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名录项目保护。今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遗项目,我省58项上榜,再居榜首,蝉联三连冠。赵洪祝书记批示:可喜可贺,希望倍加珍惜,采取措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重申报,更要重保护。国遗项目,浙江总量最多,保护工作也要走在前列,领先一步。要切实按照赵书记“三好”的指示要求,履行保护义务,承担保护责任。我厅本月上旬已下发文件,部署在全省实施国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要求一项一策,一抓到底,务求实效。二是传承基地建设。这里讲的传承基地,包括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承教学基地、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传统节日保护基地等各类基地。省级以上的非遗项目都要落地,都要明确保护责任单位,都要建立推进保护传承的机制,都要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各市要协同把省级基地抓好,也要创新实践,创新举措,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各类非遗传承基地创建活动。三是非遗馆建设。设施是事业的主架,加强非遗馆建设,是非遗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非遗成果展示的有效途径,也是文化惠民的迫切需求。怎么建,目前不强求一律,各地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尽力而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四是文化生态区建设。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的文化生态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的内在要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终极保护的必然要求。文化生态区建设,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要条块结合、注重协调,要保护优先、持续发展,要以人为本、民生为本,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各地要既大胆又谨慎地实践,积累经验,探索规律。
五个平台
一是活动展示平台。要做好每年的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策划筹划,做好一年四季的各地传统节日的发扬弘扬,做好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的展演展示。二是人才培养平台。经文化部同意,国家非遗中心在我省设立了中国非遗保护浙江培训基地,这一基地的作用还有待发挥。总体上设想,这个基地要立足非遗工作者,兼顾传承者、志愿者;要立足浙江,放眼全国;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三是志愿者平台。社会上有许多有识之士,满腔情怀,乐于参与非遗保护,我们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要建立非遗志愿者协会,要给他们定目标,给任务,压担子,也要给他们创造条件,给予大力支持。四是数字化平台。我处正在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技术攻关,正在研究和构架非遗数字化平台,有望在年内提出较为完整的全面的科学的实施方案。这一平台建设,不仅是海量资料的存储,更是管理理念的提升,也是工作方式的转型,是宣传传播途径的更新。我厅将在年底就数字化平台建设进行专门部署。五是媒体宣传平台。我厅已经开展了两届浙江省非遗宣传报道奖评选活动,推进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题,进一步推波助澜,做好非遗宣传工作,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浙江非遗网今年年初改版后,反响很好。我们还将抓紧开辟浙江非遗微博群。各地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加强合作和协作,扩大非遗宣传传播力度。
六个要求
一是绘蓝图。编制好规划,事关非遗事业发展大局。规划要有前瞻性,要根据党委政府对文化建设对非遗保护的新的定位,适度超前,预留发展空间。规划要有指导性。做到有目标、有思路、有任务、有布局、有项目、有政策、有措施,使规划成为推进非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成为解决问题的规划,成为办实事的规划。规划要有可行性。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但在有限的规划期内,可动用的资源和力量还是有限的,解决这些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规划要有可约束性。要做到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能够量化,具体任务可以考核。二是强基础。这里特别强调人财物建设,特别是非遗工作机构的建设。各市文化局要结合“三定”方案,将建立非遗处统筹进去,争取单设,也可加挂牌子,争取增设编制。各市县要进一步推进非遗保护中心建设,争取市县两级全覆盖。要有机构办差,要有人办事。三是求突破。要围绕重点任务、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破难攻坚,排难奋进,创新举措,创新经验。四是定措施。要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各类工作责任制。譬如,建立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建立项目评审规则和退出机制,建立重要事项专家论证和公示制度,建立工作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督查落实制度,建立激励奖励表彰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工作运行机制和运作程序,使非遗工作逐步进入依法、有序、规范的轨道。五是聚人心。非遗事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要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积极推进非遗行业协会和非遗志愿者社团建设,积极整合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要树立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事业的良好氛围。六是上水平。没有过硬的本领,就谈不上“贡献”二字。每一个非遗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素养,不断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能量,要善于在勤奋学习中开展工作,善于在破解难题中推进事业发展,善于在服务社会中营造良好作风。要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队伍,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造就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队伍。
希望同志们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勤于开拓,以更高的热情,更新的办法,更实的作风,实现更大的作为!
应势而动 顺势而为 乘势而上
2012年3月26日在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非遗处长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借召开非遗数字化平台试点工作会议,开个套会,请各市非遗处长介绍和交流今年工作安排。从总体上看,各地非遗工作势头很好,欣欣向荣,景象喜人。各地各有创造,各有亮点,各呈风采。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听了各地的介绍,我也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我结合今年我厅非遗工作安排,也结合各地的工作安排,对今年非遗工作作个强调和要求。我概括为“十个抓”:
一、抓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要求,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六中全会的精神,既有普遍指导性,对于我们的工作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六中全会精神,既是科学理论,更是实践的创新。对于六中全会决定,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一遍,翻一翻,也不能满足于把有些话的内容都记住了,而是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要反复学习,吃透精神,要深入学习,融会贯通,而是要结合实际,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结合非遗工作的重要进展,结合当前遇到的问题和挑战,认真地思考一些问题,认真地谋划新思路,使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我们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进非遗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自觉行动。按照六中全会提出的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要求,我厅编制了浙江省非遗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五大体系,实施八大行动计划。各地要增强抢抓机遇意识,机遇之鸟站在肩膀上了,不要还愣在那里发呆。“快半步”的人可能就把机遇抓住了,“慢半拍”的人可能就丧失了历史机遇。嘉兴市政府、湖州市政府已经出台了非遗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温州市政府将出台非遗保护管理办法,舟山市政府将出台加强非遗保护的意见。这几个地方顺势而为,因势而动,趁势而上,值得高度评价。其他设区市也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抓紧研究和及时提请地方政府或者编制出台发展规划,或者出台政府规章,或者出台政策措施。以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姿态,抢抓机遇,善抓机遇。为非遗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抓基本保障
这里主要强调人财物的问题。
文化部有新精神:未经编制部门批准的非遗保护中心,不能作为国遗项目保护责任单位。换句话说,没有正式的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就不能作为名录项目保护单位,也不能申请名录项目的保护资金。我认为,这是“利好”消息。我们可以运用这一倒逼机制,加快推进非遗保护中心的建立。我省90个县市区,已经有76个县市区经当地编制部门批准,建立了非遗中心,还未正式建立非遗工作机构的,要加快进度加快步伐。否则,国遗省遗项目经费将与你无缘。有机构还得有编制,有些地方在文化馆加挂牌子,没有专门编制,有些地方虽然非遗中心单列,但只有一个编制。龙游县委书记徐旭书记说得好:一个编制,只能叫非遗工作岗位,而不是非遗中心,既然称之为中心,总有几个编制,才能撑起这块牌子,才能撑得起一方事业。嘉兴市非遗中心,最近新招进两个硕士,有5个人干活。开化有5个编制,桐庐有10个编制。非遗事业越来越红火,要争取非遗机构全覆盖,要培养专门的职业化的队伍,要打造一支正规军。全省11个设区市,已经有6个市经编制部门批准,在市文化局设立了非遗处,或加挂牌子。杭州、嘉兴、台州、衢州、丽水市文化局要抓紧和积极争取尽快设立职能处室。“非遗法”颁布已一年多了,要依法行政、依法保护,必须加强行政层面的非遗职能处室建设,和事业性质的非遗中心建设。
还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非遗事业的推进,需要非遗专项资金的支撑和保障。要按照“分级负责,以县为主”的精神,加强非遗专项资金投入,把蛋糕做大,把蛋糕分好,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
各地积极推进非遗馆建设,态势很好。有的单独建立,杭州非遗馆3.5万平米,投资四个多亿;温州非遗馆近8000平米,今年布展经费安排了1200万。有的依托博物馆设立非遗展厅,如宁波、嘉兴、舟山市。有的依托文化馆建立非遗展馆,如绍兴市、绍兴县、上虞市,借鸡生蛋,相辅相成。同时,各地抓紧非遗相关实物资料的征集工作,杭州、嘉兴都安排了专门的征集经费,嘉兴将在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专门举办非遗实物资料征集成果展。非遗馆建设是事业的主架,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官办的民办的,综合性的专题性的,物质为主的或非物质为主的,有围墙的没围墙的,目前不强求一律,各地可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各显神通。
三、抓专项活动
今年省里重点抓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去年(2011年)重点抓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前年(2010年)重点抓传统表演艺术系列展示展演。每年一个切入点,做深做透,做大做好,形成系列,形成规模。今年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季,由我厅会同省教育厅、团省委、浙江日报、浙江广电集团联合举办,主题为“传统的青春,青春的传统”。这一主题口号,是在非遗QQ工作群里征集来的,很切题,很响亮,也很有感染力。整个活动季,在杭省属高校作为主体,同时全省大中小学联动,全省上下呼应。我们将在浙江大学举行开幕式,还有大学生龙舟赛、大学生非遗保护辩论赛、大学生走访传承人大型主题访问活动等。还将举办非遗校本教材(读本)评选活动,举办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浙江省高校非遗学科建设研讨会,将会同省委党校举办非遗干部培训班等活动。各地非遗进校园活动,要搞得新颖一点,形象直观生动一点。大力推进非遗演出进校园、展览进校园、讲座进校园、传承人进校园。今年非遗进校园活动季,是重心是重点是重头戏。省主办单位将在活动结束后,联合表彰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各地要注重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和联动,扩大宣传声势,扩大社会效应。其他的活动,这里我就不讲了。各地根据省里的文件通知,根据各地的工作安排,要有声有色把它抓好。
四、抓项目推进
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推进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第四批省遗名录推荐项目,即将上报省政府审核审批并公布授牌。全省还有28个县市区还没有国遗项目,我厅将召开国遗项目申报工作推进会,争取尽早扫盲点。我厅部署实施国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要求一项一策,一抓到底。适当时候,将召开浙江省入选国遗项目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有效做法,推广保护工作经验。各地要会同省里提前做好第四批国遗项目和人类非遗项目的申报准备,建立预备清单。要认真按照文化部的统一部署,做好我省187个国遗项目保护传承情况的自查、复查和核查工作,迎接文化部的抽查督查。我厅考虑,将开展浙江省非遗项目保护成果奖评选工作。今天的会上,各地介绍的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措施,很有想法,很有章法。譬如,嘉兴市和舟山市都即将公布第五批市级名录,使名录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也为今后申报国遗项目省遗项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杭州将评选十大非遗传承基地,十大非遗经典项目,十佳非遗师徒传人。宁波将所有的市级以上非遗项目全部推向校园,全市120多个中小学参与公益项目招标,进行双向选择。温州市开展百项非遗守望行动。这些举措,很给力,很赞,关乎非遗项目保护传承是否能否取得实效,也关乎非遗事业发展大局。
五、抓特色品牌
特色品牌,就得有特色,就得叫得响。要把保持特色、突出特色,彰显特色、强化特色、创新特色,作为区域非遗保护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突破口,把“特”字做大做强。浙江的江南水乡,海岛风情,秀山丽水,这是地理意义上的区域特色。浙江的服务传承人月,国遗项目“八个一”保护措施,星罗棋布的各式各类保护传承基地,这是非遗事业推进上的品牌特色。这几年来,我省各地着力着重特色品牌建设,发掘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发扬优良传统,成效凸显,成绩突出。杭州介绍,今年主推“吴越遗风”民间工艺大展,“武林遗韵”八个城区古戏台原生态演出,“风雅颂”民间艺术展演等四大品牌活动。绍兴介绍,以绍兴师爷讲故事,水乡社戏展演,越文化生态保护区为重点品牌。特别是以水乡社戏为载体,五大剧种和五大曲种将全面登场亮相。衢州介绍,今年重点抓好三个节,祭孔大典、中秋民俗文化节、四省边界艺术节。嘉兴介绍,重点打造中国端午民俗文化节,邀请全国端午10大保护地以及日本、韩国的友城,共同搭建原生态演出平台;并重点打造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品牌,举办中国蚕桑丝织文化生态保护研讨会。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张扬主题文化,出特色、出亮点、出标杆、出品牌。一个地方所拥有的特色品牌,是反映当地文化资源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区域知名度和扩大区域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是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特色品牌,就没有城市的特色,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就没有辐射力和影响力。
六、抓试点引路
一个是数字化平台试点。我们设想,用一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正常使用运行。第一个季度,完成试点单位数据录入;第二个季度,基本完成所有市县数据录入;第三个季度,查漏补缺,拾阙补遗;第四个季度,规范完善,正常运行,总结表彰。各地要按照省里的实施方案要求,要按照省里要求的时间节点,积极会同,上下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二是非遗保护综合试点县。我厅公布了17个试点县,各地报来的全部上了。大家有这种劲头,有这种干事业的热情,地方政府又重视和支持,我们何乐不为,当然给予支持。我厅将在4月中旬在开化召开浙江省县级区域非遗保护工作现场会,各市和试点县参加。开化作经验介绍,各地交流和探讨县级区域非遗保护的途径和办法,或者经验总结,或者理论文章,不求面面俱到,有点思想、有点观点就行。三是文化生态区试点。文化生态区建设,涉及自然生态、人文古迹、民俗风情,是一个成片区和原生态保护的概念。这是从一个个项目保护向整体性保护的转型和转换,是非遗保护理念的提升,是非遗保护的理想境界,也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在非遗领域的体现。到时候开个经验交流和理论研讨会,探寻和摸索文化生态区建设的规律。各地要积极配合和会同省里抓好当地的各相关试点工作,也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热情,找问题,解难题,求实效,求长效。试点要成为示范点,以点带面,示范引导。
七、抓对外交流
今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举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交流会”,我厅陈瑶副厅长代表我国在会上作专题主旨讲演。我处对近年来各地非遗对外交流情况作了了解,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年我省组织了15个非遗交流团赴外展示,有35个非遗项目随团赴12个国家出访展演。可以说,去年一年我省非遗对外交流工作硕果累累,亮点纷呈。通过一系列对外交流活动,展示了我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和斑斓多姿,展示了我省我国非遗保护的突出成效和成果。今天会上,各地也交流了非遗对外交流活动安排,范围进一步扩大,渠道进一步拓展,组织安排上也进一步成熟。譬如丽水今年组织赴我国台湾以及韩国、东南亚交流。特别是今年世博会在韩国丽水市举行,丽水借题发挥,可以大做文章。温州与侨办合作,组织非遗项目赴欧洲展演展示等等。虾有虾路,蟹有蟹路,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对外交流机会,一方面要横向协调和协作,积极主动创造对外交流机会。一方面要巩固并推广已有对外交流品牌,一方面要着力打造一批新品牌。一方面要积极走出去,开展非遗对外宣传推介活动,一方面要积极构想和创造条件引进来,争取将我省培育和打造成国际性的或者地区性的非遗交流平台。我厅今年将安排部分分管局长和非遗处长赴希腊培训。古希腊文化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世界尤其对欧洲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既要感受希腊历史悠久的古迹和灿烂的文明,更要学习和借鉴先行国家非遗保护的理念和经验。
八、抓宣传鼓劲
我省人类非遗项目居全国各省份之首,国遗项目蝉联三连冠,省政府将对有贡献的单位和有功之臣给予表彰和记功嘉奖。省人保厅和省文化厅的申报推荐通知已下达,各地推荐名单已陆续上报,省评选表彰领导小组审核后将进行公示,并呈报省政府审核审批。省政府将召开专门的表彰大会。这件事,在文化系统是破天荒的,史无前例的,在各地可能也是绝无仅有的,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非遗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我们非遗工作成效的高度评价,体现了对我们非遗工作者的亲切关怀。我想,更体现了对我们进一步做好非遗工作的殷切期待。这一次,将有一批非遗同仁受到记功表彰。而且,在文件中还留了口子:各地可以配套表彰。这样滚雪球,将有一大批投身于非遗事业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受到表彰。今年,打算开展第二届浙江省非遗保护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还将继续评选年度非遗保护十件大事。将开展非遗主题歌征集和评选活动,非遗人要唱自己的歌,要唱响非遗保护主旋律,要扩大非遗工作的影响力、传播力。宁波着手筹建非遗保护联合会,设想参照文联体系,各门类建立分会,吸收和吸纳有识之士有志之士参与非遗保护。宁波还投300万与电视台长期合作,强化非遗宣传声势和力度。温州每年投30万与电视台合作,开辟“守望行动”专题专栏,计划连续三年,扩大宣传声势和影响。我省非遗工作如火如荼,与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和重彩浓墨大张旗鼓宣传分不开的。省里的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浙江、浙江电视台、浙江在线等主流媒体,对于非遗工作非常重视和支持。各地除了运用当地的媒体做好宣传之外,还要积极向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做好报道和宣传;除了运用传统媒体,还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做好报道和宣传;除了一般性工作和活动的新闻报道,更要注重深入深化的、系列系统的和有一定厚度分量的宣传报道,为非遗事业的发展繁荣营造广泛的舆论氛围。
九、抓制度规范
省政府将出台政府规章“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里边对非遗保护传承、对文化生态的维护保护,都有专门的表述和要求。另外,省两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将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意见”,其中,分为自然生态村落、传统建筑村落、民俗风情村落三种村落类型。民俗风情村落,也就是非遗保护传承做得好的具有独特风情风貌风韵的村落。我厅准备在今年第三季度在桐庐召开美丽乡村建设中非遗保护工作现场会,研讨和推广怎么样让美丽乡村呈现美丽,让各地乡村能够彰显特色,张扬个性,凸显优势,展示魅力。我厅也将在非遗保护生动实践和丰富创造的基础上,加强非遗保护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的研究和制订工作。各地对于非遗工作制度建设逐步加强。宁波在非遗保护传承“三位一体”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省里的要求,创新举措,对名录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分别实施“八个一”措施,将实行100分考评标准,考核结果60分以下的将予摘牌。舟山进行非遗生产性保护调研,争取出台生产性保护优惠政策;将组织进行民间艺人专项普查,争取出台代表性传承人动态管理办法;并将争取出台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探索对于非遗事业的科学化规范化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我历来强调“先发展,再规范”,但到了今天这个工作阶段和事业兴旺的景象下,应该调整指导思想,应该强调“坚持发展,狠抓规范”,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十、抓科研编纂
新世纪兴起的非遗保护运动至今不过十年,但成果丰硕,成绩累累,成效突出。全省非遗工作将面临全面的转型升级,当前各地要加强和加快非遗普查成果和抢救保护成果的编纂出版工作。一是中国非遗普查报告浙江省卷,文化部非遗司将浙江作为试点。二是浙江通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卷,与文物卷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三是浙江非遗代表作丛书,第一批44本已于2010年出版,第二批85本,今明两年分期出版,第三批58个国遗项目书目编纂工作,各地也要抓紧资料搜集整理和落实人员着手撰写工作。四是非遗科研工作。着重从专门史论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确定课题,省里将给予入选课题经费补助。五是我处准备办个浙江非遗图书馆,各地编纂出版的海量的集成志书和影像资料,我们将把它集聚起来,不能束之高阁,要开放展示,既为系统内服务,也为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服务。各地在非遗成果的编纂出版方面,从零打碎敲转向系统化系列化。譬如宁波,149个乡镇,每个乡镇一本,149本已出齐,统一出版。在去年底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引起很大反响。今年,宁波再投入200万,每个县出一本非遗大观,统一编纂出版。各地要继续重视成果编纂和科研工作,推进非遗资源价值的开发利用,推进非遗科研成果的转化,为非遗事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为非遗保护科学化提供学术依据,更是为了非遗保护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遗工作,文化部对浙江深切关怀和殷切期待,兄弟省市眼里浙江地位又这么高,人民群众对非遗保护真切拥护,我们要不用扬鞭自奋蹄,响鼓不用重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