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诗意地哲思
14394200000061

第61章 从雪化后是水说起

雪化后是什么?这是某份小学试卷里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个学生回答:“雪化后是春天。”老师给了一个大大的叉叉,因为在标准答案里,雪化后是水。

雪化后是水,这是人人皆知的科学常识,显然,这个答案是从科学事实的角度来评价的。雪化后是春天,这也是对的,雪化了,意味着严冬过去,春天还会遥远吗?显然,这个答案是从哲学价值的层面来思考问题的。两个答案都对,但是第二个答案较第一个答案更为精彩,因为它富有诗意、极具创意、洋溢灵气。

仔细反思,前一个答案追求的是“对的”,后一个答案追求的是“好的”。“对的”要求循规蹈矩,不允许偏差半步。虽然这样比较保险,但是限制了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好的”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允许创新发散。显然,“好的”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雪化后是水是一个符合生活实际、符合科学知识的“标准答案”。可以说,认为“雪化后是水”的老师比比皆是,认为“雪化后是春天”的教师不多。即使有些老师认为“雪化后是春天”,他们一般也会严肃地告诉学生考试时最好还是写“雪化后是水”,否则有可能失分。在分数至上的情形下,“雪化后是水”自然是老师心中首选、甚至是唯一的答案。“雪化后是水”这样的标准答案,显然凝滞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亵渎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见,所谓标准答案框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差,这也许是中国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吧。

其实,对客观事物的理解是多元的,有些事情的解决办法是多种,甚至其答案也是多元的,没有唯一答案,只有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答案。站在哲学的角度而言,“雪化后是春天”是一个极具想象力的答案,它比“雪化后是水”无疑有创意得多、有味道得多。站在语文的角度而言,“雪化后是春天”这个答案给人无限回味空间、无穷想象区间。

我们允许学生对客观世界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看法,自然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社会、理解语文。“雪化后是春天”和“雪化后是水”都是学生对“化雪”的理解,都值得教师去尊重、理解。

“雪化后是水”它传神般揭示了中国教育的现状,使得大家看到了中国教育僵化、凝滞的一面,难免会产生一丝丝忧患意识。值得欣喜的是,语文课程改革已经重视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多元化理解、多元化认识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新课程改革不但提倡学生学会“对的”,更要学会“好的”。对于教育而言,我们真的很需要“雪化后是春天”这个“好的”的答案,而不仅仅是“雪化后是水”这个“对的”标准答案。这不但关系着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更是关系一个民族的永续发展。

事实上,就学生个体而言,往往创造力、想象力比分数更重要。因此,教师尤其要注意在教育中提供给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而不是简单、武断地以“雪化后是水”来求得答案的统一、分数的增值。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作为教师,我们要敢于放手、勇于创新,给予学生足够的支点。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不但能想象,还能撬起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