡病

症状 本病在桃树新梢上形成两种症状:一种是在叶痕上形成褐色长椭圆形病斑,有明显或者不明显轮纹;另一种是在枝条基部形成褐色环绕的病斑,枝条感病部位初期肿胀,后干枯凹陷,病斑环绕一周后新梢枯死。

果实发病后在果实表面形成外围褐色中心灰白色稍凹陷的病斑,以后病斑扩展至全果导致整个果实腐烂。

病原 本病病原为桃拟茎点霉(Phomopsis amygdali),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壳目拟茎点属真菌。

发病规律 病原可在桃树溃疡枝上越冬,也可在地面的落叶、烂果上或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侵害果实和新梢。果实常在近成熟期受害发病。伤口多,利于病菌的侵入。通风透光差,地面阴湿果园发病重;近成熟期阴雨天较多的年份发病重;树冠内膛及下部近地面的弱枝发病重。

防治方法

(1)清除菌源。清扫落叶、僵果,并集中烧毁,结合翻耕树盘,消灭越冬菌源。

(2)及时排水,严防湿气滞留,疏除过密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

(3)药剂防治。在芽萌动期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喷雾。从落花后1周开始,每隔15天喷1次药剂保护果实,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8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

桃木腐病

症状 主要为害大枝树皮,在死树皮或即将死亡的树皮表面锯口或其他伤口部位长出灰色或灰白色病菌子实体。加速树的衰亡。

病原 病原为暗黄层孔菌[(Fomes fulvus(Scop.)Gill.]、变色多孔菌(Polyporusversicolor),裂褶菌(Schizphylhls commne Fr.),均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发病规律 病菌在受害枝干的病部产生子实体或担孢子,条件适宜时,孢子成熟借风雨传播飞散,经锯口、伤口侵入,侵入后在木质部内扩展引起木质部腐朽。修剪等造成的大伤口、虫伤、冻伤、日灼伤或生长不良的枝干均有利于发病。衰弱树、老龄树受害严重。

防治方法

(1)加强果园管理。发现病死及衰弱的老树,应及早挖除烧毁。采用配方施肥,恢复树势,增强树体抗病力。

(2)削掉病部病菌子实体、集中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