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出轨的盛唐2:武后
14593600000045

第45章 天子衮冕包裹起来的老妇人临风而立(2)

他已经很久没有开口议政了,上次和母亲交流,还是为自己的老师刘祎之请命。

不请则已,他的求情反而促使武则天在最短时间内就将刘祎之处死了。从那时起,李旦才搞清楚,自己这个皇帝的角色是个苦情戏。跑龙套的能有台词,就已经是格外开恩。

李旦不是哑巴,但是他嘴巴闭上了。李旦不是瞎子,但是他看不见自己和李唐的未来。

武则天的长子李弘去世时,睿宗还是十四岁的相王李旦,接着是二哥李贤的惨剧,然后是三哥李哲自取灭亡……从他多愁善感的少年期到青年期,接连发生了这么多可怕的事。

当李旦看到母后武则天的庞大势力,和政治圈中的无情碾压,不由得惊惶万状。他和三位哥哥的性格不同,他的个性较为温厚笃实,缺少年轻人该有的霸气和野心。他虽然刚满二十九岁,却处处隐忍自省,仿佛一名垂垂老者,将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归诸天命。

睿宗李旦的唯一嗜好是读书,尤其喜欢读那些雅爱训诂之书。虽然他并不擅长楷、草、隶等各体书法,但还是将大部分时间用来练习书法艺术。

对于李旦而言,他所能做的,就是忠实地执行皇太后武则天的每一项要求,少做少说,或者尽量不做不说。

当黑压压的人群聚集在宫外上表请愿之时,李旦只能长长地叹气,悠悠地踱步。

自己的帝王生涯到此就要告一段落了,李旦不知道自己是该白日放歌,还是该长夜痛哭?好像这一切和自己有关,又和自己无关。

2

载初元年(公元690年),睿宗李旦连续两次谦让,都被武则天断然拒绝。直到第三次,武则天才勉强接受了李旦的禅让。

当李旦用一种沉重而缓慢的语气宣读退位诏书时,文武百官并没有听出一个落拓帝王内心的悲愤与沉痛。相反,宣诏时的李旦仿佛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和愉悦。

既然朝堂内外早已是凤凰朱雀满天飞,那么他这个挂名皇帝也是做不长久的。和他那些死去的、贬离京城的宗室兄弟们相比,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幸运。对李旦来说,他所求的,不过是体面地活下去。

武则天从凤榻上缓缓站起来,以一种故作雍容优雅的姿态接过了李旦双手捧过的诏书。

那一刻,武则天的内心并没有想象中的狂喜与雀跃,毕竟面对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武则天甚至表现出一副极不情愿的神情,她说:“这一切非我所愿,奈何万民请愿,皇上下诏,帝国已经走到了天意之择的十字路口,倘若自己再坚辞必受天谴。谨此服从圣谕,为天下万民拜受天命。”

母子交接权柄的那一瞬间,现场的每个人仿佛听见了一种神秘的重物落地时所产生的宏大声响,嚣尘飞扬。在李旦和官员们心中绷紧的那根弦在这一刻也骤然松弛,让人有一种虚脱后的疲倦。

一个女人做了皇帝,不管这个结果透着多少荒谬,既然存在,就是一种合理。

帝国的权力世界在经历了一波又一波的鲜血淋漓之后,终于迎来了令人迷醉的安详时刻,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有了身轻若燕的感觉。

李旦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当了这么长时间的挂名皇帝,从来没有以个人的名义发过诏书。如今通过自己的手颁发的第一份诏书,居然成了自己的最后一封诏书。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份诏书竟然是颁给母后的禅位诏书。

一切皆有可能,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事后,李旦并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么讽刺。世人都知道他李旦只是一个奇怪的影子皇帝。而影子从来是见不得光的,见不得光的帝王还能算是九五之尊吗?

紫宸殿上,那面低垂了六年的紫帐在这一刻豁然被扯开。就像是故作神秘的魔术师在灯光乍亮的一瞬间,正准备向舞台下的观众展现一个匪夷所思的世界。

从这一刻开始,武则天终于完全而直接地掌握了整个帝国运行的权柄。

为了彰显天命,武则天随即改元天授,公元690年,一年当中继永昌、载初之后的第三个年号。国号定为周,上尊号圣神皇帝,降睿宗为皇嗣,赐姓为武,更名为轮,变成了皇嗣武轮。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九月九日艳阳天。武则天,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闪亮登场。

选择在重阳节称帝,武则天是在有意识地淡化自己的女性角色。在此之前,她已经上尊号圣神皇帝。全国范围内的造神运动,让世人对她的认识有了一种雌雄莫辨的神秘色彩。

这一年,武则天六十七岁。天子衮冕包裹起来的老妇人临风而立,透着无与伦比的神圣与威严。峨眉一扫,天下归心。

身着天子衮冕服饰的武则天亲御则天门,钟鼓长鸣万众欢呼之间,洛阳城四周百里之地都感受到了吉祥的氤氲紫气。一代女皇以弥勒菩萨之态横空出世,巍巍大唐反手之间就成了昨日颓垣。

周朝之天重新庇护千里黄土和亿兆黎民,所有对现实无望的人们都沉浸于改朝换代所带来的喜悦之中。

六十七岁的女皇站在则天门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她的眼睛里溢满了感激的泪水,感谢父母给予她生命,让她体会到蓬勃的生命能量;感谢六十年前那个让人无从把握的预言,护佑着她一直走到今天。

眼前的一切是梦,也不是梦,则天门下的文武百官和更远处静观大典的洛阳市民拜伏于女皇的脚下。这真是一个良辰吉日,天空像是被纯净的水洗过般蔚蓝透明,昂首东望,一轮红日正喷薄东升,那面被称为大赤的皇旗在帝国的猎猎风中抖动起舞。

这面皇旗的设计略显夸张,旗面上涂抹着鲜艳如血的红色,没有精美的缨络花饰,只是在旗杆上方雕有一枚流光溢彩的龙头,这是一面完全仿照古周之礼竖立的皇旗。

那些仰视大赤之旗的人们在内心并没有追远怀古,他们心事重重,遥想着帝国的不测命运和自己的未卜前程。

洛阳城的官员、百姓看见了旗帜掩映下的武则天。

女皇已经正式使用圣神皇帝的称号,来自异域的神秘粉霜遮住了那张有着几分苍老的面容,她的眼神在旗帜和华盖下顾盼生辉。一些心属李唐的旧臣不无沮丧地想,这个老妇人难道真的是弥勒菩萨永远不死吗?

不老的女皇以社稷之土洒向神宫前的圣坛,以此定洛阳为大周首都,七百里以外的长安尊为陪都。

元旦这天万象神宫笼罩在一片节日的香火之中。大享之礼延续了一天一夜。祭祀天神、祭祀日神、祭祀月神、祭祀风神、祭祀雨神、祭祀土神、祭祀河神、祭祀五岳之神,祭祀天地之间所有的神。

历经大风大浪的武则天在面对眼前的宏大场面时,也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虽然武则天经历的大场面很多,但那些场面都是为别人搭建的舞台。而今天,这眼前的一切是专门为自己铺陈。她每登上一级台阶,都会在内心暗示自己,天命,是天命,一切都是天命。

人们后来习惯于称女皇为则天皇帝。

周王朝定都洛阳。为了赶超西都长安的繁荣,武则天又从周边地区迁徒了大量人口入神都,使洛阳很快就成为继长安之后又一个人口过百万的国际大都会。

西都长安的李唐太庙也更名为享德庙,庙里依然供奉高祖、太宗、高宗三位大仙。而在武周所建的太庙中,李唐三圣也同样享受供奉,不过从主祭变成了配祭。

武则天只承认是从他们那里接手江山,至于太祖李虎等李唐先祖们就不能再享受冷猪肉了,武则天还要祭祀武氏的祖先们。

武周朝臣在写奏章的时候,经常会用“天下者,神尧(高祖)、文武(太宗)之天下”等句子,这也是武则天点头同意的官方说法。

九月十三日,武则天下令按天子之礼在神都洛阳立武氏七庙,以父亲武士彟为太祖孝明高皇帝,由上数五代武氏祖先为帝,又尊西周的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以武氏族谱上的始祖、周平王幼子姬武为容祖康皇帝。

武则天在为父亲武士彟修建的昊陵《攀龙台碑》中,无比坚定地认为,父亲早有帝王之相。如果没有李渊,那么这天下早就应该是武家的,父亲武士彟没有赶上好机会,只有先助李渊起事。

与此同时,武则天又大封武氏子弟武承嗣、武三思等为王,姑姐皆为长公主,组成新的皇族宗室。李家现在已经不是皇族,武家才是新的皇族。

翌月,武则天又下诏,免除天下所有武姓人氏的赋役,天下武姓是一家。武则天一方面宣称武周政权是继承高祖、太宗而来,一方面又以父亲为武周的开国皇帝。李家现在已经不是皇族,武家才是新的皇族。

此时的李旦具有两种不同的身份,从政治上说,他是被篡夺者,武则天篡夺了他的帝位,但从血缘上看,他又是武则天的儿子。

对于这样一个人物的处置,是颇费周折的。武则天的方法是,政治上,赋予他储君的地位,被称为皇嗣。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李旦必须改姓武。

武则天将李旦及其子女都赐姓为武,把李旦降为皇嗣,十二岁的原皇太子李成器降为皇孙,然后让李旦的几个孩子同日出阁,开府置官署。

李隆基也于此时被封为楚王。李隆基生就一副帝王之相,仪范伟丽,有非常之表。

武则天不仅幽闭男性孙子于宫中,事实上连已降封为县主的女孙也不能幸免。难兄难弟之外还有一群难姊难妹。这些小皇子和小公主年幼无知,不知国逢大变,嬉戏学习似乎一切如常。

武则天很宠爱李隆基,经常让他到宫里来玩。七岁那年,小家伙威风凛凛地带了车骑随从到朝堂去见祖母,派头很足。车队刚开到半道,前面就被堵住了。堵车不是因为车辆多,而是有人故意找碴。

随从到前面一打听,原来是王牌对王牌,李家车队正好撞上河内郡王武懿宗的车队。路途堵塞,老百姓就围上来了。这个武懿宗纯属没事找抽型,看见李家一个小孩子出门搞这么大的排场,忍不住就想当众羞辱一下。

武懿宗在武家诸位兄弟中是最不受武则天待见的,此人长得难看不说,与人论辩也是笨嘴拙舌,人品也不入流。后来打契丹时,畏敌不前却大杀老百姓邀功请赏,留下“唯此二河,杀人最多”的歌谣。

在成人世界里找不到自尊的武懿宗,希望从孩子身上找回一些做人的尊严。

他站在街中央,手指着李隆基的随从,大声呵斥:“你们胆敢拦老子的车队,知道我是谁吗?”

李隆基从轿里下来,在人群里站出来,毫无惧色道:“这是我家朝堂,与你何干?竟敢欺负我的随从!”

武懿宗没想到一个七岁的孩子能说出这番话,一时语塞,涨得脸红脖子粗,只好收起吓唬小孩子的狰狞面目,绕道而去。

小小年纪的李隆基斥退河内郡王,武则天在听说这件事时,笑得前仰后合,对这个宝贝孙子也是另眼相看。

睿宗李旦的正式称号是皇嗣,移居东宫,享受皇太子待遇,但并非皇太子。皇嗣是个很模糊的词,皇帝的子嗣,但却不一定是皇位接班人。

武则天在打压李氏的同时,对武氏族人却是重用提拔。毕竟武则天已是六十七岁高龄的皇帝,从她登基的那一天起,接班人问题就摆上了日程。

这里面除了被整治得早已没了脾气的李唐宗室,更少不了武氏宗亲。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就是其中之一,他觊觎着太子之位,眼睛都在滴血。为了能够夺取大周朝的太子之位,武承嗣将做出怎样的巧妙布局?而以李旦为代表的李氏宗亲又将陷入怎样的危局之中?武则天的帝王生涯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与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