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葡萄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4637400000004

第4章 葡萄侵染性病害的(2)

高温、多雨、高湿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4~6月降雨多,病害易发生与流行。寄主组织的幼嫩程度与发病有很大关系,组织越幼嫩越易被侵染。不同品种的抗性差异很大,红地球、美人指等品种易感病,巨峰、户太8号等品种抗病。此外,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枝叶徒长或植株长势弱,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植物检疫。病原为部分省区危险性生物,此类地区应从无病区引进苗木和接穗。黑痘病叶片发病后期病部中央形成穿孔黑痘病发病引起叶脉坏死、叶片畸形且黄化黑痘病蔓发病初期。

(2)选择抗病品种。

(3)种条、苗木消毒:在新建果园时,进行苗木消毒。有效的消毒方法是用200~300倍五氯酚钠、10%~30%黑矾+1%硫酸浸条或0.3%五氯酚钠+3~5波美度石硫合剂浸泡35分钟后再栽植;对嫩枝接穗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10%氟硅唑水乳剂2 000倍液浸泡2~3分钟灭菌。

(4)清园:在秋季落叶后,结合冬剪彻底清除病蔓、病叶、病果和主蔓上的枯皮,集中深埋或烧毁;萌芽前剥除主干老蔓老翘皮,涂上涂白剂(石硫合剂残渣或原液1份加生石灰3份, 兑适量水调成糊状);在葡萄整个生长期应及时将病残体摘除销毁,以免重复感染。

(5)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合理灌溉,注意排水,控制氮素营养,多施磷钾肥,增强树势;及时摘心除去副梢,防止枝叶徒长;调节架面枝蔓,促进通风透光。

(6)药剂防治:1)芽萌动期: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与0.5%五氯酚钠混合液涂刷结果母枝,并对地面、架体全面喷雾,以消灭越冬病源。2)展叶后至花前一周:喷80%代森锰锌可湿黑痘病蔓发病中期黑痘病发病中后期蔓上病斑稍突起黑痘病发病最后蔓上病斑突起似“肿瘤”状性粉剂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倍液等药剂。

3)幼果期:喷1∶0.5∶(160~20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

4)果实膨大期以后:喷40%氟硅唑810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或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833~1 250倍液、5 %亚胺唑可湿性粉剂6 0 0~8 0 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或1∶0.5∶(160~200)倍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等药剂。间隔期为10天左右。

葡萄灰霉病

主要症状:本病主要为害花穗、果穗或果梗,也可为害新梢及叶片。

(1)花穗染病:初呈淡褐色水浸状病斑,迅速变为暗褐色致穗轴坏死,引起整个果穗软腐,2~3天后果面或果穗上长出一层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落花落果,穗轴、果实腐烂。

(2)大果发病:多从浆果转色期开始,初期在果面出现直径为2~3厘米大小的近圆形灰褐黑痘病致病梢畸形似“火烧”状黑痘病引起卷须坏死色斑点,扩大后,病斑凹陷,全果以至全穗很快腐烂,其上长出大量鼠灰色霉层。贮运期间发病, 果实常变色腐败, 并长出大量菌丝和鼠灰色霉层。

(3)新梢、叶片染病:初期病部出现绿豆粒大的灰色斑点,扩大后产生淡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有时斑上具不明显轮纹,有稀疏灰色霉层。病叶一般不脱落,但若叶柄与叶片连接处受害后可造成叶片急速枯萎。

病原:

(1)无性世代: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真菌。

(2)有性世代: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iafuckeliana(de Bary)Whetzel,属子囊菌亚门葡萄孢盘菌属真菌。

发病规律:灰霉病菌腐生性强, 寄主范围很广, 已报道的寄主约有235种。该菌主要以分生孢子、菌核及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在枝蔓或僵果上以菌核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树皮和冬眠芽上越冬,菌核的抗逆性很强。翌年春季遇雨或湿度大时,越冬的分生孢子或菌核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花穗、幼果、叶片等部位,通过伤口、自然孔口及幼嫩组织侵入寄主,灰霉病为害果穗发病后再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

该病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病菌分生孢子萌芽的温度范围为1~30℃,适宜温度为18℃。分生孢子只能在有游离水或至少9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才可萌发,在15~20℃的适宜温度下,侵染时间约15小时,温度降低,侵染时间延长。因此花期前后遇湿冷天气,着色至成熟期遇暴雨或雷阵雨等造成湿度不均及伤口、不良水分管理造成裂果、贮藏期高温多湿,均有利于发病。葡萄不同品种间抗病性不同,巨峰、洋红蜜、新玫瑰、白玫瑰等高度感病。此外,果园管理粗放、枝叶郁闭、通风不良发病重;磷钾肥不足、偏施氮肥、施肥不均发病重;机械伤、虫伤较多易发病;冻害、鸟害等伤口多,促进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葡萄不同品种抗灰霉病能力有明显的差异,黑罕、黑大粒高度抗病,而巨峰、新玫瑰、胜利、白玫瑰香、红地球等品种高度感病。

(2)清园:病残体上越冬的菌核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因此,结合其他病害的防治,应彻底清园并搞好越冬休眠期的防治;春季发病后,于清晨趁露水未干,仔细摘除和拾走病花穗以减少再侵染菌源。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果,防止蔓延。同时注意该病寄主作灰霉病为害叶柄与叶片连接处后致叶片物多,也应清理临近作物上的菌源,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管理:适当控制氮肥,增加磷、钾肥用量,促进树体健壮生长。合理修剪,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避雨栽培该病发生严重,需严加管理,防止病害突发。

(4)药剂防治:

1)在花序伸出(花前7~10天)至落花后幼果阶段及成熟期,于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连续喷药预防。药剂可选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50%农利灵干悬浮剂500~6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 000~1 500倍液、40%双胍三辛烷基苯磺酸盐可湿性粉剂180~300克/公顷、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等药剂,提倡在发病前用药。

2)贮藏期预防,在采收前在果穗上充分喷洒一次6%噻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异菌脲1 000倍液,晾干后再采摘,在贮藏时用经过二氧化硫和碘化钾处理过的纸进行包装。

葡萄穗轴褐枯病

症  状:本病主要为害葡萄幼嫩的穗轴,包括主穗轴、分枝穗轴以及幼果。

(1)穗轴染病:发病初期,在幼穗的分枝穗轴或穗轴上出现淡褐色水渍状小斑,然后迅速沿穗轴或分支穗轴蔓延,使整个穗轴或分枝穗轴变褐坏死,造成幼果粒失水萎蔫或脱落。

(2)花蕾受害:初期病部呈水浸状浅褐色小斑点;后纵向扩展,引起花蕾脱落。

(3)幼果粒发病:形成直径约2毫米的圆形、深褐色至黑色小点,病变一般仅限于果粒表皮,随着病果粒膨大病部逐渐变成疮痂状,当果粒长到中等大小时,病痂一般可脱落。

病  原:葡萄生链格孢霉Alternaria viticola Brun,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葡萄枝蔓表皮或幼芽鳞片内越冬。翌年春季当花序伸出至开花前后,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幼嫩的穗轴、分支穗轴和幼果。发病后病部可继续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花期至幼果期若气温忽高忽低,冷害、冻害频繁,幼嫩果穗就易受伤害,病害也更容易发生和流行。

地势低洼、浇水频繁、果园易积水时,发病重;偏施氮肥、植株徒长,穗轴不充实,发病重;修剪不合理,果园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重。

品种间存在明显的抗病差异性,一般龙眼、玫瑰露等品种较抗病,红香蕉、红香水、黑奥林、红富士较易感病,巨峰品种最易感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清园:认真清除病果、病蔓、病叶等,集中烧毁或深埋,特别是在6~7月,要经常检查并及时剪去病果、病蔓,掰掉的副梢、卷须、叶片也要及时妥善处理。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绑蔓、打杈、摘心,保持果园通风透光;适当提高结果部位;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树势。

(4)建造防风林,防止叶、果穗相互摩擦受伤。

(5)药剂防治:葡萄芽萌动后,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压低越冬菌源。在重病果园于花前18天,每株根浇0.5~1克(有效成分)多效唑,增强分枝穗轴的抗病能力。在开花前后喷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3%多抗霉素水剂600~8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如已开始发病,可在葡萄开花4~5天后,喷洒比久,减少落果。注意花期一般不喷药剂,以免造成落果,确需喷药,可选无害生物药剂,喷前应试验以确认安全。

葡萄房枯病

主要症状:本病主要为害果梗、穗轴、果粒,也可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先在小果梗基部产生淡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有不明显的深褐色晕圈,扩大后当病斑绕果梗一周时,使小果梗干枯缢缩,引起果粒失水萎蔫,病果渐渐干缩,最后变成黑色僵果,并在病果表面产生稀疏的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僵果悬于枝上很久不落。穗轴部分呈褐色干枯,其上有小黑点。

叶片发病,在叶面上产生圆形黑褐色小病斑,扩大后变成中心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其上散生黑色小点粒。

病  原:

(1)无性世代:葡萄房枯大茎点霉macrophoma faocida (Viala. et Ravaz) Cav. ,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2)有性世代:葡萄囊孢壳菌physalospora baccae Cavara,异名浆果球座菌Guignardia baccae (Cav.) Jacz.,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果穗或病叶上越冬。翌年5~6月散发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果穗、叶片上进行初侵染。病菌在15~35℃下均能发病,以24~28℃发病最快。一般6~7月开始发病,以后7~9月也可发病,果实开始着色时达发病高峰。因此在果实着色前后,若遇高温多雨则易发病。管理粗放,结果过多、郁闭潮湿、植株营养不良、生长势弱的葡萄园发病重。一般欧亚系统如龙眼葡萄较易感病;美洲系统如意大利、金香、黑虎香等较抗病。

防治方法:

(1)选栽抗病品种:美洲系统葡萄品种抗病性强,如黑虎香等。

(2)清园:及时剪除病果穗、深埋落叶。

(3)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夏剪,去除多余枝蔓;增施速效性氮、磷、钾复合肥,叶面喷0.3%~0.5%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液。雨季谨防果园大量积水;冬季深翻改土,加深活土层,促进根系发育;选用无滴消雾膜覆盖地面。

(4)药剂防治:芽萌动期全树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铲除越冬菌源。葡萄展叶后,开始全树喷洒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葡萄落花后至果实近成熟期,结合防治葡萄白腐病、炭疽病喷1∶(0.5~0.7)∶200波尔多液,或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500~2 000倍液,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一般10~15天喷1次,共喷4~5次。

葡萄大房枯病

症  状:葡萄大房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粒,同时也为害叶柄和新梢。

(1)叶片:病叶呈近圆形褐色、灰褐色病斑,有时有同心轮纹,病、健部分界明显,最后病部长出黑色小粒点,为病菌分生孢子盘。

(2)果实:出现暗褐色至黑褐色圆形凹陷病斑,有轮纹,病、健部分界明显。后期病斑上长出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散生。

病  原:葡萄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a uvicola Speg.,属半知菌亚门盘多毛孢属真菌。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孢子在枝条病斑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进行侵染。

孢子的飞散以降雨天为多,尤其是在夜间。在我国南方,早熟品种在5月上中旬发病,6月中下旬逐渐增多,在后期会引起落叶。病害潜育期通常为2~3天,有时多达5天以上。

高温、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多雨多雾天气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植株易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