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爱的分寸,决定孩子一生
14630600000017

第17章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种什么因,结什么果(1)

1.喜欢毒蛇和蘑菇的小孩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令人费解的事。大部分父母都是以自己的思维来判断孩子的行为,然后勒令孩子改正,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这往往会在无意中曲解了孩子的用意,伤了孩子的心,甚至压抑了一种珍贵的品格。

某天,我陪老公参加一个宴会,这个宴会属于非正式的商谈,所以话题广泛。其间,一位知名企业的副总让我印象深刻。老公跟我介绍说,这位副总能力超群,善待下属,对朋友也真诚大方,所以老公和他交情不错。席间听他分享一些管理中的经验,我对他的自信和儒雅非常欣赏。可是我发现,这位自信的副总只要有人谈及孩子的话题,他就面呈尴尬之色,或者一语带过,或者转移话题,令我心生好奇。我偷偷问老公他孩子是否有什么特殊情况,老公摇头说不知。

宴会结束后,大家纷纷回去了,这位副总却坐在大厅里。他跟我们解释道:“路上有点堵车,所以司机还没到。因为一开始不知道宴会几点结束,就让他去兜风了,否则在外面等几个小时也很无聊。”

我心想,他果然如老公所说是位善待下属的领导,宁愿自己坐在大厅等司机,也不让司机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己。于是,我和老公陪着他一起等,顺便聊聊天。

不知怎么又聊起了孩子,我唐突地问:“您好像不太愿意提到孩子,是否有什么苦衷?”

这位副总苦笑一声,终于和我们聊起了孩子,他有点无奈地说:“我的孩子是个非常奇怪的孩子。他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平时最喜欢毒蛇和蘑菇。”

我吓了一跳。我生平最怕蛇,要是我的辰辰喜欢毒蛇,没事在家里放上一条,我肯定会提早去见上帝。

这位副总继续说:“我曾多次想过要改变他这个怪癖,可是怎么做都没用。我脾气算好的,可是这孩子好几次把我气得够呛。比如上周我带他去爬山,爬到一半他说要找蘑菇,我告诉他这座山上没有蘑菇,可是孩子不信,一定要寻找蘑菇。我陪着他在山前山后足足找了三个多小时,累得我差点没命,都没找到他所谓的蘑菇。最后,他确信这个山上没有蘑菇,才肯和我下山。”

我插嘴道:“你有问过他为什么要寻找蘑菇吗?”

副总点点头,说:“问过,他说他就想知道这个山上有没有蘑菇。你说这是什么理由啊,就因为这个原因,我和他爬了几小时的山,到现在我都觉得腿很酸。”

我又问:“那毒蛇呢?孩子喜欢玩毒蛇?”

副总摇摇头:“那倒不是,他其实很怕蛇,但又喜欢研究它。他喜欢毒蛇和蘑菇已经有四五年历史了。当初我见他喜欢看动物世界里的蛇,就给他买了个非常逼真的玩具,那蛇头还会动,可孩子根本不敢玩。但每次去动物园,他尽管害怕,也一定要去看毒蛇。要是电视里有毒蛇的节目,他绝对不让我们换台。”

老公安慰他说:“只要孩子不在家里养毒蛇,喜欢研究也没什么关系,万一以后成为动物学家也说不定。”

副总笑笑说:“我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后来副总的司机来了,我们结束了这次聊天。回去的路上,老公感叹说:“要是辰辰有这种怪癖,估计我也会如此了。”

我没有说话,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我脑海里出现一个不爱说话、性情古怪的孩子形象。

不久后,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这个孩子。由于和老公合作的原因,这位副总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做客。

因为之前听说过那孩子的事,我特地买了一条玩具蛇,老公不解地看着我:“人家不是说那孩子只喜欢看,没胆量玩吗?”

我见到那孩子的时候,孩子很有礼貌地向我问好,除了稍微有点内向,看不出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我把玩具蛇拿了出来,打算送给他,孩子立刻躲到妈妈身后,流露出恐惧的神情。

副总尴尬地笑笑,提醒我孩子只是喜欢看。

老公也有些不好意思,替我圆场。男人的生意我不太感兴趣,就陪着孩子妈妈聊天,孩子妈妈的担忧和副总一模一样。我提出是否可以单独和孩子相处一会儿,孩子妈妈很爽快地答应了我。

孩子妈妈一走,我指指玩具蛇问:“我听你爸爸说你很喜欢看毒蛇,为什么不喜欢阿姨这个礼物呢?是不是不喜欢阿姨?”

孩子连忙摇摇头,我问他那是为什么。孩子小声说:“这蛇是条毒蛇。”

我没告诉他玩具蛇既没有毒也不会咬人,我故意带着一种崇拜的语气,惊喜地看着他:“你好厉害啊,你怎么知道这是一条毒蛇呢?”

也许是我夸奖了他,孩子的脸因为激动而微微泛红,他指指蛇头说:“因为它的头是三角形的。”

然后孩子跟我讲了很多关于蛇的知识,什么样的蛇是有毒的,什么样的蛇是没有毒的,最大的蛇叫蟒蛇,它可以一口把人吞进肚中,它还能把人缠死……我静静地听着孩子讲,发现他对蛇还真有了解,难怪他爸爸说已经研究四五年了。最后这孩子对我说:“阿姨,你看见有毒的蛇一定要避开,不然你会死的。”

我心中微微一动,继续问他蘑菇的事。

孩子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以前我看过电视,说有的蘑菇有毒,吃了会死人的,我告诉爸爸不能吃蘑菇,可是爸爸说我们吃的都是没毒的,他笑话我胆子太小。”

听到这里,我大概明白孩子为什么这么执着地研究毒蛇和蘑菇了,可我怕猜错了孩子的心思,还是选择问他。

孩子天真地说:“我想认识所有有毒的蛇,这样我就可以告诉身边的人看见这样的蛇要躲开。我也想认识毒蘑菇长什么样,这样如果我看见的话,就可以告诉大家不要去吃了。”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啊!他自己害怕毒蛇,可是唯恐毒蛇伤害了身边的人,所以努力克服恐惧研究了几年毒蛇,还要忍受爸爸妈妈的不理解。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爸爸妈妈呢?”我心疼地问。

孩子的神情有些黯然:“爸爸妈妈从来没有问过我,他们见我喜欢研究毒蛇和蘑菇,就不断地阻止我,他们说这是怪癖。”

事后,我将孩子的话转告了副总,他非常自责,说:“在公司里,我会耐心地听取员工的心声,在社交上,我会耐心地倾听朋友的烦恼,唯独对自己的孩子,只是以自己的思维判断孩子的行为不合常理,却从来没有去探索过不合理的行为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动因。”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很多令人费解的事。大部分父母都是以自己的思维判断孩子的行为,然后勒令孩子改正,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这往往会在无意中曲解了孩子的用意,伤了孩子的心,甚至压抑了一种珍贵的品格。很多时候我们只要多一点耐心,多问一句,也许就会理解孩子的行为了。

2.天桥上的乞丐

社会是多样的,人也是多样的,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是非和欺骗。对于我们而言,有些事并不需要让孩子太早地接触到。

2010年,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我妈很想去看看,所以国庆的时候,我们带着辰辰和双方老人,浩浩荡荡地去了上海。

有一天晚上,我妈想到处逛逛,我和老公带着辰辰陪她,回来的时候在天桥上遇到一个乞丐。那个乞丐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模样,手脚健全,当他把手伸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妈嘀咕了一句:“年纪比我轻得多,手脚也健全,怎么不找个工作养活自己呢!”

不等我们反应过来,辰辰已经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放进了对方的盆里。那个乞丐一愣,有些迟疑地看了我一眼,也许怕孩子做不了主,我们这些大人反悔不愿意给这么多。我妈确实有这个意思,嘴巴动了动想说话,我忙拦住了她,笑着向那个乞丐点了点头。对方见我首肯,连连鞠躬,又对着辰辰说了好几句谢谢,辰辰无比开心。

回到酒店,我妈就开始责怪我:“你也真是的,那人年纪估计比你大不了多少,这样的年纪就该自食其力,偏要出来乞讨。如果是个上了年纪的人,那我没话说,或者你给个五块十块的也就是了。我看他就不是真正的乞丐,你竟然还由着辰辰给了五十,你应该告诉他,这是骗人的。免得这些人利用了孩子的同情心,孩子以后老被人骗。”

老太太的想法不无道理。可现在的很多情况是,家长一方面过度给孩子灌输辨别教育,一方面又感慨孩子自私没有爱心。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以前只要看见乞丐,他就一定会给人家一点钱,可是后来渐渐地不给了,因为他听很多人说现在的乞丐都是假的,甚至还有集团操作,每个人一天要乞讨多少是有指标的。他觉得自己的同情心被利用了,给了才是傻瓜。后来再看见乞丐,他也开始漠然地走开,心慢慢地变硬了。现在孩子看见乞丐,也和他一样,立刻躲开,看见孩子这样的时候,他心里挺难受的。

在这里我想谈谈我的心得,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一点启示。

当时,我看见那个乞丐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太年轻了,为何不找个工作呢?可是我毕竟不是他,无法了解他的真实处境,每个人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总有他的理由。而辰辰主动献出了他的爱心,这钱是他自己的零花钱,花完了我们不会多给他,也不会因为他做了好事而额外奖励他,否则他献出来的就是爸爸妈妈的爱心,而不是他自己的爱心了。如果我们告诉他献爱心要看对方的年纪和真实情况,这对还未成年的辰辰而言,显然是超出他的理解范围的。即使他接受了我们的观点,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他不会再像现在这么积极地献出爱心,他会想:这个人的年纪达到了我献爱心的标准了吗?他到底是真的还是骗人的呢?如果我献了爱心,但他是骗人的怎么办呢?

其实就现在社会而言,孩子一点都不缺少这种教育。平时长辈们经常会说些这样的例子,报纸上、网络上、电视上也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新闻。我们经常觉得这个世界上骗子实在太多了,人也越来越冷漠了。这两者是相对的,就是因为骗子多了,大家慢慢地开始冷漠了。所以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往往也是以怀疑的眼光去看待,往往使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从而发出社会冷漠的感慨。

所以,家长根本不用担心在这方面对孩子教育得不够。相反,社会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已经过度了,家长要做的不是再加一把劲,加强孩子的防骗意识,而是尽量保护孩子纯真的心灵,呵护他的这颗赤子之心。

我和老公一直很重视对辰辰这方面的培养。看见路边流浪的小猫小狗,我们会引导辰辰买一些食物给它们;碰到学校组织捐款的时候,我们支持他把压岁钱和零花钱捐出来。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辰辰能够对每一个希望得到帮助的人献出他的爱心,我们也希望每一个被帮助的人是真正需要别人帮助的,没有那么多欺骗。可毕竟社会是多样的,人也是多样的,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是非和欺骗,有些事并不需要让孩子太早地接触到,比如社会的阴暗面。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看一期节目的时候,辰辰突然说了一句:“妈妈,这些都是骗人的。”

我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他说大人们和网络上不都这么说的吗?由此可见,孩子根本不缺少这些教育,家长要做的是积极地让他看到阳光温馨的一面,以免孩子变得冷漠、多疑。

曾经有一位同事向我抱怨,她孩子所在的班级里,一个月组织了三次捐款,第一次她很积极地让孩子捐款,可是次数多了,她就觉得烦了。捐少了,孩子面子上不好看,显得缺乏爱心,捐多了,她心里也不舒服。虽说学校也没硬性规定一定要捐或者要捐多少,可是人家的孩子都捐了,自己的孩子不捐,他怎么面对老师和同学啊?于是,这位朋友感慨道:天天给别人捐,怎么就没人给我捐呢?我笑着说:如果你真的需要捐款,我第一个捐给你。

我想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矛盾,我认为献出一点小小的钱财,使孩子拥有一颗同情心,这是非常值得的。如果家长这样想,也许就会平和得多。就像天桥上那个乞丐,即使他是骗人的,于我们和孩子而言,只是尽了一点自己的义务,最多就是被骗了一次同情心,如果我们冷漠地走开,也许失去的是孩子的同情心,而这种高贵的品格,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我把这种想法告诉周围的妈妈,其中有一位妈妈担心地问我:“被骗点钱我倒无所谓,也不差这点钱,可一直向孩子展示好的一面,孩子太有同情心就容易受骗,这就是个大问题了。”

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担忧的事。关于这点,我们在家很早就交流过,我们希望辰辰有同情心,但是绝对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所以一直秉持一个原则:有些事不应该让孩子过早接触,但是关于自我保护意识,一定得尽早树立,只要不危及自身安危的,一定要积极帮助别人。比如:有人向辰辰问路,如果知道就应该告诉别人怎么走,但是,如果对方要求带路,就应该联系爸爸妈妈,或者请对方让周围的大人帮忙;如果家里突然有人敲门,不能立刻开门,一定要先问清楚对方是谁,想找家里哪个人,然后打电话给爸爸妈妈;如果有陌生人送东西给他吃,爸爸妈妈不在场的话,绝对不能吃;不能一个人跑到偏僻的地方去玩。只要把后果告诉孩子,其实孩子完全能处理这些事。但是要注意一点,我们只把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告诉孩子,并且让孩子知道,这是为了自我保护,而不是为孩子制造一种恐怖气氛,觉得除了爸爸妈妈以外,其他人全部都是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