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蓝色构想
14394300000021

第21章 专题四我国海洋开发、海洋管理与海岛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探讨(5)

第五节 舟山海洋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储备研究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人力资源管理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海洋人力资源的开发一直是海岛舟山的核心战略话题。因为人是资源领域最活跃、最具潜力的资源,只有加强海洋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把人力资源视为第一资源,从“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来抓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才是推动舟山海洋事业发展的关键,舟山市的海洋事业才能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适应21世纪新的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建立适应21世纪海洋事业发展的人才队伍,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海洋人力资源管理和储备,已是一个摆在舟山市面前的很严峻的问题。

一、舟山市海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和储备的现状

舟山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重视海洋人力资源管理与储备。中央曾对舟山提出“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海洋,增强全民的海洋观念”。但就目前舟山市的海洋人才资源的现状来说,舟山市海洋理科人才偏多,工科人才不足,海洋经济、海洋法律、海洋文化人才甚少,而海洋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国际影响的企业家更是奇缺。就海洋开发而言,人力支撑条件相对薄弱,使舟山海洋开发基本上处在传统海洋开发水平上。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舟山渔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小岛迁,大岛建”步伐的加快,舟山市渔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继续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舟山市海洋人力资源管理和储备体制的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当前舟山海洋科技发展和相应人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现状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经费现状

与浙江省沿海和山东、广东、上海等沿海先进地区相比,舟山市科技经费不足,已不能适应拥有众多研究院所的海洋大市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需要。根据省有关部门最近组织对温州、台州、舟山、嵊泗、洞头、平阳、三门、岱山、普陀、象山、龙湾、玉环、温岭、上虞、萧山、慈溪、瓯海等全省17个沿海市县(区)2005—2007年科技三项经费的调研,结果表明舟山市在三项科技经费投入上相对较少。其中,有10个市县区2007年科技三项经费在400万元以上,近600万元以上的有7个市县区;2005—2006年舟山市财政收入在调查的17个市县(区)中位于第4—5位;而三年中直接用于科研的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支出(由市科技局掌握)为第10、11和12位,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分别为第16、15、14位(2005—2006年),占财政收入比例分别为第15、16位(2005—2006年),占财政支出为第11位(2006年),占人口比例为第15位(2007年)。科技投入少,原来相对落后的丽水市近年来也后来居上,其科技三项经费2005年为300万元,2006年为700万元,2007年达1000万元,并对省级重大项目和市级招标项目分别投入50万元以上的科技投入强度,予以支持。【20】目前,对舟山市海洋产业有重大影响的科技创新与超前性攻关项目需要市本级组织向省内外招标、技术横向合作攻关,而科研经费投入少,对这些工作开展和高级人才吸引留用已造成了较大影响,并成为舟山市海洋进一步深入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人才现状

舟山市目前有省级海洋高校和省级海洋水产研究所各1所,国家级认证实验室3个,省级海洋高新技术园区1个,国家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和省级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各1个,市级海洋研究院校6个,但与浙江省沿海地区和山东、广东、上海等省市相比,舟山市存在海洋技术储备和人才总量不足,海洋科技力量分散、合力不强,科技教育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等问题。统计表明,全市现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1491人,只占人才总数的2.4%。而且,分布不平衡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从行业看,舟山市专业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与卫生等事业单位,占人才总量的29.8%;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只占人才总量的26.9%,已直接影响到舟山市企业的发展;而渔农村等基层单位人才就更少,只占人才总量的7.4%。【21】从舟山市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分析,现有人才专业构成与实际需求矛盾突出,结构不合理。集聚人才资源能力比较薄弱,从外地引进人才,往往难以留住。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亟待加强和完善。激励机制乏力,尤其是鼓励人才特别是鼓励高层次人才来舟山创业的政策还不够优惠。海洋科技人才断层严重,人才的培养目标与需求不尽一致,海洋科技人才引进不力,流失严重,全市的海洋高级技术人才及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急需的海洋生物、精细化工、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也相对较短缺,特别是海洋科技人才拥有量及所占比例低,缺乏生产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广大养民的养殖技术又普遍较低,大多还凭经验和传统技术进行养殖,尤其是因形势所需而被迫转产的大量渔民,更是缺少养殖技术,这在相当程度上严重困扰着舟山市传统海洋优势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舟山市进行海洋人力资源管理和储备的动因

(一)整体素质不高,内部管理水平偏低

现有的舟山市海洋人力资源依然存在着高层次人才太少,复合型人才紧缺等问题,海洋科技人员的数量和整体水平还不能适应海洋事业发展的要求,海洋人才流失触目惊心。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舟山44.12万人的渔农村劳动力资源中,海洋产业职工(或劳力)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却不足1%,这远远落后于世界海洋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海洋从业人员中文盲率仍占15.3%,平均文化程度只相当于受过6年的小学教育。【22】

(二)人员老龄化趋势突出,后备力量薄弱

舟山市部分海洋科研机构中,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比例严重失调。舟山市现今的海洋科技骨干年龄结构呈“两头高、中间低”分布的现实是“文革”的遗留问题。由于在海洋科技人员的政策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培养、使用、职称、待遇等),极不利于年轻一代海洋科技人员的成长。据统计,目前舟山市承担国家重点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高峰区年龄在52~62岁,占课题负责人总数的一半以上。【23】与此同时,中青年骨干不稳定,流动过频也是大问题。随着今后几年离退休高峰期的到来,如不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吸收人才,扩充海洋科技队伍,出现人才严重断层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变化趋势显然与21世纪海洋的持续发展是极不相称的。

(三)经费投入偏低,培训力度不够

鉴于经费问题,舟山市许多海洋部门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只是象征性的,开发上偏重于短期技能培训,缺乏长远目光,也不主动地去了解发展需求,学习和培训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有些部门虽建立了培训机制,但是仍不够重视,没有固定的培训场所和时间,使培训仅限于一种短期行为。对人才注重拥有,而不注重开发利用,舟山市海洋人力资源多处于“原生状态”,其潜能也得不到挖掘和发展。

(四)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的海洋人力资源管理中,舟山市所制定的激励机制不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个体潜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尚存。现行分配制度无法体现人才价格市场化,按知识要素分配还未能成为按劳分配的重要内容。工资分配仍然采用与身份挂钩的“论资排辈”法。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受到很大阻力,不能真正拉开分配档次。(2)重奖政策难以落实。各地出台了不少对人才实施重奖的办法,但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存在重奖奖金难以落实的问题,另一方面,地方部门政策执行缺乏连续性,而舟山市政府的重奖行为又局限于极少数人,激励效果不明显。

三、盘活舟山市海洋人力资源战略构架的建议

立足于“盘活”海洋科技人力资本运行机理的探讨,舟山市政府应当继续深化和加强以下战略。

(一)完善海洋人力资源的培训机构体系

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造就数量更多、层次更高、结构合理的人才保障体系。切实帮助企业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设博士生研究生实习基地、示范基地、转化基地等,推进全市海洋科技合作的不断发展。要充分发挥浙江海洋学院等海洋科研院所的作用,以发展海洋经济为重点,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海洋专业人才队伍。在继续强化和完善原有的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强现有的既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源头”、又能适应社会服务的海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建设。拥有科研设施较齐全、先进和一批学术水平高的科技人员。加强海洋高科技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接受博士后、博士、硕士等高级人才到重点实验室工作等。

(二)加大海洋人力资源方面的经费投入

要加大对海洋科技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支持,提高政府投入的比例,积极鼓励产学研联合项目,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各级区政府要确保财政科技三项经费的投入增长幅度高于地方财政增长幅度。争取设立市海洋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海洋高新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对海洋重大高新技术项目,市政府增加专项资金,实行国内公开招标,落实列入国家高新技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配套资金,加大海洋高新技术和科技兴海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巩固舟山市科技兴海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三)树立海洋人力资源的价值观念

应当全面、正确地树立海洋科技人力资源的价值观念,建立健全海洋科技人才成长的培育机制,构建起海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在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实现知识经济高效运行中的首要地位。打破地区、单位界限,通过兼职、咨询、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吸纳外来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成果;要实行以“公开、公平、公正”为核心的用人形式,改革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办法。要通过科技项目课题招标承包、竞争上岗等形式,建立起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努力创新海岛地区人才引进、培养、配置和使用的政策机制。积极组织用人单位赴内地高等院校招聘引进人才,大力借用引进国内外专家智力来海岛工作,重点做好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建立,做好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来舟山市机关、县区的挂职和重点企业的技术项目引进以及担任顾问等引才引智工作。要合理配置好现有人才。积极培育人才市场体系,充分运用市场手段,在不断打破身份界限的基础上,加大人才社会所有的工作力度。加大对海洋经济人才工作的投入,人才资金主要用于人才引进、培训、住房补贴等。

(四)优化海洋人力资源环境

构造海洋经济人才主要集聚地已摆上了舟山市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议事日程。早在2000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新世纪海洋人才工程的若干意见》,并开通了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突破户籍管理围墙,推出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可先落户后落实工作,财政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奖励有重大贡献人才;引进博士、硕士可自由选择单位和工作,并发给2~5万元的安家补助费。以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培养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4】但是,这种激励和保障力度与周边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舟山要打造“海洋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还不匹配。因此,还要进一步优化海洋人力资源环境,加大对海洋人力资源的激励和保障,帮助解决或改善海洋人才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此来吸引海洋人才、留住海洋人才、集聚海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