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苹果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4637300000010

第10章 苹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7)

症 状 苹果紫纹羽病又称紫色根腐病,主要为害根系。病株地上部分叶片变小、黄化、枝条节间缩短或部分枝条干枯、生长衰弱。苹果树感病后(如祝光)有叶柄以致中脉发红的特点。根部受害则从细根开始蔓延,后逐渐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直至树干基部。发病初期根部出现黄褐色不定形斑块,外表颜色变深,皮层组织变褐,病部表面缠绕许多淡紫色棉絮状物,即病菌菌丝和菌索,形状似羽毛,逐渐变成暗紫色绒毛状菌丝层,包裹整个病根,并能延伸到根外的地面上。后期在病根上产生紫红色半球状菌核,大小1~2毫米,病根皮层腐烂易脱落,后木质部腐朽。6~7月,菌丝体上产生微薄白粉状子实层。病势一般发展缓慢,病株要几年才会死亡。但高温高湿条件下,也有急性型,有的一两天前植株外表正常,但突然发生萎蔫而死亡。

苹果紫纹羽病由桑卷担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根状菌索或菌核在病根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根状菌索和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多年。条件适宜时,由菌核或根状菌索上长出菌丝,遇到寄主的根时即侵入为害。一般病菌先侵染新根的柔软组织,后蔓延到大根。病、健根相互接触也可传病。病菌虽能产生孢子但寿命短,萌发后侵染机会较少,所以病菌孢子在病害传播中作用不大。病害发生盛期多在7~9月。一般低洼、潮湿、积水的果园,发病重。

带病刺槐是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靠近带病刺槐的苹果树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建园防病。不在林迹地建果园;刺槐是该病菌的重要寄主,可随刺槐根进入果园,所以尽量不用刺槐作防护林;对于用刺槐作防护林带的果园要挖沟隔离,以防根系侵入果园。对已侵入果园的刺槐根系应彻底挖除,以免病菌传播。

(2)选用无病苗木。病菌可随苗木远距离传播,所以起苗、调运苗木时,要严格检验,剔除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处理。苗木消毒可用50%甲基硫菌灵800~1 0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0.5%~1%硫酸铜溶液浸苗10~20分钟。

(3)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改良土壤,低洼积水地注意排水,合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调节果树负载量,加强对其他病虫害的防治,以增强树体抗病力。

(4)药剂防治。对地上部表现生长不良的果树,秋季应扒土晾根,找出发病部位并仔细清除病根,再用50%代森铵水剂400~500倍或1%硫酸铜进行伤口消毒,然后涂保护剂波尔多浆等。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50~300倍、50%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1 0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3 000倍浇灌消毒;后用净土埋好。对病株周围土壤,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株0.25千克,配制成1∶100的药土,均匀撒施病株周围土中。

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灌根。对病重树应尽早挖除,并烧毁。

苹果白纹羽病

症 状 苹果白纹羽病主要为害根系,先从细根开始霉烂,后扩展到侧根和主根,病根表面缠绕许多白色或灰白色丝状物,即菌索;后期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根部皮层内柔软组织腐烂,皮层极易剥落,有时在木质部上产生深褐色圆形颗粒状物,即菌核。在潮湿地区,菌丝可蔓延至地表呈白色蛛网状;菌丝体中具羽纹状分布的纤细菌索。染病树树势极度衰弱,树体发芽迟缓,半边叶片变黄或早落、枝条枯萎,严重时整株枯死。

苹果白纹羽病由褐座坚壳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残留在病根上的菌丝体、根状菌索或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或根状菌索长出营养菌丝,从根部表皮皮孔侵入,首先侵害果树新根的柔软组织,被害细根软化腐朽以致消失,后逐渐延及粗大的根。此外,病、健根相互接苹果白纹羽病为害状苹果白纹羽病为害状苹果白纹羽病为害状触也可传病。远距离传病,主要通过带病苗木的转移。该病多在7~9月盛发。该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酸碱度有关,尤以湿度影响最大,果园或苗圃低洼潮湿、排水不良发病重;栽植过密、定植太深、培土过厚、耕作时伤根、管理不善等易造成树势衰弱,土壤有机质缺乏、酸性强等可导致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选栽无病苗木。起苗和调运时,应严格检验,剔除病苗。建园时要选栽无病壮苗。如认为苗木染病,可用1%的硫酸铜溶液或20%石灰水、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渍1小时后再栽植。也可用47℃恒温水浸40分钟或用45℃恒温水浸渍1小时,以杀死苗木根部带的菌丝。

(2)挖沟隔离。在病株或病区外围挖1米以上的深沟进行封锁,防止病害向四周蔓延扩大。

(3)加强果园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合理施肥,氮、磷、钾肥要按适当比例施用,尤其应注意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钾肥。盛果期,低洼潮湿果园或地块应注意排水。合理修剪,防止大小年现象。加强其他病虫害的防治。

(4)药剂防治。发现病树,先挖至主根基部,扒开根部土壤,寻找根的颈部病斑,然后再从病斑向下追寻主根、侧根及支根的发病点。对于整条烂根,要从根基部锯或砍除,同时仔细刮除根颈病斑,后再向下追寻,直至将病根挖净。如大部分根系发病,要彻底清除所有病根,在清除病根过程中,要细心保护健根,不要轻易造成伤口。伤口须用高浓度杀菌剂涂抹或喷布消毒,再涂以波尔多浆等保护。此外在病区可用50%福美双每株0.25千克,配制成1∶100的药土,均匀撒施病株周围土中。

苹果白绢病

症 状 苹果白绢病又称茎基腐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主要为害4~10年生幼75树或成年树的根颈部。发病初期,地上部叶小且黄,枝梢节间缩短,果多且小。根部染病,根颈部呈多汁液湿腐状。病部呈黄褐色或红褐色,严重的皮层组织腐烂如泥、发出刺鼻酸味,木质部呈灰青色。在病部或近地面土表覆有白色菌丝。湿度大时,生出很多褐色或深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叶片染病可出现水渍状轮纹斑,病部中央可长出小菌核。1~3年生幼树染病后很快死亡,成龄树当病斑环茎一周后,地上部也突然死亡。

病 原 苹果白绢病由齐整小核菌引起。

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病部或以菌核在土表越冬,通过农事操作或灌溉水进行传播蔓延。遇有适宜条件,病菌从苹果树根颈部伤口或嫁接口侵入。该病多在雨季发生,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凡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或定植过深、培土过厚,或根颈部受高温日灼引致伤口及死组织的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砧木。培育抗病力强的树苗,对病树及时更新或视具体情况在早春进行桥接或靠接,进行挽救。

(2)在病区定期检查病情。有条件的在树下种植三叶草等绿肥,防止地面高温灼伤根颈部,以减少发病。

(3)药剂防治。在病区可用50%福美双每株0.25千克,配制成1∶100的药土,均匀撒施病株周围土中。也可喷20%甲基立枯磷乳油800~1 000倍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900倍、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防治。

苹果圆斑根腐病

苹果圆斑根腐病在开春果树根部开始萌动后即可在根部为害,但地上部分的症状要到果树萌芽后表现才较为明显。

(1)病株地上部症状。根据症状分为以下几种:

1)萎蔫型。病株在萌芽后整株或部分枝条生长衰弱,叶簇萎蔫,叶片向上卷缩,形小而色浅,新梢抽生困难,有的甚至花蕾皱缩不能开放。枝条失水, 严重时皮层皱缩。

2)青干型。病株叶片骤然失水青干,多数是从叶缘向内发展,早春气温较高时常呈现沿主脉向外扩展的症状。在青干处有红褐色晕带。

3)叶缘焦枯型。病株叶片的尖端或边缘发生枯焦,而中间部分正常。

4)枝枯型: 枝条干枯, 皮层坏死下陷, 易剥离。

(2)病株地下部症状。先是须根、细根变褐坏死, 依次向支根、大根蔓延, 环绕坏死的小根, 在较大的根上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随着病斑进一步扩大融合, 病根皮层腐烂变黑死亡。在病害发展过程中, 病斑的四周也可能形成愈伤组织和再生新根, 以致病健组织交错, 表面凹凸不平。病害由小根到大根逐渐向上发展, 直至根系腐烂, 植株死亡。

病 原 圆斑根腐病主要由土壤中习居致病的镰刀菌引起,病原可分为尖镰孢菌、腐皮镰孢菌和弯角镰孢菌。

发生规律 苹果圆斑根腐病由多种镰刀菌侵染所致,这些镰刀菌均为土壤习居菌或半习居菌,可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同时也可寄生于寄主植物上。当梨树根系生长衰弱时,病菌侵入根部发病,因此,导致根系生长衰弱的各种因素,都是诱发该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如长期干旱缺肥、土壤板结、通气不良、土壤盐害、大小年严重、结果过多、杂草丛生以及其他病虫害严重等因素,都会导致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增施有机肥料,肥力差的果园,要用多种绿肥压青,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施钾肥,施肥量一般以每50千克果施用纯氮350克,纯磷150克,钾350克为宜。改善果园排灌设施,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合理修剪,调节树体结果量,控制大小年。生长季节及时中耕锄草和保墒。改良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有条件的果园可进行深翻。

(2)药剂灌根。每年苹果树萌芽和夏末进行两次,以根颈为中心,开挖3~5条放射状沟,深70厘米,宽30~45厘米,长到树冠外围。灌根有效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50%代森铵水剂400倍;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2%农抗120水剂200倍;10%双效灵水剂2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3 000倍。施药后覆土。

(3)病树处理。于春、秋季扒土晾根,可晾至大根,刮治病部或截除病根。晾根期间避免树穴内灌水或雨淋,晾7~10天,刮除病斑后用波尔多浆或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灌根,也可在伤口处涂抹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立枯净可湿性粉剂300倍,43%戊唑醇悬浮剂2 0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