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向自己最想要的青春,一路狂奔
14526900000016

第16章 爱的故事(2)

打完电话,大俊坐过来和我们一起聊天,他突然捂住V盘着的没有穿袜子的双脚,还说了句:“你冷吗,要不穿上袜子吧,别冻着了。”那样的一个小细节显得非常温情。

周日的晚上,我和李先生一起请V和她男友吃饭。

四人一起举杯,祝福着工作顺利,祝福着生活幸福,祝福着爱情有个美好结果。

V说:“我们在匈牙利时幻想过很多次的double date今天终于实现了!”坐在对面的两个大男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那么多日日夜夜的想念,跨越7000多公里的距离,7个小时的时差,终于能够4个人坐在一起。

聊着我和V在匈牙利时相依为命的生活,聊着大俊的比赛,聊着韩国澳大利亚欧洲等人文风景趣事,聊着我们几个人的工作,也聊着感情。

不经意,对上李先生望着我的目光,我不知道那叫不叫作深情,但是那一刻,我感受到久违的心跳加速的感觉。

看着对面这个温柔的男人为我调好火锅酱,为我拿水果递纸巾,为我夹菜,并没有任何多余的言语,我才发现我向往了那么久的幸福,其实真的就在身边。

年少时的恋爱,总是在用耳朵听,却很少用心去看去体会。

而如今,在这个男人的细致关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终于开始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的意义。

聊到旅行时,我和V说起在国外时给他们寄的明信片。

偶然一次我从照片中看到李先生把我寄给他的明信片,全都用磁铁贴在工作桌上。

大俊和V就比较郁闷,因为V寄了那么多,大俊却只收到了一张。

我还在想着我和V写明信片和寄出去时那份带着憧憬真挚的心情,V的声音就在耳边响起:“我唯一一次和她旅行,是去哈尔斯塔特还有国王湖那次,当我陶醉在湖光山色的时候,她说了句,我下次一定会和李先生再来的,把我给笑的呀!李先生,你可要好好珍惜我们家Vivi啊!”李先生一边笑一边点头,我也笑着问V:“你怎么还记得那么清楚啊?”“那当然,印象深刻啊,哈哈。”很多事,我以为我渐渐地忘了。

其实不可能会忘,它们只不过是被目前繁重的现实压到了心底。

那些浪漫情怀,那些刻骨思念,只不过变成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陪伴,变成了陪伴你一起吃的那碗饭,变成了牵手时十指传达的温度,变成了劳累时倒头依靠的肩膀。

它也许不如浪漫情怀那般华丽,也许不如甜言蜜语那般动听,也许不如昂贵礼物般精致,可是它却是最真实动人的。

吃完饭,已经晚上9点多,大俊打车送V去火车站。

我和V紧紧拥抱,因不知下一次相聚在何时,所以每次相聚都显得那样弥足珍贵。

对他俩来说更是如此。

看着他俩上了出租车,我心里不住地祈祷:他们现在的分离终能换来日后的长相厮守。

在看杨绛写的《我们仨》时,看到一句钱锺书对杨绛说的话:“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我们都知道,那并不容易,可是这并不妨碍它变得真实,因为人类从来就是渴望爱人以及被爱的,无论科技再进步发达,人心不变。

在柏拉图的《谈话录》中,阿里斯托芬尼斯把相爱的感觉解释为,心上人是我们失去的另一半,我们曾与其紧密相连。

起初,人类都是雌雄同体,两背相胁,四只手,四条腿,一个脑袋上有两张脸,面对相反的方向。这些雌雄同体的人威力强大、无比骄傲,以致宙斯不得不将他们一分为二,一半是男,一半是女。从那时起,每个男人和每个女人就一直在期盼与那本属于他们的另一半合二为一。

这虽然是神话的解释,可是理性地来看,爱情是我们获得与他人的关系最紧密的联结和最深刻的情感体验。

一个人,会去爱另外一个没有任何血缘的人,并愿意为他付出,这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

而我们经由此,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也会更深刻地认识世界。

这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且没有终点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告别他们后,李先生和我牵着手去坐车。

北方深秋的夜晚,行人稀少,我冰冷的手在他手掌温度传递下,渐渐暖和起来。

我们如往常一般开着玩笑,聊着生活学业工作中的事情,也聊着内心的一些感悟和想法。

我突然觉得,那些烛光晚餐、玫瑰花般的浪漫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爱你的那个人陪伴在侧。他知你心忧,能够在迷茫的时候引导,在怨念的时候默默倾听安慰;他知你缺点和脆弱却依然不离弃。

你知他烦恼,能够理解他的想法,陪伴他鼓励他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你知他理智成熟表面下的缺点但仍然爱着不放弃。

我很喜欢亦舒的《变迁》中的一句话:“已经离开家了,从此以后,一切靠自己双手双脚,茫茫人生路上,不知几许荆棘,不知未来岁月,可能安然度过。”其实爱情也一样,这不是一门背熟所有年代人物大事记就能及格的历史课,爱情的路就如历史一般,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就如李先生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在一起不是幸福的结局,而是风浪的开始。”已经不再是十几岁的小女生,生活的阅历让我们开始明白再多轰轰烈烈的山盟海誓都不抵细水长流的温暖陪伴。

不敢把自己的未来轻易托付到另外一个人身上,不是因为不信任,而是开始懂得: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易,自己前行的途中也有几多坎坷在等待,如何去保全另外一个人的未来?

肉身在玄妙的命运和强大的自然面前,卑微如尘埃,我们能许给对方的,也只能是我愿意以这具卑微的肉身和一颗爱慕包容的赤子之心,陪伴彼此度过漫长坎坷的岁月,陪伴彼此看草木枯荣看月升日落。

这几年我兜兜转转,坐标换了又换,身边的人一拨又一拨。

得到许多,失去许多。

唯愿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在时光的洪流中不会走散。

唯愿你在我的心里,也存在我的生活里。

2013年10月22日于北京

爱真的能让人一夜长大,尽管这样的长大带着内心的疼痛,还带着对未知的恐惧。可是,我一如既往地相信,在披荆斩棘的岁月里,爱能给我们最大的勇气。

Dear journal:

晚上跟李先生打电话,才知道他妈妈体检检查出了一些问题,严重的话需要动手术。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我知道他那一刻的心情,一定很难受。

终于轮到自己说这句话:“我在呢,没事的啊,有我呢。”可是我也知道,这句话并不能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

挂上电话,想起给爸爸打个电话。

聊天说到此事,才得知妈妈前年体检就查出了身体有些问题。

然后爸爸还跟我聊了很多,可是我一句都没有听进去,脑海里回响的一直是那句话:

“告诉你干吗?你在国外,告诉你还害你担心,说了也没用。”挂了爸爸电话后,给妈妈打电话,她在从广场回家的路上。

我压制着自己的情绪,尽量平静地问妈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妈妈用非常乐观而且轻描淡写的口吻跟我解释了一下,还跟我聊了些别的。

最后,妈妈说:“你不用担心我,我好好的没任何事。为你操心也是应该的,当父母的哪有不为子女操心的?妈妈只是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等有天你工作稳定了,结婚生子有自己的家庭了,我就可以真正放心了。”我忍着快要哭出来的冲动,跟妈妈道完晚安,赶紧收线。

一个晚上,不管做什么,我一直一遍遍回忆着跟爸妈打电话的内容。

两年来,我从来都不知道妈妈身体有什么问题。

我也是回国后才得知,在我刚出国联系不方便,跟她失去联系的那段时间,妈妈是有多难过多不安。

她和爸爸每天都关注国际新闻,每次看到飞机失事这些新闻,他们都提心吊胆的。

听着我今天跟他们说去这个国家,明天去那个城市,他们在对我说旅行快乐的同时,那颗心也无时无刻不在悬着。

直到我回国到家,爸妈看到我,心才真正放下来。

爸妈都太了解我的性格,知道我不是关在鸟笼里的金丝雀,他们知道我想做翱翔天际的雄鹰。所以,那些担心、不安,甚至害怕,他们都收起来放在心里,不告诉我,不想牵绊我。

这么多年,他们从来不对我提任何要求,只希望我过得健康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么多年,他们一直无私爱我,默默地为我付出奉献,并且心甘情愿,没有一句怨言;这么多年,他们言传身教,不仅教我做一个独立坚强善良努力的人,也互敬互爱,给了我一个温暖完整的家庭。

而我心里,装着的是整个世界,总想行遍这个世界,接触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领略不同的人文和风景。

虽然心里把父母当成最爱的人,可是却从来没有去仔细想过自己到底能做什么。

和李先生吃饭时,聊的话题全都围绕着父母和养老。

思索着他分析的很多事情,我也开始明白,为什么老姐一再对我说:你要快点长大,你现在的速度还是太慢。

我终于开始觉得自己那么需要快点成熟长大,成为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不仅仅是为自己,也为给父母多一些的照顾以及更好的生活与医疗条件。

我想,李先生和我一样,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是那么重。

这不仅仅是我和李先生的问题,更是我们一代人共同需要面对的问题。

这个国家的福利体系并不完善,在独生子女开始挑起社会大梁的同时,如何来面对养老这个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认真去想、做出大体计划的事情。

我们有太多的时候,只考虑自己的兴趣喜好,考虑自己要去哪儿旅行,考虑恋爱和工作,却忘记为父母作一份打算。

其实,不是我们承担不起责任,而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去承担这样一份责任。

我们总是在生活变化后,才明白活得那么舒服是因为父母付出了很多。

我们总是习惯于父母的爱,却忘记父母也需要我们爱。

成长的代价之一就是一定会失去一些人一些事,而那些人和事,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可贵,等千帆过尽,等退无可退的若干年后,我们才明白那些人和事将不会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再次出现。

我们的人生,没有一成不变的状态,就像我们总要告别童年进入少年,而后青年中年,最后老年。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轻松、潇洒、自由的阶段。

接受每个阶段的使命并尽量做到自己的最好,在每个阶段都活出自己的精彩和价值,承担起该负的责任,这才是重要的。

不再是未成年人了,已经到25岁的年纪,要学会去承担自己的生活,去承受生活和现实给自己的压力。

妥帖照顾自己,更好地照顾家人。

爱真的能让人一夜长大,尽管这样的长大带着内心的疼痛,还带着对未知的恐惧。

可是,我一如既往地相信,在披荆斩棘的岁月里,爱能给我们最大的勇气。

2013年11月20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