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冥想的力量
14393300000018

第18章 冥想对象(7)

钵颠阇利主张,念诵圣言唵,必须伴随着冥想它的意义。两者必须同时进行。仅是机械地念诵唵而不冥想它的意义并不会产生出想要的效果。对于这一点,《唱赞奥义书》指出,仅仅是作为诵读的一部分来发出唵声的人,以及明白唵真正意义的人,两者皆可履行同样的崇拜;但是带着知识、信心和冥想去崇拜,会产生出更强更有力的效果。【89】

心意的净化

念诵圣言是转化和净化心意的最有力工具。从已被净化的心意中会产生出一幅清晰的图像。根据吠檀多经典,其他的净化心意方法是,恪守道德、无私的行为、布施、实践苦行、与圣人联谊、仪式性的崇拜、正确地履行责任,以及各种形式的忏悔。但是,这些都没有口头上或精神上念诵一个圣言,同时又冥想它的意义那样有效。忏悔和苦行等方法无法除去罪的根源——无明。它们只能净化心的意识层面,却无法穿透潜意识层面,那里隐藏着不洁思想的精微印象,欲望也埋藏在里面。

心意的净化就像清除持久固定在桌子上的墨水污迹一样。由于墨水污迹本身无法从桌面上被除去,只有把清水倒上去才可以把它清除。随着不断地把水倒上去,所有的不洁全都自动地清除出来。持续不断和有系统地念诵一个圣言就像倒进去的清水。这种念诵的振动会深深地进入心里,用它来把里面的不洁清除。

根据曼陀罗的理论,可感知的物质世界是由能量的振动组成的。一个物质对象只不过是能量振动的最密集方式。所有振动中的最精微形式是终极实在的声音形式。根据吠檀多的知微者们所说,那声音便是唵。表示声音的梵语单词是sabda,既是声音,也是文字的意思。当一个人听到了一个文字的声音,它只不过是声音的粗糙形式,称为vaikhari,是由声带产生的。隐藏在vaikhari之上的声音称为madhyama,是由思想过程产生的。Madhyama之上隐藏着的是思想本身,称为pasyanti。Pasyanti之上的是有声之梵,也就是宇宙之声。

跟随这种声音的轨迹,探索者首先得到他所选的择神的灵性意识,然后是它的灵性异象。后来,通过转化所有的声音和图像,会与之合一。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在解释反复念诵圣言的必要性的时候,说:

为什么要念诵它们呢?我们并没有忘记潜在业力的理论:处于头脑中的所有印象(业相)。它们会变得越来越隐蔽,但它们仍然在那里,只要得到适当的刺激,它们就会显现。原子的振动从来不会停止。当这个宇宙被毁灭,大量的振动全部消失;太阳、月亮、恒星和地球都熔化了;但是原子里面仍然有振动。每一个原子都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就像在宏观世界里一样。因此,即使当心质(chitta)的振动平息下来,它的原子振动仍然在持续;一旦它们受到了刺激,就会再度显现。我们现在可以明白念诵的意义了。这可以给予精神的潜在业力以最大刺激。“与一位圣人在一起一瞬间就能建造起一艘横渡生命之海洋的船”——这是一种建立联系的力量。所以,念诵唵和冥想它的意义同样也在你的脑海里创造良好的联谊。学习,然后冥想你所学习的。这样,光明会来到你身上;自我也会显现。但是,必须冥想唵及其意义。避免与邪恶在一起,因为旧有的伤痕在你身体里,与邪恶在一起必定会把它们唤醒。同样地,我们被告知,与善在一起会唤起潜伏在我们体内的善业。世上没有其他东西比与好的在一起更加神圣,因为善业也随之而浮现。【90】

探索者的类别

吠檀多把探索者划分成三个类别:高级、中级和初级。正如较早时的解释那样,高级探索者并不被要求去实践冥想,而是去“正确理解”。不仅把自我作为梵来冥想,而且要通过否定由无明而来的,叠置在它上面的所有限制来认识它就是梵。这好比是感觉一棵树的底部残余为树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一样。

苏内须瓦拉(Sureshvara)在他的《无为之境》(Naish Karmya Siddhi)里主张,正确理解,也就是直接的知识,不同于冥想。【91】

通过冥想而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直接的知识依赖于事实,间接的知识依赖于探索者的精神过程。实践冥想是推荐给那些能够正确理解的较低级别(或者是中等)的探索者。在冥想中,探索者在圣音唵的加持下,被要求去把私我作为梵去冥想。他在念诵圣言唵的时候,把他的心固定在内在深处的自我上,随着心意得到净化,最后认识到他的内在自我是与遍布一切的无上自我或梵为一体。这样一种中级类别的探索者被要求去念诵唵,作为冥想练习的一种支持。商羯罗把唵称为认识梵的高级工具。【92】

对于中级以下的探索者,吠檀多建议他们在圣言唵的帮助下,通过叠置在梵身上的神圣属性来冥想梵。在这样的冥想中,唵既被看成是一种可听到的声音,也被看成是一个可看到的符号。对于感到这种冥想有困难的探索者,吠檀多指示他们去把上帝的一些遍布一切的特定形象或外表视为择神来冥想。在这种状态下的探索者会这样去冥想一个神圣化身的形象。要求他把他的择神视为无上自我的焦点。

除非探索者已经在较低阶段的冥想中建立起稳固的基础,否则无法在较高级的冥想中获得成就。冥想至尊神性的一些特定的外表,例如湿婆、毗湿奴,或者卡利,也就是上帝的一个化身,最终会认识到遍布一切的神性,超越所有的形象和属性。室利·克里希那,在《乌达瓦之歌》里,逐步教导冥想的实践,是以集中在择神的形象上开始,以认识纯粹的自我与梵为一体为高潮,说:

实践自制的人应在心意的帮助下,把感觉器官从感觉对象中撤离,在智慧的指引下,直接地把心意指向我的完整形象上。接着,应该要把心意集中起来——把我全身各处——分布到一部分上,只观想那微笑的面容,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把心意拖入那被专注的对象上,并且固定在至上源头。然后也离开那里,在我[纯粹自我]那里歇息,无论什么也不要想[冥想者接着会变得与冥想对象为一体]。因此,随着心意的专注,人只会看见我在他自己里面,也看见他自己与我,万物的自我为一体——像光与光结为一体一样。从而,一位通过强烈的冥想而把心意集中起来的瑜伽士,会很快把对象、有限的知识和行动[那就是,整个看上去为多元性的相对领域]扑灭。【93】

作为一种规则,冥想的第一步是rupa-dhyana,把心意集中在择神的形象上。第二步是guna-dhyana,冥想择神为所有喜悦、知识、纯粹和爱的具体表现。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是svarupa-dhyana,冥想择神的真正本性——遍布一切的纯意识。第一步通往第二步,第二步通往第三步。

吠檀多为不同的探索者提供了不同的崇拜方法,与我们各自的精神能力相适应。一部吠檀多经典说:“崇拜偶像是第一步;比这更好的是念诵圣名及其神圣的荣耀。其次是专注。最高级的是认识到‘我是他’”。【94】另外,在另一本圣典里,说:“最高的灵修是梵意识的实践。其次的是冥想。再接着的是唱颂赞美诗和念诵上帝的名字。最低级的是借助一个偶像的外在崇拜。”【95】吠檀多的目标是要把探索者从所处的状态中提升。他的灵性成长必须依照他的心理结构和适应性而行。这样的成长是一种有机的成长,不能操之过急或拔苗助长。它是一种自然地揭示出其本性的意识进化。尽管所有探索者的至高目标仍然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人的不同气质,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各异。一个人的灵性觉悟和吸收取决于他的精神能力和精神结构。

这一点也在《大林间奥义书》的一个故事里有所阐述:

众神、人和魔鬼[也就是,三种类型的人——敬神的人、普通人和不敬神的人]——生主,创造者梵天的所有后裔——为了到他那里去寻求指引,过了数年的苦行和自制的生活。在他们完成了灵性苦行以后,众神走近生主。“先生,请您仁慈地给我们指引吧。”他们说。生主念了“Da”这个音,对他们说:“你们明白了吗?”他们回答:“对,我们明白了。您是告诉我们:‘Damayata——要自制。’”“对,你们明白了。”生主说。接着是人走近他,说:“先生,请您仁慈地给我们指引吧。”生主念了同一个音“Da”,对他们说:“你们明白了吗?”他们回答:“对,我们明白了。您是告诉我们:‘Datta——要慈善。’”“对,你们明白了。”生主说。然后是魔鬼走近他,说:“先生,请您仁慈地给我们指引吧。”生主念了同一个音“Da”,对他们说:“你们明白了吗?”他们回答:“对,我们明白了。您是告诉我们:‘Day-adhvam——要慈悲。’”“对,你们已经明白了。”生主说。据说即使到了今天,来自天上云层发出的声音:“Da!Da!Da!——是‘自制!慈善!慈悲!’”【96】

上述的意义在于:

自制、慈善和慈悲三个道德观念是为三种不同层次的人而设。残酷的人要实践非暴力和为慈悲而努力;贪婪的人要用慈善来战胜贪婪;还有那些不受其他罪恶所束缚,但仍然有感官欲望的人,应当特别地去实践内在的控制。对于这种前后关系,商羯罗注释说:“在那些人当中,尽管缺乏自我控制,但拥有其他良好的品质,是神;那些充满贪婪的是人;而那些残暴的是魔鬼[阿修罗,也就是不敬神的]。”【97】

教导的要点是,一位探索者对灵性教导的吸收取决于他的内在本性,而他的内在本性又取决于他的内在进展。我们的灵性研究不得不从我们所处的位置开始。

吠檀多主张,对于一个认识梵的人而言,冥想并不是必要的。同时,对于一个不认识梵的人而言,冥想又是不可能的。实践冥想是对于那些还没有得到梵的直接知识,同时又对梵不完全无知的人。作为探索者,他们以对经文的学习与推理为基础,开始了他们寻找有关内在自我与梵,遍布一切的自我为一体的直接知识的旅程。冥想期间获取的知识会把他们引向对梵的直接认识。

所有的吠檀多学派都同意,解脱离不开自我知识。它们中的其中一些并不支持自我质询是获取自我知识的唯一方法这种观点。他们主张,持续不断地冥想自我也是解脱的一种方法。有两种方法,自我质询和冥想,前者被认为是直接的,后者是间接的。冥想这种方式被一些人称为是一种不管成败的尝试,巧合的会获得成功。经文Dhyana-dipa把冥想比作是一种幻想,以一种果报为顶点。【98】根据这种观点,一盏灯的光和一颗宝石的光都可以被错误地认作是一颗宝石。尽管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推断,可是一个把灯光认作是宝石的人走近光源的地方去,并没有找到任何的宝石。而另一个错误地把宝石的光认作是宝石本身的人,却得到这颗贵重的物品。以后者的情形来看,得到宝石的人并没有使先前有关宝石存在的推断变得正当。因此,一个探索者的旅程以无知为起点,但是会以知识为终结。

冥想歌雅特瑞曼陀罗

吠檀多的传统和经典把歌雅特瑞曼陀罗(Gayatri)视为所有曼陀罗中最为神圣的。一个曼陀罗是字母或文字的特定组合,隐藏在它里面的是一种神秘的力量,以特定的方式来使用会带来某种效果。每一个曼陀罗都有一个比量(这里用“比量”是否得当?),一个代表的神,以及把它揭示出来的知微者,通过冥想它来获得至上意识。

曼陀罗的使用,为了有效,必须配合正规的法则和实践。那就是说,必须根据它的比量和韵律来念诵或唱颂,同时也要冥想它所代表的神。与曼陀罗的知微者建立一种精神的联系,释放出曼陀罗的内在力量,而这种力量又在探索者心中产生所渴望的意识之转化。

在念诵或唱颂一个曼陀罗的时候,一种代表这个曼陀罗的声音振动从里面产生。比量在这种音振的产生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平稳和持续地念诵会产生出一股振流,让探索者的心意完全与曼陀罗的旋律产生共振。由于可见的宇宙是由振动构成的,念诵是必要的。所谓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只不过是由振动凝聚成的不同形式。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也是能量的振动。

通过持续不断地产生出纯洁与神圣的振动,心意也得到了净化和神性。即使只是机械地念诵或唱颂,或者没有比量和音韵的全部科学知识,也会如此。这好比是一个没有任何化学知识的人,只是在机械地跟随准确的化学公式来提取化合物一样。同样地,一个探索者只是跟随规则和仪式,即使他不懂得它们的意义和象征,也会达到念诵的效果。

曼陀罗所代表的神也被称为择神,无上自我的一个特殊的展示,不仅具有实现的力量,而且也是维护那种实现的必要力量。如果这样的曼陀罗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它们的声音结构会改变,从而也失去了它们的效用。因此,曼陀罗的效用取决于它的声音结构的内在力量。

当这个曼陀罗被一位真理的知者以老师的身份传授给学生的时候,会增添一些额外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这位老师用自己的力量唤醒了这个曼陀罗潜伏的力量(曼陀罗—采坦尼亚,mantra-chaitanya)。歌雅特瑞曼陀罗是最有力的曼陀罗,是所有曼陀罗的本质。当它被一位有能力的老师传授给探索者的时候,便会获得那种额外的力量。它里面神秘地包含着所有的比量,所有其他曼陀罗的所有知微者,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神;同时也是那些神的荣耀。通过祈祷这个歌雅特瑞曼陀罗,所有这些都一起被祈祷。念诵这个曼陀罗,也念诵了所有的神圣曼陀罗。冥想它,也冥想了所有的神。

歌雅特瑞曼陀罗的含义

歌雅特瑞曼陀罗出现在《梨俱吠陀》(111.62.10),梵语读法如下:

OM.BHUR BHUAH SWAH;

TATSAVITUR-VARENYAM

BHARGO DEVASYA DHIMAHI;

DHIYO YO NAH PRACHODAYAT.OM.

翻译成汉语是:“唵。我们冥想那无比神圣的光辉,世界——大地、天空和两者间的地方——的创造者。让那神性引导我们的智慧吧。唵。”

歌雅特瑞曼陀罗的意思逐字翻译如下:yo(谁),nah(我们),dhiyo(智慧),prachodayat(直接),tat(那),devasya(光辉或灿烂),savitur(创造者的),varenyam(至上),bhargo(光),dhimahi(冥想),Om.Bhur-bhuvah-swah(唵,大地、天空和两者间的地方)。

Tat这个词相当于savitur,明显是指太阳、天空和可见的光辉,代表至尊神性。神性被形容为savitur,因为他是自明的。他是所有光中之光。所有其他的光,不管是物质的、智慧的,还是精神的,都源于那神圣的光。探索者冥想的是bhargo,或称为神圣的光,因为这是绝对真理之光。相对宇宙里所有事物的实在都源于它。Bhargo这个术语也是指燃烧的意思。那冥想的光不仅仅是一种照明;这是知识之火,完全摧毁了所有的无明与幻觉,通往对至上的直接认识。

根据圣人萨亚纳(Sayana),歌雅特瑞曼陀罗的意思逐字翻译为:savitur(住在众生里的控制者和指引者),devasya(发光体),varenyam(至上),tat和bhargo(那光辉),dhimahi(我们冥想),yo(谁),nah(我们的),dhiyo(智慧),prachodat(直接、充分地激发去[认识真理])。萨亚纳的整个翻译是:“我们冥想那发光体的无上光辉,住在里面的控制者和众生的指引者。愿他充分地激发我们的智慧[去认识真理]。”【99】

冥想歌雅特瑞曼陀罗的时候,探索者被要求去直接地把他的注意力放在太阳的光线上。通过这种方法,引导他去冥想那感觉到的光,从内心去觉悟它。没有了它,人无法感觉到太阳的光。在最后阶段,他被要求去冥想太阳的光与他内在的光的同一性——他内在自我的纯意识与宇宙自我遍布一切的纯意识为一体。

歌雅特瑞、萨维特里和沙拉斯瓦提

歌雅特瑞所代表的神是三位女神的形象:歌雅特瑞(Gayatri)、萨维特里(Savitri)和沙拉斯瓦提(Sarasvati)。因此,歌雅特瑞曼陀罗也称为萨维特里曼陀罗或沙拉斯瓦提曼陀罗。作为终极实在的至尊首神,是由歌雅特瑞来表示。而同样的至尊首神,作为众生和所有事物的内在控制者的时候,是被称为萨维特里。通过这个萨维特里曼陀罗,至高者(上帝),所有生命内在的自我,被唤醒了,也受到了崇拜。沙拉斯瓦提代表永恒知识的泉源。吠陀被比喻为一个给予生命之水的湖(saras),而歌雅特瑞,以沙拉斯瓦提为外表,其本质却是吠陀。

歌雅特瑞曼陀罗以唵(Om)开头,也以唵(Om)结束。歌雅特瑞曼陀罗使用唵,在心意的提升中,其效用不能被夸大。吠檀多的传统声称,在口头念诵或心里默念唵的时候,心意的推动力从喉部往上涌到头顶。据说一日一夜的二十四小时里,一个个体灵魂以So'ham,也就是“我是他”的方式来无意识地对唵反复崇拜。这种反复崇拜已被确定为ajapa gayatri,也就是歌雅特瑞的不间断念诵。

歌雅特瑞曼陀罗也是最有效的祷告。一个由文字组成的祷告,其效果只是依赖于它所唤起的思想和感情,而不是依赖于它所产生的声音。作为一种祷告,这个曼陀罗被赋予了无限的神圣,是这个可见宇宙的源头,启发着知识。这是一个灵性启迪的祷告,驱散了无明与幻觉的黑暗。作为物质的光,它使我们能够用视觉器官来看见物质对象;而精神的光却能帮助我们了解思想;灵性的光给予我们认识灵性真理的能力,而这又无法用感觉和心意来感知。

祷告是个体灵魂与无上自我合一的一种企求。一个对象无法长久地与它的源头保持分离。个体灵魂与它的源头,也就是无上自我合一的渴望,称为灵性的渴望,而这种渴望又通过祷告来表达。这种祷告所得的回应总是与我们在祷告中所付出的真诚、诚挚和谦卑相应。不真诚的祷告不会得到回应。同样地,作为一种祷告,歌雅特瑞的每个充满激情的语调都是个体灵魂向它真正的生命之源、遍布一切的无上自我的呼唤,这样的呼唤不会得不到回应。因此,歌雅特瑞把祷告的力量和曼陀罗的力量综合到它里面去,是一种双重的神圣,也是唤醒和揭开我们灵性意识的有效工具。

歌雅特瑞曼陀罗的比量

吠檀多圣典以不同的方式来赞美歌雅特瑞。在《薄伽梵歌》中,室利·克里希那说:“在所有诗歌中,我是歌雅特瑞。”【100】(这里“歌雅特瑞”这个词是指二十四个音节的吠陀诗歌,同时也是每位婆罗门在每日规范奉献的时候念诵的歌雅特瑞诗句。)在《唱赞奥义书》里标题为“冥想歌雅特瑞”的章节上说:“不管存在什么,歌雅特瑞便是一切。语言是真正的歌雅特瑞,因为语言产生(gaya-ti)和保护(traya-te)一切,不管存在是什么。”【101】

那就是说,歌雅特瑞的比量,包含了出现在所有其他比量中的最少量的字母,因此它是所有比量中最重要的。没有了名字就无法构想出对象。因此,名字跟语言一样,是所有一切。所以,歌雅特瑞跟语言彼此间并无差异。它们在语源上也是相同的。语言产生了对象,也就是说,给它一个名字。它也通过指出其对象的名字来保持其他对象免受恐惧;劝诫它们放弃恐惧。因为语言与歌雅特瑞为一体,所以它能够发挥两种作用。另外,《唱赞奥义书》上说:

歌雅特瑞也是地球;因为存在于世上的一切都憩息在这片大地上,无一能够超越。在人体里,歌雅特瑞也是身体,并无超出此界限。在人体里,身体又是人体里的心;因为生命之气存在于它里面,并无超出此界限。【102】

诗句中“生命之气”这个词,既是指五种生命的气息,也是指感觉器官。它也是bhutas,或者是元素的意思。歌雅特瑞与身体彼此间并无分别,因为身体就像歌雅特瑞一样,也包括了生命之气,或者是元素。再者:

歌雅特瑞有四条腿,是六部分。也跟《梨俱吠陀》的诗句所说的一样:“这是它[也就是,通过歌雅特瑞的象征而得知的梵]的伟大。比它更伟大的是原人[梵]。它的其中一条腿覆盖着所有生命;其余三条不朽的腿在天堂上[也就是,在它本身里面]。”【103】

《唱赞奥义书》的这句诗中提到的“四条腿”是指歌雅特瑞比量的四部分,每部分包括有六个字母或音节。歌雅特瑞,与所有生命为一体,再加上语言、身体、心和大地,还有生命之气,称为“六部分”。“原人”这个词是指纯洁的梵,遍布在所有事物里面,或者是藏在身体里。歌雅特瑞梵的其中一条腿覆盖着这个宇宙;这是它的伟大。“不朽”一词在这里是不变的意思。其余三条腿在天堂里,是指纯洁的梵比歌雅特瑞更伟大。真正来说,梵根本没有被分成各个部分。它是不变和不朽的。“它的一部分变成了宇宙”这种想法是摩耶(maya),即幻觉。这里的“天堂”指的是梵的荣耀。

下一句解释说,通过冥想歌雅特瑞的乌帕蒂(upadhi)而来的梵,跟住在心里的梵是一样的:

因此,被形容为[不朽、三条腿在天上、歌雅特瑞]的梵同样也是[物理上]的空间(akasa),或者是人体外的空间。人体外的空间也与人体内的空间一样。人体内的空间与心内的空间一样。心内的空间无处不在[不仅是局限于心]和永恒不变[不屈从于变化,所以是不朽]。认识到这一点的人,可得到全部永恒不变的财富。【104】

梵知的直接结果在经文里已有所述。在位于身体内的时候,直接和重要的结果就是解脱。

歌雅特瑞曼陀罗以宇宙原音唵开始,视唵与歌雅特瑞的本质相同。它也以唵为结束,因为唵是整个歌雅特瑞曼陀罗的高潮。英国的印度哲学学者约翰·伍德夫爵士(Sir John Woodroffe),在他的书《字母的花环》(The Garland of Letters)里这样描述歌雅特瑞曼陀罗的意义和特征:

此曼陀罗以宇宙原音(pranava)或唵(Om)开始和结束。这里首先是指世界源头所表现出来的三个不同面。那是一个源头(摩诃萨克蒂,Mahashakti),是宇宙的自我,它本身包含了这个宇宙,接下来的冥想是处理与它的关系。在这里,源头和它的外表都是观想的对象。唵声的源头(Nadabindu)表明,世界力量的因果状态,先于由字母“A”、“U”、“M”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状态而存在,并且融入唵里面。这三个字母是代表它的运转,可被一切生命觉察到。因为第一和第二个字母是指摩诃萨克蒂当前的活动,同时也指它过去和将来的活动,是一种根本的生命潜力。“M”或楼陀罗(Rudra),正如看得见的化学反应一样,破坏了物质的组合。这是形象的分解。“A”(梵天)是创造的力量,它因它永不停息的分子活动而不断更新,因此在生命形象走向毁灭(像“M”那样)的持续不断过程中,拯救有组织的生命。“U”(毗湿奴)是维系的力量,使物质稳定,只是能量的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物质从它那里出现,成形,最后消解。维系者毗湿奴,穿越空间和时间,看管着一切显现的能量,是理论上说的能量守恒定律。摩诃萨克蒂,在她的完美意识(Chidrupini)里面,是意志、知识和行动三种力量,表现出来就是形象的创造、维系和毁灭。接下来的,跟所有其他的一样,都包含在唵里面。但是,它的其中一些含义却在歌雅特瑞曼陀罗的其余部分发展起来。唵被视为一种声音(Dhvani),近似于紧靠着宇宙物质源头(原质,Prakriti)的首个无分别运动的本名(Samanya-Span-da)。原始的“声音”或振动是梵—萨克蒂的原始功能。然后紧接着的是三界(Vyahritis)——布鲁尔(地界,Blur)、布瓦尔(天界,Bhuvah)、斯瓦(尘世,Svah),形象地表示了Lokshana,也就是说,代表了所有的十四界(Lokas)。尽管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Vyavaharika)只能关注头三界,可是布鲁尔(Blur)是代表尘世本身以及下面七界;布瓦尔(Bhuvah)是代表布瓦尔本身;斯瓦(Svah)是代表斯瓦本身,以及从斯瓦起一直到萨雅(Satya)的上界(天堂)。界是代表意识的状态。布尔界(Bhurloka),或者尘世(地球),是正常的体验状态。在它以上的天界是超常意识状态,在它以下的地界是异常体验状态。客观地讲,一个人从最高的界下降到最低的界,然后是地狱界,物质会变得越来越密集。正如物质的面纱或厚或薄一样,意识的状态也各不相同。从地球算起,包括地球在内的头五界,最明显是感觉到物质的五种状态;第六界是心意;第七界是物质和心意的因果身。地球和地球以下的界是粗糙体,从布瓦尔(Bhuvah)到塔帕(Tap-ah)的界是精微体,萨雅(Satya)是歌雅特瑞提到的原人的因果身,在日轮(Aditymandala)里受到崇拜。三界(Vyahritis)表明,唵所代表的伟大自我遍布在宇宙的所有区域。【105】

歌雅特瑞和它的各个部分

歌雅特瑞曼陀罗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唵,大地、天空和两者间的地方”;第二部分是“我们冥想那无比神圣的光辉,世界的创造者”;第三部分是“让那神性引导我们的智慧吧”。探索者在唱颂歌雅特瑞的时候,它的第一部分唤起了他的内在力量,帮助他去让内在自我与无上自我,遍布一切的纯意识相协调。第二部分用强烈的渴求来刺激他的心去与遍布一切的纯意识接触。第三部分带来了内在自我对无上自我的完全臣服。每一个个体灵魂,是遍布一切的无上自我的焦点,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包含在它自身里面。所有的力量都在无上自我里充分地显现。

《大林间奥义书》说,冥想梵以歌雅特瑞为条件,或者使用歌雅特瑞作为梵的象征。歌雅特瑞比量(meter)是所有比量中的主要部分,歌雅特瑞曼陀罗也保护唱颂者的器官。歌雅特瑞曼陀罗被认为与生命之气相一致,因为生命之气是通过治愈创伤来保护身体的。作为生命之气的歌雅特瑞,是宇宙的支柱。在宇宙中,所有生命、所有的吠陀和仪轨以及它们的果报,都是统一的。

另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理由去冥想歌雅特瑞曼陀罗。根据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一个婆罗门规定要学习吠陀,履行吠陀仪轨以及追求自我知识。但是,一位婆罗门在他刚生下来的时候,是被看成是首陀罗(低种姓的人)的,只是在他系上圣线的时候,才被认为有了第二次出生,成为一位真正的婆罗门。因此,他也被称为是再生族(dvija)。在他第二次出生的时候,他要学习神圣的歌雅特瑞曼陀罗,从此就要有规则地唱颂。

《大林间奥义书》把歌雅特瑞描述为是由三个平面世界、三吠陀(梨俱、夜柔和娑摩),以及生命之气的三种形式(prana,命根气;aprana,下行气;vyana,遍行气)。歌雅特瑞,只是由文字组成,有三条腿。第四条腿是精微的,在太阳里。歌雅特瑞的知者变得与歌雅特瑞本身相一致,他的嘴里有了火,烧毁了所有的罪。正如火把所有放进去的燃料烧尽一样,一位歌雅特瑞的知者,即使犯了很多的罪,都会把它们全烧光,从而变得纯洁,战胜了衰老和死亡。

《大林间奥义书》这样描述歌雅特瑞的三条腿:

Bhumi(大地)、Antariksh(天空)和Dyaus(天堂)组成了八个音节,而歌雅特瑞的第一条腿由八个音节组成,所以这三个世界是由歌雅特瑞的第一条腿组成的。无论是谁,只要懂得歌雅特瑞[第一条腿]的含义,便可在三个世界里赢得一切。

Richah(梨俱)、Yajumshi(夜柔)和Samani(娑摩)[这三个词是三吠陀名字的复数形式]形成了八个音节,歌雅特瑞的第二条腿是由八个音节组成,所以这[三部]吠陀组成了歌雅特瑞的第二条腿。因此,无论谁,只要懂得歌雅特瑞的第二条腿,便被认为是赢得了与三吠陀同样多的知识财富。

Prana(命根气),apana(下行气)和vyana(遍行气)组成了八个音节,而歌雅特瑞的第三条腿又构成了八个音节,所以这[三种]生命之气的形式构成了歌雅特瑞的第三条腿。无论谁,只要懂得了歌雅特瑞的第三条腿,便可在宇宙里赢得所有的生命。

现在,它的图利亚(Turiya),[显然]可见(darsata)和超尘脱俗(paroraja)的腿是这——在远处发光的太阳。第四条腿就称为图利亚,他(存在于太阳轨道里)[显然]是可见的(darsata),因为他同样也被[瑜伽士]所看见。他超尘脱俗(paroraja),因为它独自地照耀着整个宇宙,如同至高无上的君主一般。因此,明白歌雅特瑞曼陀罗第四条腿的人也会照射出光彩和荣耀。

歌雅特瑞坐落在第四条,也是[显然]可见和超尘脱俗的腿上。此外,它还坐落在真理上。眼睛是真理,因为眼睛事实上是真理。因此,时至今日,如果两人在争论,其中一人说:“我看见了它。”而另一人说:“我听见了它。”我们应该相信那个说“我看见了它”的人。

那真理停落在力量上。生命之气是力量。因此,真理停落在生命之气上。他们因此说力量比真理更加强而有力。

因而,歌雅特瑞是以身体里的生命之气为基础的。歌雅特瑞保护着加雅(gayas),而器官便是加雅;因此歌雅特瑞是保护(tatre)器官。因为它保护器官,所以被称为歌雅特瑞。老师与学生沟通用的萨维特里[诗句],也是这个,别无其他。老师把它传授给学生,拯救了该学生的器官。【106】

曼陀罗的神圣之母

尽管歌雅特瑞既是梵的一位指示者,同时也是与遍布一切的无上自我,作为自我而住在所有生命里面的梵并无分别,可是吠檀多传统却把它视为代表神的母性,通过她的恩典,探索者获得自我知识。关于这种母性,伍德夫这样说道:

人总会走向神人同形同性化。在西方,他会称造物主为父亲。而在东方,人们易于崇拜至高存在的本体,并且性力派信徒称它为母亲,因为这种力量酝酿在子宫里,是意识产生了、孕育了宇宙。小孩子接受的第一个曼陀罗是妈(Ma)或Mother(母亲),因为那是它的第一个声音,而Mother(母亲)是临死前从嘴唇边发出的最后一个声音。敬拜自然之母也是敬拜万物之母,敬拜母亲的人无论在生时还是在死时都喝到了母亲的乳水,也到她那里去。再者,梵母性化的一面也在这个世界里独一无二地完全显现。在她本身(Svarupa)里的她无法被心意或感觉所知晓。一部《坦陀罗》说:“男人知道女人的心吗?只有湿婆才知道女瑜伽士的心。”【107】这颗宇宙的心的收缩与扩张都是无数个世界的诞生与回归。婆罗门称这个过程为宇宙的进化(入世,Pravritti)和宇宙的退化(出世,Nivritt),道教称它为阳和阴。相对于人的知识而言,至高无上的力量就称为存在、知识和喜乐。原始的力量,或者说太初之母(Adya Shakti)不可思议,超越了所显现的人性,因为后者是一种局限的体验,受制于心意和物质。尽管跟我们所理解的术语一样,它本身不是一个人,却在世界上的所有个体事物(Vyashti)中不断地被拟人化。作为所有这样一种人性的集合体(Samashti),它也是一个人(位格)。当它代表无限的时候,包括了所有在它里面的人类和其他的体验。它里面的这种力量(摩诃萨克蒂,Mahashakti)超越了在黑暗(如人们所想的那样)中的心意和感官,那是摩诃卡利(Mahakali)的身体,它的外观是可看得到的。这样一种外观,指的是一种根本的生命潜力,宛如整个一系列生命的线索(Sutratma),形成了一条生命的连线,是印度一元论哲学原理的基础。没有事物有一个绝对的开始和终结。所有一切都是变化的。因此,生与死都是模式。每一个存在物都宛如是系在一根无限长的绳子上的结,那个结是系在出生上,在死亡时解开。有些事物不会无中生有,也有些事物不会化作虚无。一个绝对的开头或结尾是无法想象的。尤其是宇宙的形成和终结。诞生、成长和死亡是宇宙的变化方式,支配着“从一片草坪到梵天本身”的所有有机生命。神永远是无限的,但是受到知道它活动的感觉器官所限,它会表现为有限的作用及其结果,也表现为不连续性。整个实在从来不会出现在意识里,只有在特别注意的那一刹那间才出现,因此会表现为局部性和时间的相继性。然而,有一条无限的生命连线是从那根本的生命潜力里,伸展到它作为物质外壳的实体上。相对于整个宇宙的作用而言,这只不过是由物质的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无限性的局部结果。因为以太(Akasha)比物质更具连续性,而物质只不过是中心能量的外壳。以太是连续的,遍布一切,据说比有重量的粗糙物质密集一千倍。因此,可见的尘世(地球,earth)都只不过是由实质(湿婆,Shiva)的生命力(萨克蒂,Shakti)在不可见的不断运动中演化出来的一个微点,但它的本质(Svarupa)却不受遍布所有空间的神圣物质(Divine Substance)所影响。因此,没有一种事物是真正地独立于另一种事物而存在的,但是一切事物都是同一种力量的不同变化。由于那种力量是它自己的生命力,它的产生,更准确地说是它的变化,正是那。【108】

把神视为母亲来崇拜是坦陀罗的一个典型特征,坦陀罗是一种其起源要追溯到吠陀的宗教哲学体系。坦陀罗极大地影响了吠檀多的灵性修习。根据吠檀多,最终真理是梵,它是无分别、无限的纯意识。任何感觉到的分别性都是幻象。另一方面,坦陀罗主张:梵,最终的真理,不仅是无活动、无运动和无分别的纯意识。它是湿婆—萨克蒂。作为湿婆,它是无活动、无运动的纯意识;作为萨克蒂,它在不断地运动。坦陀罗把这种萨克蒂的外貌形容为母亲。湿婆和萨克蒂,梵和它的力量,并无分别。两者都永远地联结着,就像一个词跟它的含义一样。一个无法跟另一个分离。没有了一个,另一个也不会变得完整。【109】

用室利·罗摩克里希那的话说:

梵和萨克蒂同一,像火和它燃烧的能量一样。我们谈到火的时候,自然地也会指它燃烧的能量。此外,火的燃烧能量也暗指火本身。如果你接受其中之一,那么也必须接受另一个。【110】

无属性也是有属性。梵也是萨克蒂。当观想他为无活动的时候,他就称为梵;当观想他为创造、维系和毁灭的时候,他就称为原始的能量,卡利。【111】

至高的神圣力量(能量),在表现为静止的时候,是无名、无形、无活动和不可见的。另外,同样的力量,当它产生出各种形象和变成动力的时候,就会呈现出数不清的形象,遍布整个宇宙。例如,发电机或电池里的电,处于不可见形式的时候,是无活动、不移动和无形的。但是,同样的电,成为了动力,以光、运动、热、冷和声音等形式出现的时候,是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的。至高的神性能量的这种显现和非显现过程,被形容为是梵持续不断地吐气和吸气。

正如我们在第14章看到的一样,神圣力量的这种动力表现为三种形式,用A、U、M三个字母来表示:创造(A)、维系(U)和分解(M)。无分别的绝对真理分化成意志(ichchha)、知识(jnana)和行动(kriya)。这三种外观也被称为梵天、毗湿奴和楼陀罗(湿婆)。神圣力量的这三种表现在不断地运转。粗糙的宇宙是从它不可见的状态中产生,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又化作无形。作为梵天,神圣力量会从不可见的物质中创造和再创造出元素;作为楼陀罗,它在不断地毁灭已创造的物质;作为毗湿奴,它会使创造与毁灭两种力量保持平衡,从而使宇宙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所有的被造物都只是拥有相对的稳定性。物质本身也只是能量的一种相对稳定形式,注定要回归到它的原始状态。

一段出自《女神颂》(Devi Mahatmyam)的诗节,是在崇拜由歌雅特瑞所代表的终极实在的母性力量的时候念诵,内容如下:

您是萨瓦哈[劝解提婆或天神的曼陀罗,为了祭祀他们而把祭品倒入火里的时候念诵]和萨瓦达[劝解祖先(manes或pitris)的曼陀罗,拜祭逝去的祖先时念诵]。您是真正的维萨卡拉[象征雅吉纳(yajna),吠陀献祭]和萨瓦拉[女神,本身是献祭,通过履行献祭而进入天堂作为回报]的具体表现。您是甘露[萨哈,天神们的食物,象征永生]。噢,永恒和不朽的独一者,您是三重含义的曼陀罗的具体表现[奥姆卡拉(Omkara),由A、U和M三个字母组成]。您虽然是永恒,却只有半马特拉(matra)。【112】真正地说,您无法被专门地念出来。您是萨维特里(Savitri)[出现在《梨俱吠陀》的著名的萨维特里诗句,也是至高无上的众天神之母]。【113】

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在他云游的日子里,曾经提过与上述文献相关的灵性异象。对这种异象的阐述,正如在他的传记里所记载的一样:

一次,他(斯瓦米·维韦卡南达)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他看到一位印度老人正站在印度河的河岸上,唱着梨俱,或者吠陀诗句,是用一种与今天的习惯语调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唱诵。他听到的一段是:“噢,来吧,您是光辉灿烂的独一者,您是祝福的施予者,您是梵在三个字母里的象征;向您,歌雅特瑞,吠陀曼陀罗之母致敬。您是由梵而来。”这位斯瓦米相信,通过这个异象,他记起了最早期雅利安人的音乐韵律。他在商羯罗的诗里面也发现了不可思议的相似性。这样一种异象,表明这位斯瓦米身体内的瑜伽力量在非凡地发展。【114】

歌雅特瑞所代表的神有三种形式:歌雅特瑞是早晨,萨维特里是中午,沙拉斯瓦提是晚上。歌雅特瑞的意思是“保护唱诵者免受各种罪的侵害。”取名为萨维特里,是因为它代表萨维塔(Savitar),或者是太阳的轨迹,照亮了被造物。它叫沙拉斯瓦提,是由于在这种形象下,它以语言的方式描绘了这个世界。正所所指的那样,歌雅特瑞的这三种形式也被称为梵天、毗湿奴和楼陀罗(湿婆)。圣典更进一步地描述了歌雅特瑞的形象:阿耆尼(Agni)或火,是它的嘴巴;最初诞生的梵天,是头;毗湿奴是心;楼陀罗(湿婆)是导致宇宙最后消亡的一小撮毛发或火焰;地是根源;风是呼吸。美丽的色泽代表至高无上的纯洁。它与梵并无分别。歌雅特瑞有三条腿,每个都由八个音节组成;还有由歌雅特瑞所代表的六鞘,是吠陀的辅助,保护着吠陀;五个头是由四吠陀和被称为“第五部吠陀”的《往世书》组成。

调息实践中的歌雅特瑞曼陀罗

根据摩奴,应该在实践调息的时候念诵歌雅特瑞曼陀罗。歌雅特瑞的形象正如《摩诃那罗延那奥义书》提到的那样:

唵大地,唵天空,唵天堂,唵中间地带,唵出生之地,唵受祝福的官邸,唵真理的居所。唵,让我们冥想神圣的创造者那可敬的光,加快我们的领悟。唵,他是水、光、气味和神的食物,也是三界。代表原音的他是所有这一切。【115】

在这种形式下,歌雅特瑞有四部分:(1)宇宙原音唵;(2)音节(vyabritis),表示存在的七个区域或平面;(3)歌雅特瑞固有的组成部分;(4)歌雅特瑞的总结部分(Gayatri Sirah)。

第一部分:宇宙原音唵

第一部分,宇宙原音唵,是整个歌雅特瑞的精华,包括了它本身和其他三部分。歌雅特瑞曼陀罗的其余部分,是对每部分曼陀罗一开始的时候都要念的Om的含义进行阐述。唵(心轮),作为宇宙原始的声音,在宇宙中持续不断。处于专注的某个发展阶段的求道者可以听见这种从自己身体里发出的声音。这种由念诵Om这个词而产生的清晰发音是这种永恒的原始声音的声学表现。当正确念诵的时候,Om或Aum的声音是由肚脐发出,伴随着的是深深的滚动和持续的声音,在第三个字母,M,发声的时候,结束于鼻孔的上部分。

第二部分:音节(Vyahritis)或存在的平面

七个音节代表七个世界。

它们中的头三个称为主音节(Mahavyahritis)。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加上了宇宙原音(Pranava),指出了每一个音节也是独立地代表着至上意识。七个音节过后,紧跟着的是由另一个宇宙原音开头的歌雅特瑞曼陀罗,又一次暗示了唯一被歌雅特瑞曼陀罗表示的至上意识。这是连续的歌雅特瑞曼陀罗,固有地以宇宙原音唵来开始和结束。歌雅特瑞曼陀罗来到中间阶段的时候,是基本的要素,其余部分是辅助性的。【116】

音节象征由唵所代表的无上自我,遍布宇宙的所有地方,既在高处,也在低处。在冥想歌雅特瑞的时候,求道者的心意由意识的最低层面相继地提升到每个较高的层面。

在现世存在的层面里面,向我们显现出来的事物是客观性的,与梵知者分离,并且独立于感知者而存在。随着求道者的反省和分辨,他发现客观世界并不是真正地独立存在,而是更多地依赖于感知者,主体的意识而存在。他得到了一副新景象,达到了第二阶段较高的意识状态。在意识状态更高的第三阶段,他发现除非心意直接地指向自我,否则感觉器官无法感知到客体是与它们(主体)联结在一起。到了这里,自我,在真正的求道者看来,似乎是受制于身体和受限于意识。到了更高意识的第四阶段,他认识到意识并不受任何制约。它只是看起来是有限的,就像无限的天空看上去装在瓶子里一样。在更高意识的第五阶段,他认识到自我在所有的存在状态里面都照亮着见证者的意识——清醒、做梦和深眠。到了更高的第六阶段,他感觉到无上自我是唯一的真实,外面的宇宙是它的动态表现。这好像是不管在静止不动的时候,还是在波涛汹涌的时候,看到的都是同样的海水一样。

当他到达更高的第七阶段,会感觉到无数个多元性的世界都融入了它的源头——无上自我里面。他内在意识的发展,从最初的第一个平面提升到第七个平面,以到达伟大的源头——无上自我为顶点,而歌雅特瑞曼陀罗就对那自我奉上了敬意。

第三和第四部分

歌雅特瑞曼陀罗的第三部分是歌雅特瑞曼陀罗的固有组成部分:Om,tat savitur varenyam bhargo devasya dhimahi;dhiyo yo nah prachodayat(唵。我们冥想那无比神圣的光辉;让那神圣引导我们的智慧吧)。这一部分的曼陀罗把无上自我描述为萨维塔,宇宙的设计者。我们通过感官而感觉到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同一种无上自我,外表却显现为某些与我们分离的事物。自我是观看者,也是被观看的对象。所有一切都是它的不同形象,与它融洽地并存,反射出它的光辉。

曼陀罗的第四部分称为歌雅特瑞的总结:Om apo jyoti raso'mritam brahma bhur bhuvah svah Om(唵是水、光、本质、不朽、实在;唵是大地、天空和天界)。第四部分是第三部分的自然总结。求道者现在感知到无上自我无处不在,也在每一件事物里面。所有一切都源于无上自我,经过一段长时间后,又回归于它。

当一个在练习调息,把他的思想专注在这个曼陀罗上的时候,潜伏的灵性趋向从他的生命深处被唤醒,他也变得适合于与至上本体产生关联,最终他意识到了那灵性的目标。【117】

意识到歌雅特瑞曼陀罗所代表的伟大自我更胜于智力上的理解。它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是一种强烈的体验,经受过理性和情感的考验。这样一种直接体验是如此深刻和有力,永远地改变了体验者。要得到这种体验,就需要通过祷告、敬拜、冥想和苦行来使心意净化。伟大的自我,是纯粹的真理,从来不会被一个缺乏纯洁的人得到。

歌雅特瑞是在履行仪轨、崇拜、火祭、调息和冥想的时候念诵。在每种情况下,都应该以完整的形式来念诵它。首先,探索者要念诵七个音节,每一个的前面都要加上唵。念完七个音节后,他要念诵歌雅特瑞曼陀罗本身,在开始的时候也要加上唵。接着,他要念诵歌雅特瑞的总结部分,以唵开始,也以唵结束。当一位探索者把他的心意集中在歌雅特瑞曼陀罗的时候,他生命深处潜在的灵性趋向被唤醒了,而他却能够与无上自我——所有生命和事物的自我沟通。

歌雅特瑞曼陀罗的冥想阶段

歌雅特瑞仪轨的冥想有四个阶段:身体、心意和环境的象征性净化;心中呼唤歌雅特瑞;念诵歌雅特瑞曼陀罗,同时又冥想它的形象和含义;总结性的祷告。

身体、心意和环境的象征性净化

探索者从内心里呼唤(由歌雅特瑞所代表的)无上自我,从而净化他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他想象自己内在的自我逐渐地上升到越来越高的意识状态,最后与他头顶上的无上自我连成一体。随着意识的提升,内在的所有不洁都在燃烧。此后,他向发光的太阳祷告。太阳的光被看成是无上自我之光的焦点。通过象征性的净化,探索者把所有无关的思想驱除,也就是说,是在自己的周围筑起了一道保护的城墙。

心中呼唤歌雅特瑞

在象征性的净化过后和冥想前的一段时间里,探索者把歌雅特瑞视为宇宙的神圣母亲,祈求她来看望他,用至尊梵的知识来取悦他。那是所有崇拜、冥想和苦行的最终目的。这种祷告,正如《摩诃那罗衍那奥义书》提到的那样:

愿那恩惠的施予者,神圣的歌雅特瑞,[为了向我们指示]吠檀多指定的不灭之梵,而来到我们身边。愿歌雅特瑞,比量之母,用刚才提到的至尊梵来取悦我们。

您是所有字母的源头,您是伟大的神性,您是黎明中的冥想对象,您是沙拉斯瓦提,让您的奉献者从日夜所犯的罪中得到释放。

歌雅特瑞,您是力量的本质。您是忍耐和臣服的力量。您是身体的承受力。您是壮丽的光辉。您是众神和他们的名字的居所。您是无感觉的宇宙。您是生命的整个过程和众生之主。您是每种活生生的事物。您是生命的整个过程。您为我们征服了所有的敌意。您是宇宙原音所代表的真理。我[在心中]呼唤歌雅特瑞。我呼唤萨维特里,我呼唤沙拉斯瓦提。我呼唤比量,仙人[和众神]。我呼唤[众神的]光辉。歌雅特瑞的比量是歌雅特瑞。仙人的比量是维瓦密特拉(Visvamitra)。神的比量是萨维塔。火代表嘴;四面的梵天是头;毗湿奴是心;楼陀罗(湿婆)是头顶上的毛发;大地是源头;生命之气是命根气、下行气、遍行气、上行气、平行气。歌雅特瑞是色泽美丽,也与数论哲学家所证悟的超灵(Paramatman)是同一家族。神圣的歌雅特瑞[用一个公式来进一步解释]有二十四个音节,组成了三条腿、六个鞘以及五个头。它在奥义书传承(Upanayana)或启迪进入吠陀学习的时候使用。【118】

以下是另一个呼唤女神的歌雅特瑞祷告:

唵,女神,您带着宏恩而来。歌雅特瑞,比量(metre)之母,您是三个音节,您是梵的开启者,您是吠陀的源头,向您致敬。【119】

念诵歌雅特瑞曼陀罗,同时冥想它的形象和含义

探索者现在开始念诵歌雅特瑞和冥想它的含义。冥想歌雅特瑞需在每天的三个时间进行——早上、中午和晚上。为了对应于这三个时间,歌雅特瑞所代表的神也被圣典描述为拥有三种形象。早上的歌雅特瑞形象像上升的太阳般地发出红光,小鹿躲在她的裙子下,她的手上持有一本书和一串念珠;她是梵的力量,星星还在闪烁的时候就冥想她。中午的形象像天空一样蓝;她有四臂——持有海螺、神碟、神锤和莲花——坐在太阳的轨道上。晚上的形象是雪白,在白色的外衣下,是一头代表神性力量的公牛;她有三只眼睛,手上持有恩惠、绳索、长矛和鼓。探索者在念诵歌雅特瑞曼陀罗,同时冥想该曼陀罗含义的时候,会在自己心里看到与一天不同时间相应的歌雅特瑞形象。

冥想歌雅特瑞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开始是冥想歌雅特瑞的形象(rupa)。到了第二阶段,冥想形象变成了冥想歌雅特瑞的神圣品质和荣耀(gunas)。在第三和最后阶段,是冥想svarupa,也就是歌雅特瑞的真正本性,是无上自我,是纯意识。

探索者在他的冥想中,随着内在意识的向上运动,最后他的个我(私我)—意识与宇宙自我—意识,也就是无上自我首个创造的展示——联结成一体。这种个我(私我)—意识只不过是宇宙我—意识的一种特殊投射。但是,除非求道者能够从粗糙和精微的物质束缚中解脱出来,否则无法达到这种宇宙我—意识。它需要主体的一种专注性的穿透,经历了粗糙和精微的物质层面,达到了纯意识的境界,那里所有的形象都只不过是自我的宣称。

这种纯意识是吠檀多所说的伟大自我,奥义书称之为梵。它穿透一切,把每样事物都连成一体,让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独立的存在,又把它们全都加进自己的存在里面(svarupa)。这种伟大的自我又被称为绝对的存在—知识—喜乐。小宇宙(个体)是大宇宙(整体)的有限形式。除非感知到它是梵,否则不是真正知道一样东西。由于梵,绝对意识的作用,活着的生命也出现了意识。由于梵的绝对存在,宇宙看上去也存在。此外,梵也是绝对的喜乐。这种喜乐本身也表现为纯洁的爱。本质上说,爱是对与梵,也就是遍布一切的自我合一的一种渴求。通过认识至高无上的梵,无限的伟大自我,求道者会在他有限的存在里达到至高的圆满。

总结性的祷告

求道者会以一个祷告来总结他的冥想。通过这样的祷告,他把他所有的思想、语言和行动都献给了梵——无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