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论教师成长
14393600000046

第46章 后记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说过:“虽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们知道,人之所以能如同诗歌中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地上,那是因为人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充满着自由精神与超越意识的永恒节律的诗。而能唤醒这自由,并促使它超越的,教育是唯一的、最佳的选择。

孔子曰:“爱之,能无劳乎?”可见,教育中的爱饱含更多的责任。因此,我们教师至少应该面对三种责任:第一种责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我们职业的本质属性;第二种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你班上来,就是把一家的希望交给了你,托付给了你,所以我们肩负着社会责任;第三种是国家的责任,未来的国家栋梁之才、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靠我们去造就。教师是教育持续发展的生产力,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最能动、最关键的因素,是教育思想、教育方向、教育方法最集中的体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仅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从根本上制约着一所学校一个区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水平。西湖区城乡二元性较为显现,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区域统一规划的师资培养,离不开在制度设计、管理机制、培养方式、交流平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因此,基于教师内隐,激发教师内驱,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是培育和经营西湖教育品牌的核心问题,建立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西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就叫生命。不难得知,真实的生活应该具备三个要素:富有个性的生命体,制约并促成生命体发展的外在环境,生命体自由自在地舒展。而我们知道,要促成生命体自由自在地舒展,正是靠人们那富有个性的思想及独特的灵魂。因此,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归因判断是非常重要的。能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课改推进的关键,毫无疑问教师是这一转化过程的主体。这种转化需要教师的意识唤起,在制度设计、平台创设中无意识地深入教师内心,成为教师自发的、迫切的意愿。

行政推动,课题跟进,教师的专业水准要在研究的过程中逐步提升,2010年申报了浙江省重点课题“基于内隐驱动:区域提升教师专业水准的策略研究”,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把我们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探索,转化成了《论教师成长》一书。在此期间,感谢浙江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王健敏副院长,原杭州市教科所施光明所长,杭州市教科所俞晓东所长、沈美华副所长等领导多次深入指导,并且给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感谢区课题研究核心小组成员的辛勤工作,他们分别是:王曜君、王斌、陈国民、翁静芳、冯卫芳、周昕、冯激、陈国兴、陈萍萍、虞雪华、俞伟明、沈洁、倪勤等老师。还要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的傅强社长、杨晓鸣副总编、曾建林主任、吴伟伟责任编辑等为书稿成书付出的努力。

由于写作水平所限,本书一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敬请读者朋友们谅解、指正。愿本书能为学校管理者、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实践资讯。

钱志清

2012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