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儿子娃娃
14379900000047

第47章 漂浮的青春

写写在新疆生活的汉族人的想法由来已久,但始终苦于没有独特有趣的切入点。偶然看到县上中学几个汉族学生的作文卷子,让我找到了合适的写作角度。作文的题目是《××,辛苦了》。这种看似老掉牙的作文题目,在新疆边陲小县城的学生笔下,因为他们特殊的生活经历,往往能够写出真情实感,让读者为之动容。

汉族学生在新疆的生活,远比其他地方的学生要沉重、苦涩,甚至是心酸。他们的父辈,大部分自20世纪50年代起,出于生计等目的,从甘肃、四川、河南、上海等地千里迢迢来到新疆。这些已在新疆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人把自己描述成浮萍的一代,而他们在新疆这个小县城就读中学的子女们,则度过了可以称之为漂浮的青春岁月。

一名叫刘冰的学生,在《老妈,辛苦了》中写道:“老妈,你一个人来新疆打拼,受了多少委屈、流了多少眼泪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你坚强的性格下,有颗柔软的心。你把你的一切,全部奉献给了我和妹妹。”从这篇作文中可以知道,该学生父亲不在身边,她们姐妹俩可能是在懂事后由母亲带到新疆来的。我心中随之产生了问号:她父亲为什么没来?她们又为什么来新疆?

一名叫齐慧婷的学生,在《姑姑,辛苦了》中写道:“小学毕业那次,老师叫家长来,您来啦,同学们说,你妈妈好年轻呀!……三年前,我十四,您二十八,出嫁到了新疆,我留在奶奶身边,一直成绩优异的我开始走下坡路……直到您接我来新疆一年后,我又回到了您的身边,在您的家庭中落户。”这名同学来新疆两年了。看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她的父母还在家乡吗?她的姑姑为什么要嫁到新疆来?她为什么要跟姑姑落户到新疆来?

一名叫廖义梅的学生,在《爷爷,辛苦了》中写道:“在好多年前……我把您视为最宝贵的东西——父亲的相片撕了……为什么他从未回过家?……在我过十岁生日的时候,您告诉我父亲在西部……我把父母这词彻底忘掉了,在爷爷奶奶、小姑小叔身边快乐地长大……直到您生病了,您唯一的希望是见见父母,但他们与我们相距半个中国的距离。撑到十月末,您去了另一个世界,您的希望也随之落空……辛苦地付出,得不到无偿的回报……”我们可以推测的是,这是一封写给她在天堂的爷爷的信,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开家乡来到新疆,她是在她的爷爷故逝后,才来到这里的,从时间上推算,应该不超过5年。我们想知道的是,她的父母为什么不把她从小带在身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她现在与父母关系是否融洽?她的父亲为什么没能回去给她的爷爷送终?

还有一名叫李长江的学生,在《父亲,辛苦了》中写道:“我从小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听他们经常唠叨您,说您曾到处去挖煤,甚至中暑生病……在老家时,每一次打电话给您都是伴随着忐忑的无比兴奋,总是莫名的思念牵引着我想见到您……直到我来到了这里,和您一起生活……”这位学生从小也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长大了才来到父母身边。我所好奇的是,为什么他会来到这里?是他爷爷奶奶没有能力抚养他了,还是有什么别的原因?

最后有一名叫陈欢欢的学生,在《母亲,辛苦了》中写道:“在我还是婴儿时,您就和父亲为了我,干过很多的活,挖甘草,拾棉花,打工……你们害怕我将来上不了学所以拼命地挣钱,为的是将来我不成为农民……在我上学时害怕我交不了朋友……”这个女孩从小就和父母在新疆一起生活,应该是这其中最幸福的一个。但是,我还是忍不住想问,他的父母在20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为什么来到新疆的?很明显,他们并不是由于工作调动来到这里的,因为他们到处打工没有稳定的工作。他们是否后悔当初来新疆发展?他们现在落户了吗?

光凭想象,我是不可能写出这么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的。每一个故事背后,除了经岁月的筛子筛剩下的美好回忆外,更多的可能是无奈、心酸,甚至是悲欢离合!我理解与尊重他们来新疆拓展事业、丰富人生的选择,同情他们和他们子女所经受的磨难,更是衷心祈盼这些孩子们在新疆这块对他们而言或许陌生,但却广阔而充满机会的舞台上,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学校,展示他们的才华,在为建设美好新疆奉献青春的同时,过上比他们的父辈更加幸福的生活!

(写于201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