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基础知识
14358200000040

第40章 中国的古代园林(2)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运用种种办法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其中建筑是主要手段。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相互渗透的作用。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观景,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飘散聚合,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拙政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经典之作,堪称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素朴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其造园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更将四季融入其中,韵致典雅,意蕴深厚。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园林由于所处环境千差万别,所以造园者都是力求利用自然环境,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来合理利用现有的条件,形成曲折的水、错落的山以及盘绕迂回的廊道。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出自然的美色。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如苏州网师园的主园在宅第之西,三进厅堂、后院和梯云室都有侧门或廊通往主园,正通道为轿厅西侧小门,楣嵌乾隆时砖额“网师小筑”。居中为池,荡漾弥漫;池岸低矮,用黄石堆砌,呈现出种种岩穴形状,错落有致;下设伏水口,望之幽邃。池两端各引出一曲折小溪,贴水平桥一波三折,让人感觉水广波延、源头不尽。环水的亭榭小巧轻盈,体积较大的楼馆或障以山石树丛,或退隐于后,不逼压水面,使园景富于层次深度,拙政园的建筑有桥、馆、亭、榭等,不可谓不多,虽多而不见其密,池不足亩而不觉其小。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也同山水造景一样,要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意与境都十分注重表现自然,让树木花草自由自在地生长,不进行修剪和约束,犹如山郊野外一样,营造出浑然天成的氛围。

比如四川园林植物因地配置,以乡土树种为园林植物的基本格调,又注意与建筑配合协调,为园林的意境服务。四川气候温和多雨,竹类植物成为园林构景的重要元素;同时土地肥沃,花木种类繁盛,在园林造景上多采用群植、片植来体现追求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的思想,同时为了顺应园林建筑古朴、典雅和飘逸的风格,如“少陵草堂”碑亭就用稻麦秸秆盖顶,表现了川西田园竹篱茅舍的韵味。崇州罨画池的“三千官柳”和“百亩湖竹”也都是为了与山川风物、建筑融为一体而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遵循自然,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园林的特色和精髓,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三、中国古代园林分类

中国园林数量众多,其形成和演变丰富多彩,类别多样,通常按照园林的占有者的身份、地域分布和环境条件来进行划分。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这类园林大多建在京城郊外风景优美、环境幽静之地,为离宫或行宫的一部分,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封建社会里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皇家园林的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的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一般建于城市中心或城郊结合部,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遍布全国各地,尤以江南最为集中,苏州、扬州最具代表性。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师园,上海的豫园等。

从面积来看,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差距很大,如北京颐和园占地290公顷,约合4350亩。而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总面积为5.64平方千米。其中,宫殿区面积0.104平方千米,湖泊区面积0.594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0.552平方千米,山峦区面积4.390平方千米,相当于两个颐和园,八个北海公园。而作为私家园林代表的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拙政园全园占地仅仅62亩,而北京恭王府占地也不过40亩。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又叫黄河类型。因地处华北平原,地域宽广,又因大多为古都所在,所以面积较大;建筑富丽堂皇。同时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总体风格粗犷,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江南园林,又叫扬子江类型。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带有小中见大的“盆景”风格;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因面积小,略感局促。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岭南类型又叫珠江类型,主要集中在潮汕、东莞、广州等地。因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热带风光特色显著,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建筑物较高而宽敞,加之近代以来,与国外通商来往较多,造园风格深受西方文化影响,成为中西合璧的园林代表。现存岭南类型园林的代表有著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4.蜀中园林

蜀中园林又叫岷江类型,主要分布在四川的成都、阆中、江油、眉山等地。布局非常有个性,运用了园林布局忌讳的对称法则,往往以大体对称的祀祠建筑为主轴,在其左右和周围采用自然活泼的布置手法。园林建筑密度远比江南园林小,注重体现“崇尚自然,朴实无华”的四川农舍、民居风格。而四川园林因气候条件良好,花木繁盛,植物配置手法古朴自然,绿化面积比苏州园林大,具体表现了悠然娴静、飘逸洒脱、朴野灵动、外犷内秀的风格特色。代表园林有杜甫草堂、崇州罨画池、眉山三苏祠和阆中滕王阁。

第二节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

以自然山水式园林风格为特色的中国园林,不仅是一项系统的建筑工程,更是一种“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系统美学工程,构建园林大致可分为筑山、理池、建筑和动植物、楹联刻石等。中国园林主要由山、水、建筑物、植物、动物、楹联刻石等基本要素组合而成。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堆砌设置,而是各得章法,使“片石有致,寸草生情,理水得道”,通过园林各个要素的有机组合,来展示造园者的艺术情怀和对生活的理解与诠释。

一、筑山——园林的骨架

(一)筑山的作用

骨架作用是将园林划分开来,形成差异较大的景区和园林的制高点,山石是造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园林的山可让游人登高鸟瞰全园景观,山体本身也具有审美功能,或雄伟,或秀丽,或幽深,能成为一大景观。

园林的山有真有假,所谓“真”是在园林建造之初,借助于真山实地的景色为依托围砌成园,真山规模宏大、修饰壮丽,往往只有皇家园林和天然条件较好的园林才能拥有。如无锡太湖的鼋头渚,它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而得名。那块被神化了的渚头巨石,三面湖水拥抱,冲波兀立,显示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鼋,昂首于碧水之中,雄姿英发,可谓天然胜景。

所谓“假”是指园林的山是靠人工堆砌而成。假山是我国古代园林独特创造,也是我国大多数园林筑山的特色。私家园林的山都是假山,用天然石头堆筑假山的造园技法叫“叠山”,江南地区又称“掇山”。假山要假得自然、假得真实、假得神奇,峰峦的参差、山势的起伏、石壁的纹理都要匠心独运才成。叠山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创造,它的出现,使中国园林从概念到形象都区别于任何外国园林体系。

假山具有多方面的造景功能,如构成园林的主景或地形骨架,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布置庭院、驳岸、护坡、挡土,设置自然式花台,还可以与园林建筑、园路、场地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富于变化的景致,借以减少人工气氛,增添自然生趣,使园林建筑融汇到山水环境中。

(二)中国历代园林山景的建造发展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的开端。

魏晋南北朝叠石为假山的风气已普遍流行,这一时代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最典型的例子要算爱石成癖的宋徽宗,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汴京,他所筑的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群。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然成风。造假山的手艺人时称“山匠”、“花园子”。

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代的计成、张南阳,明清之交的张涟(张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其中集大成者是明代的计成,他在《园冶》的“摄山”一节中,就以扬州园林为例,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提出了“有真为假,做假为真”的理论。这致使叠石为山的风气,到后期尤为盛行,几乎“无园不石”。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洞壑,形同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扬州的个园、北京北海的静心斋和中南海的静谷等。

(三)假山的类别

假山按材料可分为土山、石山和土石山。

假山按施工方式可分为筑山(版筑土山)、掇山(用山石掇合成山)、凿山(开凿自然岩石成山)和塑山(传统是用石灰浆塑成的,现代是用水泥、砖、钢丝网等塑成的假山)。

假山按在园林中的位置和用途可分为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室内山、壁山和兽山等。

假山的组合形态分为山体和水体。山体包括峰、峦、顶、岭、谷、壑、岗、壁、岩、岫、洞、坞、麓、台、磴道和栈道等;水体包括泉、瀑、潭、溪、涧、池、矶和汀石等。

(四)常用假山石材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变化多端,为叠山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所收录的石种有116种,但其中大多数属于盆玩石,不一定都能适用于掇山。《园冶》中收录了15种山石,大多数可用于叠山。从一般叠山所用的材料来看,假山的材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大类:

1.湖石

湖石即太湖石,因原产于太湖一带而得名。实际上湖石是经过溶蚀的石灰岩,在我国分布很广,只不过在色泽、纹理和形态方面有些差别。太湖石最为名贵。在湖石这一类山石中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1)太湖石:真正的太湖石原产在苏州所属太湖中的洞庭西山,古人用“透、瘦、皱、漏、清、丑、玩、拙”八个字来评审太湖石。其纹理纵横,脉络起隐,石面上遍布拗坎,称为“弹子窝”。扣之有微声,并很自然地形成沟、缝、穴、洞。有时窝洞相套,玲珑剔透,蔚为奇观,有如天然的雕塑品,观赏价值比较高,此石在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

(2)房山石:产于北京房山大灰厂一带山上,是石灰岩,但为红色山土所渍满。新开采的房山岩呈红色、橘红色或更淡一些的土黄色。日久以后表面带些灰黑色,但有一定的韧性,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