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美术史求索录
14396000000019

第19章 古代名家名作研究(5)

梁楷及其减笔画

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到宋代已达全面成熟,产生了许多有深远影响的名画家和优秀作品。诸如关仝、李成、范宽、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等人的山水画;武宗元、李公麟、张择端、萧照等人的人物画;黄居寀、徐崇嗣、崔白、赵佶等人的花鸟画,还有文同、苏轼、米芾父子等一批文人画家。画家们的笔墨技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和发展,形式风格多种多样,表现题材空前广泛。可以说两宋画坛呈现着百花争艳的繁荣局面。在这绘画艺术的百花园中,梁楷的作品可算做是光彩夺目的一朵奇葩了。他以简洁的笔墨抓取事物的主要特征,充分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淋漓痛快,酣畅自如,把写意画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时人耳目一新。这里想就梁楷绘画的艺术特色、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几个问题做一概略的介绍。

绘画史上关于梁楷的记载很简略,故对他的生卒年月、艺术活动,都无法详细了解。从同时代人的题记和元代庄肃《画继补遗》、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得知,梁楷是南宋山东东平人,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宁宗嘉泰间(1201—1204年)曾作为画院待诏。据说有一次皇帝赐给他金带,“楷不受,挂于院内”而去,原因不明,大概是不喜欢受画院的拘束吧。这在当时人看来似乎有点精神不正常,所以有人称他为“梁疯子”。梁楷喜欢和当时的一些和尚相往来。自己画画常请僧人题字。释居简有《赠御前梁宫幹》诗一首,云:“梁楷惜墨如惜金,醉来亦复成淋漓,天籁自响成自瘖,族使阁笔空沉吟??按图绝叫喜欲飞,掉笔授我使我题。”【14】他有时又以当时高僧的传闻为题材作画,据《中峰广录》卷十记载,他画过《妙峰禅师四鬼夜移图》。可惜实物已见不到了。梁楷从学于以学吴道子著称的贾师古,又远远超过老师。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根据《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和《南宋院画录》的著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二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已流出国外。据著录,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和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钟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官兵阵图》、《猪头和尚》,等等。此外还有少量的山水和花鸟画。

梁楷吸收唐、五代以来的写意画技法而又有所发展变化,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画法始从梁楷变,烟云犹喜墨如新,古来人物为高品,满眼云烟笔底春”【15】。是很恰当的评价。据画史记载,我国唐代已有写意画,“王洽泼墨成山水,烟云惨淡,脱去笔墨町畦”【16】。敦煌唐代壁画中已有粗笔勾勒、大笔点染的写意山水。如四三一号窟北壁东侧背景山水,画家以颜色线勾山的轮廓,大笔点染,显得淋漓奔放。至五代写意手法更趋成熟。如石恪的写意人物,惟面部手足用画法,衣纹皆粗笔成之。“张图作衣纹用浓墨粗笔如草书,至于作面部与手及诸服饰仪物,则用细笔轻色。”【17】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如《太白行吟图》,画家以几笔粗放的线条勾画出诗人的身躯,又以轻盈流畅的笔墨刻画诗人的面部,力图把大诗人豁达的胸襟、豪爽的性格表现出来。画面背景不着一笔,诗人昂首挺立极目远望,须发飘动。开阔的胸怀好似与无边无际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开拓了无限深远的背景。全画用笔流畅自如,衣纹虽是用奔放的粗线勾划,但无干涩之弊,却有静中寓动的效果。《泼墨仙人图》一画,除头部外形及五官用细线描绘,通体以淋漓的水墨抒写,使仙人烂醉如泥、醉眼朦胧的特征格外突出。《六祖劈竹图》则均以折芦描表现,线条粗犷有力,干涩古朴,表现佛教禅宗六祖的特征。六祖慧能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位大胆的革新者,他以浪荡子的面貌改造了佛教,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口味的禅宗顿悟理论。他嬉笑怒骂,蔑视佛教教义,你看他撕经时的狂态,劈竹时的怡然自乐,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是何等真切!据日本有关文献记载,梁楷画过《猪头和尚》(今有摹本),或画高僧脚踩猪头,或画高僧双手捧猪头大嚼。画家借佛徒糟蹋佛教教义的不轨行为来抒发自己藐视礼法的心境,可谓淋漓尽致。《右军书扇》、《三高游赏》,画家又用另一种表现手法,以精致细润的线条刻画面部,以粗放的钉头鼠尾描处理衣纹,用战掣的枯柴描表现背景的树石,造成繁与简、粗与细的对比。这些都说明梁楷的表现技法是灵活多样的,因对像不同而异,或工或草,或粗或细,或一体合而用之。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所以梁楷的作品给人感觉是笔简意赅,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从流传下来的梁楷作品看,画家有着坚实的造型基础,掌握了多种表现方法,所以才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假如他创作不同的题材都用一种技法,以不变应万变,则艺术效果会差得多。文献记载梁楷的作品亦有用草书法创作,张所望《阅耕余录》曰:

余家藏宋梁楷《孟襄阳灞桥骑驴图》放手挥写,颇类作草书法,而神气奕奕,在笔墨之外,盖粉本之不可易得者。

而有的作品又很工致,明吴其贞《书画记》曰:“梁楷写渊明把菊行松树下,画法工致,精神迥出,为楷之上作也。”

两宋花鸟画几经变化。宋初沿袭五代传统,主要流行徐、黄二体,占统治地位的是黄体。北宋中期有崔白、赵昌、易元吉等一批花鸟画家,一反黄筌父子的宫廷富贵体,强调表现自然花鸟的生机,使北宋花鸟画为之一振,梁楷在花鸟画方面亦有独到建树,他的花鸟画既不同于徐、黄二体,又不同于徽宗画院,敢于大胆取舍,用笔简练,意境深邃。梁楷的主要精力不在花鸟画,所以他这方面的作品留传下来的很少。《南宋院画录》记载梁楷的花鸟画只有《花溪幽禽》、《雪禽》、《两蟆》等几件。另据日本有关文献记载,梁楷的《百鸟图》、《柳小鸟》等几件花鸟画十六世纪传入日本,可惜今天也已无存了。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秋柳双鸦图》是一幅难得的艺术珍品。纵观两宋的花鸟画,像梁楷这种表现方法及构图样式,是绝无仅有的。深秋的傍晚,树叶几已脱尽,皓月当空,轻云淡抹,以行云流水般的线条勾画出婀娜多姿的垂柳枝条,双鸦绕树飞鸣,左下方者背对长鸣飞向画外,右上方者展翅鸣啼俯冲而下,造成画外有画的效果。整个画面几乎没有一根死板的线条,皆以圆弧线组成,富有流动感。从画面色调看,浅灰的天空,淡黄的明月,浓黑的柳枝,浑然一体,各自的变化微弱,为突出双鸦作陪衬。画家对双鸦的处理采取拉大黑白对比的手法,浓黑的头、尾,羽翼和白色的胸部对比强烈,色阶跳动大,成为画面的最强点。双鸦飞鸣于波浪状柳枝两边,有如大浪溅起的两朵水花,从而使主题更加突出。画面构图腾空而起,不留地面,天空、树颠、飞鸦占满画面,新颖别致,给人以高瞻远瞩的感觉。一幕深秋的晚景跃然纸上,耐人寻味。古代文人笔下的秋景多表现萧瑟悲凉气氛,容易引起人们对生命将息的惋惜与留恋。南朝刘宋时何瑾写过《悲秋夜赋》,其中有这样几句:

天廖廓兮高褰,气凄肃兮厉清,燕溯阴兮归飞,雁怀阳兮寒鸣,霜凝条兮漼漼,露霤叶兮冷冷。

这几句诗可为梁楷《秋柳双鸦图》作注脚。画面上双鸦追逐哀鸣不知归处,天高气冷,薄云蔽月,给人以渺茫莫测、动荡不安之感。画家大概也是在悲秋吧。

梁楷的绘画作品所以能取得显著的艺术成就,绝不是偶然的。这里面既有他主观的因素,又有历史的和当时社会的客观条件。唐代以后,卷轴画迅速发展,绘画工具材料不断改进丰富,为画家探讨多种表现技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历代的画家们经过艰苦的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唐、五代时画种画风已趋于多样化。山水画方面,既有李思训父子的金碧山水,又有王维的水墨山水及王洽的泼墨山水;人物画方面,既有张萱、周昉的工笔重彩,又有吴道子的白描和淡彩及石恪、张图的写意人物画;花鸟画方面既有黄筌父子的“富丽堂皇”的富贵体,又有徐熙的清新雅致的野逸体。这些都为梁楷的创新、广泛吸收营养,奠定了基础。

原载《美术》198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