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前马后的员工,并不一定忠诚
在老板眼里,鞍前马后表忠心的员工,并不一定真正忠诚,而很可能是愚忠,他们的角色只是小卒罢了。说到忠诚,并非是要做老板的“奴才”。整日对着老板唯唯诺诺的人,并不能真正对公司的事业有所帮助。
实际上,老板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存在着风险,也存在着决策错误的可能。这时候作为下属的员工必须用适当的方式指出其中的不妥之处,这既展示了员工的知识、智慧、能力,也表现了员工对老板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诚。这样的人才是老板所需要的真正人才,才能被老板纳为己用。
在现实生活中,把愚忠当做忠诚的人不少。这些人的观点是:首先,忠诚就是向老板效忠,并且是无条件地效忠;其次,忠诚于老板就是绝对听老板的话,不管老板的对与错。
在企业里,很多员工是老板说一他们跟着说一,老板说二他们也跟着说二,心中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不敢说出来,只能烂在肚子里面。有时,明明老板是错的,他们也大呼“老板伟大”、“老板英明”。他们以为,完全和老板的论调保持一致、完全听老板的话就是忠诚。更有人把忠诚与拍马屁混为一谈,他们对老板阿谀奉承,凡事都只图老板开心,工作中总是报喜不报忧。
下面是一则名为《狮子的孤独》的寓言。
作为草原王国的管理者,狮子饱尝了管理工作中所能遇到的全部艰苦和痛苦。它多么渴望可以像其他动物一样,享受与朋友相处的快乐,能在犯错误时得到提醒和忠告。
它问小兔子:“你是我的朋友吗?”
小兔子笑着回答:“当然,大王,我永远都是您最忠诚的朋友。”
“既然如此,”狮子说,“为什么我每次犯错误时,总得不到你的忠告呢?”
小兔子想了想,说:“尊敬的大王,我的智力低下,无法看到您犯的错误。”
狮子又去问狐狸。狐狸讨好地说:“小兔子说得对,您那么伟大,有谁能够看出您的错误呢?”
和孤独的狮子一样,许多公司的老板也时常会体会到高处不胜寒的滋味。由于组织结构上的等级制度,所有的部属对老板的态度,都像小兔子对待狮子一样敬而远之。
有时候,你不愿去提醒你的老板,告诉他哪儿做得不对,并不是因为他太优秀,也不是没有看出他哪儿错了,而是因为你害怕“触犯”威严,害怕往后他会对你做出不利的举动。
实际上,这种害怕说明你没有了解你老板的性格。如果他果真脾性暴躁,刚愎自用,你可以通过写邮件或写字条的方式婉转地说明你的看法。员工通过劝诫和提醒来表达自己的忠诚,是任何一位有作为的老板都希望看到的。不要犹豫,那些看似必要的顾忌不仅会增加你的烦恼,而且还会使本属于你的机会白白丧失。
忠诚不仅仅意味着听话顺从。在某些时候,员工说“不”,也是一种忠诚,当然,要在适当的时候,用适当的方式。
有一个人经营着一家乡镇企业,作为企业的董事长,他向来以干练敬业的作风受到员工的尊重。企业地处西部山区,林业比较发达,水果产量比较丰富。在这个董事长的推动下,企业准备上马一个果汁生产项目。但投资部门的一位年轻经理,在对市场各方面做了详细调研后,认为目前上这个项目并不合适,并游说几个副总一起否决了这个项目。
两年后,有人再次碰见那位董事长,他庆幸地说:“幸好当初没有上那个果汁项目,邻县的一家企业,当初就因上了这个项目,现在弄得是血本无归,已经濒临破产了,真得感谢当初提出反对意见的那个年轻经理。”
如果说是当初那位年轻经理的反对意见拯救了整个企业,这个提法并不夸张。他那种说“不”的勇气不正是缘于对企业和老板的忠诚吗?
一个在职务上忠诚、业务上精通的员工,才是企业最需要的员工。平时唯唯诺诺,对上司百依百顺的员工,难免怀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心态。少了责任感,少了忠诚,在业务和职责上需要说“不”的时候不站出来,这种人是不会为企业所重用的。
在公司危难时刻,不离不弃
在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残酷,任何一个企业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也有陷入困境的时候。然而危难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忠诚,危难之中,优秀员工所表达出来的那份忠诚和责任感显得难能可贵,所带给企业的力量也是无法估量的,它能让企业战胜一切困难,甚至可以拯救一家企业。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证明。
尹建军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一家外贸公司工作,他的老板黄先生是一个很有闯劲的年轻人。就在尹建军来到公司三个月后,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出口订单大为减少,货品严重积压,销售额下滑了30%,资金链开始出现断裂,到最后,连支付水电费都成了问题。这样的境况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沉重的打击。
眼看给员工发工资都成了问题,焦急万分的黄先生四处奔波,终于筹措到了一些款项。发工资当天,黄先生召开了会议,向员工宣布了公司当前的困境,并提出希望员工能够和他共同来应对这场危机。在了解公司的境况后,许多员工都选择了离职。还有不少公司骨干甚至向公司提出要求支付失业赔偿金。面对这些曾经对公司极力表示忠心的人,黄先生感到心寒,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他们的赔偿协议书上签了字。
送走了一批离职员工后,黄先生走出办公室,在空荡荡的写字间,他意外地发现还有一个人在认真地工作,他走近一看,原来是尹建军。黄先生颇为惊讶地问道:“他们都选择了离开,你为什么要留下来呢?难道你不知道留下来意味着什么吗?”
“我觉得咱们公司虽小,但有许多优势,目前只是遇到了一些暂时的困难,公司发展好的时候,我来到了公司,如今公司有了困难,我就离开,这太不道德了。只要你没有宣布公司关门,我就有义务留下来。我相信公司会好起来的。”
听了尹建军这一番坚定的话,黄先生大为感动,他决定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于是,黄先生卖掉了自己的加工车间和所有的设备,也卖掉了汽车,偿还了银行贷款和员工的赔偿金。然后,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黄先生决定转变公司的经营策略,以应对变化了的市场环境。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运作,经营逐渐出现转机,半年后公司开始赢利了。随后不久,尹建军被黄先生任命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并且得到了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
有人将公司比喻成一条船,这就意味着当你选择一家公司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时,你就踏上了这条船,从此你就要与这条船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当这条船遇到高浪险滩时,与其同进退、共荣辱是你作为员工的本分,而且越是在危难关头,忠诚越显得格外可贵。
美国最著名的纺织品公司费特曼公司就将自己的企业比做一条冰海里的船。在这个公司,无论是办公室、会议室,还是生产车间的墙壁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幅招贴画,画上面就是一条即将撞上冰山的轮船,在画下面写着一行十分醒目的字:“只有你,才能挽救这条船。”这个公司多年来都经营得特别好,员工待遇也相当高,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这个公司所有的员工一直以来都与公司同舟共济。员工们都知道,掌握公司命运的不仅仅是董事长,不仅仅是董事会成员,也包括他们自己。
其实,员工对企业忠诚,受益的并不仅仅是企业,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员工自己。因为企业如果选拔干部,首选必定是那些勤奋努力工作的忠诚员工。而企业一旦需要裁员,留下的也一定是这些员工。
当然,员工对公司的忠诚是要经受考验的。当公司经营遭遇阻碍的时候,正是检验员工忠诚度的最佳时机。
有一家生意不错的旅游公司,在老板出差期间,被竞争对手抢去了大部分的业务。旅游旺季到来之时,这家旅游公司以往的签约顾客居然一个都没有来,公司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老板觉得很对不起公司的员工。老板说:“现在,公司的周转资金出现了困难,如果有人想辞职,我会立刻批准,要在平时,我会挽留,如今我已经没有理由挽留大家了。我会给你们发完两个月的薪水,在你们找到新的工作之前,这些钱可能还够用。”
“老板,我不走,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一个员工说。
“老板,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的。”另一个员工说。
“是的,我们不会走的。”很多员工都这样说。
结果,这家旅游公司并没有倒闭,甚至比以前做得更好。
老板说:“这要感谢我的员工,在我最危难的时刻,是他们的忠诚帮助公司战胜了困难。”
的确,是忠诚拯救了这家公司。“我们需要忠诚的员工”,这是老板们共同的心声。因为老板知道,员工的不忠诚会给企业带来什么。
对一个公司而言,员工对公司忠诚将大幅提高公司效益,增强凝聚力,提升竞争力,使公司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立稳脚跟。对一个职场员工而言,忠诚可以有效地使自己与公司相结合,让自己真正成为公司的一分子。
在企业面临困境的时候,好员工能够挺身而出,不离不弃,勇于坚持责任和忠诚,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他们懂得:忠诚的回报就是无限多的关注和无处不在的发展机会。
忠诚是优秀员工的特质
忠诚的确是老板的需要,企业的需要,但更是员工自己的需要。忠诚的人会比不忠诚的人获取更多,虽然,通过忠心耿耿地工作创造的价值中的大部分并不属于员工个人,但因此而造就的忠诚品质,却完完全全属于员工自己,它是员工的无形资产,让员工因此在人才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更具“含金量”。
忠诚虽然不能代替工作能力,但忠诚是一个控制能力发挥的开关,只有拥有最纯粹的忠诚,才能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在当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谋求个人利益、实现自我价值的个性日益膨胀,于是乎一些人对工作玩世不恭,为高薪资频繁跳槽,他们蔑视忠诚,嘲讽忠诚,任何一份工作在他们看来都只是享受生活、走向高职位的垫脚石。
其实,自我实现与忠诚并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忠诚是在职场立足的第一基本法则,是被雇用的第一考察标准。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凭借见利忘义、背信弃义而成功。
黄健和吴亮在高中毕业以后,结伴来到深圳。由于两人长时间都没能找到工作,身上的钱很快就要花光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好来到一个建筑工地,找到工地的老板推销自己。
老板说:“我这儿现在也没有适合你们的工作,要是愿意的话,你们可以在我的工地上干一段时间的小工,一天30块钱。”因为没有其他办法,他俩就暂时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