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出轨的盛唐2:武后
14593600000025

第25章 宰相下狱,哪里还能活着出去(1)

1

武则天逮捕裴炎是一件难以说服天下人心的大事,毕竟裴炎是帝国的首席宰相。更何况,武则天并没有拿到裴炎与李敬业私下勾通的确凿证据。难道裴炎主张以政治方法去解决扬州问题,避免流血,也是谋反吗?于是,朝堂上下出现了一场营救裴炎的风潮。

在前线打得不可开交之际,后方为裴炎说情的奏章雪片似的飞到武则天案头。裴炎作为高宗的顾命老臣,朝中的很多高级干部都是他的门生故交。大哥犯事,小弟怎不以恩图报,都赶紧想办法把裴炎从监狱里救出来。

裴炎收监之后,胡元范等人曾与武则天发生激烈的争辩。他们认为,裴炎是国家的股肱之臣,有功于国家,全心全意为君王效忠,这是天下尽人皆知的事。裴炎不仅不是叛国者,而且还是一个社稷之臣。社稷之臣不是一般的忠臣,他是指皇帝未成年之际,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人物。

胡元范等人的意见,遭到武则天的强力驳斥。朝臣中不断有人站出来为裴炎说话。于是,武则天摆出了坚定的态度。她说:“裴炎是一个谋反者,你们不知道罢了!”

武则天这句话过于空洞,在谋反问题上,必须有实打实的证据。如果武则天已经全面掌握裴炎的“反端”,就必须把这些“反端”逐一亮出来,但她又无法做到。在这种情况下,她只能说:“这件事,我知道,你们不知道!”

武则天的这种说法和做法,让胡元范等人的态度越来越强硬。他们说:“裴炎是社稷忠臣,有功于国,悉心奉上,天下所知,臣敢明其不反。如果裴炎是谋反者,那么我们这些人也都是谋反者。”言下之意,他们也主张以政治手腕来解决扬州问题。

武则天的回答是:“朕知炎反,知卿等不反。”她把胡元范等人与裴炎区别开来以缩小打击面。

除了公开的反对者以外,临朝称制还有一些暗藏的反对者,如刘祎之、韦思谦等。他们虽然没有公开发表反对临朝称制的言论,但实际上也是持反对意见的。那些伪装积极拥护临朝称制的人中也有私下和李敬业秘密来往的。如鱼承晔,他被武则天指使为审理裴炎案的两法官之一,表面上支持临朝称制,但其子鱼保家当时在李敬业军中教士兵制作兵车及弩,是叛乱集团中的军事工程师,鱼承晔采取的策略是阳奉阴违。

裴炎从下狱的第一天,就表现出坚决不妥协的态度。有人劝他“逊词以免”,也就是让他改变自己原先的立场,由反对太后临朝称制,改为拥护太后临朝称制。

在很多人看来,只要裴炎改变立场以后,就可以转危为安,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在他们看来,裴炎与武则天之间存在着和解的可能性。但裴炎并不这么认为,他也拒绝改变自己。不少人认为这事来得太突然,武则天只是一时气愤。等武则天哪天心情好些,只要裴炎当面向她认个错,一切都会烟云散尽。

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理由很简单。武则天初掌大权,裴炎作为首席宰相,在此之前两人合作愉快。纷乱的世道,每个人都需要朋友互相捧场,共克时艰。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裴炎说出了一句话粉碎了所有人的猜测,也把自己置于一条不归路。——“宰相下狱,哪里还能活着出去!”

这句话明白无误地告诉天下人,我这个宰相拒绝再与武则天合作,哪怕明天就去死。从历史的经验看,宰相下狱的概率和他拥有的实际权力是成正比的。一个宰相的权力越大,越难以驾驭,那么他被踢出局的概率就越高。

贞观朝宰相二十九人,下狱者三人,他们是侯君集、张亮、刘泪,结果三人全部被杀。高宗朝宰相四十七人,下狱者也是三人,他们是长孙无忌、韩瑗、柳奭,结果也全部被杀。

如果是一般的过错,宰相是不可能下狱的,下狱就必定是宰相与皇帝之间发生了重大的政治利害冲突。裴炎与武则天的冲突正是一场难以消解的冲突,虽然武则天现在还不是皇帝。

在复杂的局势面前,武则天的态度十分强硬。一方面,她将胡元范、刘景先也予以逮捕;另一方面,她在九月丁亥日,颁布制书:以骞味道检校内史同凤阁鸾台三品,李景谌同凤鸾台平章事。

骞味道原任左肃政大夫,李景谌原任凤阁舍人(中书舍人)。裴炎被收监以后,骞味道被指派为审理裴炎的两名法官之一。李景谌则是在营救裴炎活动中一位力持异议,站在武则天立场上的人。他为了迎合武则天,极力论证裴炎必反,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好处。

文武百官中有很多人,包括统兵在外防备突厥的单于道安抚大使、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在内,相继站出来证明裴炎不反,可是武则天都没有接纳。事态至此已成明朗之势,武则天决心以“莫须有”的方式来坐实裴炎之罪。那些站出来为裴炎开脱罪名的朝臣被捕下狱;而那些诬陷其谋反的则给以封官拜相,武则天甚至不惜破例,拜一个五品的凤阁舍人为相,创下开国以来最低职事官拜相的记录。

这难免让我们想起永徽年间,李义府为了改变政治命运,叩阁上书之后,由中书舍人升为中书侍郎,曾被人称为“超拜”。李义府刚开始并没有当上宰相,而这一次,李景谌却由凤阁舍人当上了宰相。

这是武则天极为拿手的一招,其特点就是利用手中的政治指挥棒来操纵时局。

每逢遇到棘手问题的时候,她就鲜明地表明态度:我喜欢的是什么?讨厌的是什么?你们可以走哪条道?不可以走哪条道?反对临朝称制的宰相,我把他抓了起来;拥护临朝称制,但地位稍低的官员,我把他们提升为宰相。

但是,这一次武则天的手段似乎失灵了。又有一份营救裴炎的密表从灵武传来,呈表之人是单于道安抚大使程务挺。

裴炎并不是什么大唐烈士,他只是一个玩弄政治的政客,准确地说,他只在乎属于自己的那份政治利益。

当年他帮助武则天把中宗拉下马,目的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他的最高目标就是成为朝臣中的带头大哥,他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他所要做的,就是继续保持自己的权力优势。

中宗被废后,他辅佐睿宗,也是为了能够找一个软柿子捏,自己可以继续专政。

裴炎也不过是官场上的投机分子,从小读弘文馆,饱读儒学经典,但他又区别于许敬宗、李义府那样的厚黑分子。人在官场,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但不可以无耻。

在官场上厮混多年,裴炎没有利用职权为自己谋过私利,算是一个十足的清官。就连他的那些亲戚,他也从来没有帮过忙。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可以不忠于某个皇帝,也不能算是一个忠臣,但他绝对不是逆贼。他能换了不听话的皇帝,但却从没想过要背叛李唐,改朝换代。

武则天早已看透了裴炎这个人,她要继续走下去,就要寻找新的政治盟友,而裴炎已经消失在她的视线范围内。内战如火如荼,武则天没有做出第二选择,将裴炎清理出权力系统才是她的唯一决定。

武则天命左肃政大夫骞味道(原御史台)、侍御史鱼承晔收集裴炎的罪证,罪名就从“疑有异图”开始入手,也就是收集裴炎谋反的罪证。

裴炎不是让太后还政李唐吗?而李敬业也要匡复李唐,他们是内外联系,意图谋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实李敬业叛乱与裴炎并没有必然联系。可是一旦罪名确立,一切又都顺理成章。官居显位的宰相裴炎就这样一夜之间成了阶下之囚,骞味道、鱼承晔二人奉太后武则天之命,对裴炎进行了严刑审讯。

裴炎受刑不过,招出一桩事实:九月间,他曾企图趁太后出游龙门之际领兵突袭,拘禁太后,逼其让权,还政于天子。后因大雨,武则天取消龙门之行,未能实施。

裴炎的介入,使叛乱集团的活动又添加了新的内容。这预示着当权士族的核心部分已经剥离出另一支力量,那就是协助叛乱分子的部分。

第二天,武则天在紫宸殿接受完百官朝拜之后,便下令将裴炎收押。

在裴炎和朝臣们惊惧的目光中,武则天将那封密书掏了出来。她向大臣们郑重地说:“这不过是一个拆字格,青字拆开来是‘十二月’,鹅字旁边是‘我’字,而‘鸟’是会飞的东西,有不受约束的意思。裴炎的这封信是在向叛军示意,其在十二月间为内应。”

这一解释使群臣恍然大悟,裴炎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也没有再为自己做最后的辩解。

他俯伏在地,默无一言。不管他过去和武则天有过多少默契于心的政治交易,也不管裴炎此时的内心还深藏着多少个人政治目的和利益诉求。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涉及君臣纲常、社稷安危的原则性问题上,裴炎的态度很明确。

与其充当武则天颠覆李唐的帮凶,变成一个人神共愤的乱臣贼子,或者在这个老妇人的石榴裙下摇尾乞怜,蝇营狗苟地活过下半辈子,还不如引颈就戮,痛快一死。

在裴炎看来,这么做最起码能保住一个李唐忠臣的名节,还有脸面到地下去见高宗。

直到武则天给裴炎定罪的时候,她都没有指出裴炎与叛乱集团有何交往,而是给他加上一项内容空洞的谋反罪名。连武则天自己都无可否认的事实,那就是如果自己将来能够篡夺李唐江山,那么其中有裴炎的一份功劳。

2

二月废立以后,程务挺在洛阳待了一段时期。这一年七月,李敬业等人的活动还处于隐秘阶段,武则天以为时局已经渐渐稳定下来,就叫程务挺返回灵武。

这次回灵武,武则天还专门给程务挺升了半级,以前他是以右武卫将军资格作单于道安抚大使的,而现在他以左武卫大将军的身份做了单于道安抚大使。

这时的程务挺正在前线与突厥交战,他手里握有重兵。

自从裴行俭含愤退出军政界后,程务挺就成为大唐帝国升迁最快的军事将领。程务挺能够走到今天,与他立下的卓越战功密不可分,抗击突厥,扫平叛乱,都能见到他无处不在的身影。

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程务挺曾经率领羽林军勒兵入宫,为武则天废黜中宗立下头功。从这方面看,程务挺应该算是武则天的人。可是当武则天要对裴炎动手时,程务挺却陷入矛盾之中:武则天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人,而裴炎则有恩于自己。

当初他是在裴炎排挤掉裴行俭后才获得晋升机会,因此他对裴炎一直心存感激。

程务挺在军中很有威信,尤其在边疆名声很大,让突厥人闻风丧胆,一遇程务挺军便不战而逃。或许是自恃功高,太后武则天多少会卖给他一些面子。

可这时候他的感觉出了问题,就算你是军功赫赫的武将,那又如何?地球离开谁都会转,裴行俭不是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吗?那么在他死后,换了你程务挺,不是一样让唐军成为突厥人的梦魇吗?

历史的经验告诉武则天,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人是不可以替代的,更没有什么人是值得一辈子去信任的。武则天不信任程务挺,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一个女人在朝堂之上行走太过危险,她早已开始修炼防狼术了。每一个置身于这个圈子的人都像是一头权力虎狼,随时会置他人于死地。

程务挺的手下偏将裴绍业正是武则天安插的一个线人,裴绍业的任务就是——死盯程务挺,盯死程务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