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向自己最想要的青春,一路狂奔
14526900000011

第11章 一个人在匈牙利生活(4)

卡伦·霍妮是很有名的心理学家,《我们内心的冲突》有一段话我很喜欢——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自己的解决方法,就愈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和更大的力量。只有当我们愿意承受打击时,才能有希望成为自己的主人。虚假的冷静植根于内心的愚钝,绝不是值得羡慕的。它只会使我们虚弱而显得不堪一击。

很多人说过我内心强大,其实我未必比任何女孩子强大,我也不是刀枪不入百毒不侵。

有时候也会怕寂寞伯孤独怕得要死,面对伤害和挫折也会痛也会哭。

只是,我开始学会诚实,正视自己的问题,不骗自己。

这几年一个大的长进就是,从坏情绪中恢复过来的时间越来越短。

因为开始知道我寻求的解决办法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也相信自己会好起来。

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及坏情绪。

所以,对于近年来社会上某些人鼓吹的“读书无用论”我是极其反对的。

用亦舒的一段话来回答最好不过:“读书目的是进修学问,拓阔胸襟,人生所有烦恼会不多不少永远追随,只不过知识涵养可以使一个人更加理智冷静地分析处理这些人生难题而已。”虽然读书没教会我们怎么好好生活,怎么解决各种问题,但是一个人的思维有多开阔,与读过多少书、去过多少地方、经历过多少事,都是分不开的。

所以,不想做一个狭隘的人,最紧要还是多读书、多经历、多独立思考、多了解认识自己。

瑞士苏黎世街边书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在幸福中会觉得不安,总觉得悲伤或者危险潜伏在前方某处?

我有过很多次类似的感觉。V说她也是,常常担心这样的幸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也许,是我们骨子里都有悲观的因素作祟。

客观来看,这样的悲观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如白岩松在《痛并快乐着》一书中写的:“过于乐观就会把世界和人生看得很美,而结果往往十有八九不尽如人意,于是受的打击就大,挫折感就多;可先把人生看得悲一些了,就知道这条漫长的路上,总是会有或大或小的苦难在等着你,遭遇了也会以平常心去面对,躲过了更会窃喜,以这样的心态走路,苦才不会给我们那么多打击,我们才会有更多赢的机会,生命之路其实才真正走得乐观。”很中肯的一番话,必定是经历过领悟后才能够道出。

昨天没课,清早起床,做早餐洗衣服收拾房间,准备好午餐的食材,然后安静看书,等V来家里吃午饭。

一顿午饭,简单的两个菜,两个人都吃得非常满足。

然后,我泡了一壶绿茶,切了一些水果,手机、iPad都放屋里,坐在阳台上晒太阳聊天,享受着专属于我们的午后悠闲时光。

聊了三个多小时后,起身一起走路去温泉山庄。

平日里人很多的温泉山庄,像是为了配合我们的好心情,人特别少。

泡温泉、蒸桑拿和游泳,三个小时一溜烟儿就过去了。洗完澡,头发还在夜晚的空气中散发湿气。

路上行人稀少,头顶一片星空,披着柔和的月光,我们肚子饿得扁扁的,大笑着说回去不吃了,要不今天减掉的又前功尽弃了。

一路说笑着,晃晃悠悠散步到家。

V睡觉前发了个微博,说:“I can’t find a day better than today.”昨天这一天,确实非常之美好。

若真的有危险或悲伤潜伏着,那也是我们不可预知或者掌控的。

可以把握的,就只有当下这一刻。

总之,开心一天是赚到,不开心郁闷也正常。碰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

摔倒了,别坐在泥地里跟别人说自己多惨,赶紧站起来,拍干净。

近些天的生活,在向我展示着柔软美好的一面,会不会一直这样下去?

我知道,不会的。

未来的日子,也许要继续在国外漂泊,也许回国后会为了论文的压力而抓狂烦躁,也许要开始朝九晚五的工作,也许要在闷热的大夏天挤地铁挤得汗流浃背,也许会恋爱再失恋,也许会因为受不了内心积累的压力而一个人痛哭流涕,也许要为了赚钱养活自己而通宵达旦地工作……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因为这才是生活,好坏就如五花肉,总是肥瘦搭配着出售,这样做出的红烧肉才最美味。

没有哪一种情绪是恒常的,我们可以做的只不过是调整心态而已。

就如父亲曾经跟我说过的:“一个人的生活中如果全都是好事,那也没多大意思。走走平路再走走上坡路,走走下坡路,才比较好玩。”就如《一代宗师》中宫二的那句话,“人生若无悔,那该多无趣啊”。

真是如此,百态才是人生,淡然处之。身后身,眼前路。

曾经在匈牙利连续不断的漫天大雪中,我一度觉得,这个冬天漫长得快耗尽我对春天的企盼了。

可是,不知道哪天开始,春天就这么来了,推开门窗,就能看到后院树林一整片的绿色。

也总有一天,我们在经历了无数次跌跌撞撞后,都会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不是说嫁了某个男人,领了一张结婚证,不是说买了一套房子一辆车子,也不是有个单位给你每月固定发工资替你缴纳五险一金。

真正的尘埃落定,是我们的心里不再恐惧,不再患得患失,不再那么没有安全感。

真正的尘埃落定,是我们成长为一棵大树般的女子,有着坚实的根系,也有着向天空生长的张力。

到了那个时候,回想到往日经历过的种种,当会一笑置之。

那一天,一定会来的。

2013年4月27日于德布勒森

我还要长大,还要长大,

饱经风霜雨雪,几番沉沦深渊,

几经苦苦挣扎,几度重新站立,

决不服输,决不泄气。

——吉本芭娜娜,《厨房》

Dear journal:

我在匈牙利居住的城市叫德布勒森。

虽然是匈牙利第二大城市,但其实说到底不过是一个20万人口都不到的小城。

最要命的是没有中国超市。

倒是在整座城市唯一的一家Shopping Mall里有一家中餐馆。

但是看着那为了迎合匈牙利人口味而经过改变的食物,我就失去了吃的兴趣。

还是自己做饭更好吃。

在出国前,我在厨房里待过的次数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出国后,才真正开始学习做饭炒菜。

iPad上下载了“美食杰”“下厨房”等若干个菜谱的App。

空闲时,总喜欢坐在地毯上饶有趣味地看菜谱,想象着那一道道做菜的程序以及最后入口时的美味。

记得在德布勒森住进公寓真正安顿下来做的第一顿饭,是在我到达匈牙利的半个月后。

放着轻柔的音乐,将购物袋里采购来的食材一一放进冰箱。

然后淘米、煮饭、洗菜、切菜。

很简单的两个菜,西红柿炒鸡蛋和胡萝卜炒火腿。

鸡蛋里放一丁点醋和盐,搅拌均匀,西红柿和胡萝卜都切成薄片,火腿切成薄片,再划个十字,切成四半。

油下锅,倒入食材,听着那“滋滋”的响声,就像食材在锅里翻滚跳跃。

菜炒好,饭出锅,坐在桌前,看着屋子里明亮又柔软的灯光,心里终于有了一种不再害怕的踏实感。

有很长一段日子,每晚睡觉前我都看菜谱,然后想好第二天要做什么菜。

一想到第二天又可以给自己做饭,我就总是会在唾沫分泌增加的期待中满意地睡去。

最开始独居的日子,除了早餐,每天做两顿饭,每餐两个菜。

在吃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胖了脸又圆了。

于是觉得自己十分罪恶,便开始将两个菜改为一个菜。

每次做饭的心情都是愉悦的,我说不清楚那份愉悦究竟是来自我对吃的热爱,还是来自我能独立生活照顾好自己的满足。

周末的时候,我经常遨请学生去我家吃饭。因为他们跟我说很想吃真正的中国菜。

每当我做好一桌菜,看到他们眼里露出的惊叹,我都觉得十分骄傲。

有个学生跟我说,他真开心有我这个又漂亮又很会教书还会做中国菜的汉语老师。

很多次我在厨房里忙活时,想起这番话都会笑出来。

虽然有时候工作结束回到家已经很累,却仍然会坚持给自己做一顿饭,因为不喜欢外边餐馆的食物,不好吃且热量高。

另外,也不想潦草对待自己的胃。

匈牙利的冬天非常漫长,大雪下了一天又一天。

有一次上完课,忍受着寒冷和饥饿,在昏暗的天色和大雪中回到家。

换了衣服,便开始做饭。

烧水,水沸腾后把意面倒进去。

同时将培根切成小片,番茄切成小丁。

意面煮好,捞出,倒一点油,将番茄丁倒进去,翻炒出汁后,加一勺糖,再倒两大匙番茄酱。

继续翻炒,然后将意面和培根倒进去翻炒,最后洒上胡椒粉。

出锅拿碟子盛好,再将奶酪撕成小片,覆盖在意面上,最后放入微波炉,等上一两分钟。

最后,拿叉子将意面送入口中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

外面再大的风雪,再深的寂寞,都可以跟我无关了。

没有真正经历过那段孤独无援日子的人不会明白,在大雪天一顿自己做的番茄芝士焗意面何以会让一个坚强独立的女孩落泪。

后来在我看吉本芭娜娜的《厨房》时,有段话让我回忆起那番心情时无比动容:“我还要长大,还要长大,饱经风霜雨雪,几番沉沦深渊,几经苦苦挣扎,几度重新站立,决不服输,决不泄气。”在国外时,父母经常担心我,担心我生病担心我照顾不好自己。

可是看着我越来越好的厨艺,他们渐渐放心。

妈妈说回国让我做菜给她吃,可是回国后在家里的那一个月,妈妈却始终没肯让我下厨。

每天都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我。

我知道妈妈是心疼我,大热天不愿意让我进厨房,又或者是在她心目中,她还是希望我是那个吃她做的饭菜会将她猛夸一顿的女儿。

回北京后,很多饭局。

很多我在国外时朝思暮想的美食都已吃遍。

渐渐地,对饭店餐厅的食物少了那份满满的热情。

很多次,我都希望自己能有个厨房,炖一小锅银耳莲子羹,做个家常的木耳炒鸡肉,花几个小时炖一锅香辣猪蹄,熬一锅红豆薏米粥,等等。

有时候看到朋友转载的关于做菜的帖子,心里都会痒痒的,越发想有自己的厨房。

我想,我再不会回到德布勒森那个小公寓里过独居的生活了。

也不会再在异国的大雪天为自己炖一锅飘香四溢的萝卜排骨汤了。

但没有关系,我总会在一座城市安定下来,再跳一支属于厨房的圆舞曲。

2013年10月18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