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多姿气象
14637000000032

第32章 专业气象与气象灾害防御(6)

低温冷冻: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低温死亡129人,紧急转移安置16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8亿亩,直接经济损失1516.5亿元,受灾人口超过1亿。

雪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2005年12月山东威海、烟台遭遇40年来最大暴风雪,此次暴风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3.7143亿元。2009年11月8~12日,华北出现大范围强降雪,多个县市的最大积雪深度突破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石家庄市区降水量最大为93.5毫米,累计积雪深度最大为55厘米。

9.4.4正确认识气象灾害

在气象灾害的威胁面前,人类并未放弃努力,而是奋力抗争,不甘心做大自然的奴隶。因此,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适应自然并不断与自然灾害做斗争的历史。从大禹治水到各类大型水库的修建,无不显示着人类不屈不挠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勇气与决心。

灾害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大气运动变化超出了界限,超出了人、农作物、家畜、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各种与人相关的设施所能承受的极限。对待气象灾害要有平常心,不要恐惧,更不要迷信,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了规律人类就可以进行科学的预防。

我们认识气象灾害、准确把握灾害脉搏尚有待时日,该做的工作很多。比如,要加强对气象灾害规律的研究,努力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水平以及建立健全应对气象灾害的快速反应机制等。同时,要把认识灾害与防御灾害结合起来,在正确认识灾害及其规律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来防御灾害,努力提升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9.4.5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气象灾害预警作为气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是防灾减灾综合预警系统的组成环节,是提升防灾减灾综合预警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形成高效迅速反应机制的基础。要做到气象灾害的科学预警,关键是不断地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水平,同时要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

首先,要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监测系统建设。目前,中国已相继建成以国家气候观象台、国家气象观测点、区域气象观测点、卫星观测系统和移动观测系统为主要平台,以国家气候监测网、国家天气观测网、国家专业气象观测网和区域气象观测网为主要架构的地基、空基和天基相结合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基本实现主要灾害性天气全天候、多要素、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监测,自动化观测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显著提高了对台风、暴雨、强对流等主要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能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针对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大雾、冻雨、雾凇、龙卷等灾害性天气以及干旱、地质灾害、山洪、城市洪水、道路结冰、积雪、电线结冰、森林和草原火险等气象灾害不同特征,通过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分析,在MICAPS模式平台下实现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人机交互识别和报警功能,提升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监测率。

其次,要不断地提高气象灾害的预警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自主研发的GRAPES模式投入业务为标志,中国数值预报业务发展形成了引进吸收与自主研发并重的新格局,初步构建了包括全球和区域模式预报系统、集合预报系统及专业数值预报系统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数值预报体系。建立全球25千米分辨率和中国区域3~5千米分辨率的分析与预报系统。在国家级和省级研发灾害性天气预警方法,初步建立了台风、暴雨、寒潮、高温、大雾、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的临近、短时和短期监测预警业务系统。同时,大力发展各种观测资料的融合技术,加快建设基于雷达、卫星和自动站资料的定量降水估测(QPE)业务。发展短时强降水、雷电、冰雹、雷雨大风、龙卷等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分析技术,增强对强对流天气的识别能力。目前,中国对区域性暴雨和台风路径的预报有了长足进步,24小时、48小时预报准确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突发气象灾害的临近和短时预报已形成业务能力。

第三,要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发布管理工作,努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早期,各地对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和预警服务大多采用“重要天气预报”、“重大气象消息”或“气象警报”等形式,标准和规格不统一,预警不醒目,服务效率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气象灾害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也在日益增大。为更好地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报预警,提醒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者减轻灾害损失,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颁布以来,广东(2000年)、福建(2003年)、上海(2003年)、北京(2004年)等省市已先后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了《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发布试行规定》,加强了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工作,增强了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中国气象局根据各省市和国外的经验做法,在2004年8月制定下发了《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试行办法》(气发〔2004〕206号),正式启用了包括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的预警信号。2007年6月又制定下发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6号),进一步完善了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工作。

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规定,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成,包括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霾、道路结冰等14种。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9.4.6个人防御气象灾害的八字诀

个人防御气象灾害气要牢记八字诀:学、备、听、察、断、抗、救、保。

学:学习各种灾害及其避险知识。

备:物资十备:清洁水、食品、常用药物、雨伞、手电筒、御寒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收音机、手机、绳索、适量现金。婴幼儿三备:奶粉、奶瓶、尿布。老人二备:拐杖、特需药品。心理准备:面对灾害,不过于紧张、惊慌、恐惧,尽量放松自己,对外来救助充满信心。灾前准备:选好避灾的安全场所。

听:通过正规渠道(电视、广播、报纸、12121电话、气象网站、手机短信等)收听或收看各级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不可听信谣传。

察:密切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某种异常的现象,要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部门判断,提供对策措施。

断:在救灾行动中,首先要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电、煤气、水等灾源。

抗:灾害一旦发生,要有大无畏的精神,召唤大家,进行避险抗灾。

救:利用学过的救助知识,进行自救和互救。比如在大水、大火中逃生的自救和互救,利用准备的药品对受伤或生病者进行及时抢救,并注意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保:利用社会防灾保险,减少经济损失。

9.4.8个人防御气象灾害的避险要点

针对台风、暴雨、暴雪、大风、冰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避险要点分灾种如下:

台风:在家里要切断电源,尽量避免使用电话。如果无法撤离至安全场所,可就近选择在空间较小的室内(如壁橱、厕所等)躲避,或者躺在桌子等坚固物体下。在高层建筑的人员应撤至底层。切勿随意外出,不要在河、湖、海堤或桥上行走。海上船舶必须与海岸电台取得联系,确定船只与台风中心的相对位置,立即开船远离台风。

暴雨:危旧房屋或在地洼地势住宅的人员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立即停止田间农事活动和户外活动;注意夜间的暴雨,提防旧房屋倒塌伤人;雨天汽车在低洼处熄火,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不要在下大雨时骑自行车,过马路要留心积水深浅。

暴雪:注意防寒保暖,老、弱、病、幼人群不要外出;出门走路不要穿硬底或光滑底鞋,骑车人可适当给轮胎放些气;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如果是危旧房屋,遇暴风雪时应迅速撤出;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要提防煤气中毒。

寒潮:当气温发生骤降时,要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是要注意手、脸的保暖;关好门窗,固紧室外搭建物;外出当心路滑跌倒;老弱患者,特别是心血管患者、哮喘患者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提防煤气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炉取暖的家庭更要提防。

大风:关好门窗,室外搭建物要固紧;如遇危房,应立即搬出;社区里的幼儿园、学校应采取暂避措施,建议停课;如在户外,不要站在高楼、大树、广告牌下;暂停户外活动或室内大型集会;老、弱、病、幼人群切勿在大风天气外出;停放车辆要远离大树、广告牌等。

龙卷风:在室内,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门内抱头蹲下,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楼上,特别是农村的楼房内,应立即转移到一楼,暂避到一楼比较坚固的桌子底下或厕所、储物间内;立刻离开危险房或其他的简易临时住处,到附近比较坚固的房屋内躲避。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如果在汽车上,应立即离开汽车,到公路旁的低洼地躲避,不要待在汽车里。

高温:白天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16时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运动;暂停户外或室内大型集会;若外出,应采取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穿浅色衣,不要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电扇不能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空调温度不宜调得过低。

冰雹: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影响的室外物品;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暂停户外活动,如在户外遇到冰雹首先要护住头部,身体缩起;在防冰雹的同时,也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尽量不要在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大雾:有雾时不要开窗;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口罩;骑自行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司机小心驾驶,须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并减速慢行;需停车时要注意先驶到外道再停车;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必要时暂时封闭或停航。

专业气象研究和服务的诞生和发展,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气象服务提出更新更高要求的必然结果。专业气象研究,揭示了气象条件对各行各业的利弊影响及影响规律;专业气象服务,为相关行业和部门及时提供影响该行业和部门的气象信息,使相关行业和部门利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减少损失,提高效益。经济发展催生了专业气象,专业气象服务又推动了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气象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发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类活动可影响气象灾害的发生频次和危害程度。土地沙漠化是人类无节制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的直接结果,而土地沙漠化又引发了沙尘暴和黑风暴的横行。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氟利昂及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增强了大气温室效应,破坏了大气臭氧层,形成了危及人类安全的酸雨和酸雾。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人类一次次迎战气象灾害,并在了解地球、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的新知。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是人类的退避,也不是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一段史料往往远远超出对一个事件本身记录的意义,历史能告诉未来,让未来记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