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到远方去
1455300000078

第78章 石痴

汉画像石是国之瑰宝,它的朴拙、大气、圆融、诡秘,常会令人震撼。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已发现收集汉画像石一万多块,其中仅徐州一地存有量就超过两千五百多块,这还不包括散落在民间的藏品。汉画像石已成为徐州的一张名片。因为徐州汉画像石存有量大,而且还在不断被发现,收藏、研究者也就多,其中徐州汉画像石研究会会长苑建中先生,就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石痴”。

我和苑建中先生同是丰县人,二十多年前曾是近邻。那时我家住在古城河内的旧城墙基上,苑建中先生住在古城河外,都是傍河而居。我家住的这个地方,正是千古龙飞地,当年汉高祖刘邦的故居所在。《史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丰邑就是丰县,中阳里就是我家一带的位置,用现在的话说,我和刘邦同属一个居委会。苑建中先生住在城河外侧,但我们两家相距很近,古城河上有一座五门桥,过桥后沿河往北走,不过百米就到了。这个五门桥也和刘邦有关。民间传说,当年刘邦降生时,丰城上空有天子气,皇家立刻派兵包围四门,屠婴三百。刘母怀抱初生儿刘邦无路可逃,正惊惧间,婴儿刘邦突然开口说话,一指城墙说:“那不是一座门吗?”城墙立时洞开,所谓指城为门,这个门洞就是五门。刘母抱着刘邦慌忙出城,一路历险,逃往邻近沛县。沛,水势浩大貌,龙入水,再无人能加害了。至今丰沛两县有“丰生沛养汉刘邦”之说。

这当然是民间传说,但两千多年传下来,还是留下一些遗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丰县一中就在中阳里,校园很大,西至孔庙,东抵古城河。我当时正在一中读书,那时古城墙已经没有了,只有一些废墟,但一中校园靠城墙旧基处,尚存一座残破的砖洞。记得曾有人告诉我,那就是当年刘邦逃走的五门。多年后我参加工作,家就安在这附近,家院后的五门桥就是因五门得名的。当年刘邦逃往沛地,经历起兵反秦,楚汉相争,终于成就帝王之业,创建两汉四百年江山,成为大汉民族诞生的母体。对于刘邦,后人尽可以作出各种评价,但他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汉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惜于岁月无情,除了文字,汉代能留下的实物,已经少之又少,而汉画像石因多长埋于地下而保存至今,实在是弥足珍贵了。就已发现的汉画像石看,虽然无法再现汉代辉煌的全貌,但留下的信息,已足以让我们惊叹。它的内容之丰富,想象之奇特,艺术之高超,雕刻之精湛,无不具有大国气象。

苑建中先生和我一样,先后离开丰县老家。我知道他一直在做商贸,可他感兴趣的却是文化,这些年赚的钱,差不多都用在收藏研究汉画像石上了。他对汉画像石的痴迷,已到忘我的境地。每次回徐州见到他,说不几句,便会扯到汉画像石上,兴致勃勃告诉我最近的收藏和研究成果。只要听说哪里发现汉画像石,他会立刻驱车前往考察、洽购。他研究汉画像石,又研究两汉历史、民俗、经济、军事、礼仪、古代神话等等。这些内容都是汉画像石所经常表现的题材。为开拓视野,他跑遍了全国几个最重要的汉画像石集中地,参观学习,交流拓片。由他创建的徐州汉画像石研究会,是一个民间组织,经费完全自理,研究会聘请了一批专家学者,共同切磋探索,多年下来,研究颇有成果。最近正要出版的《汉画像石研究会藏石》一书,正是他们多年辛苦收藏研究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史料学术价值。

汉画像石博大精深,至今还有很多难解之谜,公开出版这批汉画像石,对海内外的专家和爱好者,肯定是个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