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
14358800000063

第63章 后记

到2010年,南京市都市圈形成以超特大城市南京为核心,以扬州、镇江、淮安、马鞍山、巢湖、滁州、芜湖7个大城市为主体,形成以沿江、淮扬镇、合巢芜三大综合运输通道为骨架,以交通通道重要结点、空港为枢纽,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运转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苏锡常都市圈是江苏省城镇体系中社会经济发展的先导地区和创新中心,是上海大都市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圈。

徐州都市圈是江苏省于2000年在全省城市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范围包括江苏省的徐州市,连云港市,宿迁市;安徽省的宿州市,淮北市;山东省的枣庄市,济宁市的微山县;河南省商丘市的永城市,共涉及8个地级市。

江苏省域经济是我国东部发达的行政区域经济。在泛长三角经济区域合作背景下,江苏省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域经济创新发展是由其在泛长三角经济区的独特区域优势所决定的。江苏省域经济板块具有的与长江流域经济带、双陆桥经济带相连接和相融合的区位,由置身于长三角的江苏省8个(地级)市域经济板块组成的新苏南经济区的新活力,快速发展的苏北经济融入新苏南经济、上海经济以及整个长三角经济区的空间距离缩短,国家战略层面的江苏沿海开发,这些推动着江苏省域经济板块的创新“起飞”。江苏省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应“跳”出江苏“看”江苏,“跳”出长三角“看”江苏,在泛长三角经济区域合作背景下“东融西延”(东向融近上海、长三角经济;西向沿长江流域经济带、双陆桥经济带极化和辐射)。这是江苏省域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经济学新视角,也是本项研究课题的意义。江苏省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这种空间经济学新视角,也是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期望这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实践意义。

本书系2006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泛长三角区域合作背景下的江苏经济创新发展》的最终研究成果,由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朱舜、高丽娜,淮阴师范学院的张春梅(第三章第一、二节)共同撰写。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陈萧萧提供了(第七章)、孙雨提供了(第八章、第九章)的部分初稿。高丽娜撰写第二、三、四章及书中的空间结构等内容并对书稿进行了修改,全书由项目主持人朱舜统稿。

徐州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学科建设经费资助本书的正式出版。本书的正式出版得到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借本书正式出版之际,一并表示我们的诚挚谢意!同时,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本书中一定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