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做最好的家长:怎么教孩子愿意听,教什么孩子才优秀
14624300000016

第16章 高情商家长与孩子建立互信的六个技巧(2)

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创造成长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这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家长总是包办孩子的事情,那就很难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孩子有机会学习他所必备的社会生存技能,并了解这种技能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他才能形成自己的责任感。

在一些家长看来,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是家长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事实恰恰相反,家长事事包办,才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家长之所以喜欢包办一切事情,就是因为自己没有耐心去指导孩子,嫌指导孩子费心思。现在种地、养猪都在学科学,动脑筋,为什么家长却不肯为了孩子而用心呢?

爸爸:“为什么许多字你不认识?”

湾湾:“它们没告诉我它们的名字呀!”

孩子在两三岁时,自我意识逐渐形成,他们会提出“我自己来”或“我自己做”等要求,并跃跃欲试,想尝试做每一件事,这是孩子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高情商的家长会努力创造机会,增加孩子体验自我处理事情的机会,只有经历了这种体验,孩子感情上的共鸣才更容易被引发,从而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可是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做不好,总是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解决问题的体验机会。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两种:经验和思辨。经验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取得,这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是最原始也最根本的;思辨则是通过演绎的方法来获取知识,它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也就是一连串地运用判断的过程。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思辨能力有限,所以,体验是孩子获取知识、形成自己价值观的最重要途径。家长越俎代庖,剥夺孩子的体验机会,实际上就是在阻挠孩子的成长。

家长将孩子能做的事情都一手包办,后果是很严重的。潘红心疼小洁,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小洁如何处理与同学的关系,应该由小洁自己来决定。潘红这么横插一杠子,实际上剥夺了小洁的体验机会,她的这种行为会让小洁自己不动脑筋,不会想办法解决问题,反思自己的领导能力,反而会觉得自己更加委屈,这样,小洁的领导能力就不会有提高,也看不见自己当班长的意义和价值。这非常不利于她今后的成长。

家长事事包办是对孩子积极性的最大打击,他们会因此失去珍贵的实践机会,而后渐渐丧失自信与勇气——自信心是建立在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问题的基础上的。现在有很多家长,一方面喜欢包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又喜欢抱怨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家长缺乏提升孩子能力的意识,孩子遇到问题他们就越俎代庖,不愿费工夫指导孩子,因此,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很难发挥出来。

另外,潘红让小洁不要当班长,就等于让小洁临阵脱逃,削弱了小洁的责任心,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小洁被选为班长,说明她各方面的品质不错,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如果因为两个男生捣乱就不当班长了,那怎能提高小洁的责任心与面对困难的勇气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家长应通过各种方式以实际行动给予支持,如对孩子表示信任、让孩子拥有独立的空间、给孩子支配时间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善待孩子的朋友,等等。在上面的案例中,当小洁向潘红述说自己的遭遇时,潘红当然不能毫无表示,小洁感到委屈,心情不佳,潘红应给予安慰与同情,她可以说:“小洁,别难过,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现在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答案就在自己身上”这个道理,从而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减少其对家长的依赖。

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发现和自己体验出来的真谛,才是人生成长的基石。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效果远比家长的谆谆教诲要大得多。所以,高情商的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会寻找一切机会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体验、寻找答案。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请求家长帮助的时候,家长当然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但要在给予帮助的时候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多采用诱导的方式鼓励孩子自己去试一试。孩子实在无法独立解决时,家长也不能包办代替,而是要进一步耐心启发,使孩子能在家长机智而不露痕迹的引导下,觉得自己是靠自身的力量解决了问题,让他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经验,这对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挑战大有帮助。

反思:当孩子遇到困难向你求助时,你一般是如何处理的?

不懂就问

——虚心向孩子请教新知识

葛剑是中文系毕业的博士,去年被破格提升为教授。某天下午,葛剑的儿子小洁放学回家,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就跑出去玩了。葛剑被一个学术难题弄得头昏脑涨,便从书房踱步到了客厅。他看到儿子书包里露出一本小学四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课本,他以前没学过这门课,于是好奇地翻阅起来。

在目录里,葛剑看到了“摩尔庄园”几个字。“摩尔庄园”是什么东西?一细看,他才知道,这是种网络游戏。对于网络游戏,葛剑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门外汉。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想当孩子的先生,那就得先当孩子的学生!葛剑决定就“摩尔庄园”的问题向小洁请教。

吃晚饭时,葛剑对儿子说:“小洁,你教爸爸玩网络游戏,好不好?”

“什么?”小洁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地问,“爸爸,你是说要我教你玩游戏?”

“是的。”葛剑郑重地说。

“好!”小洁爽快地答应了。

“摩尔庄园”这个游戏很简单,不一会儿的工夫,葛剑就会玩了。他觉得自己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玩游戏,更加深了与儿子的感情,增加了“情感共振”的“频道”。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家长在知识上的优势越来越小,对于孩子掌握的一些新知识,很多家长闻所未闻。因此,家长如何在孩子身上学习新的知识,已成为家长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肯定孩子的优势,诚恳地向孩子请教,这是家长与孩子建立互信关系的基础。

很多家长为了在孩子面前保持自己的权威,永远有一种“要证明自己无所不知”的情结,这些家长总觉得“我什么都会”或者“我什么都懂”。实际上,家长根本没有必要这么做,既累人又累己。人都有不足之处和弱点,你总是那么示强,那就是勉强自己。即便家长真的满腹经纶,那也只属于“小我”境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虚怀若谷,这才是“大我”境界。

高学历的家长要对孩子承认自己的“无知”,的确需要勇气,但是这种勇气可以让他们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新的东西。

家长应随时保持向孩子请教的心态,倾听他们说话,并将这些内容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相反,如果家长总是在孩子面前装出一副“无所不知”的面孔,保持自己的“权威感”,总有一天孩子会看到“马脚”,那时,家长会真正失去权威,失去孩子的信任。

家长在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只要遇到不懂的事情就马上会问大人——天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星星?飞机为什么会飞得那么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家长的虚荣心也在慢慢地增长,他们认为,如果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有不懂的东西,就会“很没面子”。所以,当家长遇到不懂的东西时,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虚心请教了。案例中,如果葛剑看到小洁教科书中的“摩尔庄园”,好奇而又不敢问,那就是虚荣心在作怪!

葛剑问了“摩尔庄园”的玩法之后,小洁会不会觉得爸爸太幼稚?其实,孩子不会有这种想法。葛剑问自己游戏的玩法,小洁虽然有些意外,但他知道爸爸是研究古文的博士,不会玩游戏很正常。他还会被爸爸这种“不懂也不装懂”的精神感动,会尽可能通俗地向爸爸讲解“摩尔庄园”的玩法。

高情商的家长不仅会把孩子当成老师,也会把孩子当成朋友,所以,他们闲下来之后会与孩子闲聊,孩子喜欢姚明就聊篮球,喜欢音乐就聊“快乐女声”。为了提高沟通效率,与孩子建立更加密切的互信关系非常必要。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以增加与孩子交流的共同语言。这样,小洁在玩游戏的时候,葛剑就能够恰如其分地附和两句,能得到爸爸的附和,小洁的心情就会很好。这就是情商中利用感情能力的力量,它可以使双方的情感产生共鸣。

家长要增加与孩子的交流,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大胆地向孩子发问。但是,现实中有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拉不下面子,放不下架子。高情商的家长善于调整自己的感情,他们也会发挥利用感情的能力,把孩子看成自己相交多年的朋友——既然是朋友,在他面前就用不着拘谨。比如,聊完了学习,就可以问问孩子电视剧《还珠格格》为什么那么好看,孩子就会海阔天空地聊自己的看法。这时,《还珠格格》到底好不好看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双方进行融洽交流的气氛已经出来了。

反思:你主动向孩子请教过问题吗?

头脑风暴

——让孩子成为家教规则的参与者

小昌马上要上小学了,范晶费了不少口舌,把小昌从乡下姥姥那里“抢”回了城里。因为没上过幼儿园,所以小昌并没有按时起床的习惯。

“小昌,你马上就要上学了,每天都要按时起床,知道吗?”范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