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教育,诗意地哲思
14394200000126

第126章 考试

考试,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显性评价。虽然大家认为考试千百个不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还没有更好的检测方式来替代考试。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尽管命题改革的呼声不断,但是二者不但不弱化,反而日益强化。

是的,在社会整体操守没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贸然实施考试改革,是非常不明智的。在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文革时期的“推荐制”不是意见纷纷嘛,虽然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但是上学难依然成为百姓挥之不去的难题。我们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结果会怎么样?其实,中考、高考有关加分政策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的模型。近年来,对于有关加分政策的争论不绝于耳,大家对加分政策中的腐败现象痛恨不已。说真的,加分政策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走了样。一个极具尝试性质的加分政策受到如此“曲解”,那么关系到万千学子命运的中考、高考,如果不是考试,有几个家长会放心,有几个学生会安心?

所谓的课程改革,是很难做到完善、完美的。从考试角度而言,一旦到了考试这个环节,各方压力犹如一条无形的绳索,促使命题慎之又慎,犹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味道。从命题角度而言,改革的力度非常小,有点儿“田螺壳里做道场”的感觉,一些既有的改革也因各方压力而裹足不前。

显然,这样的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而言是低效的。命题改革对教学改革起着指挥棒式引导作用,命题不改革、不创新,单单谈教育改革是无根无基的理想;同样,教学不改革、不创新,仅仅谈命题改革是空中楼阁般幻想。命题改革和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两个重要纬度,彼此紧密结合,缺一不可。然而,我们不难看到一丝丝忧虑:命题改革明显地滞后于教学改革,使人不免担心新课程改革可能会虎头蛇尾般草草收尾。

这样的现状大家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到了却无计可施。命题是需要改革,但是在优质教育资源还是属于稀缺资源的今天,命题的筛选功能不但不能弱化,反而还需要强化。所谓四平八稳的标准化试卷,限制了大家的命题空间,使得大家不敢迈出太多的步伐。命题的甄别、选拔功能愈来愈强化,而社会也大体上认同这种越来越求稳的趋势。显然,无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还是你死我活求重点校的中考,考试才成了最公平、最公正、最公开的形式,成为各方能够接受、支持的唯一尺度。

无论是高考的加分,还是校长实名推荐制等改革,其实都是对高考制度的微调,都未从根本上触及高考政策。同样,各地的中考制度实质上还是以考试为标准,而小升初也愈来愈异化为小中考、小高考。虽然大家都在举课程改革这面旗帜,但实质上还是以原来的命题评价方式也就是考试来衡量学生。这样割裂的二元改革形式令一线的学校、教师无可奈何,以至于一些人讥笑某些学校“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其实,不是学校、教师不愿意搞素质教育,更多的是对现状的无奈、无力。

如果从中国现状出发,考试并不是一无是处。一方面考试确实能将人才选拔出来,另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可以替代考试的录用方式。在前方的目的地还没有明确的前提下,维持现状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因此,这几年的考试实质上愈演愈烈,堪与以前大家嗤之以鼻的应试教育相媲美。

因此,命题改革成了学界的呼声,但是,考试依然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