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最好的家长:怎么教孩子愿意听,教什么孩子才优秀
14624300000002

第2章 高情商家长的八个标准(1)

尊重孩子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

张珊下午去客户的公司办事,办完事后直接回家,这时还不到五点。当她开车路过超市时,发现女儿小丫与几个同学在超市门口聊天,他们一边吃着冰淇淋,一边说说笑笑。

放学了为什么不早些回家做作业?明年就要中考了!张珊下午与客户的洽谈没什么结果,现在心里更不痛快了。

快六点半了,小丫才进家门,一进门,她的电话就响了。小丫打完电话,张珊让她把手机给自己。

“为什么?”小丫有些莫名其妙。

“我要看你整天跟些什么人鬼混!”张珊严厉地说。

“你这是侵犯我的隐私!”小丫抗议。

“你的手机是我掏钱买的!在你自己买得起手机之前,你就没有什么隐私!”张珊有点激动,想了想,又说,“放心,中考之后我一定把手机还给你!”

“好,我不要你的手机!”小丫说着,把手机扔给了张珊,夺门而出。

“你给我回来!小丫,你去哪儿?”

回答张珊的是茫茫的夜幕……

晚上十点的时候,张珊的母亲打来电话,说小丫刚到她那里,让张珊别担心。

放下电话,张珊一下子瘫在沙发里,失声痛哭:“小丫,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妈妈!妈妈究竟错在哪里……”

很明显,张珊错就错在她没有平等地对待小丫。如果家长喜欢随时随地、从上到下地控制孩子,那孩子只会感到自己每天要面对的是一位对自己充满威胁而又冷冰冰的凶神恶煞。如果孩子对家长充满了恐惧感,那他的感情就会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如果孩子的感情一直处于压抑状态,那他的内心就会一直充满消极、负面的感情,而这种感情不会唤醒孩子对学习和未来的追求,更不会让孩子奋发向上,只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报复心理。因此,不能平等对待孩子的家长,情商都不高。这样的家长从来不管自己的专制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心理感受,更不明白这些负面感受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由于他们不能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家庭教育应有的温馨氛围就会荡然无存。

为什么张珊这样的职场白领也不能平等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呢?作为一个现代职场白领,张珊当然知道“平等”的含义和重要性,但作为母亲,她对“平等”的含义和重要性就不甚了解了。在如张珊这类的家长看来,如果给孩子“平等”,让孩子自由,就意味着“放任自流”和“无法无天”。有些家长还这样想:“小孩子有什么权利呀,还不是听大人的!”或者“现在的孩子就够难管了,再让他们知道自己有那么多的权利,那更得跟家长‘顶牛’了,我们当父母的怎么‘玩得转’呀!”对于中国的家长,实在应该再来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让他们重新认识“平等”和“自由”在家庭教育中的价值,理解孩子的“自由”在家庭教育中的意义。

张珊这类家长会迷信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威,头脑中已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因为我供孩子吃住和上学,所以孩子必须听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比如宠物),而不是把孩子当做一个与自己有同样尊严的“人”。因此,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实际上是家长自私的表现,他们要求孩子对自己的话无条件地服从,懒得费心思去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如果孩子不能无条件地服从命令,那他们就会对孩子进行威胁。

爸爸:“有个青年在树林砍柴的时候腿被大树压住了。为了活命,他毅然用锯子锯断了腿,死里逃生。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关键时刻要作出勇敢的抉择。”

小乐:“爸爸,如果是头被压住怎么办?”

因为不能平等地对待孩子,只是希望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控制,所以,像张珊这样的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他们的主题永远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孩子做对了什么”。孩子总是处于被指责之中,他们在学习中得到的满足感就会被削弱,而这种满足感本来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孩子缺乏了学习的满足感,也就缺乏了学习的动力,他们会变成只是为考试成绩而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降低。

的确,像张珊这样严厉地对待小丫,在家庭教育中也有一定用处,这能立即制止小丫的一些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从长期效果来看,那恰恰与张珊的希望背道而驰。家长不平等地对待孩子,往往会产生四种长期恶果:第一,孩子开始仇恨家长,“这不公平!我再也不信你们了!”第二,孩子开始报复家长,“算你狠,这回你赢了,等着吧,下次我一定要找机会扳回来!”第三,孩子开始叛逆,“我偏要对着干,看你拿我怎么办!”第四,孩子开始退缩,要么偷偷摸摸,“我下次绝不让你抓到!”要么自卑,破罐子破摔,“反正我就这样子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当然,孩子面对家长的不平等对待,他们很难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这么想,然而这种潜意识会在以后的行为中体现出来。比如,小丫的离家出走就是潜意识中对张珊的反叛:我偏要跟你对着干,看你拿我怎么办!因此,家长必须认识到不平等对孩子心理造成的伤害。很多孩子在严厉的家长面前表现得“服服帖帖”,那有可能是一种假象,家长千万不能被这种短期效果蒙蔽。

高情商家长的最大特征就是能平等地对待孩子。所谓“平等”,并不意味着家长与孩子完全相同,就像两张五十元的钞票和一张一百元的钞票,它们完全不一样,但价值相等。孩子肯定不像家长那样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也不可能享有家长的各种权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与家长同等的尊重和自由,而不是像小丫这样得到责难和羞辱。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孩子三岁左右开始独立思考问题,并慢慢学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面对家长的重压和不平等的对待,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不能(有时也不敢)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愿望,但并不是说他们没有自己的感受和愿望。被重压得太久,孩子心里的压力就会找到自己的方式爆发出来。而这种爆发的后果,会远远超出家长的想象,甚至出现不可控制的局面。像小丫这样只是到姥姥家避难,对张珊来说已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放任自流。高情商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都会平等地对待孩子,特别是在遇到问题时,他们会与孩子协商,以理服人。事实上,当孩子觉得家长理解他的观点时,他的情绪就会好转。一旦他觉得自己被家长理解了,他就会更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一起解决问题。家长必须注意,孩子只有在感到你倾听的诚意之后,才更有可能听你的,所以,家长先要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反思:你是怎样看待与孩子平等的问题的?

乐观自信

——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好

上课铃声早已响了,可三年级二班的教室里还像集贸市场一样嘈杂,几个男生还围在小胖的课桌旁边聊得起劲。

小胖大声地问:“你们猜,傻瓜二十年后会变成什么?”

这是小胖昨晚在网上找到的脑筋急转弯的题目,其他几个男生面面相觑,回答不上来。

年过五十的数学老师早已走进教室了,见同学们还没有安静下来,便咳了一声以提醒同学们该上课了。

本来这个题目的答案是“老板”,但听到老师咳了一声后,小胖马上大声地说:“是老师!”

同学们一个个笑得前仰后翻,数学老师的脸立刻变成了猪肝色……

下午,小胖的爸爸李思被紧急召到了数学老师的办公室。李思在耐心听完数学老师列举小胖的种种“劣迹”之后,平静地问:“老师,您是教数学的,您能不能帮我计算一下,在我家小胖的所有行为中,他的不良行为占有多大比重?”

数学老师稍微思考了一下说:“20%左右吧!”

“哦,那也就是说他80%的行为还是可以被接受的?”

数学老师觉得自己被下套了,气愤地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家长……”

的确,这样的家长不多见,但这就是高情商的家长的典型!高情商的家长乐观自信,永远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

高情商的家长的自信来自于他们极高的识别感情的能力,他们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自然也了解自己的短处和弱点),从来不怕孩子淘气和“不听话”,能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正因为自信,所以高情商的家长都是乐观主义者,他们可以承受孩子带来的各种麻烦和祸端,能在麻烦和祸端之中看到机遇而不是危机。乐观的家长能够积极地看待孩子,期望从孩子身上看到最优秀的东西,使孩子总是期待未来会变得更好。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是高情商家长的共同特征。每个孩子都会有长处,也会有短处,作为家长,最重要的是寻找孩子身上的长处而不是短处。寻找孩子的长处,不仅是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需要,也是对自己孩子保持乐观心态的基础。

如果家长不是像李思一样有意识地去发现,那他们永远也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如果李思把80%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关注小胖20%的消极方面,那么这方面就会在李思的眼中膨胀,而小胖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就会自动减少。相反,如果李思把80%的时间和精力用来肯定和鼓励小胖,那小胖身上的消极方面就会很快消失,而积极方面就会增长到100%。

高情商家长的乐观自信不是盲目的,它来自于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就像李思这样,因为他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他没把小胖的玩笑太当回事。对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说“老师是傻瓜”并不是成心侮辱老师的人格,他只是觉得捉弄老师非常有趣,觉得自己“成功”啦!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但玩过之后,他们就会厌倦,失去兴趣。所以,李思会提醒小胖不要再捉弄老师了,但也不会把这件事无限上纲上线,认为小胖人品出了问题。在李思看来,小胖这种能捉弄人的本事正是其健康活泼的表现,这种能力说不定就蕴涵着小胖未来的创造力。

妈妈:“宝贝,你在做什么呢?”

小丫:“数钱。”

妈妈:“数钱干吗?”

小丫:“买个不打我的妈妈。”

一些家长如果听到孩子说老师是傻瓜,不仅会狠狠地惩罚孩子,而且还会觉得这样的孩子是“朽木不可雕”!为什么他们不能从这件事中看见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呢?主要原因是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习惯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孩子,他们想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孩子就应该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家长总是看不见孩子的优势和长处,那就会有一种焦虑感,对孩子会越来越严厉;由于家长越来越严厉,孩子的叛逆感也将越来越强烈。这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家长最终将孩子推向与自己期望相反的方向。

要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关键在于家长本身,而不在于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长处。如果家长用正面、积极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孩子,那他就会慢慢发现孩子身上有许多优点和长处。比如,孩子淘气,正是孩子健康活泼的表现;孩子爱说话,正是他口才好的表现……也许,最后发现的优点越来越多,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老天爷特意赐给自己的礼物”,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永远是自己的好”。如果家长这么看待自己的孩子,那他们对孩子的态度自然就会有很大的转变;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变了,家庭教育的氛围自然也会改变。

但是,家长不要幻想孩子会变得完美无缺。家长要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但希望孩子变得完美是不现实的,追求完美的家长到最后往往会非常失望。家长发现了孩子的进步,自然就会鼓励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快乐成长。

反思:你的孩子身上有哪些优点和长处?

远见卓识

——为孩子的长远利益着想

刚开学不久,教师节和中秋节就要来了。

某天吃晚饭时,小妍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的同桌小明告诉我,他老妈准备送刘老师一张一千元的购物卡。老爸老妈,我们送不送?”

小妍的妈妈赵妤说:“我们当然要送!”

“那我们送什么?”小妍问。

“人家送什么我们也送什么!”赵妤说。

“小妍,你们刘老师喜欢什么?”一直在沉思的小妍爸爸钱刚说话了。

“刘老师喜欢什么……我想想。”小妍歪着头想了想,“我们刘老师喜欢漂亮的贺卡。有一次我到刘老师办公室去交作业,看见她桌子上有几个漂亮的贺卡,她说是原来的学生送的,她非常喜欢。”

“那小妍你自己做个贺卡送给刘老师,好不好?”钱刚问。

“好!”小妍欢喜地说,“我还要在贺卡上写封感谢信。”

“好!我和你妈也在信上签名。”钱刚高兴地说。

赵妤是中学老师,一向对学生给老师送礼这种事情深恶痛绝,总觉得给老师送礼,师生关系就不纯洁了,所以她也觉得送贺卡是个好主意。但是,她又担心:“一个贺卡不值几个钱。现在别的家长动不动就是送几百、上千的礼物,这会不会影响刘老师将来对小妍的看法?”

钱刚说:“教师节的礼是应该送的,老师收到学生的礼物,会有种被尊重的感觉,这只是对老师辛勤付出的一种感谢,没有别的意思。所以,送贺卡就是表示我们全家的感谢之情,这里面凝结着孩子和我们家长的心意,这会让老师感到温暖。如果老师嫌我们送的礼不值钱而对小妍有看法,那也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