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风生水起: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
14392700000012

第12章 会议讲话(3)

(四)创新能力

去年年底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的根本意义就在于“解放思想”。不是说30周年纪念完了,我们就功德圆满。在新的时期,更需要去解放思想,去大胆开拓,去创新实践。我们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因为谁也不是先知先觉,我们的智慧在哪里?在人民群众。可以讲,我省非遗工作的推进卓有成效,取得一定的成绩、成果、成就,主要在于鼓励基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基层出成绩、出经验,我们来学习、来宣传推广。

在非遗普查整个工作进程中,我们转发了一系列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宁波创造了“村查线索、乡查项目、县做申报文本”的普查模式,我们召开现场会,给予推广。上虞搞了个倡议书,发动全市中小学生参与线索排摸,发了10万张普查表给孩子,回收了8万多份,获得有价值的线索不是很多,但是通过“小手拉大手”,使非遗普查工作进村落户,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很大,以至全社会都在关注非遗普查。我厅转发了上虞的倡议书。再如,武义县政府跟乡镇政府签订非遗普查《任务书》,明确下达任务,提出指标要求。这个做法很好,我们转发各地参照。衢江区区委区政府建立非遗普查领导小组,并要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各乡镇一对一挂钩联系,指导和督促检查普查工作,协调解决问题。我们也一应转发给各地。

去冬今春,省文化厅又连续转发了三个文件,一个是转发了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决定》,这个文件很有刚性,很有权威性。我们转发了海宁市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个文件含金量很高。我们又转发了杭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杭剧保护的意见》,对一个濒危的省遗项目加强保护措施。杭州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

我们既要做好规定动作,还要创新自选动作。创新就是从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精神,就是开动脑筋,开动机器,进一步创造发明,使我们的事业更有成效。

(五)造势的能力

造势的能力就是要小活动大宣传,大活动更要大宣传。大活动,意义很重大。比如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在我省举办,我们搞了一台大型晚会《风从东海来》,这台晚会通体构思,整体设计,集中展示了我省各地的龙舞、灯彩舞蹈、鼓乐舞蹈等项目,现场反应很火爆,很热烈。吕省长等省领导看了以后赞不绝口,吕省长说:“这台晚会,说明了我省民间文化资源很丰富,说明了我们抢救保护工作很有成效,也说明了每年500万花得值得,要继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因此,我省非遗专项资金从每年500万变成了每年1500万。我们后来在浙江博物馆举办了全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成果展暨民间手工艺博览会,吕省长看了两个多小时,还沿途跟老艺人亲切交谈,有位翻簧老艺人跟省长说:现在这个项目传承不下去了。省长问他为什么?他讲:因为费时很大,成本很高,但是价格卖高了没人要,卖低了成本也收不回来。做翻簧,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没有市场利益,没利可图,所以也就没人学。省长当即表态,我们要考虑以政府津贴的办法资助老艺人。所以,我省就出台了政策:65岁以上的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70岁以上每人每年补贴4000元。

我厅近年来很重视非遗工作的宣传,除了每年的文化遗产日期间要搞系列活动,要做大宣传,还每年进行非遗保护十件大事的评选,每年十件大事搞一个画册,送给各位领导、各有关方面。今年,我厅又部署开展非遗普查十大新发现的评选和非遗保护十大新闻人物的评选。这“双十”评选,我厅联络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浙江、浙江之声联合举办,这些主流媒体都很响应,都很支持。非遗工作,要通过媒体的参与,重彩浓墨、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刚才金华的局长介绍,义乌搞十大传统建筑、十大传统美食、十大民俗活动的评选,这一做法值得提倡。要通过一些社会关注的活动,推波助澜,把宣传声势搞大。我们的工作不能零打碎敲、鸡零狗碎,要搞排比,要搞系列,要搞气势,这样不断地把场面做大。

(六)应变的能力

应变的能力,就是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现在大事、急事、难事比较多,现在媒体、网络的信息传播能力很快,如果遇到事情,我们不能措手不及、疲于招架,我们要有应急方案,要有主动有为的姿态。比如说,泰顺药发木偶传承人被公安拘留的事件出来以后,应该说厅里的反应也是快的,后来这件事情弄大了,有关材料报上去以后,中央领导做了重要批示,文化部长和分管部长做了批示。杨厅长极为重视,要求温州和泰顺有关方面保护传承人的权益,妥善协调处理好这件事。温州市委邵占维书记作出批示,要求温州文化、公安、安全管理部门会同泰顺县政府“寻求既能满足药发木偶实际需要,又能符合爆炸物管理规定的具体办法”。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药发木偶事件有了比较圆满的处理结果。厅里经常接到一些来信来访,媒体上也经常有传承人传承困难等类似问题的反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管部门,我们不能漠视,不能等闲视之,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我们要及时应对,要及时妥善处理,要努力争取有好的解决办法或圆满的结果。

在座的都是市县文化部门的分管领导,或是职能处室的负责人,基本功强了,才能带好兵打好仗,我们的非遗工作也才能持续健康地推进。

当前,我省的非遗保护面临很好的形势,我们还要争创新的优势,营造新的态势。年初,赵洪祝书记为非遗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给我们明确了方向,给我们很大的鼓舞。省人大常委会即将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一法六条例”的执法检查,包括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执法检查。下个月,省政府将召开全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省领导将出席作重要讲话,对文化遗产保护作进一步的部署。这些说明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应该讲,形势大好,不是小好。我们要迎春风、借东风,要趁势而上、迎难而上,大干快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这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同时也是幸福的事业。我们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把我们的事业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党的事业、国家利益、民族大业,为世界人类文明的传承,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深化非遗保护工作需处理好十个关系

2009年8月14日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交流会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东道主三门县的典型经验很好,让我们深受启发,深受教益。这次会议,11个市交流得很好,对上半年工作做了小结,对下半年计划安排也做了交流。特别是有些同志提出了一些思想观点,比如讲到非遗工作面临转型的问题,这个观点很前瞻。比如提到当前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几个问题,这些疑难杂症怎么破难攻坚?再如非遗工作中理论上需要澄清的问题,怎么样科学保护,怎么样才算科学的保护。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因为走在前列,我们碰到的问题是人家没有碰到的,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还应该在发展中解决。我想下一次的工作例会,要务实务虚结合,可能更加侧重于务虚。到时候我们对转型的问题,对碰到的那些疑难杂症那些亟待于破难攻坚的问题,还有那些专家学者也是莫衷一是见仁见智的需要在理论上澄清的问题,进行深入深化的研究。

金厅长对下半年的工作已经做了部署,我就不重复了。我借此机会,结合非遗工作新阶段的新任务,对于正确认识和辩证处理好当前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关系,跟大家交流一下。

当年,在1956年初,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主席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央政治局的几次讨论,毛泽东把各种关系梳理和概括为十大关系,于同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很遗憾,由于我国1957年后又逐渐转入到阶级斗争的错误轨道之中,《论十大关系》没有得到较好实践。但是,《论十大关系》在统筹兼顾、驾驭全局方面的基本指导意义,仍然值得高度重视和珍惜。毛泽东主席在50多年前提出的思想和主张,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是富有生命力的。

前几天,我翻阅《毛泽东选集》,为《论十大关系》所吸引,重新学习和领会《论十大关系》的辩证法,很受启发。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全面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初步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之后,如何深化非遗保护工作,是当前我们面临的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全局的高度来观察和思考问题,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当前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关系,推进非遗事业的顺利进行。

结合非遗工作新阶段的新任务,需要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

一、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

当前工作与长远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当前工作做好了,就能为非遗事业长远发展奠定好基础。着眼长远发展,可以为当前的非遗工作指明前进方向,可以避免走弯路,提高当前工作的成效。非遗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要通过完成阶段性任务来实现的。如果只顾当前忽视长远,事业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如果脱离现实只讲长远,事业发展就会失去基础。所以,我们既不能好高骛远,只想长远不干当前;也不能急功近利,只顾当前不想长远。用温家宝总理的话,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用老百姓的话,既要抬头看路,又要埋头拉车。

对于当前工作,或者说下半年工作,我概括为两个申报、两个编纂、两个活动、两个评选。一是“两个申报”。就是第三批国遗的申报、第四批人类非遗代表作的申报。第一批国遗我们中了头彩,第二批国遗我们又遥遥领先。我们下一步的目标是争取第三批国遗项目继续夺冠,实现三连冠。我不敢说志在必得,但这应该作为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还要仰仗于大家。对于第四批人类非遗代表作的申报,浙江主推中国蚕桑丝织文化和中国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浙江备选的还有泰顺、庆元的廊桥营造技艺、嘉兴端午习俗、普陀山观音文化,这几个项目的影响都非常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天才”创造力,具有杰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人类非遗代表作申报成功,影响将非常大。二是“两个编纂”。包括各市县非遗普查成果的编纂出版,和浙江省非遗代表作丛书的编纂出版。宁波市149个乡镇,每个乡镇一本普查成果汇编,由乡镇汇编,县里审核,市里统一编审出版,已经陆续正式出版。各地市县两级也要在梳理和整理普查成果的基础上,编纂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或者丛书。浙江省非遗代表作丛书,第一批国遗44个项目,即将全部出版。这套丛书一个讲权威性,另外一个讲可读性。要挖掘项目的内涵,要梳理传承的脉络,要体现表现的形式,要探索保护的途径。第二批国遗85个项目的编纂出版工作也即将部署。三是“两个活动”。一个是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省里将举行浙江省首届文化艺术节,其中非遗方面将举办中国(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各地要积极配合支持,做好参展项目的推荐,做好参展项目的展示。第二个活动是各地的传统节日活动和文化节庆活动。我厅公布了20个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公布了18个重点扶持的文化节庆活动。这些活动都有鲜明的特色,都具有浓郁的风情,都有一定的规模,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各地抓传统节日、文化节庆的热情很高,兄弟市县之间也要相互交流,组织相互观摩,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四是“两个评选”。一个是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我厅会同省教育厅组织申报和评选;一个是省非遗旅游经典景区,我厅会同省旅游局组织申报和评选。各地申报热情很高,省里将在今年第四季度组织11个市交叉检查,邀请省里相关部门和高校非遗研究基地的专家学者参加评估验收。争取在2010年第一季度公布名单。对于当前的重点工作,各地要充分重视,具体抓,抓具体,要求实务实抓落实,要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务求实效。

着眼长远,就是要强化规划意识,体现前瞻性。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非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性永久性的工作。要从突击性的、临时性的、阶段性的工作转变为日常性、经常性、正常性的工作,从攻坚战转为持久战,从短期安排转变为长效管理。所以必须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规划是个纲,纲举目张;规划是个大口袋,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装。规划是务虚的,有人说“规划规划,纸上写写,墙上挂挂”,但是规划是要组织实施的,必须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我们要尽量把它既放远一点,又要写得实一点。要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做到一个规划管整体,一张图纸干到底。

二、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这也是点与面的关系。在点面关系上,既要以点带面,又要以面促点,或者说既要抓好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握紧拳头抓重点,张开手指弹钢琴。

非遗工作千头万绪,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必须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所谓重点工作,指的是那些牵动全局的,具有基础性、长远性、建设性的工作;一般工作是重点工作之外的其他工作。一方面对重点工作要重点对待,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抓关键环节,抓核心因素,要抓重点,抓热点,抓焦点,抓难点,抓薄弱点,抓影响全局的事情。一切工作都要往重点工作集聚,要集中优势力量,一抓到底,有效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带动一般工作的开展,使一般工作不弱项,不拖后腿,努力形成全面活跃的工作态势,发挥整体效应。

我们开展工作,既需要点,也需要面。点,体现了力度跟深度,点上经验,对面上工作有着实验性和示范性;而面,体现了宽度和广度。在非遗工作的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点带面,示范引导。先点后面,先抓试点,先抓典型,取得经验,然后全面铺开。但是,要注意一种倾向。有些地方,把以点带面搞成了以点代面,只抓点不抓面,搞几个盆景,只做锦上添花的工作,没有处理好点面的关系,没有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没有很好地发挥典型的带头、带动作用。

在抓点的时候,要注重典型性和代表性。既要抓基础工作好的点,也要抓工作基础差的点,这样才能使点上的经验可信可学,才能在面上铺开。既要抓正面的典型,也要抓反面的典型。抓好正面的典型,可以指导和引导面上工作的推进;抓反面典型,可以起到警戒的作用。要注重抓两头,带中间。既要做锦上添花的文章,也要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既要扑下身子抓重点工作,又要统筹兼顾促全面发展。

三、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这里主要讲要从数量积累向质量提升转变。我省率先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普查出的线索有270多万条,重点调查的项目有15万多个。我省已构建起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现有列入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129个,居全国第一位;省政府已公布三批省级名录,列入省级名录的项目有586个;还有大量项目列入了市一级名录和县级名录。同时,这几年我省推出了一批保护载体,先后公布了省级非遗传承基地33个,公布了省级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20个,公布了重点扶持的文化节庆活动18个,公布了省级非遗生态保护区试点7个,还将公布一批省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公布一批非遗旅游经典景区,公布一批非遗产业基地。在浙江大地这个棋盘上,我们谋篇布局,有了整体的布点计划,已布下一批棋子,星罗棋布,四面开花。应该说,我省非遗保护整个态势良好,形势喜人,这应该充分肯定,应该有个良好的自我评价。

但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越是形势大好,我们头脑越要清醒。譬如,在轰轰烈烈、大张旗鼓的大普查中,在海量的非遗普查线索中,在重点调查的项目中,在经历数量上的大幅提升之后,在热闹的场面背后,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不妨进一步想想:庞大的普查线索数量背后其含金量究竟有多少?我们对重点项目深挖细查得够不够?这些列入各级名录的项目文化含量究竟有多少?申报书中计划的保护措施实施得如何?那些保护载体有没有切实履行好保护传承的责任,有没有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服务于社会的成效如何?我们是否有不切实际的贪大求量、急于求成的情况?

如果只讲数量,只追求数量,我们的工作就会流于浅薄和虚荣,就会衍生形式主义。今天,我们应该有新的保护理念,应该有新的认识。我们应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型。浙江的工作到了新的历史阶段,应该是重质而非重量了。我们要数量更要质量,数量多不如质量好。数量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在抓好质量上狠下功夫。我们要摒弃浮躁之气,力戒浮躁情绪,防止好大喜功,避免急于求成。既不盲目自满,也不头脑发热。下一步要着力于抓质量树品牌,抓质量增效益,抓质量求发展。

四、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国务院文件提出的我国非遗保护工作方针是:“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务院文件,为非遗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阐述得很清楚了。

非遗工作,抢救保护是基础,是前提,合理利用是必然,是目的。保护不是为保护而保护,保护实际上就是为了利用,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保护跟开发利用实际上是不矛盾的,关键是要科学的开发利用。当然,保护和开发利用有一个谁主谁次的问题,我们的观点是: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于保护,开发促进保护。如果急功近利,纯粹为了经济效益,不注重保持非遗本体及其原生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不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有的规律,那就不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和目标,既要保持民族性,也要体现时代性。也就是说,既要保持文脉、传承文脉,要为历史存档,为民族续脉,也要发展弘扬,服务社会,要融入群众、融入生活、融入社会,使非遗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特别是在信息化技术条件下,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宽非遗保护的渠道,拓展覆盖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五、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关系

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越来越大,文化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单以我省为例,近年来,我省先后在港澳台、在国外举办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如港澳·浙江周、台湾·浙江文化节,还有法国·浙江文化周、俄罗斯·中国浙江周、澳大利亚·中国浙江文化周、墨西哥·中国浙江文化节等,文化交流活动规模扩大,项目增多,质量提升,影响越来越大。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成为对外对港澳台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突出的亮点。我省百叶龙已出访了法国、韩国、新西兰等多个国家,临安有水龙等十多个项目出访国外演出,青田在意大利、西班牙华侨中传授鱼灯舞表演技艺,组织华侨鱼灯队,中华老字号企业衢州邵永丰麻饼与台湾、澳门有关机构签订设点经营协议。各地各种形式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浙江文化走出去,扩大了浙江文化的影响力。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必然是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有位名人说,文明一旦产生,其交流就是必然的,没有文化的交流,就没有文化的发展。我们既要继续地大步地走出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讲述中国的故事,演绎中国的风情,展示中国的风采,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大胆地引进来,从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我国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2010年将举办上海世博会,两大世界性的标志性的盛会,带给中国的影响将是前所未有的,是长远的。还有,海南博鳌成为亚洲论坛总部的永久所在地,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还有,四川成都成为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固定举办地。以浙江的影响力,以浙江经济的实力,以浙江非遗工作的优势,浙江有没有胆略和魄力承接国际性或地区性的文化交流节会,而且一届接一届可持续办下去?应该说,我们有这个条件,我们也应该有这个魄力。哪个市有这份勇气,哪个市有这个雄心壮志?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交流日益加深,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日益拓宽的中外文化交流平台,积极研究借鉴国外一切于我有利的文化成果和有益经验,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水平,彰显我省乃至我国文化软实力,推进世界人类文明传承工作。

六、对上与对下的关系

这是纵向的一种关系。要做好工作,必须注重研究和把握“两头”,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党的方针政策,一头是人民群众的意愿;一头是上级的精神,一头是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一头是上面的规定动作要抓好,一头是各地的自选动作要有创造。

能否正确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把中央的方针政策,把上级的精神,与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好,是衡量一个领导者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上负责,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执行上级的决定,确保政令畅通,落实各项任务,提高执行力。对下负责,要求坚持群众路线,反映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各项决策和工作切合客观实际,为基层服务,为基层办实事,为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抓落实的过程,就是探寻“上情”与“下情”结合的最佳点,把上级的方针政策同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把上级的指令转化为抓好落实的具体行动,推动工作不断前进的过程。

所谓上下之间,一个是上面规定的动作和要求要尽量做好,另外也要自觉地大胆地创新创造。规定动作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自选动作求创新求突破;规定动作重实效,自选动作呈亮点;规定动作有板有眼,自选动作有声有色;规定动作不折不扣,自选动作生动活泼。我们开展工作,既要对上级负责,更要对基层负责;既要加强执行力,又要强调服务力。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要坚持下基层抓落实。我们应该把基层工作的好坏,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

七、自身建设与外部条件的关系

这是讲横向之间的一些关系。自身建设,指的是非遗工作系统的建设。《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指出:文化部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管部门。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责任担当。目前全省已基本构架起非遗工作机构体系,省里有代表行政的“非遗办”,有具体承担非遗业务工作职能的“非遗中心”,各地经当地编制部门批准,已有近三分之二的市、县建立了非遗保护职能机构。做好非遗工作,要有机构办差,要有人办事。先组建再提高,先发展再规范。临时性机构要转变为常设性机构,我们这批“游击队”“土八路”“预备役”“民兵”,要逐步整编为“正规军”,要打造一支“正规军”。我们这些“草头班子”,要逐步正规化规范化建设。非遗工作任重道远,非遗工作系统和非遗工作者要进一步加强使命感责任感,要进一步担当历史重任。

所谓外部条件,主要是两个方面:要借助外部的力量,要借鉴外地的经验。非遗工作涉及面广,要做好工作,必须打开篱笆门,广交朋友,借力和借助于外部的力量。我们应该在整个社会的大舞台上,找准自己的位置,打破工作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推进非遗工作的社会化,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要加强横向联系,横向交流,密切协作,密切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扩大非遗工作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我们要重视借鉴兄弟省市的工作经验。在日益开放的环境,做好非遗保护工作,需要有开阔的视野,需要学习借鉴。去年11月,文化部在我省召开了全国非遗普查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中国文化报发表了系列文章,系统介绍浙江的工作,兄弟省市纷纷组织赴浙考察团,来我省交流取经。我们也要走出去,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兄弟省市在非遗保护方面同样有许多探索和创造,有许多成功的实践和经验,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学习取经,博采众长。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闭目塞听、盲目自大,坐井观天,将错失提升和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要充分重视与兄弟省市加强交流,借鉴有效做法和经验,创新保护思路,推动保护实践,推进事业发展。

八、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

这是非遗保护的工作原则。政府主导,主要体现在“五个纳入”,就是要纳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党政领导岗位目标的考核体系。另外在当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争取非遗保护工作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的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争取在这一轮机构改革中做好定机构、定编制、定人员工作。再有还可以考虑争取将非遗保护工作内容纳入党校和行政学院的课程安排,强化党政领导的非遗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做好非遗工作也一样,领导重视是关键,或者说关键是“教育”领导。“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要强化政府的职能,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然后我们借势、借力、借题发挥。

同时,要重视调动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一项事业的推进,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是没有前景的。我省非遗大普查,23万人参与了这项工作,声势浩大,人民群众体现出了蓬勃的热情,体现出了可贵的文化自觉。我们要保护这种热情,珍惜这份自觉。各地要积极推进非遗保护志愿者队伍建设,可以考虑建立非遗保护社团,建立协会、促进会、研究会等形式,把各行各业的志愿者组织起来、凝聚起来,进一步引导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非遗保护。我们的目标是,人人参与,人人共享。

九、有作为与有地位的关系

作为和地位谁为先,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说有作为才有地位,一说有地位才有作为。作为和地位,是辨证的统一体,两者不可偏废。但是,我们作为非遗工作部门,要特别强调先有作为,要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大胆作为,去争取地位,赢得地位。

应该说,从中央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对非遗保护工作认知都很高,应该说是高度重视。多数的市县党委政府领导,对非遗工作同样给予了切实重视。现在的问题是,有了地位之后是不是就能更好的有所作为?我看未必。有些地方的文化主管部门没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至今还有不少地方没有建立非遗保护工作机构,没有设立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各级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也没有切实措施传承和保护好;一些地方工作缺少主动性创造性,工作缺少思路和章法,成效不明显,成绩平平。长此以往,如此这般,不能履行好职责,不能堪当大任,应有的地位也将丧失,也会尽失。有地位而不作为,那是失职,那是为政的耻辱。

有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对非遗工作缺少认识,重视不够,怎么办?从我们自身来讲,应首先考虑的是作为,先树菩萨后建庙,靠我们的奋斗和工作实践来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重视,争取应有的地位。我省余杭、临安、景宁、三门等地,奋斗在先,事业为重,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既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又主动作为,主动有为,赢得领导的重视。这种精神和工作姿态,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我们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在做出突出成绩的基础上,也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做好汇报,还要借助新闻媒体做好宣传。如果我们的非遗保护工作有声有色,有声势有影响,有显著成效,有突出成绩,这样我们的威信和地位也就会越来越高。

对于作为和地位的关系,正确的理解是:有地位更有作为,有作为也更有地位。

十、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关于两者的关系,我讲两句话:

一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丰富的实践活动,是产生相应的理论的基础。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勤于总结,善于分析,才能清醒地判断出今后发展的趋势,认识存在的不足,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我们的非遗工作,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多少模式可以参照,我们立足于自主创新,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不断摸索经验积累经验,不断探寻规律,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非遗工作的继续和持续推进,要求我们不为既往的成绩而自满,不被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被习惯的做法所局限,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浙江作为全国非遗保护的试点省,先行先试,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

二是正确的理论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指南。正确理论的提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经过实践的不断检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这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离不开理论的指导。面临一项工作,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干,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干不好怎么办等问题。不能以已昏昏使人昭昭。一方面需要在丰富的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探索和总结其特点与规律,获得启示。另一方面,要重视前瞻思考,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引,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非遗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要求我们要有清晰的大脑,辩证的思维,从哲学的高度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以上十分方面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是有机结合的,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如果归结到一点的话,就是尊重规律,讲究科学。浙江以往的工作卓有成效,是大胆实践,也是理性思考和探索的结果。当下和未来,我们将面对繁重的任务,和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科学性,防止片面性,减少盲目性,把握规律性,更有成效和卓有成效地做好工作,继续保持前列优势,继续引领非遗事业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

推动二次创业 推进转型发展

2009 年12月17日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

今年8月在三门召开的全省非遗保护工作交流会上,嘉兴市局领导提出了非遗事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给我以提醒。当时我们就商定年底在嘉兴开个会,务实与务虚结合,既是全省非遗工作的年度会议,更是探讨和研究未来工作走向工作趋势的理论务虚会。务实是根本,而务虚是务实的前提。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将引领非遗事业向新的更高层次的历史阶段迈进。

我们这次会议,对全年工作作了全面盘点,对明年工作和今后一个时期非遗事业发展作了研究。2009年,全省非遗工作系统认真贯彻赵洪祝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贯彻全国非遗普查现场经验交流会精神,依照厅党组对全省非遗工作提出的任务和要求,依法行政,创新实践,抓好基层,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科学保护,整体推进,成绩很大,形势喜人,各方反响很好,评价很高。2009年的过去,也是本世纪前十年的收尾。过去的十年,一定意义上说,是非遗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十年。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势头强劲,走在前列,实现了“第一次创业”,赢得了社会广泛共识。201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标志着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在新的一年里,前景看好,但任务更重,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要准确定位、明确目标,要创新思路、落实举措,努力实现“第二次创业”,赢得更大的发展。

在这新的时期,经济部门提出了升级换代的问题,腾笼换鸟的问题,转型升级的问题。我们非遗工作同样面临着转型发展、继往开来的问题,面临着如何跨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问题。我就新的一年,或者说更长一个阶段的非遗工作,相对务虚作了思考,提出一个口号:“推进转型发展,推动二次创业。”我这里想讲三个问题:第一是为什么要转型;第二是转型转什么;第三是怎么来转型。

一、为什么要转型

主要阐述和强调要认识转型发展的重要性。我把它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转型。

(一)转型是顺应非遗保护工作规律的必然要求

转型是必然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转型。我们浙江已经具备了转型的条件和基础,人家还没到这个时候,浙江应该说是到了这个时候。对前几年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实际上我们做了这么几件事,我就点到为止:一个是大普查,摸清家底;第二是建立名录体系,保护传承;第三是推出一批保护载体,探索保护途径;第四是建立工作机构,明确保护责任;第五是宣传展示,营造氛围,形成共识。应该说,前面几年,我们明确了方向,探索了路径,也积累了经验。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十二五”对非遗的保护发展,在定位上,应该有更深的理解、更高的要求。所以还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本着这个精神来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再提升,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这是由事物发展的规律决定的。我们要继往开来,要与时俱进,要承担起转型的历史任务。

(二)转型是促进非遗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

我们对省情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我们以前都觉得浙江的非遗资源相对兄弟省份可能不是很多,因为从地域面积来说,从人口数量来说,从民族的多样性来说,从城市化程度来说,好像浙江非遗资源的总量和形态都不多。但实际上通过这次大普查,发现我们资源巨大。因为浙江地域面积虽然不大,但是浙江的地理风貌比较丰富,有山区、有海岛、有平原、有水乡、有丘陵,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这在我们浙江得到印证和充分体现。这次大普查以后,我们发现了270多万条线索,重点调查了15万多个项目,发现我们浙江的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积淀了、传承了、形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储藏量很大,涵盖面很广,形态也多样。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特别是手工技艺项目尤其多,浙江不愧是百工之乡,能工巧匠多,所以提出生产型保护实际上有它的优势。还有一个是民俗事象特别丰富,基本上每个县都有上十个或几十个庙会、祭典、节庆之类的。另外民间音乐、民间的舞蹈方面也很丰富,比如说龙舞,浙江有30多种,百叶龙、布龙、草龙、板凳龙、水龙、拼字龙等等不一样的龙有30多种。通过普查可以看出,我们浙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大省或者说大省之一,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斑斓多姿、精彩纷呈。这也是浙江省情的组成部分。

我们有这么多的资源,我们对非遗的发展要再思考。大家都知道,普查是手段不是目的,普查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普查结束了,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不能马放南山,不能刀枪入库,不能束之高阁,这么多的资源,我们要把它开发出来,要抓紧开发出来。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们要把这些非遗资源融入社会,融入群众,融入生活,为我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所以,这里讲的合理利用、综合运用,就是如何把我们非遗资源大省的优势,转化成促进文化发展繁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

(三)转型是破解非遗事业发展瓶颈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