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苹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4637300000014

第14章 主要害虫的识别与防治(4)

防治方法

(1)苹果瘤蚜虽然没有苹果黄蚜发生的那么普遍,但在发生的树上所造成的为害要严重得多,因此,对其防治不可忽视,防治指标要求要严。根据其在果园点片分布的特点,对受害较轻、仅有少量枝梢卷叶的树,在生长期要多次检查,发现一枝剪掉一枝,并销毁或深埋。

(2)对发生严重、卷叶枝梢较多的树,要重点进行药剂挑治,由于该虫在卷叶内为害,触杀性药剂不易接触虫体,效果极差,因此,要选用内吸性药剂,如仔细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金纹细蛾

1~3龄幼虫在叶片的下表皮内取食,致使下表皮与叶肉分离,所形成的泡囊不易被发现;4~5龄幼虫仍在两表皮之间取食,将叶肉吃成筛孔状,下表皮皱缩,形成从叶片正面可见的虫斑;老熟幼虫在虫斑内化蛹,此时虫斑呈梭形,长径约1厘米;成虫羽化时蛹壳嵌留在虫斑的下表皮上。严重时一张叶片有数个乃至十几个虫斑,造成大量叶片扭曲变形、枯黄早落,为害非常严重。

形态特征

(1)成虫。金黄色,体长2.5~3毫米,翅展6.5毫米,头部银白色,顶端有2块金色鳞毛,复眼黑色,触角丝状。前翅狭长,似柳叶形,从翅基到中部有2条银白色纵带,翅端前缘及后缘各有3条银白色放射状纹,带和纹边缘围有黑色细线纹。后翅尖细,近灰白色。前后翅缘毛均长。

(2)卵。扁椭圆形,长径约0.3毫米,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

(3)幼虫。1~3龄幼虫体扁平,头三角形,前胸宽大,体色白色渐黄绿色;4~5龄幼虫体圆柱形,头方形,体色由黄绿渐变鲜黄色,老熟幼虫长约6毫米。

(4)蛹。黄褐色,长约4毫米。

金纹细蛾成虫 金纹细蛾为害叶正面网状斑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5~6代,以蛹在被害落叶内越冬。翌年苹果树萌芽时,最早3月初,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蛹羽化为成虫,成虫喜在早晚围绕树冠附近飞翔,进行交尾和产卵活动。产卵于嫩叶背面绒毛下,散产,每雌可产卵50粒。卵期7~12天,孵化后,幼虫直接由卵壳底部潜入叶片背面表皮下食叶肉,幼虫5龄,历期12~22天,幼虫老熟后即在虫斑内化蛹,非越冬代蛹历期6~10天,成虫羽化后将蛹壳前半部带出虫斑外,成虫寿命5~7天。第1代成虫发生于5月中下旬,以后每月发生一代,各世代发生比较整齐,重叠不甚明显。虫口密度经过两个世代的增长,一般于第3代达到年度最高峰。进入8月以后,随着果园杀虫剂用量的减少,天敌致死率逐代提高,虫口密度在天敌的作用下逐代减退,在数量已经不多的越冬代虫斑中,通常仅有不到5%的幼虫能够完成化蛹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果树落叶后进行清园,尽量将落叶清扫干净,挖坑深埋,可以消灭大量越冬蛹。

(2)保护天敌。自然天敌对金纹细蛾的控制能力潜力巨大,天敌致死率的高低是制约金纹细蛾虫口密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果园中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性的杀虫剂,如菊金纹细蛾蛹 金纹细蛾田间严重为害状酯类农药。冬季到寄生率较高的果园采集有寄生蜂的叶片在本果园释放,恢复自然天敌对金纹细蛾的控制作用。在越冬代金纹细蛾虫口密度很低,且虫斑天敌致死率较高的果园,可将深秋收集落叶放入纱笼中,到春季羽化寄生蜂放回果园,提高天敌的自然控制能力。

(3)化学防治。当金纹细蛾达到防治指标需要喷药时,要选择使用对天敌安全的药剂,如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倍、5%杀铃脲乳油2 000倍等,根据益害比情况适量喷雾,调节益害比至合适水平即可。对于缺乏测报经验的果园,一般在麦收前喷一次30%蛾螨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间隔25天麦收后再喷一次,可以起到防治金纹细蛾和山楂叶螨的双重作用,也可改用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倍,同样可以起到兼治两种害虫的效果,但阿维菌素的持效期相对短一些,最好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喷药时间。金纹细蛾由卵孵化为幼虫,直接从卵壳下蛀入叶表皮下,因此,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类应在成虫产卵初期使用。旋纹潜叶蛾广泛分布于我国落叶果树产区,主要为害苹果、梨、沙果等。

以幼虫在叶内潜食叶肉,一边取食,一边排粪,粪便呈螺旋状排列,留在表皮下,因此形成了同心轮纹状虫斑,严重时一张叶片有数个至十多个虫斑,造成叶片早落。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银白色,体长约3毫米。前翅端半部呈金黄色,靠前缘有数条褐色短斜纹,翅端下方有2个大的黑紫色斑。缘毛很长。

(2)卵。扁椭圆形,初产白色,渐变为黄色、灰色、黑色,上有网状脊纹。

(3)幼虫。老熟幼虫体稍扁,体长约5毫米,乳白色,后胸及腹部第1、2两节侧面各有1管状突起,上生刚毛1根。

(4)蛹。扁纺锤形,体长约4毫米,淡黄褐色,羽化前变为黑褐色。茧白色,纺锤形,茧上盖有一层“工”字形白色丝幕。

发生规律 旋纹潜叶蛾在河南每年发生4~5代,以蛹藏在茧内在枝干裂缝、落叶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出现越冬代成虫,盛期在4月中旬。成虫白天活动,交尾后即行产卵,卵散产于叶背面,每雌产卵15~30粒,成虫寿命2~5天。卵孵化后幼虫咬破卵壳底部和叶片下表皮直接潜入叶内为害。幼虫老熟后从虫斑中钻出,在叶背吐丝作茧化蛹。第1代成虫于6月中旬出现,第2代成虫7月中旬出现,3~4代成虫分别于8月上旬和9月上旬出现。自然界中该虫的天敌种类很多,在喷药较少、用药比较合理的果园,幼虫寄生率可高达80%以上,可以有效控制该虫的发生。

防治方法

(1)旋纹潜叶蛾的防治应以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为主,果园尽量不喷广谱性农药。

(2)发生较重的果园进行喷药防治时,一定要选用对天敌安全的25%灭幼脲3号悬旋纹潜叶蛾前期为害状 旋纹潜叶蛾后期为害状旋纹潜叶蛾白色“工“字形茧浮剂2 000倍液或5%杀铃脲乳油2 000倍液等选择性杀虫剂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洒。

银纹潜叶蛾

银纹潜叶蛾是一种在苹果和海棠叶片内潜食为害的害虫,以幼虫在叶片内潜食造成为害,低龄幼虫在叶肉内呈线状穿食,取食整个叶肉,留下上下表皮,随着虫龄的增大和隧道的逐渐延伸,线状虫道相连形成虫斑,造成叶片局部干枯,在叶片背面留下黑色的虫粪,严重时造成落叶。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3~4毫米,全体银白色。前翅狭长,翅尖端有放射状灰白色斑纹。有夏型、冬型两种。夏型前翅尖端有放射状斑纹,中室有黑色条纹。冬型前翅前缘有黑色锯齿状大粗斑。

(2)卵:球形,长0.3~0.4毫米,乳白色。

(3)幼虫:体长5毫米左右,淡绿色。

(4)蛹:长约5毫米,暗褐色,圆锥形,头部有1对肉质角状突起。茧细长,由白色薄丝织成。

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见金纹细蛾。

苹小卷叶蛾

苹小卷叶蛾又叫小黄卷叶蛾、棉褐带卷叶蛾、茶小卷叶蛾等,在国内分布很广,食性很杂,在果树上主要为害苹果、桃和李。近似种类有苹大卷叶蛾、褐带卷叶蛾。幼虫将叶片缠缀一起成虫苞,潜居其中食害叶肉,并可转移重新卷叶结苞为害。幼虫行动活泼,震动卷叶时幼虫剧烈扭动身体从卷叶中迅速脱出,吐丝下垂。在幼果期,银纹潜叶蛾为害状幼虫能缀合叶片于幼果表面,啃食幼果表皮,可以导致使幼果严重伤残不能继续发育。

在梗凹处为害,可造成严重落果,在幼虫发生量大时,可造成严重损失。

发生规律 苹小卷叶蛾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发生3代;黄河故道及陕西关中地区,每年发生4代。以低龄幼虫潜伏在果树主干以上的主枝枝杈、剪锯口、主枝皮下等处结白茧越冬。次年果树花芽开始萌动时,越冬幼虫开始出蛰,从茧中出来顺枝干爬行,钻进幼芽吐丝缠缀,芽受害重者即行枯死,轻者被咬食残缺不全,影响抽梢和开花。幼虫稍大,即把数个叶片缠在一起,卷成“饺子”状虫苞。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化蛹,蛹经6~9天羽化出成虫,羽化时蛹体一半抽出卷叶或缀叶外。成虫白天不活动,栖息于叶背或草丛间,夜晚活动,对黑光灯及糖醋液有较强趋性。成虫多产卵于叶的正面,卵期约7天。初孵幼虫很活泼,分散爬行,吐丝下垂转移到附近叶上,一般在叶背主脉附近,吐丝作一小孔道保护身体,遇刺激时即退入其中。苹小卷叶蛾的天敌种类较多,卵、幼虫、蛹各虫期均有多种寄生蜂寄生或被蜘蛛等捕食,在天敌保护较好的果园,苹小卷叶蛾的虫口密度一般被抑制在较低状态。到9~10月,最后一代幼虫找越冬场苹小卷叶蛾成虫 苹小卷叶蛾卵苹小卷叶蛾幼虫 苹大卷叶蛾所结茧越冬。

防治方法

(1)越冬幼虫防治。苹小卷叶蛾上年为害严重的果园,在越冬出蛰前,刮除老翘皮和潜皮蛾为害的爆皮,集中烧毁,再用80%敌敌畏乳油100倍封闭老剪锯口,消灭越冬幼虫。

(2)摘除虫苞。于4月中下旬越冬代幼虫和5~6月第1代幼虫卷叶为害时,人工摘除虫苞。

(3)诱杀防治。利用成虫趋化性,在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发生期,可用性诱剂加糖醋液诱杀成虫,苹小卷叶蛾性信息素有两种成分,A:顺-9-十四烯-1醇乙酸酯,B:顺-11-十四烯-1醇乙酸酯(A∶B=7∶3)。糖醋液配制方法:糖∶酒∶醋∶水=5∶5∶20∶80。

(4)生物防治。成虫产卵期释放赤眼蜂,每次每株释放1 000头左右,间隔5天释放一次,连放4次可取得良好效果。卷叶蛾类是果园常见害虫,但天敌种类多,注意保护,一般不需要专门喷药防治。

(5)喷药防治。在越冬幼虫出蛰初盛期,以及各代卵孵化盛期,可以喷洒昆虫生长调节剂类药剂,如20%虫酰肼乳油2 000倍液,或25%灭幼脲悬浮剂1 500倍液,最好不要喷洒广谱性的菊酯类药剂,防效不高,杀伤天敌严重。

顶梢卷叶蛾

顶梢卷叶蛾俗称顶芽卷叶蛾,是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的害虫,幼虫食害新梢顶芽和嫩叶,使枝梢顶端的嫩叶卷缩、包合,影响树体发育。特别对于苗圃中的果树苗、果园中的幼树以及管理不良缺乏修剪的果树为害严重。

(1)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3~16毫米,全体银灰褐色。前翅近长方形,淡灰褐色,距翅基部1/3处及翅中部各有1条暗褐色的弓形横带,后缘部分色深呈三角形,前缘至臀角间具6~8条黑褐色平行短纹,两前翅合拢时后缘的三角斑合为菱形。

(2)卵。乳白色,渐变淡黄色。扁椭圆形,直径0.7毫米,卵壳上有明显花纹。

(3)幼虫。老熟时长约10毫米,污白色,体粗而短。头、前胸背板及胸足暗棕色至黑色。

(4)蛹。长5毫米,纺锤形,黄褐色。

发生规律 顶梢卷叶蛾在辽宁、山西、河北每年发生2代,河南每年发生3代,以2~3龄幼虫在枝梢顶端的卷叶团中结茧越冬。翌年春季苹果树发芽时越冬幼虫出蛰为害嫩芽,最初大部分转移至顶部第1、2、3芽内,以后逐渐向下扩展。随着新梢抽出和叶簇展开,幼虫将其缀卷成团,并作一新的虫茧。这一时期一个受害的虫苞内一般只有1个虫。在华北地区越冬代幼虫5月中旬即开始化蛹,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化蛹羽化期比较整齐。成虫羽化时部分将蛹壳带出茧外1/2以上,多数将蛹壳全部带出茧外。越冬代成虫6月上旬大量发顶梢卷叶蛾成虫 顶梢卷叶蛾幼虫顶梢卷叶蛾田间为害状生,成虫对糖醋液无趋性,白天不活动,静息在叶枝上或树下杂草上,晚间飞翔交配、产卵。卵单产,多产于当年生枝梢中部的叶片上,以绒毛多的叶背上居多。第1代幼虫大多集中在春梢顶端心叶内为害,第2代和第3代幼虫大多集中在秋梢上为害。第3代小幼虫为害至10月再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1)由于顶梢卷叶蛾为害症状一目了然,幼虫不像苹小卷叶蛾幼虫那样好动,受惊动后也不会吐丝逃逸,非常适宜人工防治。首先应结合冬季细致修剪,彻底将虫梢剪掉,由于越冬幼虫为低龄态,将虫苞剪到地面后幼虫不能继续完成发育,不必费工收集销毁虫梢即可达到消灭的目的。

(2)在春梢生长期,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进一步摘除漏网的新虫苞并收集烧毁或深埋。经过这两次人工防治,基本可消除顶梢卷叶蛾全年的为害。

黑星麦蛾

为 害 状 国内分布于东北、华北、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四川等地,常以幼虫群集卷叶为害苹果、桃、李等果树。一般在管理比较粗放的果园以及仁果与核果类混栽的果园发生较多,为害严重。

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6毫米,胸背及翅黑褐色,有光泽。前翅端部1/4处有一条横贯后缘的横带,翅中央有2个不十分明显的黑色斑点。

(2)卵。椭圆形,长径0.5毫米,淡黄色,

发亮。黑星麦蛾幼虫

(3)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1毫米,头、前胸背板黑褐色,全身有6条淡紫褐色纵条纹,条纹之间为白色。

(4)蛹。体长约6毫米,红褐色,第7腹节后缘有暗黄色并列的刺突。

发生规律 黑星麦蛾在河南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杂草、落叶中越冬。翌年4月成虫羽化,产卵于新梢顶端尚未展叶的叶柄基部,单粒散产或几粒成堆。4~5月发生第1代幼虫,盛期在5月中旬。小幼虫潜伏在未展开的嫩叶中为害,稍长大后则卷叶为害,食叶肉留下表皮。幼虫很活泼,受惊即吐丝下垂,老熟后在苞叶中化蛹,蛹期10天左右。6月中旬为第1代成虫羽化期,7月下旬为第2代成虫羽化期,继续繁殖为害至10月间,陆续以第4代蛹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