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失衡的巨龙
14390300000040

第40章 宏观经济之问——高增长低通胀:馅饼还是陷阱?(21)

欧央行十年未解的悬念【3】

当欧央行在1998年6月2日正式成立时,它收到的祝福远远少于攻击甚至诅咒。后来担任德国总理的施罗德,说它是一个“病态的早产儿”。在给欧央行第一任首席经济学家易辛的信中,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写道:“衷心地祝贺您接下了这份难以完成的任务。”哈佛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马丁·费尔德斯坦甚至警告说:“欧元将招致战争!”这些人可都不是等闲之辈啊!

换个角度看,这些重量级人物的拍砖折射了欧央行事业的开创性:在10多个政治独立的国家统一货币,其意义比起秦始皇统一六国货币有过之而无不及。

10年之后,最初的“病态婴儿”已长成翩翩少年。而且多方面指标显示,其健康状况良好。欧元成员国从10年前的11国增加到现在的15国,人口达3.2亿人,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与美国相当。1999—2007年欧元区物价平均上涨2.04%;自欧元正式流通以来,年均通货膨胀率为2.1%。欧元也已树立国际信誉,成为仅次于美元的世界第二大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1/4。随着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和欧元区经济相对坚挺,近来欧元对美元汇率创出1欧元兑1.6美元的历史新高。要知道,欧元汇率在2000年曾一度跌至0.82。

令人称道的是,10年里欧央行还经受住了为数不少的考验,如新经济泡沫的产生和破裂、股市的动荡、恐怖威胁等,欧洲央行都很好地化险为夷。人们曾担心,因协调困难,欧央行可能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达成行动共识。欧央行对次贷危机的反应就给出了正面回答,成为迄今为止最为出彩的一笔。当市场利率在2008年8月9日大幅上升时,欧央行立即召开会议,决定以4%的政策利率无限量地向市场提供一天期贷款。欧央行果敢的行动避免了严重的信贷紧缩在欧洲市场上的蔓延。

整体而言,欧央行的成功出人意料,令人振奋。在这一点上,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前倨后恭”式的大转变最有说服力。在欧元设立之初,格林斯潘曾持激烈的批评态度,而在其不久前出版的回忆录中,他写道:“欧元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我对欧洲同行所做到的一切感到吃惊。”他甚至担心,“欧元会取代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储备货币。”

但无论如何,在当前这个时刻,对欧央行说过多赞誉之辞还是不合时宜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央行的首要任务是控制通货膨胀,确保欧元购买力,每年的通胀率应控制在2%以内。可是,欧元区在2008年5月的通胀率却高达5.6%。而回顾10年历程,欧元区大多数年份的通胀率都高于它所设定的目标。10年前,德国央行将其货币政策主权让渡给欧洲央行时,德国的通胀率是1%,2006年、2007年分别是1.4%和1.9%。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至少有1/3的德国公民表示愿意舍弃欧元,回归马克。

当然,没有证据显示,欧央行的表现弱于其国际同行。毕竟2007—2008年的通胀是一个全球性现象。问题在于,欧央行未来要面临的挑战很可能更加艰巨。

欧央行的信誉是建立在其独立于某个政府,因而能更坚定地执行反通胀政策,未来的挑战也正是在于这一目标是否能够得以坚持。我的主要担心在于,由于PIGS四国(指葡萄牙、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这四个国家的英文首写字母合起来意思正好是“猪”)很难自己摆脱积弱的经济表现,以至于欧央行最终不得不放松货币政策来拉他们一把。

成为欧元区一员后,葡萄牙的借款成本大幅下降,提振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一度降到3.8%。与此同时,过热的经济导致了通胀压力,降低了国内产品相对于进口品的竞争力,并导致经常账户恶化。葡萄牙在1995年经常账户还是平衡的,到了2000年账户赤字已经占到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截至2008年一季度,葡萄牙的经常账户赤字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失业率则攀升到7.6%,经济增长明显减速。西班牙和希腊的情况也与其类似。西班牙的经常账户赤字2007年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0%,希腊更是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12%。意大利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实际有效汇率高企、经常账户逆差以及经济增长滑坡,并且意大利没有赶上欧元区成立之初的繁荣。

处于困境的国家很容易将困难归咎于欧央行和欧元,并会施压要求降低利率。然而,就欧元区其他经济体来说,放松货币政策没有必要。东、西德合并后,德国的工资增长一直低于物价上涨,竞争力因此得以提升,经常账户从赤字状态稳步改善为2007年的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奥地利、芬兰的经济表现也较为强劲。

这意味着,欧元区内部这样那样的区别,使其看起来并不合适作为一个最优货币区而存在。然而,支持欧元区的人也可以说,即使是美国也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别。中国更是如此,各地区在财政和物价上的差别很可能要大于欧元区各国的差异,这不也没影响给不同脚穿上同样尺码的鞋子吗?

问题在于两方面:在经济上,美国各州或中国各省间,存在更强大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竞争也更为充分,这些条件是某区域丧失独立货币政策和汇率后,应该具备关键性的调整机制。在政治上,欧央行会受累于其令人羡慕的独立性。如果PIGS四国仍旧持续低迷,那么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压力将会剧增。令人担心的是,出现这种情况时,欧央行还能否不计成本地执行强硬的紧缩政策。欧央行不像德国央行那样能够获得政治支持,所以很容易在政治压力下作出让步,结果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一个弱势欧元的时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