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华尔街骗局
14635900000009

第9章 操纵市场的幕后黑手

华尔街声称市场的运作是随机性的,这反映出了投资者们的集体智慧,然而事实却恰好相反。市场是由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内部人士共同掌控的,他们为了一己之利,操纵市场使之上下波动——股票、债券、商品和货币市场统统在内。公众对此却一无所知。

这就是厚颜无耻的金融诈骗行为——也是前华尔街资深内部人士,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前助理国务卿凯瑟琳·奥斯汀·菲茨(Catherine AustinFitts)所谓的“拉高出货”,即“通过推广手段人为地哄抬股票或其他债券价格,目的是以抬高后的价格将之出售”,在市场走下坡时通过卖空来赚取更多利润。“根据债券法规定,这种做法是违法的,不过却尤为普遍”,如今市场动荡不定,每天都有这种情况发生,只是程度各有不同。

为何会如此呢?因为无论市场行情冷暖如何,利润都是丰厚的。菲茨称“当利润巨大时,整个美国经济都被拉高出货所控制”,蒙骗公众,从公众身上榨取上万亿美元,而且这“不仅仅是一个旨在毁灭中产阶级的过程。换句话说,这无异于种族灭绝——和我们从历史课本中读过的无赖所犯下的罪行相比,这一版本堪称更狡诈、更致命”。

事实上,情况远不止于此,操纵市场的行为堪比“一次金融政变,其中不乏房产诈骗、房产泡沫、拉高出货阴谋、赤裸裸的卖空行为、贵金属价格压价或迅速提价,以及政府与中央银行对市场的主动干预”,内部人士也卷入其中。

通过立法、签订合同、颁布法规、资助、给予补贴以及发放大量救济品等阴谋手段,政府与企业勾结在一起获取巨额利润,而其中大多手段都不为人知。强大的内部人士更多地还是通过操纵这个游戏,损害公众利益。此手段极为高明,以致没人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以及发生的原因。媒体的情报贩子也不会予以解释,而是不时地引用伪造的理由,不论好与坏。

市场操纵机制——暴跌保护组

1989年3月18日,罗纳德·里根签署了第12631号总统行政命令,成立了金融市场工作组(WGFM),通常称为暴跌保护组(PPT)。它由以下官员或其指定者组成:

·总统。

·财政部长担任主席。

·美联储主席。

·证监会主席。

·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

根据行政命令第二条之规定,该工作组的“宗旨与职能”表述如下。

工作组要认识到其目标是加强国家金融市场的完整性、高效有序运作和竞争性,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分辨和思考:

1.对从属于1987年10月19日股市崩盘的许多事件做出大量研究,从而提出重大问题,并思考有可能实现上述目标的建议。

2.在现行法律法规下,政府及其他机构的行为要适合于执行这些建议。

2005年8月,总部位于加拿大的斯普劳特资产管理公司(Sprott Asset Management)的主要负责人约翰·恩布里(JohnEmbry)和安德鲁·赫本(Andrew Hepburn)发布了一份题为《走开,亚当·史密斯——山姆大叔看得见的手》的报告,揭露了美国政府为防止“动摇不定的股市出现下跌”而“鬼鬼祟祟地”进行市场干预。“由政府主要机构、证券交易所及华尔街大公司”组成的这一集团“权势显赫,因为政府此前从未允许私营企业加入工作组”,也没有暗示过人为操纵能起到双向作用——既可以消除恐慌,也可以制造恐慌。

当前的观点认为股票价格的涨落仅受市场的左右。这种观点似乎被严重误解了……随着官方发表溢美之词继续触及自由市场底线……加之选定的投资银行与经纪公司(华尔街巨头)的积极参与,人为操纵变得越来越昭然若揭。

2004年,德克萨斯对冲基金报告(Texas Hedge Report)主要负责人史蒂文·麦克·金泰尔(Steven McIntyre)与托德·斯坦(Todd Stein)表示,“几乎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美国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芝加哥交易所(CBOT)以及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中的每一位交易大厅的商人,都将承认在过去几年中目睹过PPT以各种方式在执行任务”。这违背了市场随机运作和市场反映民心这一传统的观念。

根据恩布里与赫本所述,更为糟糕的是,“政府不愿公开其活动事宜,使人们很难就这一政策的是非进行讨论”,如果确实存在是非的话。

而且,“几乎没有人公开提及政府的干预行为……我们首要关心的是,一开始很明显作为权宜之计的措施,可能已经衍变为严重的道德风险”。

最糟糕的是,如果政府与华尔街沆瀣一气,对市场进行拉高出货,个人及小的投资公司就可能遭殃,而且这正如2008年到2009年年初的情况一样。随着严重的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萧条的状况将持续数月甚至几年,将有更多的个人及小型投资公司难逃其害。

话虽如此,PPT可能更适合被称为PPDT——暴跌保护/破坏组,这要依据它在不同时候采取何种方式推动市场运作而定,投资者要随时提防。

人为操纵市场早不是稀奇事,其历史与投资一样久远。唯一的不同点是金融工具越来越精密,数量越来越多。简·施特劳斯(Jean Strouse)在她的名为《摩根:美国金融家》(Morgan:American Financier)的书中阐释了摩根在1907年大恐慌中的角色。这次恐慌是由股市和房地产投机热潮引起的,并导致市场崩溃、银行倒闭,人们歇斯底里。为了恢复信心,JP摩根和财政部部长组建了一个金融家小组,将资金转让给受困的银行,并购买股票。同时,谣言四起:说他们为了牟取投机利润而精心安排这次恐慌,从而促进其主要目标的实现。

·1908年成立了旨在稳定金融市场的国家货币委员会——美联储的前身。

·1910年召开了哲基尔岛会议。在此次会议上颇具权势的金融大亨们秘密地进行了为期九天的会晤,成立了私人银行卡特尔——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后来国会于1913年12月23日正式批准了它的成立,并由伍德罗·威尔逊签署法案。

虽然摩根在1913年年初就去世了,但他此前却在1907年恐慌中赚得盆满钵满。受到恐慌的影响,他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田纳西煤炭与钢铁公司,从而扩大了其钢铁帝国的版图,而今天该公司的价值被认为高达7亿美元。今天,紧跟全球经济危机的脚步,很多类似的阴谋更是司空见惯。银行家与企业掠夺者们因此得以通过紧急援助或借贷现金低价购买资产。借助PPT的市场操纵,该过程比以往更加简单。

沃顿(Wharton)商学院教授伊泰·古德斯登(Itay Goldstein)与兼任赛德商学院(Said Business School)、林肯学院及牛津大学教授的亚历山大·甘布尔(Alexander Guembel)在合著的《市场操纵和价格的分配角色》(Manipulation and the Allocational Role of Prices)一书中对价格操纵进行了讨论。他们展示了交易者是如何通过“抛售狂潮”手段使价格出现下降的:

我们基本阐述了大量抛售手段如何运作的理论。我们在书中所展示的是通过售出股票或更有效地卖空股票。你能对公司施加真正的影响力。与实际价值挂钩是个全新的事物,这是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不过他们却声称这一过程只会让市场走下坡路,而非抬振股价。事实上,大量程序交易、分析师的建议,正面或负面的媒体报道以及其他方法都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作用。

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公司的股价与其真实价值可以高度偏离。换言之,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看,根据市场和经济状况的差异以及操纵股市的交易者希望采取怎样的股市定价方式,运作良好或失当的公司的价值可能会被高估,也可能会被低估。

认为股票价格反映真实价值,或市场的涨跌运行不受任何目的影响——这一观点简直是无稽之谈,它们从未而且永远也不会随机运行。

汇率稳定基金(ESF)

1934年颁布的黄金储备法案(Gold Reserve Act)创立了美国财政部汇率稳定基金。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Bretton Woods Agreement)第七条规定该基金永久运作。根据最初的规定,财政部不受国会监管就能对该基金进行经营,目的是“防止人为操纵使美元汇率发生急剧波动从而扰乱金融市场的稳定”。它的操作内容如今包括稳定外币、将信贷额度业务拓展至外国。它曾在2008年9月使货币市场基金免于500亿美元的亏损。

1995年,克林顿政府曾动用该基金为墨西哥提供了200亿美元信贷额度的贷款,目的是在经济危机期间稳定比索币值。在其之前的几任政府都曾将贷款或信贷额度业务拓展至中国、巴西、厄瓜多尔、冰岛及利比亚。美国财政部的网站上也写道:

根据法律规定,财政部长在汇率稳定基金资源的使用方面拥有充分的自决权力。汇率稳定基金的法律基础是1934年通过的黄金储备法案。同20世纪70年代末期修订的一样……财政部长经过总统授权可以参与黄金、外汇以及其他信贷和证券等金融工具的业务。

换言之,汇率稳定基金是财政部为实现各种目的而准备的行贿基金,其中包括不愿透露的目的,比如操纵市场、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融资以及为借款人提供有附加条件的贷款。财政部的网站解释如下:

财政部经常将ESF融资的可行性与借贷者对IMF信贷工具的使用情况联系到一起,二者都是为IMF职能的发挥提供支持,并且增强其及时偿还FSF融资的信心……

对手风险管理政策小组(CRMPG)

对手风险管理政策小组成立于1999年,正值长期资金管理(LTCM)危机刚刚爆发的时期。其职能是操纵市场来为华尔街巨头及高级内部人士谋利。根据其中一条职能表述,该小组还将通过下列方式遏制将来的危机:

·通过大规模程序化交易将庞大的金融机构串通起来,从而随心所欲地操控市场涨跌。

·为陷于金融困境中的成员提供紧急救援,以及在政府授权下,以牺牲那些一无所知且经常被人践踏的小投资者的利益为代价,对市场进行短期或长期操纵。

2008年8月,CRMPGIII公布了一份题为《遏制系统性危机:改革之路》的报告。报告的封皮上这样写道,成立CRMPG“旨在将主要注意力聚焦在这一方面:私营部门必须逐步采取措施以降低未来金融震荡发生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同时要认识到未来发生这样的震荡在所难免,部分原因是根本不可能预期到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与动因”。这无疑是在瞒天过海。

事实上,正是所谓的“私营部门”为公开市场制造了“金融震荡”。它通过消除竞争以及低价购买受损资产得以不断巩固自身实力。

CRMPG这样解释金融过剩与金融危机:

当日股市收盘时,无论市场处于上扬或下滑趋势,它们都根源于人类的集体行为——对于市场上扬表现出肆无忌惮的乐观情绪,对市场下滑又表现出万般惊恐。在这个背景当中,不是乐观引发恐慌,就是恐慌引发乐观,至于何时发生,几乎无法预料。

因此,当务之急是形成一种私人主动性,可以弥补官方在鼓励有助于减轻系统性危机的整个工业实践方面的监管不足。

换言之,就是让狐狸去看守鸡舍,使其不断想出新方法从而牟取暴利,且越积越多——“为了遏制系统性危机因素和促进稳定”。

抑或如奥威尔所言:不稳定即是稳定,酿造系统性危机即遏制危机,订立公平游戏规则即是钻规则漏洞,榨取最丰厚的利润即是均分利润,少数人得益即所有人受惠。

事实上,市场的崩盘也可能非常有利可图。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者们营造了一个可以通过发放期货、期权、指数基金、衍生证券以及进行卖空交易等支持投机行为的环境。

其结果是,有了先见之明(内部信息),无论市场是涨是跌,都可以赚钱。为实力强大的投机者营造黄金机遇,将巨额杠杆基金变成资金。

因此,通过市场操纵得以集中起来的财富和金融权力空前巨大,与此同时小投资人的储蓄、个人退休账户、养老金、401K计划及其未来却被扼杀。

可见,凡事预则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